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宰府。
大宰毛得,大司徒召预,大司马南宫嚚围坐于摆着瓷器的案几旁。
大司徒召预颇显激动,拿起一件瓷器仔细翻看,手略微有些发抖。大司徒,说起来这个职位权力很大,掌管天下土地贡赋,自从随隐王南逃之后,大司徒的实际权力行使范围就只有几个从楚国借来的食邑,畿内西部地区,虽说能运来部分粮赋,但基本处于自治状态,所以本应该很忙的大司徒变成了半个闲人。
如今案几上的瓷器让大司徒看到了商机,这瓷器就像仿佛是粮食和铜料。
“毛…毛公,这就是陶…瓷器?那要让陶器工坊抓紧扩大烧造,此乃是货殖交易之利器,有了它,简城的粮食之忧可得缓解。”召预抬头激动的望着大宰道。
“大司徒还请稍安勿躁,陶器工坊正在全力以赴的烧制,据我所知,王子彤可是走遍所有工坊,都一一作了指导,是否还有惊喜,尚未可知。”大宰毛得说道。
大司徒稍稍平静,视线落到另几件瓷器上。
大司马南宫嚚虽不精于货殖之道,但也明白此类器物的重要性,建议道:“陶器工坊制作出如此华美之器,定会招来各方瞩目,难保烧造工艺不泄露,如果泄露,导致损失不可估量,私以为,应立即调派甲士守卫陶器工坊,严防工艺配方泄露。”
“恩,大司马,你可调遣沣邑原朗之旅前去负责守卫。”大宰赞许道。
“唯,”南宫嚚拱手应道。
“有关陶…瓷器之事是否召王子彤前来,共同商议后续应对之策?”大司徒召预问道。
“目前王子还未知晓瓷器已送到简城,待他知晓后再说。”毛得讪笑道。
——————
姬彤此时尚不知道瓷器已摆在大宰府的案上,直到两日后,外府史项诚求见王子彤,并送来了几件瓷器。
姬彤马上派内竖伍长芈伏前往大宰府投拜帖,准备前往拜见大宰。
得到大宰府的反馈后,姬彤带着寺人三德子和小安子,还有一伍内竖出宫,步行前往大宰府。三德子和小安子捧着用红绸布包裹的瓷器,像抱孩子似的绷在胸前,谨慎慢行。
在大宰府司书毛统的延引下,姬彤第二次进入了大宰府。
大宰毛得仍旧站立毛府大殿檐下阼阶之上,迎接姬彤,只是这次大宰没有欣赏那只猴子,而是望着前院的入口。
三德子和小安子把瓷器包裹轻轻放于案上,掀开绸布后退了出去。
大宰毛得像第一次看见瓷器一样慢慢欣赏片刻,然后问姬彤道:
“此为王子指导外府陶器工坊所烧造?”
姬彤暗暗鄙视,继续装,我就不信你现在才知道,演得假了点。
“被大宰料中,正是。”
“如此华美之器,王子从何处得知造作之法?”毛得问道。
“王宫内书库典籍如海,正是从内书库典籍之中得知。”姬彤道。
“嗯,王子可曾自内书库典籍中学得货殖营销之道?”大宰继续问。
“暂时没有,营销之道自有大宰决断。”
“好,本公计划,待瓷器烧制一定数量后,运往郑国,郑国乃大周枢纽之地,来往商贾众多,可以此物换取简城所需之货物,只是瓷器之价值,王子可有定计?”毛得道。
姬彤想了想,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定价,随便想了个价格,说道:“只是初步想法,例如以一只瓷碗计,换取半斛粮食,如何?不,还是请大宰做主决定价格吧。”
一斛,粮食容积单位,各诸侯国计量器不一,有用斛,有用石,有用钟。后世考古发现,春秋时期的一斛粟,约合后世十公斤多点。周代一斤为258克,约等于后世半市斤,一斛粮食约为四十周斤。
“恩,”毛得捋着胡须稍加思考后,说道:“一只瓷碗,半斛粮,价格订低了,一斤(周斤)盐尚可换取半斛粮,我认为,至少应当换取一斛粮。”
“全凭大宰做主。”姬彤大声道。
姬彤没想到大宰比自己更黑,这个年代的粮食亩产在三斛左右,等于三只碗换取一亩粮食产量。周代亩约合姬彤后世四分地不到(0.37亩)。
——————
数日后,出使郑国的校正姬鸣回到简城。
大宰府,校正姬鸣跪坐在大殿内,等候大宰毛得对自己出使一事的评语。
姬鸣出使郑国,拜见了郑国国君姬趸,以及郑国的七位卿大夫,郑国现在国事由七位卿大夫家族(七穆)掌握,郑国国君手中并无多少权力。
姬鸣造访后,七穆对简城的境遇除了表示同情外,没有任何表示,最后还是郑伯姬趸决定支援简城,从郑国大宗(公室)府库调拨出粮食一万斛,铜饼二十钧。
一万斛粮食,约合姬彤后世二十万斤;二十钧铜饼,三十周斤为一钧,约合姬彤后世三百市斤。
现在简城公卿、士大夫家族人口合计有一万多人,还有简城周围各邑的乡人、野人等,合计近十万人口。
且不说乡人、野人的吃饭问题,单就王室所养的军队、工坊的匠人、工人以及简城的居民,就有一万多张嘴,二十万斤粮食,每人合不到二十斤,喝稀粥也许能对付一个月。
简城军队还有近千匹马呢,战马光吃青草可不行。
大宰叹了一口气,道:“伯趸(郑伯)可还有交待其它事项?”
