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珍惜和利用时间,做事就要富于计划性。有的人在学习上、工作上似乎也占用了许多时间,但是他是时而干这个,时而干那个,想到什么干什么,毫无秩序,结果主要的、应该做的事都没有做好,单位时间的产出率很低,这实际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培根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做计划就是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利用的大忌是拖延、拖拉的坏习惯。有的孩子做事喜欢推,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推到后来往往不了了之;有的孩子做事不专心、速度非常慢,一会儿做一下,一会儿玩一下;身在桌前,心在云外;磨磨蹭蹭,懒懒洋洋,结果是学习时间很长,学习效果很差。改变这种坏习惯需要家长多方着力,关键从培养意志力、控制力着手,综合运用赏识、约束、批评、惩罚等手段以及言传身教等方法,着力于行为习惯的打造。譬如当孩子遵照家长规定的时间目标高质量完成了作业,就奖励给孩子开展他感兴趣活动的时间。这就像动物园驯兽师对于动物表演完一套正确动作就给予一份食物奖励一样。还有的孩子在日常基本生活上耗费的时间偏多(例如在吃饭、洗澡等事情上动作慢、拖拉),以至于放在学习上的绝对时间就偏少,这也可能使孩子远离了良好的学习成绩。
女儿的时间意识是随着年龄而逐渐增长的。儿童时代,女儿还没有什么时间概念。上幼儿园和上学后一段时间,很多时候早晨我们都要催她“快”、“快”、“快”,这样才能避免上课迟到。后来,女儿的责任感、荣誉感加强了,自己料理生活的速度也有所加快。在小学的学习中,女儿每天放学后都会先做完作业再去玩,学习中一般都比较专注,时间效率也比较高,从没有出现过很多孩子在作业中容易出现的“磨磨蹭蹭”的现象。在一些零散的时间,女儿也会用来读课外书。看电视、玩游戏等活动,我们一般也会给个相对合理的时间规定,而女儿也大多会听话地遵守规定、信守承诺。但是此时女儿有一个毛病,就是吃饭、洗澡的动作都相当慢,时间花费都过长。那时候妻子带女儿出去旅游,最怕女儿吃饭,因为速度慢,常常要不断催促才十分勉强地赶上旅游团的整体节奏。此时,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它使女儿的学习时间明显比别人少,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它还将减少女儿的休息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综合运用了表扬、奖励、约束、批评、处罚等多种手段以及言传身教、写小纸条、写信、喊口号暗示、召开家庭会议研究等许多办法,时间上也花费了五六年。到女儿进入初三时,女儿的速度有了明显改观,到高二时,女儿在这方面得到根本改变。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老师和我们的辛勤付出,换来女儿在时间利用上的大的变化和成长。进入高二后,女儿成了十分珍惜时间的人。不仅吃饭、洗澡的速度加快,而且在学习上既投入大量时间,又充分利用边角余料的零散时间。放学后、吃饭前如果有时间,她都会用来学习;有时,在上下学的路上,她也会拿着一本小册子。比如她在2011年的每周总结本上写道:“我认为我要多利用边角余料的时间,这是我最缺乏而又最可以、最合适利用的时间,譬如:早自习和早自习之前,及早自习后到上课的小段时间,这些时间可用来背语文、英语、地理图册,还譬如每天中午午睡前的时间,回家的路上也不应放过,可掏出口袋中的资料进行背记。”除此之外,她还特别重视学习的效率,重视制订和实施计划。到高三时,她每晚都有小计划,她将要学习、复习的科目的内容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每完成一项她就打个钩,直到全部完成。那时候,我仿佛看到她登上了时间的高速列车,朝着她理想的目标奔驰,心中虽有一些怕她过于劳累的担心,但总体上充溢着欣慰和钦佩。
6.“凡事预则立”——学习要有计划性
有一天,活蹦乱跳的二年级学生小芳带回来一张纸。爸爸妈妈一看,是一份学习计划表。稚嫩的文字写的是每天详细的作息时间安排,精确到了放学后每半个小时分别学习、复习什么的地步。爸爸说:“看来小芳的老师蛮负责嘛,帮孩子制订了这么细致的计划!”哪知小家伙一扬头,得意地说:“这是我自己制订的呢!”10年后的2003年7月,就是这个女孩,成了当年湖南高考的文科状元,她叫黄芳,毕业于湘潭县一中。
