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下午零食吃得太多啦,所以对于晚上的伙食完全没有食欲。我们到了饭堂都一反常态强调:
“多给点嘛。”
改为:
“少打点,吃不了。“
以前但凡少给打了一个菜必定要提醒加上,就算回到座位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补上,这天才给打了一两米,一个菜,就急忙用手护盘表示够了。更有文华直接端着空盘子回到座位,谢班又斜着头问:
“你怎么不打饭?”
“班长,我吃不下了。”
文华用她那甜得发嗲的声音说道。一旁的张月空着盘子也准备走回座位,听到班长这么一问,立刻毛骨悚然,转身又排到队尾打饭去了。文华看一眼谢班又看一眼空盘子,嘟着嘴很委屈的样子。
“你不知道一日生活制度有哪几项吗,你不是第一天来了吧?”
“不是”
“吃饭也是一日生活制度知道吗,这是必需遵守的。今天给你们吃零食吃多了是吧,连规章制度都可以不遵守了是吗?”
“班长,我现在去打饭。”
“去”
文华极不情愿地去打饭了,说实话,一日生活制度好像上教育的时候连长说过,但是当时因为说得太快了,根本没有记住。还好我排在后面,要不然可能端空盘回座位的就是我,挨批斗的就是我。没有中枪的呼呼松了一口气,或多或少打了些,用筷子小心地铺开在餐盘上,让它尽可能地看起来多一点。回到座位也并不马上开始吃,而是等全连到齐了才开始一颗米一颗米的吃起来。谢班跟文华坐在同一桌,盯着文华吃饭,对大家说:
“今天大家要节约粮食,打完的饭一定要吃完,现在提倡光盘行动,大家不要剩太多。”
这话是说给文华听的,也顺带告戒一下我们。其实打饭并不要求吃完,如果我们浪费些,打了,假装吃一点,然后倒掉是不会被发现的,但是文华被抓了个现行,大家就逃不掉了。吃不完的饭菜总是会被倒掉的,只是剩多了倒泔水桶的战友就比较吃力。男兵头两天还老热情帮我们搬泔水桶,但是经过男女兵关系事件之后,貌似他们也很有默契地不再跟我们说一个字,也不会帮我们干活了。我们是轮小值打饭,打扫饭堂卫生的,几乎每个星期都给轮到一次,虽然很脏很臭,但这时候班排长都不在,只有卫生员唐芝星在旁边,她总是面带笑容,温声细语地跟我们说话。我们可以和战友开心地边干活边聊天,有说有笑的,偶尔炊事班还会把剩得多的馒头面饼搬出来给我们分着吃,这时候,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吃完晚饭,炊事班长过来在连长耳连小声说了几句,连长跟排长说让每个班留四个人。排长跟班长示意,班长点头表示听见了。我、张月、萧红、吕凤被点名留下了,我们不名所以,但很愉快地接受了指示。王排留下来带队,大队伍走后不久,炊事班长就出来让我们进后厨。后厨真宽敞,炊事用具摆得整整齐齐的,地上垛着好几十筐水果。我们每四个人搬一箱,特别大特别金黄的香蕉。张月一直在央求我们:
“能不能先吃一个再走,我把我的吃掉,你们还可以轻松一点。
“呵呵,这也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呀。”
“好想吃啊。”
“馋猫!”
我们在王排的带领下不敢吱声,很卖力地在抬,一筐水果有好几十斤重,我们胳膊都快断了,还好这阵子都在练俯卧撑,但也酸得不行了。中途吕凤实在支撑不住了,要求换手,得到排长指示,我们都在原地休息了一会。一个跟排长军衔一样的军官走过来跟排长聊起天来,她们好像很熟悉的样子,聊了好一会儿,排长发现我们的存在,才招呼他离开。他离开后,排长脸上的笑容就一直没有断过,我们都互相交换眼色会心地笑了。在部队有说兵不能谈恋爱,但是没人说过干部不行,干部似乎都行。
回到排房,班长让把水果存到包库,我们一行抬到包库。张月放下筐子,眼巴巴瞅着到嘴的水果就这么没了,显得特别楚楚可怜:
“我都说嘛,咱们就应该在饭堂就把它解决掉的!”
“行啦,放一会而已,早晚是你的。”
晚点名后,班长就让人把水果抬出来分给我们了,张月像见到亲人一样,握着分到手的香蕉亲了又亲。很多人吃不下,也有些人舍不得吃,藏进了衣柜。宁班翻开衣柜看到我们的香蕉,嘱咐我们要么吃掉,要么统一放到空的柜子里,不然不符合内务规定,检查的时候会被扣分的。很多人贡献出了自己的香蕉,张月欣喜若狂地又得到一根宝贝香蕉,笑得像一个孩子。毕竟她年纪还比较小,班长说在部队没有年纪大小之分,只有军衔职务大小之分,可她毕竟还是个十七岁的孩子。
或许,我已经过了那种好吃的年纪,没有藏馒头、藏零食的习惯了,但这种压抑欲望来锻炼人的意志力的做法似乎也并不起作用。我们远离了手机,却更怀念它;我们远离了零食,却更奢求它;我们远离了社会,却更落伍了。在这里,连吃饭也是一种制度,我料想这应该是对我们利益的一种保障。张班长跟我们说以前的做法是,训练不好是可以不让吃饭的,表现不好也可以不让吃饭,不听话更加不让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我们每天这么大的体力消耗,没有东西吃确实扛不住。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但演变成了饱了也得吃,就变味了,吃东西应该是为维持体力,保持工作生活,并不是一个刻板的条条框框嘛。
这吃一顿饭也不容易,事事有讲究,规矩大于天。吃饭是一日生活制度,我们必须吃饭。一切程序都必须走到位,部队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脚印。我们又深刻体会了一番在这里的生活之道,那就是:
“听招呼,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