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三和袁青虹闻言大惊,后退两步朝池子下面看去,只见池子下面有很多黑影在游动,而且看起来正由下朝上要冲出“水面”(姑且称这池子里面的东西是水)。三人几乎同时从背后掏出了铲子,无意间袁青虹发现,自己比起刚开始的时候,镇定多了,连从背后拿铲子的动作,几乎都和眼前的这两个陈年盗墓贼同步。一瞬间他在想,他们袁家一直清高处事,没想到这没几天的工夫,他就成了半个娴熟的“盗墓贼”了。
“小子,冲你来了,当心。”老鼠三冲袁青虹喊。
听老鼠三一喊,袁青虹立刻回过神来,说时迟那时快,他疾速地用铲子将飞到眼前的东西,重重地拍落了下来。刚刚那一下的反应,以及动作之精准,连老鼠三和祝老大都着实吃了一惊。定睛一看,竟然是类似蛇的东西,之所以说是类似,是因为这东西有脚。谁都知道画蛇添足是个笑话,所以既然是长脚的东西,就不好说它是蛇了。可是除了四只脚以外,地上的东西明明就是蛇,扁头长身,全身布满黑色的肉鳞,张嘴后满口的毒牙,毒牙细如针刺,腮腺里分泌出来液体在齿间流动,甚至光看都能感觉到毒性。刚刚被袁青虹用力一拍,四脚蛇挣扎几下就死了,死之前那恶毒的蛇眼,竟然还瞪了袁青虹一眼,这让人心里发毛,感觉不是在杀一条普通的蛇,好像在杀----一个活人。而接下来水里的状况,证实了惊惧是应该的,十来条黑影,不顾老鼠三和祝老大的存在,全部朝袁青虹冲了过来,好像要在瞬间将他撕碎一样。袁青虹知道自己应付不过来,已经下意识地回头朝后面的墓道跑去。一阵“嘶嘶”声在他身后响起,就在他急速思考要怎么应对的时候,看到墓室那边的二筒已经在洒火油。袁青虹佩服二筒的反应,立即领会,进而拼出全力朝二筒飞奔过去,就在他飞身越过蹲在地上的二筒时,只听得“忽”的一声,二筒点着了火油。回头看情况,只见那些四脚蛇见到火光后,不知道是热还是光的原因,刹那间纷纷退却。火光里那些布满恐吓的蛇瞳,死死地盯着袁青虹,仿佛他们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怨。袁青虹表面镇定,实际心里早就不寒而栗,心乱神移。
四脚蛇纷纷退却之后,二筒马上意识到老鼠三和祝老大还在那池边。此时他们又不敢把火扑灭了去那边查看,因为四脚蛇虽然退却了,他们却不知道它们是回池子里了,还是在哪里设着埋伏,瞧它们通人性的样子,故意退却后藏在一处伺机而动,也是有可能的。
“三爷,祝老大,你们没事吧?”这时二筒对着墓道那头大声喊着。
可怜袁青虹竟然忘了这最简单的确认方法,人过不去的话,可以喊话啊。但即便二筒连喊了几声,对面也是杳无回音,糟了!可能和枇杷一样,不会连老鼠三和祝老大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吧。
想想那些凶恶的四脚蛇,怎么可能会只追袁青虹,而放着站在池子边的老鼠三和祝老大不袭击呢,肯定出事了。两人现在左右为难,既想过去看个究竟,又怕四脚蛇在那里守株待兔。唯一可行的可能是,四脚蛇既然怕光或者怕热,那就做几个火把拿着过去,除非它们刚才怕火的姿态也是装的,否则只要手里有火,应该能保证安全。
袁青虹和二筒难得想到一块去了,二筒很快过去把那些陪葬的琵琶胡琴给砸了,利索地挑了两根像样的板子,又从玉箱在里面抽了一匹缎子,一撕两半就胡乱绑到了木板上面。因为那些缎子实在湿黏,可能是为了节省火油的缘故,二筒竟然从紫檀架子上随手扯下两本经书,撕开了用来引火。看二筒对经书貌似一文不值地快速利用,这盗墓贼破坏文物的事情,看来还真是千真万确。就在火把被点着并越来越亮的时候,袁青虹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在二筒随手扯书的架子上,还有另外一本经书,书名赫然写着《古陵七说》。袁蓝两家羁绊的源头,蓝兆魁被杀老鼠三中毒的起因,袁青虹父子被绑走的缘故,一切事情的根源,此刻竟然就这样稀疏平常地摆在那架子上面。
