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师接到支援“贵阳蚁穴”的作战命令后不久,本杰明·彭即亲自向中央统帅部提交了关于“骨刺”战役的全新作战计划,此计划完全推翻了之前朱令华与牛士仁采取的战术,即以有限规模的攻坚战、阵地战和车轮战来阻止“蚁穴”建立的作战方式,主张以特战为主、灵活结合其他战术、扩大战役规模,待“贵阳蚁穴”中型化后再发动进攻,以从战略上斩断或抑制“天网”对那个方向的企图,为此需针对整个CD、)重(庆)、贵(阳)“塔防区”体系作出攻击姿态,将调动约35万左右的南亚方面军部队。
在本杰明·彭提交的计划中,所有部队被分为了助攻部队、主攻部队和特战部队三个梯队,其中特战部队仅约800人,负责从“贵阳蚁***部发动“穴攻战”,由秦崇太负责指挥;主攻部队约6万人,由独立师混成旅、南亚预备队2个师、38军1个师及41军一个师组成,(注:除了混成旅外,其他部队都是南亚方面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而且这些部队中有大量军官在教导团或独立师中接受过训导,认同并熟悉反抗军的军制,适合本杰明·彭等领导人统一指挥。)负责呼应特战部队、从“贵阳蚁穴”外部打开缺口,由本杰明·彭直辖指挥,拉温将军负责协助;余下的为助攻部队,负责其它的牵制性攻击和佯攻,名义上由南亚方面军司令部调配,实际上由德克·海因里希负责指挥,牛士仁与朱华令进行协助;
可以看出,本杰明·彭提交的新作战计划,实际就是根据秦崇太的战略设想、围绕秦崇太的“穴攻战”而展开的。
中央统帅部以非常的效率,批复同意了本杰明·彭提交作战计划,而且几乎没有做任何修改,从批复速度上来看,统帅部甚至没时间去仔细调查、分析、研究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中央统帅部的批复效率现在来看的确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史料表明,当时东方战场的多数高层领导,对联盟和教导团打心底是不信任也不认同,怎么如此轻易就同意了扩大战役规模?而且对教导团团长本杰明·彭下放了30多万部队的领导权?当时北美战场与泛欧战场激战正酣,彭提交的这个扩大了的“骨刺”战役计划,很容易会被理解为利用东方战场的力量牵制“天网”、是用东方军的献血染红“别人”做嫁衣……,这本是力主“持重”的中央统帅部很忌讳的事。
结合现有史料分析,当时中央统帅部迅速作出批复,主要是基于以下这几点考虑:
第一点:
在联盟和教导团的支持和帮助下,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战场刚刚建立,双方还处于合作的“蜜月期”,而且那时中央统帅部的管控力还比较弱,需要借助联盟和教导团的力量稳定局势,自然不好驳联盟及教导团的面子。
第二点:
东方战场建立不久,中央统帅部急需胜利来树立威信,也非常需要稳定“安全线”来理清各方关系,起码是绝不能出现大的作战失败,而在本杰明·彭赶来前,“贵州蚁穴”形势已经很严峻了,其中就有统帅部决策失误、应对迟疑的原因,这也迫使统帅部迅速作出转变,毕竟“天网”此前已给东方留下了太多血淋淋的教训。
第三点:
在派出38军及南亚预备队支援之后,中央统帅部对“贵州蚁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眼见情况不妙,统帅部甚至已经不得已作出了退守的打算,此时本杰明·彭主动要求全权负责,正好顺水推舟把摊子撂给他,作战计划如果成功了,就是中央决策正确,而且统帅部的实际直辖部队、东方军的主力——南亚方面军也有一份功劳。(注:包括独立师混成旅在内,此次作战动用的所有部队都在南亚方面军序列下。)战斗要失败了,本杰明·彭和教导团可就要背这个黑锅啦!何况中央当时对战况的判断应该是比较悲观的,因为“天网”此前在东方战场上还没丢失过一座中型“蚁穴”。
杰明·彭确实冒着很大的责任风险。
还有第四点,就是根据东方军与联盟签署的入盟约定,本杰明·彭作为教导团的团长,属于中央统帅部级别的“特殊”高级军事领导人,有提请中央调动相关部队的“特权”,只是本杰明·彭之前很“懂规矩”,虽然帮中央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却一直保持低调、从未动过任何“特权”,现在他亲自来向中央首次提出这类申请,还动用了联盟和“其他关系”,于情于理都要履行约定啊!
