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写作绝非我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它凝聚了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在此,谨向给予过我帮助的人们表示感谢!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李明欢教授。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真正开始懂得什么是读书、读什么书、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书;什么是写作,写作和剪刀加糨糊式拼凑的区别,写作过程中进得去、出得来;以及训练我时不时站在山顶俯瞰风景的宏观把握能力。李老师总能及时根据我的状态调整对我的指导,我自信心不足时以表扬为主,为自己一点进步沾沾自喜时及时为我导航,李老师总能高瞻远瞩地提醒我现时的利与弊。李老师是位严师,当父亲离开,我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自拔时,李老师对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及时帮我分析利弊和轻重缓急,让我重新投入学习中,并用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痛苦,非常感谢李老师及时把我从深渊中拉出。李老师是位慈祥的老师,在我心情悲痛、沮丧的时候,以长者的身份、以自身经历安慰我、鼓舞我,帮我度过特殊的时期。李老师更是一位责任心极强的师者,她对教学、对学生付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家庭的压力、转学科带来的压力,让我经历一个困难的转型时期,想必给李老师增加了很多负担,让她为我多操了很多心。在此,我发自内心地想对李老师说声,“谢谢您!感谢您把我带到另一片天地,是您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这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相当有力的基础。”
同时感谢许多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张友琴老师、易林老师等几位老师在开题时为我的论文导航,感谢徐延辉老师、郭志超老师、彭兆荣老师等诸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在此,我也非常感谢为我引路并始终关注我成长的硕士导师詹冠群教授。詹老师慈爱的笑容深深留在我心里,在知道我家庭的变故后对我更加关心,更难忘师母亲切地叫我“小女儿”,嘱咐我有空回“家”看看。
我很庆幸这几年遇到一个很好的团队。同门之间良好的友谊、融洽的气氛让我感动。感谢关丙胜,名义上是同学,但我始终认为他对我而言更像一位师长,时时帮我解惑,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感谢陈日升和吕云芳两位师姐,和她们共同读书、讨论,特别是她们开题前后我学到很多东西、提前了解了许多程序,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感谢李茂,帮我解决电脑的问题、帮我跑前跑后。也非常感谢孔结群和京子。
在这里,我也要对在调查中给予我帮助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感谢那些可爱的杂技孩子们,他们毫无保留地向我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天真的笑容令我难忘,并伴我度过一段难忘而愉快的时光,给原本枯燥、寂寞的调查经历增添了许多乐趣。特别欣慰和惊喜的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更多正在读书的同龄孩子脸上缺乏的天真的笑容和更多的自由。其次,感谢刘广歧夫妇、赵连财、孙桂荣等几位老艺人,他们花费了许多时间给我讲他们过去的经历,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无私的帮助让我感动。同时感谢宋金凤老师为我分析杂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我提供部分原始资料;感谢吴桥县文物保护所所长杨双印为我讲解一些相关情况并提供他撰写的部分材料;感谢吴桥县杂技团学员队队长朱文亮,在他的帮助下我得以短期住在教师宿舍,从而实现和被访者同吃同住式零距离观察被访者的初衷;……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因为他们,我才走到今天。他们的支持,他们的爱,是我毕生最宝贵的财富。我的父母和弟弟,使我幸福度过二十多年,尤其是我的父亲,他的坚持他的爱我无力付诸文字。我很幸运遇到特别通情达理的公婆,视我如女儿一般。我的丈夫,为我付出很多很多,你的好让我感谢上天垂爱。以及我八个月的儿子,他点燃我人生新的希望!
时光飞逝,距离写作完成已逾四载,心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回顾那段写作经历,感慨良多。那是我一生中再也无法复制的一段时光。写作的过程很苦,调查的经历更苦,却使我深深体会了挑战极限的滋味,正如我的研究对象杂技学童所挑战的一般。挑战成功后的收获却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无论于做人还是做事。可以说,几年的训练,让我悄然达到了另一种人生境界。
王立芳2013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