为了出现不必要的损失,袁青虹赶紧踢灭了火势,扒开燃剩的残书破页,确认了起来。这本被烧掉几乎三分之二的书,因为扉页全无,所以不知其称。袁青虹随手拿起两页残页快速阅览了一下,上面记载的内容匪夷所思,断句大致如下:
蒙沌苍黄,中原初华,人心鲁钝而敬(被烧毁),求与天合一而广求仙。(被烧毁)文成子入昆仑,始不知(被烧毁)而误发天道,天地乃有阪泉之战,华夏自其发天道而始。其后千年,乾坤百转,(被烧毁)天道。(被烧毁)而渐生戾气,(被烧毁)九州生白骨,戾气(被烧毁),而民不聊生。临江子不解当初,而自入天道寻师以问,自去而无回。宿岳仙外守“天道”而力不从,遂分戾气至天涯各角,以山灵镇之,不想戾气顽悍,久不能灭。宿岳仙力竭神衰,化石昆仑前,令其长求玄宗,沐天池而吸日精月华,严镇天关,而命其次盘天保,长徙人间而极力宣教,扬善除恶。因为同胎殊遇,盘氏历经艰辛困倦,渐生怨恶,终为戾气侵为容具。而后盘氏倾发戾气,而其兄以身镇之,久未能相决。神州中原,因戾气反复,而致兴衰交替,裕弱相交以甲子数。求祖残老,遂创风水之论,欲以矜贵人格共镇之,而盘祖相对而行,授人以掘葬之术,此后天下始有风水。信而葬之龙则覆戾气,信而馋之宝则盗而发乎,两相以争,无穷无止。此,乃华夏风水之源端。所谓风水,坐贵生尚,乃是谬言,不过无中生有耳耳。然初始之事,因无典而断流,故少人知而知者无所善对,以为巫传俗故。而实则天师一脉,犹未绝传,听闻渭南有道,自称因明子,著书立说,(被烧毁)仍沥血以争,然(被烧毁)衰于孔孟,自悼公崩,无有(被烧毁),时人奇之并偶有继之以学,(被烧毁)著皆毁于秦皇焚书,(被烧毁)。
袁青虹自小家教严厉,对读经史典籍尤为擅长。这扉页上的记述,他当然不会无法解读,只是如果真信其说,那这些内容又会颠覆很多东西,尤其对于整个所谓的风水学说。先不说真假,刚刚那两页大概的意思是:
华夏初有,中原开始有点繁华的时候,人们可能因为愚昧心智未开,而比较敬天,所以流行求仙这件事情,其中有个叫文成子的人,可能为了求仙而进了昆仑山,不知道为什么而误发了昆仑山里的“天道”,“天道”开启后,人间就出现阪泉之战,等于开启了华夏的历史。而后千年历史演绎,也是“天道”拟定的乾坤。后来不知道“天道”出了什么问题,里面集聚了很多戾气,戾气聚拢后,导致“天道”异常。人间王朝也频繁更迭,天下民不聊生,白骨遍地,人间以六十年为单位,兴亡优劣交替。有个叫临江子的人,应该是文成子的弟子,为了找寻戾气的根源,自己入了“天道”去问文成子(这里言下之意文成子先已入“天道”),结果一去无回。而另一个叫宿岳仙的弟子,则在“天道”外面守护“天道”,但因为戾气强悍,没法抑制,他就将天道里的一些戾气,分到了世上各处名山。自己也因力竭,化石而死。死之前宿岳仙让自己的儿子(或者徒弟)求玄宗,吸天地日月精华以抗戾气,而让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或者徒弟)盘天保,长期流转苦行人间,宣教人心从善从而消弭戾气。可因为盘天保长期流落在俗世,历尽艰难困苦,而不能与其(师)兄求玄宗一样,享天地日月之精华,逐渐心生怨恨,结果消弭戾气之人反而自生戾气,最后竟然自己成了戾气的容器。而后,求玄宗努力镇压戾气,而盘天保则全力释放戾气,因为旗鼓相当,久而未能有胜负。求玄宗年老后,想以人的金贵命格来一起镇压戾气,所以创立了所谓的风水。之所以叫人葬在某个宝地,不是因为风水好所以人葬了也会好,包括什么福荫子孙之类的,全是虚构;而是因为人的命格好,葬在那里能镇锁那地方的戾气----这才是风水真正的缘起和目的。而盘天保这边,则拼命教人如何盗陵发墓,盗陵发墓表面是求财物宝,实际则是发人尸骨,毁去镇锁,使戾气肆虐人间。
