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900000015

第15章 观察——用眼睛采访

一、现场及现场采访

1、现场

新闻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是电视新闻采访的核心。电视新闻采访面对的现场有两种情况。

(1)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地方;

(2)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第一种情况好理解,第二种情况多见于人物专访、现象、问题等采访中,这个现场,如果记者不出现就不存在。

电视新闻采访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难题:主客观问题,即电视记者一定要出现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否则不能记录到原始动态画面。然而,一旦电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现场就必然发生改变,原始的状态已有所不同。记者在现场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介入。

实际上,这是一个带有辩证性的问题:一方面,电视新闻在现场应尽量减少对现场的人为影响,讲究介入方式,尽可能不干预现场;另一方面,记者又要时时介入,利用观察、提问、行为等手段发掘现场有用的信息,观察现场,调查事实及原因、搜集不同的见解。电视新闻中记者的介入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过程。

记者要讲究现场的介入方法,电视新闻记者干扰现场的因素:一是人员较多,对现场会形成压迫感;二是有比较引人注目的机器存在,机器没备的陌生会加重采访对象的心理压力。其中比较突出的影响有:

(1)现场小而摄制组成员众多;

(2)人员陌生带来的紧张感;

(3)话筒运用不当,对采访对象形成干扰;

(4)记者个性张扬,言谈举止分寸失当;

(5)灯光刺眼等。

记者在现场应该着重消除上述影响。

(1)有的采访现场不一定摄制组全体成员都在场,尤其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时,在场的人越少越好,必须在场的其他人也应注意尽量减少自己存在的“痕迹”。

(2)进行采访前的交流。

(3)话筒干扰采访对象与记者的交流视线,它横在二人之间,不利于情感和心理的充分交流。在一对一的采访中,一般说来,采用无线话筒的效果要比手持有线话筒效果好。在使用钓竿话筒时,应注意将话筒的位置固定于采访对象目光所不及的地方,一般录音师的位置处于提问记者的后方,而且话筒是从记者的侧后方伸出,以减少话筒对双方交流的干扰。

(4)现场尽量不要进行人工布光,如果确实需要,也要注意光线均匀柔和。在做人物专访时,应避免灯光照射人脸。

(5)在正式录制开始前后,摄制组的所有成员应注意保持采访所需的气氛。如果采访需要欢快热闹的气氛,那么每一个摄制组成员在录制开始前都有义务使气氛轻松;而如果采访需要肃穆或感动等效果,则应注意保持安静,共同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2、现场采访

是指电视新闻记者的新闻现场搜集和记录新闻事实的过程。是电视新闻采访最主要的形式。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用眼睛去观察、用语言去提问、用摄像机去记录。采访的实施就是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运用观察与访问的技巧。

二、观察——用眼睛采访

观察,用眼睛去采访,是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重要环节。记者的观察,是用眼睛采访,既观又察,既用眼睛去看,又要用脑子去思考。

艺术家们,如文学家、画家、摄影家论创作技巧时特别强调观察的作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是知解的主要工具。作为必须真实地、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新闻报道就更需要到事件现场去实地考察。即“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西方新闻界流传着英国《泰晤士报》某位主编重视现场观察的典型事例:每逢新来的记者去他那里报名,他总是问,进编辑部大楼门前的台阶有多少级?对方回答不出来,就让他数了再回来。用这种方法使记者进报社的第一天就要求养成严格深入现场观察的好习惯。

现代电视新闻要求记者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思考、用摄影机抓拍、用访问去深入调查。“眼疾手快”,只有“眼疾”才能“手快”,“嘴快”。

一名称职的记者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睛掌握好在事实现场采访的基本功。

1、观察有利于获取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是指直接来自事件原始发源地的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记者的直接观察是获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渠道。

我国著名记者,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范长江告诫记者,在报道的时候,第一手资料比别人提供的材料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第一手材料还是判断第二手、第三手等间接材料是否真实的重要途径。

深入到现场细致观察,也是保证新闻真实和生动的条件。失实的报道,都是凭主观想象去组织,文字材料又不经核实造成的。只有深入采访,细致观察才能对现场有全面的本质的了解,优秀的电视新闻都是记者在现场用自己的眼睛捕捉到第一手材料的报道。

