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近乎零成本地获取各种信息,并且也能零成本地发表意见,这为那些长期依赖层层经销商寻找市场的企业们提供了与市场直接接触的机会。
在实时互动、低成本、信息透明等特性下,互联网为所有企业提供了一条轻资产的接近市场的路径,消费端的意见可以快速反向传递到企业端。在中国制造过剩的背景下,这种信息的反向传递尤为可贵,它可以帮助挣扎在产品制造链上的企业快速找到市场出口。
和电视相比,互联网早已超越了媒介的窠臼,它既是媒介,又是渠道,也是企业的生产工具。轻公司本质上借助了互联网和IT技术等更加快捷有效的互动机制,让消费者需求直接渗透到商业的各个环节,通过动态和价值共创的商业生态环境,来取代传统企业通过同步、协调、沟通才能实现的产品开发和消费者需求满足。
应当强调的是,电子商务企业并不能完全代表轻公司,它们仅仅是轻公司的一个子集。在第1章里我们所提
到的各行各业的轻公司,无论是戴维尼、安博、盛大文学还是汇通天下,它们所具备的共性是从市场端低成本地获取客户,并且将市场需求进行反向匹配,帮助所有的上游合作企业共同获取利益。
在轻公司的演进历程中,互联网是最重要的一个变量,驱动企业的“轻”得到本质的飞跃。对于轻公司而言,互联网是低成本的信息聚合器、营销平台和推广平台。
因为渠道距客户最近,最容易搜集到客户的信息与数据,而互联网让渠道获取客户信息的成本降低,再以此反向去整合更上游的资源,那些拥有大量客户的企业更加具有话语权。因此,我们会看到渠道端是最早也是大量涌现轻公司的地方。
生于丰饶时代
如今,在中国,无论是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传统企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销售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融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正在改变传统企业做生意的方式,而且正在中国传统商业环境中引发一场新的变革。
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大量处于全球资源配置价值链底层的中国制造企业们也卷入更深的漩涡,它们都试图找到有效的自救方式,以在金融危机中生存下去。
实际上,金融危机只是加剧了中国制造业的痛苦,却并不是中国制造业陷入泥沼的起因。近几年由于外贸退税政策从紧、人民币升值等压力,以原料加工、为国际品牌提供OEM制造等服务为主的外向型中国制造企业们,在越来越微薄的利润中苦苦挣扎。
品牌和市场能力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痛,它们需要强有力的势力来带动产业升级这也是PPG和ITAT能在2007年受到追捧的原因,这两家企业无一例外都以救赎者的姿态出现,它们所宣扬的蓝图,并不仅仅是自身的盈利,而是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
虽然PPG和ITAT如今都已穷途末路,但是它们曾经的超常规崛起以及大量涌现的后来者,却证明了另外一种可能,即互联网提供了一条轻资产的途径,这为中国商业环境的价值重构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可能。
它们为业界带来的启示是,现在的中国正在成为轻公司的天堂。这里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人群,有过剩的中国制造,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成熟的快递业,有外骨骼式的低成本互联网推广利器,有活跃的资本力量……
谁能在这个正处于价值重构的混沌商业环境里充分调度这些资源,谁就能成为下一代价值网络主导者。
1.产业集群:便捷的供应链资源
尽管欧美发达国家遍布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却因为过剩的制造和丰富的产业集群,在资源组织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要了解产业集群,去浙江义乌可以获得最直观的感受。任何到过义乌的人,都不得不感慨这个浙江省县级市的独特魅力。当你在占地数千亩的国际商贸城里游走,迷失在一望无际的小商品海洋中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任何一件小商品的价格都那么便宜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失去了意义,商业只表现为原始的两个字:买和卖,而且是大量的买和卖。
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里,聚集了5万多户商家,经营工艺品、饰品、玩具、花类、五金、电子、电器、箱包等商品。如果在每家店铺前停留一分钟,以每天8小时计,花3个月的时间都走不完。
这里的小商品包装简单、没有品牌,唯一令人心动的就是价格低廉。这些中国制造的小商品一旦被贴上品牌,销往世界各地,价格便立刻翻很多倍。
长期以来,义乌的小商品经销商们已经依赖于批发渠道,他们无力也没有经验进入零售渠道,只得在倒买倒卖的贸易中获取微利,规模化批发成为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
尽管义乌经济活跃,产业集群丰富,汇集了16个优质行业,但是这里的制造企业和贸易商,哪怕是行业龙头,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即没有品牌能力和市场能力。金融危机为义乌蒙上了一层寒霜,2008年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一片萧条,参展企业缩减了20%,而这个一年一度的展览有着“行业晴雨表”之称。
其实,义乌仅仅是中国制造过剩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你都能感受到大量丰裕的产品以及制造业产业升级带来的焦虑。
在广州火车站一带,云集了很多家大型鞋城,面向全国各地批发皮鞋。这里云集了鳞次栉比的皮鞋店档口,多是中小皮鞋制造企业的批发门店,它们既给一些大品牌供货,同时自己也运营着一些并不知名的品牌。
令人心动的是,这些皮鞋的价格比百货商场的同类商品便宜2/3左右,以批发作为主要渠道。国内的知名鞋业企业,比如百丽和星期六等品牌,时常也在这里寻找代工的供应商,一旦贴上品牌,鞋的价格立刻翻了好几倍。
广州鞋城的情景同样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翻版过剩状态下的中国制造们缺乏品牌和渠道能力。作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我国制鞋企业有2万多家,鞋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2006年生产各类鞋100多亿双,出口鞋78亿双。在如此大的产能背后,是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空间较低的现状。
在中国,区域性的产业集群,不仅生产出丰富且价格低廉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这些产业集群的存在,成为轻公司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天堂。
《纽约时报》曾经报道:“从纽约到东京的买主希望能够一次性采购50万双袜子、30万条领带、10万件童装或5万件36B的胸罩……中国强大的专业化城镇越来越多地成为最适合下订单的地方。在那里,集群或网络中的企业互相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共享集中性供应中心的便利。”
目前中国估计有各类产业集群上千个,主要在制衣、制鞋、电子、家电、家具、塑料、模具、汽摩配件、五金加工、玩具等消费品的生产领域。
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原本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对全球资源进行配置,以及全球的外包活动促使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的结果。但是,在中国政府有意识地遏制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引导内向型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资源供给将逐渐转向国内的消费品企业。
过剩的生产,为作为组织者角色出现的中国轻公司提供了生长的土壤,然而大量专业化分工明晰的产业集群,为轻公司在进行资源配置时提供了集中性的便利,使得采购半径更短,供应链效率更高。相比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资源配置,中国本土的资源组织者将更具便利性。
2.快递业的兴盛
对于那些拥有轻型渠道的轻公司而言,如何快速交付消费者的订单?