也就是说,风水一说,缘起于人的命格被用来镇锁戾气,而不是所谓的人入贵地而得福荫。而天下盗墓贼,虽然起于自身贪欲,但实际则是全被盘天保一脉所利用,表面上是教授他们发陵开棺取宝,实则是利用他们毁了镇锁,释放戾气,扰乱纲常。
如果只是平时,袁青虹可能只当这书是俗说野传,可在亲身遇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诡异之事后,让他对这内容格外在意。尤其,这书和那《古陵七说》放在一块,这两者又有什么关联?更要紧的是,为什么杨琏真伽会有这些古籍?眼前出现的经书,把整个事情复杂化了。本来知道这是杨琏真伽的墓,就已经够他们忙活了,现在竟然还出现了《古陵七说》以外的另一本天书,书里面的内容又加剧了诸事的玄妙,瞬间让袁青虹心乱如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晕眩。
这番僧收藏的东西,首先绝对是他自己信奉的,或者他中意喜欢的;其次,以他的权柄弄到他手里的,应该也是稀世罕见的东西,绝不简单。一般人闻所未闻的奇人异事,袁家人知晓甚多,甚至精研甚深,可那天书里的内容,就连袁青虹也是一无所知。根本没有什么典籍,或者典故,提到过关于“天道”的事情。而那天书对于风水起源的解说,与其说是“异说”,不如说是“奇说”,加上风水本身就是一门“讲不清楚的学问”,袁青虹是彻彻底底乱了思绪了。
联系自己现在的处境,和之前的种种,袁青虹努力试着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元人歧视汉人,元朝国师的墓,竟然建在了汉人的墓下面,这说明杨琏真伽要做的事情,已经远远超越了“决不在汉人之下”之类的俗世凡规。而对这墓室的设计,简直自一开始就将他们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中。也就是说,如果杨琏真伽要他们死,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至今为止,虽然凶险,袁青虹却感觉一直在接受试炼。也就是说,那番僧在利用墓的设计,好像在试探确认着什么。如果是这样,那么可能会有两种结果。
一,他们的能力不足以承受试炼,不久就会身死其间。
二,他们最终扛住了试炼,成功脱险。那如果他们成功脱险,番僧能得到什么呢?
从番僧的身份,生平所作所为,墓室里的典籍收藏,以及墓室设计得好像是在故意考验盗墓贼似的来看,如果他们成功脱险,同样可能会有两种结果。
一,知晓了一个闻所未闻的秘密,颠覆了一些事情,搞不好可以替杨琏真伽或者整个元朝翻案。之所以想到这点,是因为袁青虹不同于其他人,他的历史观和接受的教育,与其说来自于外部,还不如说是来自他们袁家内部,即便在外边属于常识的事情,在袁家可能都是有质疑的,甚至直接否定。所以,如果往大里面说,真有这个可能。
二,一定程度地知道了一个个别秘密,但要根据这个个别秘密,寻找后面一整个秘密。比如他们原本要去的那个地方,离这里已经不到半天的路程,可偏偏这时候在这里出现了这么一个墓,那这两个墓会不会有关联?比如那墓的答案在这个墓里面,这样的话如果能弄清楚这个墓,那个墓就没有必要再去了。反过来这墓的答案在那个墓里面,这样的话如果能弄清楚这个墓,再去那个墓刚好是依次递进,循序渐进。
不管是哪一种,反过来回到原点去想,现在这墓绝对不能轻易脱身。不但不能轻易脱身,可能从他们出发时开始,就已经因为一个注定的原因而有去无回。想着想着,袁青虹竟然想出了神,不知觉久久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