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社会的人,每天都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沟通、合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处世”。在为人处世方面,中国古铜钱的外形给了我们极好的启示——内方外圆。“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性格刚直,品质优秀;所谓“圆”,即善于处世,懂得人际关系的技巧。古人常说“内方外圆”,就是说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品格要高尚,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要巧妙。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事的大智慧。
“方”是做人之本
“方”,是人格的自立、优秀的品质与价值的彰显,是对人类文明的坚定追求。纵观古今中外,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人士,无不具有着“方”的痕迹。武打小说之所以备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在于它歌颂了一种侠义精神,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没有“方”
之灵魂的人,有悖于社会伦理,只会遭到大众的唾弃,永远无法取得最辉煌的成功。但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需要掌握为人处世、有效说话等技巧,才能无往不利。
但单纯的技巧是低级的,一本书如果只是一味地宣扬技巧,而不激励人的品质,这本书是低级的;一个人如果只是盲目地学习技巧,而不去努力升华品质,这个人也是低级的。我们不能为技巧而技巧,学习技巧的目的既是为了掌握方法更是为了升华品质。
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能表现出来。
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人的气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
对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决定人生成败的却是品质。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他们与凡人并无多大差别,有差别的只是他们具备伟人的品质。一个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无论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最终会超越他的同类,环境、条件只能制约成功的大小,但绝对无法阻止他最终取得成功。
一个人要干出一番事业,要真正懂得为人处世,要取得生活快乐,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具备优秀的品质。
实际上我们谁不向往品质优秀呢?我们都想气质美好,都想富有魅力,都想心理成熟,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却是由品质决定的。
“圆”是处世之道
何谓“圆”?简单地说,“圆”就是指处世老练,圆通,讲究策略、方法、技巧和艺术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需要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合作,这是“处世”。但如果处世之中,若缺乏“圆”的艺术,就会郁郁不得志,很难获得成功。
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人进行愉快的合作,以及建立广泛的人脉,赢得积极的支持与声誉,就要“智圆”。
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三名。在竞选期间,记者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邝美云的回答却发人深思。她是这样回答的:“你们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成绩一流的打工,成绩二流的却当老板。追忆起来,那些最有名、最有钱的,往往是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人,而那些成绩一流的同学走上社会后却往往并不出众。为何如此?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之道。
由此观之,对任何问题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不顾条件而一成不变。思考问题,多一些辩证法,少一些僵化,是大为有益的。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你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那些成功的经理、厂长,甚至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师、律师、医生,他们的成功是否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都是最好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可我们的教育却过分偏重于前面的15%,而对后面的85%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置之不理,实际上后面的85%对人而言更加重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对方一定会让你滚到一边去,“哼,要我给你卖体力。”但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哎,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么剪才漂亮?”
对方一定就会高高兴兴地帮你剪花了。同样一一件事情,说话的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截然不同,这就是技巧的作用。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八面玲珑,但心术不正的交际高手,由于缺少“方”之灵魂,他们最终将难以成功。但同时我们也经常看到不少做人非常本分,待人非常真诚的职场人士,由于缺少“圆”之艺术,郁郁不得志,也很难获得成功。因此,内方外圆的为人处世之道是职场人士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凡事都学会内方外圆,内守原则,外现圆融。这样,才能在世间做事“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