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7200000001

第1章 序:千古第一家训

2011年,是《百家讲坛》开坛十周年,也是曾国藩诞辰两百周年。在《百家讲坛》栏目组的精心策划下,由笔者主讲的《评点曾国藩家训》系列于是年正式播出。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

曾国藩平生主要事迹,一是率湘军扑灭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一是开启了号称近代变革之始的洋务运动。所以章太炎谈及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曾说:“誉之者则为圣相,谳之者则为元凶。”事实也确实如此,曾国藩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拥有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这样的铁杆粉丝。

除却政治上功过是非的争议不谈,曾国藩有一点却是不论“誉之者”还是“谳之者”都极为推崇,这就是他的家训智慧。

一 何为家训

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的家训传统,自古及今,源远流长。

那么,什么是家训呢?

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说过一句名言:“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说的正是早期的家训。《论语·季氏》篇记载:

(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这是一段对话,也是一副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

有一天,孔子站在院子里,他的儿子孔鲤从庭前经过,孔子便叫住孔鲤问道:“你开始学诗(案:一说学习《诗经》。)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于是说:“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于是孔鲤退下,开始努力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在院中看见儿子从面前经过,于是又叫住他问道:“你开始学礼了吗?”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子于是教训说:“不学礼,不知礼,怎么能立身于世呢?”于是孔鲤退下,开始努力学礼。

虽然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孔鲤的教育,但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所以这段记载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范之一,而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则成了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

当然,就文献而言,《论语》所载孔子对孔鲤的教育还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家训。作为商周时期文献的合集,《尚书》中收录着更多、也更为典型的家训作品。其中最为有名的《无逸》篇,是周公辅政时,周公教导侄子成王如何勤俭执政的。那句“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也成了后世诸多帝王教育后代不要贪图安逸奢华生活的名训。

通过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以及周公所说的“君子所其无逸”,我们可以知道,家训其实也很简单,不过就是家庭或家族中的长辈教育子弟或晚辈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十分宽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行举止、个体修身、交友处世,乃至出仕从政、建功立业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中的精华被行之于文、传乎后世,便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家训文化。

先秦以后,由于儒家学说渐成社会主流,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仰与素来的家训教育不谋而合,在“家天下”的文明模式中,家训遂一跃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这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家训所代表的家庭教育形式成为当时教育的主流形式。

我们一般以为古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我们现在一样,是课堂,也就是学校教育。事实上,标准的学校自商周以来确实也早就存在。比如商周时期的庠序、辟雍,两汉的太学、学宫,唐宋以后的国子监与书院等。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不论哪个时期,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整个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都是寥寥可数的。(案:古代私塾、族塾俱属家庭教育形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校。)事实上,因为儒家对“修齐治平”、“家国天下”信仰的推崇,“修身齐家”的行为模式最终决定了家庭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教育形式。

换句话说,中国人最重家,从来都把家庭教育当作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责任;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就“教”而言,父母才是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老师。推而广之,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这就是中国人所笃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训在中国古代得以昌盛的最关键原因。

二是家训所涵括的教育内容成为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

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虽然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自颜之推写作《颜氏家训》开始,“家训”才开始正式得名,但在这之前,大量的“家诫”、“家范”与“诫子书”其实都是标准的家训文献。就算自颜之推后“家训”之说盛行于世,但像著名的司马光《家范》、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等,还是不以“家训”为名,却也都是标准的家训作品。甚至像成册成卷的家书、家信,只要有教育的内容与意义,在古时也一概被目之为“家训”。

这样一来,古代家训典籍中所包含的教育内容一下子变得极其丰富起来。狭义地看,囊括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治家,如何共处,如何规范,如何发展;广义地看,则囊括人生智慧的方方面面:如何启智,如何修身,如何成就人生,如何忠孝两全。学习之道,立身之道,家庭之道,事业之道,莫不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关注点,这正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所在。

正是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古代家训愈积累愈丰富,终于在晚清出现了中国家训的登峰之作——《曾国藩家训》。

