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们提到了雍正皇帝的同母兄弟,也就是那个因为继位问题和雍正结了怨的十四阿哥。在皇室的诸位兄弟中,虽说雍正和允禵是一母同胞,可是两人最不友好,尤其是雍正登基之后,允禵的愤怨之情溢于言表。康熙去世后,雍正含着泪对近侍大臣说:父皇不幸逝世,允禵没赶上在京,他的内心肯定很不安,应降旨宣召,让他回京城尽孝。于是就命令辅国公延信赴甘州军营,让允禵回京。
在康熙在世的时候,允禩、允禟等兄弟和朝野人士都普遍看好允禵,认为他很有希望继承皇位。回到京城的允禵看到木已成舟皇帝美梦成空,其心情如何可想而知。本来,雍正是希望允禵接到诏书后即写奏折向自己请安,以表臣服。可是允禵根本没有那么做,他也没有把皇兄放在眼里,显出公事公办的傲慢气势,雍正这时候心里很恼怒。这之后,允禵又做出了让雍正不能容忍的举动,这咱们在前面也已经提到了。
鉴于允禵以上的种种行为以及他对于王位的威胁,对于允禵,雍正自然不会原谅他。允禵回京不久的狂傲举动,着实触痛了新君,因此被革去郡王爵位,降为贝子。元年春夏之交,雍正亲送皇父灵柩到遵化景陵,允禵随往,事情办完之后,他被雍正强令留在陵上,实际处于被人严行看管的幽禁状态。
这期间,为了给允禵治罪,雍正曾问允禵的家人,允禵在军中是不是有酒后行凶的行为?回奏都说没有。为此,雍正大怒,将允禵家人雅图、护卫孙泰、苏伯、常明拿送刑部,并将他们的成年儿子也治同等的罪,就连曾在允禵府上教书的天津监生徐兰也不放过,驱逐回原籍收管。
不久,因为云贵总督高其倬在奏疏中错将大将军王与皇帝名并行抬写,这就让雍正迁怒于允禵,正给了雍正一个给允禵治罪的借口,说这都是当年他他在军中总是施威僭越权力导致的,因此将允禵禄米永行停止。
雍正元年五月间,雍正和允禵的母亲皇太后突然去世,传闻是因她想见允禵,雍正不准而撞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太后是因为两个儿子积怨太深,她心情抑郁,暴病身亡。
话说雍正即位后,他的亲生母亲德妃顺理成章地晋为皇太后。德妃一共生了三个儿子,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允禵及六阿哥允祚,因为允祚六岁的时候就不幸夭折,皇太后的爱便倾注在剩下的两个儿子身上。相比之下,由于允禵年纪小,又比胤禛更亲近母亲,所以她更喜爱的是允禵。然而喜爱毕竟只是喜爱而已,对于谁更适合做皇帝,做母亲的也并无主见。作为一个母亲,她更看重的是两个儿子的和睦。康熙末年,她的两个儿子都有望继承皇位,从这点看,她算得上是后宫最幸运的妃子,但是皇帝只会有一个,这个时候她已经预见到两个儿子将因为皇位的归属而产生矛盾,心中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康熙帝死后,胤禛继位,允禵被削了爵位,哥哥日日提防弟弟,弟弟日日愤恨哥哥,二人之间仇恨愈积愈深。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皇太后处于两个儿子之间,左右为难,有心照顾小的,大的不许,有心帮着大的,小的可怜,为此长期难过伤心不已。正是因为这样,当大儿子拟给她上尊号“仁寿皇太后”,清她从原住的永和宫迁至皇太后的宁寿宫时,她一概以居丧为由拒绝,这已是仁厚懦弱的皇太后对皇帝儿子所能表示的最大抗议。之后,皇太后因伤心导致暴病身亡。
这一突如其来的事变,使雍正很难堪,不得不在母亲梓前晋封允禵为郡王,以遮掩世人耳目。但是实际上,这封爵只是一个空头支票,因为既无例行封号,又不在玉牒上注明(玉牒仍称贝子)。这个时候,雍正恨透了允禵,大丧事还没结束,就将他逐回遵化景陵附近的汤山居住,行动虽有一定的自由,但一举一动都在雍正的掌控之下。
到了雍正四年(1726)五月,他被移其到宫中寿皇殿正式禁锢。可想而知,允褪在没正式拘禁前,日子并不好过。有一次,他在住所狂哭大叫一直到半夜,以发泄胸中的苦闷和怨气。京师这边,总有参奏允褪过去贪污军饷的举动,而雍正并不深究,这更令当事人心惊胆战。这就和当时雍正整治允禩的手段一样,从心理上进行折磨。允禵当时说,他已被折磨得满身是病,命不保夕。这话显然是有些气馁了。
不过,人毕竟是有感情的,雍正还是念及同胞手足之情的,他看透了允禵,知道他心高气傲,勇气有余但智谋不足,不愿意臣服于自己,但还是愿意看到他真诚悔过,为己所用的。所以,对允禵还是网开一面,没太为难他。甚至当时有传说,雍正在皇太后去世后,还想任命允禵总理国务。但是允禵狂妄地说,如果用我的话,就不能重用年羹尧和隆科多,再发数百两黄金打赏兵丁。当然,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雍正就不会答应。雍正也感到允禵有时显出悔过臣服之意,但从其前后言行上看,他对允禵从没有放弃过戒心。
雍正三年四月,有一个自称是正黄旗的滦州人蔡坏玺前往景陵看望被禁闭在这儿的允禵,允禵害怕招惹是非,就拒绝接见。他把写着“以九王之母为太后”的条子扔到允禵院子里面,他还认为“十四爷命大,将来要做皇帝”。按照他的意思,赶雍正下台,让允禵做皇帝,让允禟的母亲宜妃做太后。他的活动被监视允禵的马兰峪总兵范时绎发现,就把蔡坏玺抓进了大狱。这件事激怒了雍正,使他加紧了对允禵的看管。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昔日骁勇善战的十四阿哥,为大家所看好的继位人选就这样在雍正的禁闭和压抑之下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