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八年,镇江路丹徒县,知县欧阳文亮的府上,来了一位客人。要说这位客人,也不是外人,这两年经常来知县府,和欧阳文亮以兄弟相称,显然交情非同一般,每次欧阳文亮都会亲自迎送。
此人到底是何等人物,竟让一县之主如此恭敬?其实此时,他只是个仕途不顺的落迫文士,姓刘名基字伯温,这一年,刘基已有三十七岁,仍一事无成,还不是那个后世人人皆知,被视为神鬼莫测的刘伯温。
要说刘基,并不算是大器晚成,年少时便聪慧过人,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悟性更是奇高,被先生老师们视其为奇才。二三十岁便考中进士,三年后被朝廷任命为县丞,仕途看起来顺风顺水。但刘基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不受贿赂。秉公处事虽能得到百姓爱戴,却得罪了一堆的地方豪绅,屡遭莫须有罪名污陷举报,五年也没有得到上面的赏识提拔,一气之下便辞官回乡。
又过两年,朝廷不知怎么又想起了刘基,也许是实在无人可用,又征召他出任江浙行省的儒学副提举,这可是个从七品的官,而之前的县丞只是八品。所以算是升职提拔,刘基的仕途仿佛又看到了希望,欣然前去赴任。结果只一年工夫,他便因举报监察御史的失职,反遭朝中高官的迫害,只能再次辞官避祸。
这一年,可谓是白白耽误工夫,唯一的收获便是结交了欧阳文亮这个好友。镇江路丹徒县也隶属于江浙行省,所以在公务上,刘基与欧阳文亮有些往来,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刘基辞官后,欧阳文亮虽也忿忿不平,但官小势微也无能为力,后来见刘基无所事事,便邀他到丹徒闲居。
要说这个欧阳文亮,祖上本就是丹徒的富户,在丹徒县郊巨村世代经营一个私塾,附近的孩子都在那里读书,因附近有一条小溪叫蛟溪,便称蛟溪书屋。书屋里的先生,少一个不少,多一个也不多,刘基既然无事可做,欧阳文亮便请他到蛟溪居住,一来有山有水环境优美,可以解忧散心;二来若他有兴趣,为孩子们指点一二,也算是功德一件。
刘基这一来,便住了两年,倒也有些让他吃惊,山好水好隐居解闷,还有一帮好友谈文论道,确实很有吸引;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也确实很有乐趣;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蛟溪书屋里收藏有一些古书,刘基在里面偶然发现了几本关于风水术的书,看过之后便对堪舆有了兴趣,开始细心研究起来。
堪舆之术古来就有,信则有,不信则无,完全看自己是否虔诚。欧阳文亮不以为然,这些书在他手里则如同废纸,只是书屋的藏品而已。刘基信以为真,则视若珍宝爱不释手,欧阳文亮也投其所好,利用各种关系搜集此类书籍送与刘基,此次召刘基前来,就是他又有所收获。
二人礼貌性地行礼寒暄后便落座,仆人奉上茶水,又闲谈几句,无非是欧阳文亮说说最近又有什么大事发生,刘基聊聊在书屋的趣闻乐事。欧阳文亮便说起了自己新近又搜集到的一本古书,刘基急忙让欧阳文亮拿来一睹。
这是本关于奇门遁甲的术数书,术数是古人结合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等,进行推理、归纳所得出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大到国家兴衰战事成败,小到个人生死升官发财等等,都有迹可循可章可依。像八字术、相术、风水术、星相学等等都属于此类,奇门遁甲也是其中的一种。