二 家训之首

我们称《曾国藩家训》为“千古家训之首”,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的。因为若从狭义的角度看,《曾国藩家训》于家规礼法所涉并不为深,甚至《曾国藩家训》一书的成书也尚存不为人知的悬疑。

作为一代大儒、理学传人的曾国藩,被钱穆先生称为“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他一生重视家庭教育,不论在京为官,还是在外带兵,总是作有大量教育子弟的书信、文章。在他生前,《曾国藩家书》就已结集出版,并在当时就极受世人瞩目。

除家书之外,曾国藩还曾想专做《家训》一部。他在家书中谈到这种想法时曾说:“前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与九弟详细道及。”也就是说,他想写本《曾氏家训》,即后人所说的《曾国藩家训》,这种想法还跟九弟曾国荃详细探讨过。

可最后究竟有没有写呢?

答案十分遗憾,直到曾国藩1872年去世,这部他立志想作的《曾氏家训》也没写出来。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计划的流产的呢?

曾国藩生前曾在家书中说:“后因采择经史,若非经史烂熟胸中,则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之言,尤为浩繁,虽抄数百卷犹不能尽收……然后知著书之难,故暂且不作曾氏家训。若将来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串,仍当为之。”

原来原因有两个,一是曾国藩认为要遍览经史子集,尽可能多地掌握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及学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后,才可以写这本他命名为《曾氏家训》的大成之作;二是即使读尽了经史子籍,掌握了那么多的材料,自己也要做到烂熟于心,可以融会贯通后,才可以写这本大成之作,这就叫“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串,仍当为之”。

说起来是两个原因,其实也就一个,也就是曾国藩认为火候还不到,要待自己阅历极丰富、知识极丰富之后,要在自己的“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后,才可以写作这本《曾国藩家训》。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知道,他对这部《曾国藩家训》寄寓了多么高的期望!

但问题是曾国藩是一个非常自谦的人,虽然水平已经在百尺竿头,可还总想着更进一步,所以他总感觉自己的功夫还不够深,境界还不够高,以至于一直到他最后离开人世,也没能写出这部他自己寄寓了厚望的《曾国藩家训》。

那么,我们通常见到的《曾国藩家训》读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就要说到我们称《曾国藩家训》为“千古家训之首”的原因了。

曾国藩立志要作家训一部,想在人生境界的绝高处书之成册,如此一来,他的后半生一直都在为这种计划不断地做出实践与准备,加上他理学传人的大儒身份,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自觉贯彻着他的家训教育理念。这样一来,他的家训思想内涵反而不受一本书的限制,反而显得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具有现实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就像孔明“不求闻达于诸侯”,最后却能“诸葛大名垂宇宙”,虽然到最后,曾国藩也未能像颜之推写《颜氏家训》那样写出规范化的家训读本,但他上千万字留存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教育思想与智慧却因此显得更为博大与精深。这一点,在曾国藩甫一离世,便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当时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为曾国藩整理、编撰并出版全集,就特意搜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的精华之语,在全集中单列“曾氏家训”一章。其后,又有人将其单独成册发行。再后,更有人不断重新为之编选、出版。再之后,更有梁启超索性突破家训的藩篱,为其专门编定《曾文正公嘉言钞》,其间的主体其实也还是曾国藩的家训名言与警句。

至此,《曾国藩家训》声誉日隆,隐然超迈《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古代家训名作,同名图书遂大行其道,成为百多年来坊间不断流传的家训典范。

回首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国藩曾经被作为历史文化的热点人物被全社会所关注,开风气者当属唐浩明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随后,“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成为坊言流传颇广的“警世通言”。进入新世纪后,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着改革开放持续多年后的加速变革,住房、教育、医疗,渐成民生三大切肤之痛!就教育而言,汲取古代教育思想与智慧的精华,已成当务之急。此时,曾国藩与他的家训智慧再次跃入大众的视野,实在应属当然。

所以我所评说的《曾国藩家训》并不以哪一本同名图书为标的,也不仅限于曾国藩的家书或日记,更不是囿于传统家训家庭伦理规范的狭义解读,而是从识己、识人、识事、挺经四个方面入手,把曾国藩一生教育子女、指点子弟、甚至培养后人的教育思想与智慧,力图做一个全景式的评述。

学力不逮之处,颛此就正于方家!

