反身理论:非理性投资未必是地狱!
“我把反身理论描述成始终有效的理论,这在某一种层面是正确的,因为反身之中最重要的双向反馈机制可以随时运作;但这在另一种层面却是错误的,因为它并非随时运作,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十分微弱,所以我们可以安然地忽略它。”
——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不相信传统经济理论。
尽管曾经接受过正统的英国经济学的熏陶,但是索罗斯却从来没有认同传统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中的参与者总是理性的,并且在不断的竞争与选择中,市场最终会趋向均衡。然而,索罗斯并不赞同这两种基本假设。他认为,市场中的参与者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绝大部分并非理性人,他们在投资中,感性因素对其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例如,股票市场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那就是“羊群效应”。中小投资者由于自己取得信息以及分析能力水平有限等原因,往往会“迷信”专家或者具有重要信息资源的机构投资者。一旦某个过去曾经成功的大型投资者买入某只哪怕是历史业绩并不优秀的股票,中小投资者也会认为该股票值得投资,并且会大量跟进。这种现象往往来自于投资者两个层面的非理性因素:第一,大部分缺乏基本投资能力的投资者会认为成功的大型投资者具有充分的市场信息和极强的分析预见能力,其买入某只股票必定有坚实的分析基础作为支撑;第二,少部分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仍会跟进,尽管经过技术分析认为该股票并不一定具有较强的增长能力,但是“明星效应”所带来的炒作推动力使其相信该股票必定能够在短期内为其带来颇丰的收益。
因此,索罗斯认为由于市场的非理性因素占有绝对分量,因此市场投机成为可能。只要能够让自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明星”,在适当时机进入市场并在后继者疯狂跟进的高点果断撤离,那么就能够赚得巨额的投机收益。
另外,索罗斯也认为金融理论中关于市场能够均衡的假设也缺乏现实支撑。在股票市场中,由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大量存在,股价永远无法到达其均衡点,而会提前转折。然后在一轮又一轮的“羊群效应”中大幅波动,波动幅度随股票规模的增大而变小。这就是索罗斯著名的反身理论。
根据反身理论,索罗斯在进行投机决策时,往往会在股价并未完全到达极值点时进入或者撤退,而由于其投资规模很大,因此必然造成股价的大幅反身转折,后面跟随的非理性中小投资者会继续抬高或拉低股价,索罗斯会因此获得理想的收益。
以上方式只是索罗斯将其理论运用到股票市场中的情况,对于其他投机品种,他仍认为自己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事实证明,索罗斯的投机模式确实让其不断挖得了一桶又一桶金,英镑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便是其理论最好的佐证。
经过长时间的经济学研究,索罗斯关于经济学的观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接受了其敬重的老师——卡尔·波普尔关于经济学科学方法的大部分观点,但有一个主要的观点例外。波普尔认为,适用于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和标准同样适用于社会实践的研究,但索罗斯认为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社会科学所研究的时间包含思维参与者,但自然现象则没有。索罗斯的观点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以人为主体的事件的学科,由于人的非理性,经济学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科学,充其量能被称为“类科学”。
而如果将这种牵强的“类科学”不加变化地运用到实际投资中来,非但不能知道如何正确投资,还会因为市场本身的不理性给笃信“科学经济学”的投资者带来灭顶之灾。俗话说,入乡随俗。即使再唾弃金融投机市场的非理性规则,一个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倡导者仍然需要在金融投机市场中遵循这个市场本应有的游戏规则。过于理性只会让自己淹没在非理性的大潮中无法自拔。
索罗斯不仅能够建立自己独到的反身理性,更能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投资或者投机操作中。反身理论要求投资者能够理解和把握集团企业的繁荣与萧条变化过程,并能够准确把握时机,进入或者退出市场,以此赚取超额收益。他最津津乐道的并不是其造成的大规模区域性经济危机的历史,而是对于不动产投资信托的成功操作。所谓不动产投资信托,是一种根据立法授权而产生的特殊法人组织形式,类似于一种基金产品,其投资对象主要是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不动产。在美国,这种投资信托在分配收入时可以免交公司税,前提条件是将全部收入悉数分配。
1969年,索罗斯注意到这种新创立的投资信托模式带来的投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广大投资者很好利用,他意识到可以利用这种公司组织形式在市场上发动一轮繁荣与萧条的波动,并从中获得收益。索罗斯指出,表面上,抵押信托类同于预期实现高额当期收益率的共同基金,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抵押信托的魅力在于能够以超过账面价值的溢价出手追加股份,从而为股东带来资本收益。如果信托单位账面价值为10美元,股本收益率为12%,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抛售追加股份,令其股份翻番,账面价值将升至13.33美元,每股收益将由1.20美元升至1.60美元。”这是索罗斯在其一篇报告中阐述的抵押信托投资的魅力所在。
在这种投机模式中,索罗斯认为促使公众提高对该信托高收益和每股收益高增长率的预期是赚取投机收益的最重要一步。因此,索罗斯亲自撰写了一份评估报告,从抵押信托资本的实际回报率、抵押信托规模的增长率以及投资商的认可程度等方面论述抵押信托良好的未来收益率。索罗斯的这份报告如其所期望的那样,激起了投资市场的“羊群效应”,不光是普通投资者,连基金经理们也参与进来。当时处于企业集中倒闭时期,基金普遍亏损,基金经理们自然热衷于抓住任何可以带来迅速盈利希望的机会,“羊群效应”促使抵押信托进入了自我加强轨道之中,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便翻了一番。需求创造了供给,一股发行新股的浪潮涌入市场。
索罗斯看到此时的市场正是自己全身而退的最好时机,他迅速卖出高位运行的公司股票。在人们意识到抵押信托公司可以无休止地攻击股份从而造成股价狂跌前,索罗斯果断平仓,在暴风雨前大赚了一笔。之后,索罗斯又利用自己的“反身理论”,在不景气时积压了一笔可观的存货,并且不断增加。在之后一年多时间中,索罗斯再适时卖出存货,获利丰厚。
“量子基金”的辉煌业绩——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前身是1969年与好友罗杰斯一起建立的基金公司,在1979年正式更名为“量子基金”前后,他们的基金取得了极大的增长,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这也为索罗斯后来冲击英镑和泰铢、获得“金融大鳄”的名号奠定了基础。在截至1984年年底的15年时间内,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已经累计增长了74.2倍,增长势头之迅猛让其他基金难以望其项背。下表便是“量子基金”在短短15年时间中的基本增长情况。见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
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索罗斯使用了60亿美元冲击泰铢,而这也仅是“量子基金”庞大规模的一部分而已。面对泰国政府外汇储备的区区300亿美元,量子基金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撼动泰铢,并造成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为索罗斯赢来巨额财富。
“量子基金”钟爱汇率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