奇门遁甲自古被称为帝王之术,在术数中的地位极高,因为它在预测战事上颇有奇效,而能打赢战争自然就能最后夺取天下,自古精于奇门遁甲术的高人,像黄帝、姜尚,张良,诸葛亮皆成就了一方霸业。
如此神奇之术自然无比深奥,常人当然不会轻易就能掌握,不然人人都可成就霸业,刘基至今也只是知些皮毛。奇门遁甲看似简单,无非就是转盘起局,只要掌握好时间即可。可起局容易解局难,同样的卦相,不同的人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人会认为大吉,有人则会认为大凶。而这绝不能模棱两可,要知每一卦都事关战场上数万人的生命,可不能供你来儿戏。
刘基修习了奇门遁甲后,便不断用来测些日常小事,以检验其准确程度,看能不能用来占卜大事。结果却是不甚理想,因为有时灵验有时不灵,这其实就是等于不灵,因为只要有一次不灵,你就不敢把它用于实战。
这奇门遁甲简单地说是由“奇”、“门”和“遁甲”三方面组成。奇是乙丙丁三奇,代表天上的日月星;门是开、休、生、伤、杜、景、死、惊八门,代表的是东南西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而遁甲中的“甲”其实指的是测卦的人自己,根据三奇八门九星九神等等转盘起局后,会出现八个方向八种卦相组合,这些组合自然有凶有吉,会告诉你往哪个方向去适合什么事,往哪个方向不适合做什么事,作为你自己的“甲”自然要选择适合去做事的方向,躲避那些不适合做事的方向,也不做那些不适合的事,即所谓的“遁甲”。
比如,某天,刘基拿出奇门遁甲的专用盘,术数所用之盘其实都大同小异,原理都一样,都是用几个盘分别刻上你需要的天干地支、九宫八卦、九神九星等等,然后按一定标准旋转推演布局,从而得到卦相。比如奇门遁甲盘通常是天、地、人、神四盘组成,然后根据测卦当时的日期时辰起局,日期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和上中下三元,时辰自然是每天的子丑寅卯等十二时辰,根据这些把盘面定好后,就得到了需要的卦相。
解卦才是关键,刚才已经说了,对于卦相的解读因人而宜,谁也不知谁的更权威。比如天盘有九星,随便拿一个星出来,就天蓬星吧,通常都认为此星为凶,诸事不宜,但却有人又认为,春夏之时此星为吉,如遇生门则诸事可以。
不要小看这一小小的分歧,假设你正在占卜的是战事,恰恰天蓬星所指的是你想进兵的方向,那么当你认为卦相之意是凶时,便会按兵不动;但此时为春夏,天蓬星又恰逢生门,另一说法又认为是吉可以进兵。进与不进也许只差一天,但可能就会关系到一场战局的成败。
刘基当然没有这些大事可测,他测的都是日常之事,比如他趁空瑕之余想去钓鱼,但出门是顺蛟溪上行还是下行呢?用奇门遁甲一测,上行大吉,于是上行,果然钓到少见的大鱼,于是认为真灵!可改日再试,仍是上行,结果却两手空空,什么也没钓到,难道又不灵了?
所以这种结果是最尴尬的,觉得不可信,不信又觉得可惜。刘基反复琢磨后,还是觉得奇门遁甲可信,那么多历史人物的事迹不会全是瞎编,但之所以不灵,是因为他没有找到真章!也就是关于解盘的卦书,并不权威,他现在看到的这些,没有哪本是张子房的,也没有哪本是诸葛亮的,都是民间流传真假难辨,有些互相之间还有矛盾的地方,就靠这些东西,他显然不可能学到真本事,
欧阳文亮拿来的这本书,让刘基眼前一亮,“奇门遁甲秘笈”几个字格外显眼,更让他激动的是旁边还写着“诸葛武侯”几个字。
“这是诸葛武侯的真迹?”刘基惊讶地问。
欧阳文亮有些尴尬,“这……这我哪里知道?知道你喜欢,所以我就买下,是真是假还得你看过才知。”
“在什么地方买的?”