是为序。

郦 波

辛卯孟春于金陵水云居

同类推荐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活学活用

    《道德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哲学的主根。2000多年来,研习《道德经》的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山野村夫,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真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感时,却同时不得不忍受着快感背后的负面痛苦。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气候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渐严重;精神空虚,缺乏信仰,道德沦丧,恶习流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日俱增。此时,人们想到了《道德经》。希望从中找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医治人类身心疾病的良方。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无意识的文明

    无意识的文明

    法团主义曾作为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基础而臭名昭著,但它并未随着法西斯的溃败而灰飞烟灭。本书作者提醒我们,我们仍生活在一个法团主义社会中,民主政体仅仅是其软装饰,合法性与专家或利益群体同在:在数以万计的公共和私有的法人团体中,从文化领域,到政治领域,再到经济领域,索尔全方位勾勒了一种落入法团主义之手而不自知的文明:权力的语言如何被设计来阻止交流?个体的合法性怎样被否定和破坏?市场、技术、全球化和金融如何被牢牢掌握在管理阶层手中?技术官僚管理和技术官僚投机把我们拖入了怎样的危机?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索尔使我们对意识形态的操控保持警醒,并提供了一种抵制从众性、被动性和必然性的可能。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一部手机缘定两个平行世界

    一部手机缘定两个平行世界

    一个中二少女穿越后的搞笑修炼之旅!用手机修炼?看许冰诺如何登上世界巅峰!(小作,冷静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云之长生

    风云之长生

    邓宵意外来到风云世界,看他如何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世界,掀起万丈波澜。
  • 可爱娇女爱不够

    可爱娇女爱不够

    一个少女和一个少年在上一世发生的爱情,一只无形的鹿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并安心的离去。
  • 僵尸女王翻身记

    僵尸女王翻身记

    打扫,住破屋。我受够了!明明我流着皇家的血脉!凭什么!当血泪流到指尖,变身僵尸女王。。。内什么,什么什么,哦对了,死胖子!过来,我要收拾你。XX“你要收拾谁,我帮你”女王“你怎么又来了!”......
  • 不知名的酒

    不知名的酒

    一壶酒点着的,是摸不透的满腔热血,不问出处,不问来由。点酒即为友,琐事满心头,不为利禄公,不醉不罢休。
  • 欲梦幽兰

    欲梦幽兰

    谓幽兰其不可佩,欲梦未眠霜空晓。别名《剑灵不会剑》。
  • 心理暗示力

    心理暗示力

    心理暗示是人类心理方面的一个正常活动,主要是指在无对抗和批判的情况下,通过感官给予自己或他人心理暗示或刺激。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心理暗示只有转变成自我暗示之后才起作用。因为自我暗示是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的媒介,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能支配和影响你的行为,使你相信自己能感知到未知之事。柯尔博士将教会你,如何正确利用才能使这种天赋的武器更有威力。这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觉知,实践和改变的智能书。
  • 群星闪耀

    群星闪耀

    《群星闪耀》是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经典名作。作者并未纵向展开对拿破仑、歌德、列宁、斯科特等历史伟人生平的描述,而是选取他们人生的关键时刻——决定一人之生死、民族之存亡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时刻。
  • 神皇魔帝在都市

    神皇魔帝在都市

    叶枫,一代魔帝归来地球,却意外变成了自己三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家族还没有毁灭,请看叶枫魔帝如何倒转时空。同出一代天骄,同为生灵,死不足以。在古武界,他化名为叶魔尊。医药界。他化名为叶神尊。在娱乐圈,他化名为……请看一代魔帝如何征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