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校与社会因素
学校和社会中的某些不良刺激是中学生“恋爱热”出现的催化剂。从社会环境来看,我国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一直处在性禁锢的压抑状态下,学生对爱和性有强烈的好奇心。改革开放以后,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有关西方******的思想不断渗透到我们的中学生思想之中,以描写爱情、性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一时间充斥了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不少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爱情生活非常渴望,并希望尽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化的爱情生活。近年来,社会上的青年男女结婚年龄提前也构成了对中学生恋爱问题的冲击性,不少中学生担心毕业后考不上大学,因而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使自己步人大男大女的行列,因而也提前了他们的择偶行为。再从学校的环境来看,中学生男女之间具有年龄、阅历相似、学历相同,在共同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共同的志向和共同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组合在一起。这种相似性强,接触频率高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了解和感情交流的机会。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学校再次抬头,加之精神文化生活的单一,使部分中学生感到精神空虚,于是想通过恋爱来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
中学生早恋问题透析
早恋问题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早恋自然的在青少年身边出现。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于异性进一步的交往,认识,从而对对方产生爱慕之情,发展下去,就形成了早恋。由于他们还处于青春期,身体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再者他们仍是学生。因此,早恋的出现无形受到老师,家长的反对。由于家长,老师的反对,使早恋的青少年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更加反感。觉得他们根本不了解自己,导致他们越陷越深,但相反,有些家长和老师认为青少年早恋是一件平常事,只要不影响学习,不伤害到自己,何乐而不为?青少年一提起早恋这个问题就非常敏感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更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
经过了我组组员的调查报告所得:通常性格软弱,虚荣心强,学习成绩不太好,缺少家庭温暖,处于恶劣的环境的学生会比较容易出现早恋。早恋一般表现在学习,劳动,课外活动中有异常,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经常旷课,迟到早退,上课走神,逃学,情绪起伏大时儿春风得意,时而乌云满天,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上课思想不集中;对老师,家长反感从而回避他们,喜欢打扮,讲究发型,衣着,爱看言情小说,摘抄其中的性爱描写子女出现以上问题,家长们不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有意或无一意忽视青春期异性关系的,但不多数家长和教师他们常常忽视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微不足道,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是一个不应该讨论的至少不应该过早讨论的问题,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情窦初开,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是在心里暗暗着急,或旁敲侧击的劝阻,或不由分说地制止。却很少与青少年去沟通,更不为他们提供指导其误解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与异性交往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中学生谈恋爱成功率低,中学生与异性叫往没什么好处;与异交往是少数学生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需要别人指导,到时自然就会;由于上述种种误解,使很多家长很教师不能正视“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往往采取压抑堵塞的办法来被动应付,而不是积极引导,一些在异性交往上遇到问题的青少年,不仅得不到及时的正面的指导,反而会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误解和责备,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可能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青春期”的异性关系也因此导致一系列恶果。