“一个游方货郎手里,他说是从建阳考亭购得,乃朱子后世保存之物。”
刘基自是知道,这建阳考亭是朱熹生前最后所居之地,朱熹乃前朝大儒,后人称之为朱子,可见已把他视作孔子之类的人物,收藏丰富自是有可能。只是朱熹遭奸人陷害并未善终,其家藏亦都散落民间,这书虽然出自建阳考亭,但未必能证明和朱熹有关,也许只是伪作。
欧阳文亮笑了笑,“管它呢,反正三两银子我已经花了,你就拿去研究一番,如果是假的,就当是接济了穷人吧。”
三两银子能买三石米,可不是小数字,要知道这样一本普通的书,最多值几个铜钱。所以欧阳文亮要么是被货郎坑了,要么就是真买到了宝。
刘基拿着书回了书屋,日夜研读,果然发现其解卦要诀非同一般,而且在布子定局上也有独到之处,不像是民间瞎编之作,便有了几分相信。
时恰逢乡试在即,书屋里有几名学生要去应试,刘基便起了一局,对前途的吉凶做了下卜测。定局之后,八门即八个方向的凶吉就一目了然,八门之中景门是最利于考试的,卦相显示景门在西南方,也就是西南方对学生们是大吉之地。但乡试地点在行省的州府所在地杭州路,却是在丹徒的东南方……
不过无妨,尚有补救的办法,刘基便对几名学生说:“你们明天一早出门上路后,先往西南方向走一刻钟,然后再调头去杭州路。”
奇门遁甲是九宫格,正好对应着九星八门,定局后,每一门每一星都会落在其中一格内,而巧的是,天辅星恰恰又与景门落在同一宫中。天辅星为文曲星,也是利于应试升迁,这两大主吉的星、门能在同一宫中,则是难得一遇的利于应试的吉相,如果此卦相真的灵验,那此次去应考的学生将会全部高中。
这听起来有些不太可能,这种情况也从未发生过,乡试考的可是举人,哪里有那么容易考中?去十个人能考中一两个便已十分难得。
但张榜之日,结果却有些匪夷所思,书屋所去应试七人,有四人高中举人,三人落榜。七中四,这也是书屋史上罕见的好成绩,欧阳文亮大喜,设宴与众先生和学子们庆祝,刘基自然也在其中。
宴上,刘基却有些心事忡忡,仍在为卦相之事疑惑不解。要说这卦相不灵吧,七人考中四个,前所未有的高中比例;可要说灵吧,为什么其它三人落榜?重要的是,落榜这三人并不是七人中最差的,他认为最差的那个却中举了。
席间,中举学子向刘基敬酒表示感谢,称幸亏得他的指点才能高中。
刘基忙说这是你们自己的能力和造化,和我并没有关系。
学子忙说不是,那天去应试时,他们七人本是约好结伴同行,出了村子后,按刘基的要求,先往西南行走一刻钟再去杭州路。结果有两人却嫌舍近求远,并没有和他们同路,而是直接向东南去了杭州路,而这两人恰恰都落了榜。
刘基大惊,难道这卦相真的灵验?可往西南的一行是五人,只中了四个,还是有一个落榜。关键是落榜这个学子,刘基觉得在五人中的学识应属二三,没有落榜的理由。此学子也大惑不解,直叹自己命犯煞星。
欧阳文亮对这些本不十分信奉,只是投刘基所好,但经此一事,也犯起疑来,认为若能找出五人中唯一一个落榜的原因,那这奇门遁甲还真有些名堂。
刘基也想找出原因,这样就能证明这本书是真迹,以后他就有章可循了。可他绞尽脑汁,也没发现书中有此方面的解释,于是突然想到,这书也许不是假的,但并不全,只是部分。这样一想,再把整本书读一遍,愈发觉得有些地方的描述意犹未尽,有戛然而止的味道……没错,这一定是后人根据残本所做的摹本,可如果残本就这么厉害,那真本岂不是真的能经天纬地?
这对刘基的诱惑实在太大,他年少成名却仕途不顺,但做一番大事的决心从未消失,即使像现在这样已成闲人。
刘基决定去寻找真迹,或许命运会由此转机。
欧阳文亮听后有些愕然,这诸葛亮已死了上千年,就算他真的著有真章,也不知流落到了什么地方。而且这么多年了,也没听人说起这事,可能早就失传。
刘基也不得不同意欧阳文亮的观点,这真本的诸葛亮所著的奇门遁甲秘笈,失传的可能性很大,但就算有一线希望,他也要去尝试一下,反正他现在无所事事,而且在蛟溪书屋一呆就是两年,总不能这样一直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