不仅仅是黄芳,富于计划性是所有顶尖学子的共同特征。长沙市一中学生李晓芮在高三时每晚自习前,都会腾出几分钟时间,结合白天的学习感受,给自己做个晚间学习计划,然后写在纸上;每做完一项,便做个标记,直到最后一个任务完成。2008年湖南高考高分考生、长沙长郡中学学生肖彦在高三时准备了两个本子,一个是计划本,一个是总结本。计划本记着每月要干什么,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总结本则记录经验和教训。2010年湖南高考高分考生、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学生殷榕在回答自己成功的原因的提问时就说道:“每天要有计划,知道自己一天都要干些什么,而不要盲目地学习。”
计划性是高效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充分利用和把握时间,而且能够促使人们去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强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突出重点,减少疏漏,避免重复,消除无序。
缺少计划性的学生,常常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拿起的是什么书就做什么科目的作业,没有统筹安排,整个学习过程看不出他的学习重点在哪;由于没有时间限制因素导入,在学习中他可能疲疲沓沓,效率不高。缺少计划,基本意味着没有对所学科目和自己的学习情况作综合分析,这些科目的重点在哪,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是哪些,自己的薄弱环节是什么,主要是做题还是看题,哪门科目该选择哪一套参考书……
有人以为每天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无须自己再做计划。这是片面的。每一个老师一般能够在所教科目领域帮助学生把握重点、抓住难点、消除疑惑,这也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和老师存在的理由。但是,老师的这种把握是针对全班全体学生的状况来确定的,并不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学生,班上学生的难点不一定是某个具体同学的难点。每个人只有他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所在。因此只有对自己作全面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做计划学习,才会让学习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过很明显,要做到这些是很难的,一般小学生、初中生都不能做到,不少高中生也做不好。在学习计划性的道路上,谁醒得越早,谁就越有可能迈入科学学习的轨道,谁就越可能使自己成绩优异。
做学习计划,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清醒的认识,明白自己的优势,清楚自己的劣势,对自己各方面功课的情况有个准确判断,然后本着“主抓薄弱,兼顾全面”的原则制订学习计划。计划一般也应将生活、娱乐、休息等内容编排进去,通过每天的作息时间表来综合表现。只是对于月计划、周计划、周末计划则要另外安排制订。计划不要定得太死板,要留有空间余地,要订得自己基本能够实现和做到。计划关键在于执行。如果不执行,计划就等于一张白纸,也等于没有计划这回事。如果计划任务总是完成不了,那就要修改计划,使之能够得到基本完成。制订计划时有两个线索要把握。一个是时间,首先列出课余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分出几个时间段,写上每个时间段学什么,时间长的时间段学自己目前觉得薄弱的功课;另一个线索是课程,即列出各个课程需要学习的东西,分配到相应的时间段中去。高三的计划应该制订得更加详细、更加具体,这样才能使全面复习与“查漏补缺”更加到位。2010年北京大学实名制推荐生、保送生、长沙雅礼中学学生王琳在高三时每天都有每天的学习计划,每个星期则有一个大计划,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分条列点,完成就画勾;有的计划细致到某天看书要完成某页到某页、要回顾总结教材的某个具体知识点等。
当前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各科老师大量布置作业,使孩子深陷作业之中而无法做出自主计划和安排,进而也无法开展自主学习。由于被老师的作业“绑架”了,孩子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一步步成为老师作业的奴隶,进而成为老师作业的牺牲品。
其实,即使是成年人,也常常会被周边的意识形态和时尚所左右甚至绑架,不自觉地跟着广播电视喊口号、说流行语言,跟着电视上的人和周边的人变换时装,成为哲学家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何况孩子呢?
