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把科学看成是冰冷的东西,虽然我们知道它决定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却依旧感觉它离我们很遥远。这种思维惯性使得我们在书籍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偏食症。读者通常喜欢关注人文社科尤其是历史,却并不注重科学知识。其实貌似“冰冷”的科学也可以用人文角度去贴近,在故事中获取鲜活认知。
《周期表》就是一本科学故事书,作者普利摩·李维(PrimoLevi)是一位化学家,他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李维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这段遭遇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他曾在书里说:“凡是经历过那场浩劫的幸存者,都应该觉得愧疚,为什么是自己活下来了?我对所有的死者都心怀歉疚。”他甚至为此产生自杀冲动。这种悲悯成为他写作的内核,也使他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
《周期表》很像一本故事集,每个章节都用不同的化学元素命名,作者为每个化学元素写了一则故事,在想象中捕捉对它们的认识,集科普散文、自传小说以及哲理沉思的特点于一身,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观看世界。
普利摩·李维认为这是一部微观历史,也是一部行业志,记录了他一生的胜利、失败和痛苦,是一个事业快走到终点的人才会讲的故事。的确,书中没有出现什么化学史上的科学英雄,只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化学工程师,他们的工作是给农夫配制饲料,帮工厂研究配方,或者生产化学原料……书中有一节讲到碳元素,作者说,每一个化学家都会发现,总有一个元素对他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就像年轻时爬过的某座山,去过的某个海滩。但只有一个元素例外,那就是碳,因为碳元素对每个人都有意义,它不专属于任何人,它属于每一个人。
于是他为碳元素写了一个故事,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还有一个钙原子结合成了石灰岩的形式,埋藏在矿脉之中,但是有一天它们暴露出来了,有一个人带着锄头走来。作者说我们要向锄头致敬,因为它是千百年来人与元素对话的最佳中介。这个人一锄头把这块石灰岩敲下来,送到石灰窑,改变了它的命运。
在石灰窑里,碳原子一直被烤到和钙原子分离,但仍然和它以前三个氧伴侣中的两个连接着,成为二氧化碳,从烟囱飘到空中。原来宁静的日子变成了风暴。它随风飘浮,上天入地,曾经有老鹰把它吸入肺中,渗入血液,又排了出来。它一会儿在海上,一会儿在云端,在森林、沙漠、冰原上飘浮了八年。最后,它被俘虏了,进入了一棵植物的有机世界。
作者把时间设定为1848年,那一年,故事的主角碳原子进入一片树叶,与一些氧原子和氮原子做了无数次的无效碰撞,最终在它遇上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分子之后被活化了。这时候,它在植物里成为葡萄糖分子的一部分,后来葡萄树的果汁酿成了酒,碳原子就到了某一个喝酒的人身上,进入他的身体,在他跑步或进行其他运动的时候又被排了出去,形成二氧化碳。
这个碳原子在大气中游荡了200年,这恰好是二氧化碳分子在空气中停留的周期。它环绕地球飘行了三圈,直到1960年,才又重新回到大地,回到植物中,被牛吃掉成为牛奶的一部分。普利摩·李维说,它在牛奶中被我喝下去,进而在我身体里被活化进入我的大脑,使得我写下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句号。
这就是一个碳原子的故事。原子总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停地变化中。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世界,你会发现,人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呢?
(主讲梁文道)
《来自水的信息》
神秘的“心念力”
江本胜(EmotoMasaru,1943-),生于日本横滨。1994年起,开始在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和观察水结晶,以证明水具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著有《来自水的信息》《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幸福的真义,水知道》等。
美丽的语言和文字可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丑陋的语言和文字则会导致更丑陋的世界。
你可以想象吗,音乐也会对水产生影响。如果你看到播放《肖邦的离别曲》时水面凝结出来的画面,唯一可用的形容词就是——心碎一地。
很多时候水的变化确实让人惊讶,甚至一个人的心念也可以影响水的形状。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有过类似的阐述,他说眼前的一滴水里面,可能包含有十万八千个生命。在一个没有显微镜的年代,对世界的感受能够达到这样的深度,的确让人震惊。
《来自水的信息》是江本胜博士用八年时间作的一个研究报告。江博士从各地采回不同的水源,然后让它们分别去感受音乐、文字和图片,记录的方法则是拍下水面在零下5摄氏度的结晶状态,而不同的图案就代表着水在面对不同事物时的表情或神态。先说说水对音乐的反应,很多年轻人都喜欢重金属音乐,不过如果你看到水面的反应可能会有点晕——有什么东西要坏掉了吗?画面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马上要分解或破裂的感觉。当然我们不能依此去简单判断重金属音乐的好坏。不过相比之下,具有疗愈能量的音乐带给水的影响就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好像植物正在抽出新的枝条,让你觉得自己的身心也慢慢舒展和强壮了。
不同的语言和文字也能使水产生不同的反应,如果你对着水说“爱”或“恨”,它的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当水看到天真无邪的儿童的照片,它所结晶出来的画面简直就像长辈看到了孩子一般心花怒放,充满了慈爱和喜悦。植物也会对水产生独特影响,当我们把几滴香薰精油放入水中,你会看到,效果真是令人惊讶,野菊花的香味在水面上的呈现基本上是还原了花朵的样子。
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水喝下去,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呢?以前听人说过,一个厨师做的东西好不好吃,不仅与材料和火候有关,厨师的心情也会在菜肴中体现出来,并通过食物传递给你,融化成你身体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再通过你传递开去。因此我们的生活和生命都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信息套着一个信息,一个能量接着一个能量,谁也没有办法脱离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生活,用什么样的状态去影响周围的事物呢?佛说万物由心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来自水的信息》所记录的现象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反应而已。这个世界的好与坏、善与恶,与每个人的心态都有莫大的关系。