中国早期的轻公司小康之家曾经通过邮局寄送商品,这是康保乐当年唯一的选择。但是,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他们恨不得在下达订单后立即收到货物。快递业在中国的兴盛,帮助轻公司完成了打通产品制造链到商品消费链的最后一公里,将制造端的产品尽快传递到消费者手中。
20世纪90年代初,当今中国最大的两家民营快递企业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起家,这是中国最具活力的两个外向型经济区。
商务部研究院赵玉敏的一份报告中写道,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港台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大量转移到珠三角地区,但中国内地却不具备直接服务于发达市场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普遍的做法是原料加工。设立在珠三角的合资企业与内地、大陆企业之间有大量的商务文件、货样往来,数量大而且时效性强,以当时邮局的效率很难满足这些商业节奏。顺丰速运应运而生,使珠三角地区到内地的文件和小件物品的递送时间从3天缩短到1天。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另一个经济热点地区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并开始进入国际生产网络,成为国际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大量的企业需要经上海港报关出口,而邮政服务难以满足企业时效性强的需求,上海申通快递便在这种背景下诞生,起初是帮助企业赶在当天海关闭关之前,从杭州一带将报关单送到上海港。
民营快递企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与传统邮政业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提供了传统邮政根本不能满足的服务。它以工商、金融、贸易、海运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商务文件、小包裹为传递内容,采取了“门到门”的服务方式,承诺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寄递任务。正是这种贴身、高效率的服务使民营快递业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
一份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年营业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主要分布在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
在民营快递业逐渐发展的同时,国际快递巨头也在抢滩中国,这为中国的快递市场带来了国际化的竞争,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004年下半年,DHL(德国邮政全球网络)、FedEx(联邦快递)、UPS(联合包裹)、TNT(天地快运)等跨国快递公司也都在中国调高了自己的投资数额,并逐一甩掉自己原来合资的伙伴,建立了自己独立的配送网络。
多方力量的参与,使得中国快递市场也呈现出丰饶的选择。那些没有实体渠道的轻公司可以凭借外包的物流和快递服务,“门对门”地运送商品到消费者手中。
无论是国际化的快递企业,还是大型的民营快递企业,信息化程度都非常高。在IT系统的支持下,可以跟踪每一单货物的状态。高度的IT化为轻公司与快递企业进行系统对接提供了基础,这也使得轻公司的订单运送效率更高。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产品制造链商品流通链这两个链条价值转移的末端,快递业的兴盛和高度信息化,完成了整个链条可视化的最后一站。
3.互联网销售孵化器
现在,一些轻资产的渠道正在发挥威力,它们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实验基地,也成为传统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轻”基因试验场。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淘宝网便是一个企业的互联网销售业务甚至是轻公司的孵化器。作为人气最旺的互联网购物环境,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网络购物消费者行为数据库。它为中国大量欲建立品牌的企业提供了一条“轻”型渠道,无须过多投资,便可以有机会通过淘宝网的整体平台扩大销售规模。
其实,淘宝网作为孵化器的作用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和中小品牌进行轻资产成长的孵化器,当中小企业借助淘宝网的力量获得成长后,独立成为新的平台;二是帮助传统企业培育互联网业务的“轻”基因;三是凭着构建一个完善的互联网交易基础环境,孵化了大量消费品行业的消费者网购习惯,这为独立于淘宝之外的轻公司培育出互联网商业环境。
作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交易平台,淘宝网比前辈eBay和亚马逊更令人兴奋。这家成长迅速的在线交易平台改变了中国的互联网格局,也改变了中国的零售业格局,并且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小企业部落群。截至2008年10月,淘宝的注册会员是8000多万,商品数2亿件,而eBay的商品数是1亿多。2008年淘宝的交易额接近10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零售企业。
借助于淘宝网、易趣网等互联网交易平台迅速上升的影响力,一些消费品行业的在线交易正在迅猛上升,并且出现了一些独立运营的轻公司。其中,一些企业是从淘宝上羽翼丰满而独立的,比如从淘宝网上脱胎而出的在线钻石销售商“钻石小鸟”已经获得了今日资本的风险投资。
近几年以来,在淘宝之外有很多新成立的轻公司,这些领域的消费人群的网购行为,通常是由淘宝等大型互联网交易平台培育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