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好用心机的人,会怀疑杯中的弓影是毒蛇,将草中的石头当作蹲着的老虎,内心中充满了杀气;意念平和的,把凶恶的石虎当作温顺的海鸥,把聒噪的蛙声当作吹奏的乐曲,眼中所见到的都是真正的机趣。
桓伊是东晋孝武帝时期最出色的音乐家,他尤其擅长演奏竹笛,被称为“江南第一竹笛演奏家”。
当时,宰相谢安由于功劳和名声都特别大,引起了朝廷中一些小人的妒嫉。他们恶意造谣中伤,在皇帝面前说谢安的坏话。于是,孝武帝与谢安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有一天,孝武帝邀请桓伊去参加一个宴会,谢安也去陪同。桓伊想利用这个机会调解他们的矛盾。因为皇帝和宰相之间不和,对国家和人民是大为不利的,何况,孝武帝是受了坏人的挑拨和蒙蔽,更不应该冤枉了德才兼备、忠心耿耿的谢安。
孝武帝命令桓伊吹笛子,他吹奏一曲之后,便放下竹笛说:“我对筝的演奏虽然比不上吹笛子,但还勉强可以边弹边唱,我想为大家演唱一曲助助兴,还想请一个会吹笛子的人来帮我伴奏。”
孝武帝便命令宫廷中的一名乐妓为桓伊伴奏。桓伊又说:“宫廷中的乐师与我可能配合不好,我有一个奴仆,很会与我配合,”孝武帝便同意了桓伊的要求。
那位奴仆吹笛、桓伊便一边弹筝一边唱道:“当皇帝真不容易,当臣子也很难,忠诚老实的没好处,反而有被怀疑的祸患,周公旦一心辅助周文王和周武王,管叔和蔡叔反而对他散布流言蜚语,”桓伊唱得声情并茂,真挚诚恳,谢安听着听着,禁不住泪如雨下,沾湿了衣袖。一曲唱完,谢安离开座位来到桓伊身边,抚摸着他的胡须说:“您太出色了!”孝武帝听了这首歌曲之后,也显露出十分有愧的神色。后来,君臣之间便消除了误会,两人和好如初。
桓伊在适当的场合,运用自己的音乐特长来劝谏皇帝,收到了用语言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不愧为高明之举。他深知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君臣不睦,尤其是君臣相互猜疑,那国家的灾难也就要来临了。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君臣各方面都要不疑神疑鬼,尤其是为人君者,更应不受蒙蔽,要心中有数,善于用人才行。
【感悟一点】
君臣相互猜疑不和,对于国家而言,大难也就要来临了。作为臣子,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是借机挑拨,以便使自己飞黄腾达?还是以自己的努力去尽力弥补君臣之间的嫌隙?桓伊从大局出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