当今世界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这样的时代里,如何让我们的心态与这个世界的变化平衡?这恐怕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认真选择和调整的。正如江本胜博士在书中所言:“美丽的语言和文字可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丑陋的语言和文字则会导致更丑陋的世界。”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主讲李辉)
[1]安德烈·海姆(AndreGeim,1958-),荷兰籍科学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教授,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研究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Prizes)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其名称来自Ignoble(不名誉的)和NobelPrize(诺贝尔奖)的结合。该奖项的主办方是一份名叫《不可能的研究记录》的科学幽默杂志。颁奖仪式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至两周举行,地点为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
[3]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所制成的石墨烯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仅有一个原子厚,而且石墨烯高度稳定,即使被切成一纳米宽的元件,导电性也很好,石墨烯被认为会最终替代硅,引发电子工业革命。
[4]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诺贝尔奖获得者。
[5]这个实验过程是把一只狗拴在那里,每次给它食物前先摇一下铃铛,作为信号,经过长期训练,狗一听见铃铛响就会流口水,而通常狗只有在见到食物以后才会流口水,巴甫洛夫据此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学说。
[6]B.F.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著有《言语行为》《关于行为主义》等。
[7]哈利·哈洛(HarryF.Harlow,1905-1981),比较心理学家,专注于研究灵长类动物的智力研究和辨别反应学习,195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8]卡文迪什(HenryCavendish,1731-1810),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重大贡献是建立电势概念、测量万有引力扭秤实验等。卡文迪什去世后,后人筹建了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纪念他,该实验室已培养出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9]这个实验是用一根39英寸的镀银铜丝吊一根6英尺木杆,杆的两端各固定一个直径2英寸的小铅球,另用两个直径12英寸的固定着的大铅球吸引它们,测出铅球间引力引起的摆动周期,由此计算出两个铅球的引力,由计算得到的引力再推算出地球的质量和密度。整个实验用望远镜在室外远距离操纵和测量,防止了空气流动的干扰,操作十分精巧,被称为“开创了弱力测量的新时代”。
[10]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个实验,设计了一种仅受引力和吊线张力作用而在惯性空间固定平面内运动的摆,傅科摆(FoucaultPendulum)由此而得名。
[11]威廉·哈维(WilliamHarvey,1578-1657),英国医生、生理学家,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著有《心血运动论》和《论动物的生殖》等。
[12]盖伦(Galen,129-199),古罗马著名医学家,最重要成就是建立了血液的运动理论,发展了三种灵魂学说,著有《论解剖过程》《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等。
[13]帕多瓦大学建立于1222年,是欧洲仅次于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的第三座最古老的大学,也是意大利最大的大学。1592-1610年,伽利略在此执教。
[14]斯蒂文·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著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
[15]托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英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并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观点,著有《论物体》《利维坦》《论人》等。
[16]罗伯特·波义耳(RobertBoyle,1627-1691),英国化学家,他的《怀疑派化学家》一书的问世被视为近代化学的开端。
[17]以太(Ether,又译为“乙太”),希腊语,原义为上层的空气,天上的神所呼吸的空气。在宇宙学中又用来表示占据天体空间的物质。17世纪笛卡儿最先将以太引入科学,并赋予它某种力学性质。
[18]罗伯特·虎克(RobertHook,1635-1703),伦敦格雷舍姆学院几何学教授,主要贡献是作为弹性力学基础的虎克定律,另发明有钟表摆轮、毛发湿度计、航海仪器、显微镜与望远镜等。
[19]王政复辟(TheRestoration),1658年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后,他的儿子理查德继任护国公,政权立即开始瓦解。1660年选出的议会要求上一任国王的儿子、长期流亡法国的查尔斯二世回国做国王,从而解决了危机。
[20]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1599-1658),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在1642年到1648年的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并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