而有一些家长和老师,他们反而觉得与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可能还有积极作用。例如: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好。如果青少年“早恋”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早恋”的学生也不是坏学生“早恋”是一个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错误,早恋是件很平常的事,只要不影响学习就是一件好事。
据一些心理咨询专家反映,我国青少年来电来信所得寻求帮助的问题中,与异性交往有关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再者,在某种程度上,与异性交往是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考验,教师和家长如果能够主动地帮助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将会使他们获益终生。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访问了很多同龄的学生了解了他们的心灵世界。访问得出原来他们在异性接近期,特别容易发生早恋。其三大特点是:一,朦胧性;二,单纯性;三,不稳定性。
1.朦胧性——对模糊不清的恋情。
中学生惊人,假期一过堕胎多。某区教育局工作的杨先生对此十分担忧。他认为是削职高生的所谓早恋已经超出了早恋的范畴。如果说过去中学生的早恋,还是些单纯朦胧的成分,那现在的早恋则掺入了很多争风吃醋,甚至涉及怀孕堕胎的成份,在某些学校,有些孩子因早恋,失恋甚至发生了旷课,自残身体的行为,一些单亲的孩子有时还瞒着家长在外面租房子同居。
2.单纯性。
早恋的青少年,大部分都认为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他们认为他们的恋情像水晶般纯洁。但由于常与现实不符合,因此往往心灵上受到创伤。
3.不稳定性——早恋容易导致抑郁。
美国专家建议青少年别轻堕爱河。早恋——容易导致严重的抑郁自杀,甚至杀人。这绝非耸人听闻,而是美国青少年专家得出的一致结论。美国《健康和社会行为》杂志对8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早恋对他们来说可能是通向地狱道路。
虽然早恋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种种的危害,但相反,适当的恋爱好处还是很多的。它能增强你的自信心,鼓励你一直向前,勤勤恳恳地工作,奋发进取,懂得怎样宽容忍耐;体贴别人。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更应该采取适当的引导,这就要关系到班主任如何与早恋青少年谈话的技巧了。
班主任掌握学生的恋情后,谈话千万不要揭他的老底,免得使他陷入尴尬境地,而对你的教育产生触情绪;用旁敲侧击的话提醒他,使他闻弦而知雅意,自觉的悄悄地收回单思的那类情丝,不过要适可而止免得学生会产生反感,结果反而更加恶化。
〈一〉堕情网的女生谈话——警示提醒,引导正路。与处堕情网的女生谈话,不能厉言训辞,而要直言警示,提示已经步入歧途,不能再“大胆地往前走”了,从道理上明谕她,若不迷途知返,会把十年寒窗功毁于一旦——提其猛省。
〈二〉与受骗失恋的女生谈话——宽慰指路,鼓励奋起。
〈三〉与被围追的女生瘫痪——帮助突围,巧越雷区。相信,只要老师和家长多些去了解在成长的青少年,聆听他们的心声,他们一定走向正路,重获新生。以上的论述,相信大家都有所感慨。“早恋”这个问题对于青少年来说既敏感又好奇又向往。那在现实生活中给青少年带来的危机,到底是好是坏?就在于个人而言。
中学生上网问题浅析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网络时代造就了许多英才,也摧毁了不少人才。上网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场无休止的争论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定论。
我作为担任中学信息技术课的老师,我对中学生上网问题的认识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
本学期我们在初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是幻灯片的制作,刚开始给学生们讲解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和一些操作技巧时,是没有打开网络的,偶尔有学生跑过来叫我开网,让他查一下资料。后来,当我将幻灯片的知识性的内容讲完以后,就开始布置单元作业,让学生在网上去搜索有关“圣诞节”的主题,准备用“圣诞节”作为一个主题进行任务驱动。绝大部分同学开始认真的查找有关“圣诞节”的内容,但几乎每个班都有六七位同学,经常是在几十秒之内,就将自己的OICQ 打开了,再仔细一看,每一位同学的QQ 上都有七、八十个网友,我随意查看了一位同学的聊天记录,其中内容有许多是不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聊的,于是我就纳闷了,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上网的,怎么有这么多的网友?
直觉告诉我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在后来的上机课中,我提前就把网线断开,在上课前也作了说明,本节课不允许上网,话音还没落,讲台下面就有几位同学传来了这样的声音:“老师,求你了,把网线接上吧,我和我的朋友约好了在网上见的”。有的说:“老师,我也和我爸约好在网上见的”。天啦,这种情形,我只是在电视上见到过——吸毒者毒瘾发作时。我当时真的不能理解他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上网聊天对他们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甚至我在讲课时,也有同学公然将QQ 打开。
很明显,在网络面前,我的吸引力太小了,我的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我开始怀疑,我开始在我自己身上找问题,是不是我的课堂太沉闷了,是不是课堂中还缺点什么?但无论我怎么精心备课,怎么设计我的课堂,那几位爱上网的学生根本就视若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