挽救孩子,就需要外部的干预,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作为。为了提高女儿学习的计划性,增强她的自主学习品质,我动了一些脑子。还在她读小学时,我就要求她制订每天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并且基本按照时间表来安排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什么时间做作业,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睡觉……都由她自己自觉按照计划执行,不要家长过多的提醒。女儿也很听话,一段时间之后,作息时间表就成为她的生活指南。
进入初中后我又要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计划,突出复习环节,突出抓重点和自己的薄弱科目。她虽然同意,然而全面执行却非常难。不是因为她不认真,而是因为作业实在太多,计划根本无法操作,每天做完作业后,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那时候我看着她辛辛苦苦奔忙于作业中,心里比较着急,因为我十分清楚,这并不是科学、有效的学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我要求她加快速度,包括加快生活行为的速度,以增加绝对时间;另一方面建议她少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无数次地在她耳边念叨:“不要成为老师作业的牺牲品”,甚至跑到学校去跟老师建议减少学生作业。女儿也在我和老师之间十分为难,即使她渐渐清楚我的意见是“熊掌”,在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时,她也完全没有放弃鱼(女儿总体上很听老师的话),更多的时候她走了一条中庸之道——偶尔放弃老师布置的不太重要的作业,尽可能实施我的一些学习计划建议。这种为难让女儿持续了四五年,一直到高三下学期女儿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基本能够实现。
其间,我则采用多种方式对女儿劝导、建议、要求。在跟她喊口号强化相关意念的教育方式中,就有“制订并严守计划”一句;在写给她的小纸条中,就有“要靠严格计划、提高效率、加快速度、舍弃次要等方式来控制时间以让自己早日休息”、“计划(包括制订和执行计划)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和根本标志。而计划,决不是简单地依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作业,而是既完成老师要求(这其中要有所舍弃),又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行动”等句子,在每周总结的方式中,也有关于计划性的内容。渐渐地,女儿学习的计划性日益增强,到高三时已经变成了习惯,有基本的周计划,有每天的计划。
每当我看到女儿书桌上累积成一小叠的写着每晚学习安排、标记着完成情况的小纸条,就有一种欣喜。我知道一艘载着理想的航船,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进。
7.喜欢睡懒觉的理科状元——寻求高效的学习效率
2005年6月26日上午10时,湖南高考成绩刚刚公布,喜讯如忽然吹遍大地的春风,很快就在湖南师大附中传播开了——该校理科实验班学生余真理以682分的高分夺得长沙市理科状元。
当记者兴冲冲赶到学校采访她时,她谦虚地说“我还真是不小心得了个全市第一,我平时实在不够勤奋,甚至还有些懒。”她告诉记者,每晚临睡前,她都会把闹钟调到6点,但是却没有一天准时起来过;早上闹钟一响,她就会按掉,把闹钟又调到7点,然后抱着闹钟继续睡,直到闹钟第二次响起,她才会迅速起床。为此她还挨过不少批评。
“她确实有点‘懒’,但是‘懒’得有理,‘懒’出了心得,”余真理的班主任彭老师也证实了状元的言论,“因为平时善于抓住零散时间,高效学习,余真理才敢这样‘懒’。在学习中她不会像‘瞎猫抓死耗子’般毫无头绪地在书中乱钻,人家要花3个小时复习的内容,她2小时就搞定了。”
高效学习成了状元的制胜法宝。
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人都清楚,效率是学习活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决定着学习者在单位时间里获取知识的多少。高效率的学习,就意味着在同一时间段里收获得更多,或者完成同一学习项目花费的时间更少,从而相对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
有些学生,他们学习起来不能不说勤奋,耗费的时间也比别人多,但是成绩就是提不高,这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他们学习的效率不高(也可以说学习方法不佳),单位时间内的收获比较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学习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