既然怎么地都应该同意本杰明·彭的申请,中央统帅部干脆来了个立即批复,也算是表明自己的合作态度。
另外,《东方战场通史》一书中记载,本杰明·彭在中央统帅部陈述作战计划时,还曾特意明确提到,作战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本次作战的特战部队领导人“秦崇太”提出的,彭表示自己“完全支持”秦崇太的计划,还表示会对结果负领导责任——秦崇太是这次作战的“主角”、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并且是出生中国军队、此外又没有其他“背景”……彭了解上面的心思,这也确实成为了中央统帅部迅速作出决策时,考虑到了的一个因素。
对于中央统帅部的反应,本杰明·彭提出申请前,当然是有预见的。
不论如何,中央统帅部与教导团迅速达成了一致,由教导团方面的指挥官主导的第二阶段“骨刺”战役就此展开。
本杰明·彭的团队接手指挥后,首先命令主攻部队隐蔽进入战斗位置、等待进攻时机,以免再刺激机器人;地道挖掘部队则昼夜秘密施工;秦崇太率领特战队加紧准备,不断侦察敌情,不漏过一个细节;而为了掩护地道挖掘部队,德克指挥助攻部队轮番袭扰CD和重方向的各处据点,并命令朱华令及牛士人继续对“贵阳蚁穴”展开阵地战、攻坚战,抑制其扩张的规模,并有选择地清楚其外围据点,为总攻做准备。
新的作战计划有序展开,但没想到任务相对较轻的助攻部队,却搞出了状况。
德克的任务,就是给“天网”造成东方军战术没有改变的假象,让“天网”将注意力放在外围错误的方向,由此达到迷惑对手的战略目的,因为助攻部队没有硬性的作战目标,本来只要按计划小心从事,完成任务并不困难,但朱华令和牛士仁却没有严格服从指挥,他们在拿下了“贵州蚁穴”外围两处小据点后,并未遵照德克命令暂时收缩部队、观察“天网”的反应,而是继续向“贵阳蚁穴”北面的“遵义据点”发动了进攻。
这下就“捅篓子”了。
朱华令和牛士仁对中央统帅部将战役指挥权交给本杰明·彭是非常不满的,牛士仁还好,因为有“坚决服从命令”的优点,他再有什么不满,最多也就是向南亚方面军司令左彪发发牢骚,基本上叫他做什么还是会做的,朱华令就不同了,他是中央统帅部直接派下来的人,本又是这次战役的实际指挥官,现在要听“教导团的人”的指挥,还干的是“助攻”的活,感觉寄人篱下、心里那个憋屈啊!虽然他战役前期的表现实在不好恭维,但他却认为,那是因为有中央“持重”的约束及部队缺乏作战经验造成的,与自己的指挥水平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他还认为,如果中央统帅部把35万部队交他指挥,他有更大的把握阻止这座小“蚁穴”的建成,(注:为了保密,最新的“骨刺”作战计划只有统帅部和本杰明·彭的团队知道,朱华令等人是在后面参与战斗的过程中,才对新计划的战略目的有了解的。)……哪还有“洋鬼子”什么事嘛!
本杰明·彭从团结和务实等多方面考虑,希望朱华令和牛士仁留下来,协助指挥新的作战计划,但中央统帅部一些领导本着爱护朱华令的原则,曾私下建议他回中央去算了,“贵阳方向战局凶险,‘洋鬼子们’愿意驮就让他们驮吧!‘我们’就别趟那浑水了……”,但朱华令一贯自视颇高,这样毫无建树就走了令他觉得脸上无光,因此坚决表示要留下来、直至战役结束,当然他的去留问题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而统帅部对于把那么多部队交给本杰明·彭,也是不放心的,觉得有个自己的人在那盯着着也好,就任朱华令留下了。
但带着情绪工作,那问题可不就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