1998年继长江的特大洪水后,北方松花江嫩江也开始咆哮。中央电视台记者到北方去做抗洪抢险的报道。《东方时空》作为特别报道——《中国南北大抗洪》,演播室的主持人通过卫星线路,采访在哈尔滨市防洪大堤上作现场报道的白岩松,问他有关哈尔滨用水和用电的情况。事关老百姓的生活、生存,当时这也是全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白岩松的回答都是他在哈尔滨亲身看到、感受到的第一手材料。关于水,白岩松说他“到哈尔滨,在房间里打开水龙头,水哗哗地流着,居民家水也一直供应很好。”那么,为什么水有保证,报道的接力棒传到在水厂采访的记者处。关于电,白岩松说“我们乘坐的飞机晚上10点多到哈尔滨,我也曾担心哈尔滨此刻一定是漆黑一片,可到了哈尔滨上空,从飞机上望下去还是灯火通明,哈尔滨供水也没受到影响”。那么,为什么供电有保证,报道接力棒又传到了在电厂采访的记者处,整个报道都是现场的目击、观察和体验。

2、观察有利于获取报道的角度

报道角度是指记者观察、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侧重点,获取报道的角度对新闻报道的新意具有重要意义。相同的题材如何能另辟蹊径,满足观众的求新求异的观察心理?相同的题材的特点存在于“相异”方面,在现场观察注意把握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个性,以求获取报道的新的角度,新闻报道才有新意。

电视观众对会议新闻最不感兴趣,原因在于程式化报道,千篇一律,如果采访中能仔细观察,抓住特点,会议新闻同样有可视性。

例证:获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一等奖的《代表民心的四次掌声》,1993年3月15日,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李鹏作政府工作报告,语调一直平缓,在讲到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时,情绪异乎寻常地激动起来,针对英国港督彭定康的所谓“政攻方案”,他措词严正激烈,全场情绪也顿时激昂起来,震动的掌声代表着对政府立场的衷心支持。开幕式现场直播,随后,记者、编辑又把这不到三分钟时间里的四次掌声,单独编辑成新闻,在当天《新闻联播》里播出。

这条新闻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那么多新闻单位的记者都在现场,只有中央电视台抓住了这条新闻,这充分反映出他们的政策水平和细致的观察和报道。如我们前面提到了《农机下乡了》这条新闻,正是由于记者的现场观察思考,才能抓住报道的角度。

新闻角度的选择最终目的是追求新闻价值。一个事实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报道,其中总有一个是最佳角度,这就要求记者现场观察,抓事物特点,并以特点作角度,给观众以新意。

3、观察有利于抓拍典型的形象和细节

电视的形象化视觉报道,画面要求记者到现场去拍摄。对于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来说,不是被动地去看,而是深入现场进行现场观察,才能在现场选择、抢拍到反映新闻本质的典型画面。举起摄像机就拍,其结果往往是拍摄一些司空见惯毫无个性的画面。电视报道缺乏形象画面的力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新闻价值,缺乏应有的感染力。

1998年中国抗洪的电视报道中的下列精彩画面,充分说明了它们的拍摄者细致的观察能力,优良的新闻素质。

(1)女童江珊被困水中多时获救;

(2)九江大堤决口瞬间;

(3)东北滨洲铁路100辆装满石头的货车浸入水中堵决口;

(4)朱容基总理拥抱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龚谷成;

(5)牌洲湾连夜救人。

宋朝王安石的《咏石榴》中,有“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说的就是典型的、有特征的细节的作用。大自然景色是如此,艺术创作是如此,新闻报道也是如此。抓住、抓准了典型的细节特征,报道也就有了感染力。

细节是细微的,局部的,只有记者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真实的细节,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表现主题。

4.观察有利于结合现场提问

结合现场线索来提问,是即兴式提问的一种,它更具有感染力,更有效地拉近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提问也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在下一节再详细阐述。

总之,电视新闻必须到现场,但记者到现场应用慧眼去发现,捕捉有价值的材料,而不能熟视无睹。一个记者最重要的是眼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通过对现实,对事件的观察,形成深刻的理解。记者的眼睛要能发现别人视而不见的事物及其内涵。

同类推荐
  • 培养精英

    培养精英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激活学生潜能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激活学生潜能

    目前,人的一生只用了自身自学能力的百分之一,只利用了自己智力潜力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 历代名人与天一阁