郑国是伯爵国,王室称呼郑国国君为郑伯,郑国国君死后称郑国公。
姬鸣答道:“郑伯没有交代,倒是罕达(七穆之一)曾言,如我简城提兵北伐收复王城,郑国将会鼎力襄助。”
“提兵北伐?罕达忘了晋国所筑的虎牢城了么,郑国还想挑衅晋国,这是要拿我简城当马前卒。”大宰毛得微微发怒,声调都有些变了。
待大宰神情稍缓后,姬鸣才说道:“罕达其心不正。”
毛得正色对姬鸣道:“左司马儋翩已数次请战,要求北上收复王城,本公与南宫大司马出面劝压,如今刚平静下来,你切记不可跟左司马提及罕达之言,免生波折。”
“唯。”姬鸣回答。
“如今沣邑陶器工坊出了一批细白瓷器,你再度出使一趟郑国,运输一批瓷器前往郑国,除献上若干给郑伯外,其它则投入郑国市场。”
大宰考虑出使郑国售卖瓷器的人选,还是觉得姬鸣最为合适,首先,姬鸣是王室姬姓,与郑国国君及七穆均为同姓,在郑国好办事,其次,姬鸣已出使过一次,轻车熟路。
姬鸣第二日就在大司徒召预的催促下,踏上了简城前往郑国的驰道。
郑国国都新郑,离简城约两百余里,运输瓷器的队伍五日后抵达新郑,速度不算快,主要是怕颠碎瓷器,队伍行进时放慢了速度。
此次运来郑国约五千只(后世瓷器用量词“头”)瓷器,姬鸣为感谢上次郑伯的慷慨相助,给郑伯献上了五百只瓷器,剩下的约四千多只全都投入了新郑市场。
郑国地处大中原的交通枢纽地带,东南连通吴、越,西北连通秦、晋,北方连通齐、鲁,南方连楚国,地理位置优越,各国往来商贾众多。
周礼曰:国有六职,商旅居其一,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周代对商人很重视,商人的地位也远比后世几个朝代要高,周后许多朝代不能正确处理农、工、商的关系,以致出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物物相易的百姓、朝资夕卖的贩夫贩妇以及阜通货贿的商贾,都属商人,而贩运物资游走于各诸侯国的称商旅。
周代商旅大部分是官商,担负着各国卿士贵族重要物质的采购与销售,这些商贾没有蠢蛋,都是各国选出来的货殖精英。
盘桓于郑国国都的商人们看见瓷器后,被洁白润泽的瓷器外观所吸引,一眼就看见了瓷器背后的商机,四千多只瓷器在半日内被一抢而光,让姬鸣直瞪眼睛,后悔价格订低了。
没有抢到瓷器的商人四处打听货源,待摸清产地后,纷纷携带者粮食、盐、铜饼、布帛等货物南下,一路前往瓷器产地简城,准备大量采购贩运。
姬鸣被惊着了,连忙快马加鞭赶回简城。
——————
大宰毛得得到姬鸣的汇报后,喜笑颜开,毫不吝啬的对姬鸣此行之功赞赏了一番。
姬彤再次被大宰召到了大宰府。
大宰先和姬彤谈了瓷器对简城以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问道:“对各造作工坊之生产以及保密,王子可有何想法?”
姬彤知道,瓷器的畅销所带来的好处已打动了大宰,便直言不讳了。
“我有几点想法,其一,需于沣邑择地建筑一小城,将各工坊重要生产环节集于城内,便于管理,也便于保密。其二,调集甲兵守护各工坊进出要道,防止不轨之徒。其三,广招工坊匠人,扩大生产。其四,于简城以北之氾邑(今襄城南)设立商市,针对北方各国商人交易。我暂时只有这四点想法,供大宰大人参考决断。”
姬彤其实为这事考虑了好几天了,便把这几天的想法说了出来。
建造一座小城,花费不是很大,造城的劳动力可用各邑的徭役,连吃饭都不用管,没有征地拆迁费用,树木长在山上,随便砍伐,整个城池建造下来,如果在徭役役期之内完成,只用夯土,不用砖石,基本用不了多少花费。
“善,就如王子所言,如把建筑新城及各工坊整合之要务交予你,你可愿意担当?”毛得问道。
“此为属下职责之所在,当不辱命,只是不知各工坊守护之事,大宰如何安排?”姬彤答应道。
“这个,大司马已准备调夹邑、氾邑各二百士兵前往,如此一来,沣邑驻兵合计九百,当能护住各工坊周全。”毛得道。
“大宰,我可否参与这九百甲兵操练之事,我也想熟悉兵事,将来在战阵之上不至于给王室丢脸。”姬彤心里热切的希望大宰答应,但脸上未露丝毫迫切之态。
“这个嘛,容我与大司马商议之后再作决定。”大宰毛得眼神有点游离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