    历代名人与天一阁

    本书主要介绍了黄宗羲、全祖望、赵万里、王世贞、徐乾学、董沛、郑振铎、谢国桢、郭沫若等历代名人对中国古代藏书楼——天一阁所作出的贡献。
  • 让课堂充满幽默

    让课堂充满幽默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从幽默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各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机智应变,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直接引用的幽默素材撷英。本书案例丰富、幽默风趣,可悦读,可操作,可模仿,可会心一笑,可掩卷深思,是新教师自我提升的案头书、教学艺术培训的参考书。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热门推荐
  • 暗恋成瘾:天王的傲娇妻

    暗恋成瘾:天王的傲娇妻

    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小姐,只是天生痼疾给她的人生蒙上了一层灰色。直到遇上了他——“以后你就是本小姐的专属药引。”他,光芒四射的一代影帝。冷漠无情是他的招牌,直到遇上了她——他的底线一再被触碰。额上青筋暴起:“给我滚出去!”
  • 愿与世长安

    愿与世长安

    你看,我本来就是一个凉薄的人,好不容易喜欢上了一个人,拿那些对我毫无用处的功德去救他,有什么划不来的?
  • —与神同行—

    —与神同行—

    这是一个灵气复苏的时代,无数天骄横空出世,却终究落得黯然收场。那一日,大地裂开了缝隙,山峰塌陷,骇浪咆哮,世间从此变得不再平静。那一天,冷酷大叔和苦命少女相遇,在那以后命运就紧紧纠缠在了一起。穿梭火海,跨越生死,不停的闯荡又不断的跌倒,可依旧一次又一次爬了起来。多年后,脑海里依旧还记得大叔曾说过的一句话:“我若在一日,你便不会死!”我不信命,也不信运,但我,信大叔!
  • 高中的热血青春

    高中的热血青春

    懵懂的青春,是人生的转折点。有多少人能无怨无悔的度过,有多少人从此踏上了社会中的忙忙碌碌。被生活所压迫,终日哀恨叹气。又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利益戴上了冰凉的手铐......少年时期,我们有着一些热烈而单纯的情感。校园中的感情是最真的,是最好的,最甜蜜的。但自从遇到了一个可以令我放弃一切,哪怕是生命的那个人。也就在此时此刻,我的青春也从这一刻起注定不再平淡......
  • 专属于我的小可爱

    专属于我的小可爱

    软萌小可爱乔糯因为家里缘故转学到了,S市这里的重点高中‘莞阳二中’!一直以来软软糯糯,可可爱爱,还是好学生的小可爱,转来以后一来坐了校学霸沈诩旁边!成为了大佬头一个小同桌!日常沈诩:同桌!我想用你的笔!乔糯:哦!哦!好的! (ps:现在正在更另一个文中!所以这个文请假中!)
  • 星际快穿之女神很冷血

    星际快穿之女神很冷血

    这是两个变态的故事.一个是天之骄子,一个是灾星。“初次见面,你好,我是你的粉丝。”夜晞还是扬起了往常一样的无害笑容。“你是?”“夜晞。”白怙还是一副冷淡的样子,尽管她眼前的人是和她齐名的天才。白怙今天刚炸了一座城,还没被抓,就被一个人堵在了这里,她只好……(快穿文,时代架空,如有相同,纯属巧合。1V1)注:本文设定非切片,望谨慎观看,谢谢
  • 云以出岫

    云以出岫

    “出岫,你是云家大小姐,而我只是你的贴身侍卫,我给不了你将来,但是聂经铎不一样,他是江南富商,老爷把你嫁给他也是为你好,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喜欢你。”邬辛笑着说
  • 逃不出他的温情

    逃不出他的温情

    上一世,沈米楠一心为了报复抛妻弃子的亲生父亲,虽然后来父亲失去所有,而她自己也出了车祸。还好她重生了,这一世,她决定要换一种活法。然而,命运再一次把她推向风尖浪口,再一次把她跟她痛恨的人绑在一起。让她想不到的是,这一世她会遇到了陆楷睿,一个把她放在心尖上的人。有时候命运的改变只需要你的一个想法,上一世,她除了仇恨,最后一无所获,这辈子,虽然也有坎坷,但她却收获了梦想,收获了幸福。
  • 梦幻秘境

    梦幻秘境

    世界上总是充满了无数神秘的地方,有的我们根本无法意识到它们的存在。——由幻想与现实衍生而成的【秘境】世界,正不断地借助现世的一切资源极速成长······
  • 长安韶华

    长安韶华

    一场精心动魄的权谋,一次全族覆灭的诛杀!侥幸活下来重回两年前,拥有读心术!陆韶华是否能逆天改命,拯救全族人的性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