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姐夫与小舅子关系的创业伙伴,为了争夺企业的控制权,最终走到了相互敌视、仇恨的境地。
潘宇海与蔡达标两大股东,一位感性而重情义,为了安抚对方甚至愿意让出决策权;而另一位理性却缺乏安全感,为了控制权可以不顾一切。蔡达标有魄力而善于经营,但他生怕控制权被夺走,心存疑虑、不安心,最终干出了一系列事情,撕裂了股东之间的情谊。
有时候,决策的好与坏,全在决策者一念之间。真功夫这个案例,夹杂了太多情绪的失控、权欲的膨胀、人性的自私,值得所有联合创业型企业管理者反思。
自从2009年3月胡姓贵州籍女子在广州街头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曝自己是真功夫董事长蔡达标的二奶起,真功夫这家知名快餐连锁品牌店就进入了多事之秋。前妻财产诉讼、股东关系恶化、上市挫折等,接踵而来。
2011年3月—4月,真功夫再次处在舆论风暴中心。3月17日部分高管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带走,真功夫的股东内斗陷入白热化状态:董事长蔡达标失踪、副董事长潘宇海强势介入、蔡达标女儿凌晨发微博求助、董事长委派书真假难辨、财务大权争夺、真功夫密件曝光……
蔡达标与潘宇海,两位共同奋斗了十几年的创业伙伴,如今关系何以恶化至水火不容的地步?期间夹杂了太多情绪的失控、权欲的膨胀、人性的自私,必定要成为股东内斗的典型,值得所有联合创业型的企业反思。
潘宇海主导草创时代
真功夫前身—168甜品屋—由潘宇海1990年在东莞创立。对出生于厨师世家的潘宇海来说,餐饮业是其一生安身立命之所在。
几乎在同时,潘宇海的姐姐潘敏峰及姐夫蔡达标两口子,也开始了五金店的生意。然而几年下来,潘宇海的小餐馆日渐红火,而蔡达标夫妇的五金店却生意惨淡。
1994年,开五金店失败的蔡达标夫妇,琢磨着加入小舅子潘宇海的餐厅。蔡达标跟潘敏峰商量:“能不能和你弟弟说说,我们合伙做餐饮生意?”在潘敏峰居中游说之下,潘宇海同意了姐夫的加入。于是潘宇海将旧餐馆关闭,双方各出4万元(潘宇海占50%、蔡达标与妻子潘敏峰各占25%),另行选址在东莞长安的107国道旁开了一家新餐厅,名称也由“168甜品屋”更名为“168蒸品餐厅”。
整个早期阶段,餐厅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潘宇海手中,因为他是大厨,亲自研发和掌握着菜品的配方,控制着餐厅的核心—菜品的质量。
每天早上6点钟,潘宇海及其母亲到市场买菜,然后在店里对买好的菜进行加工,并准备好所有待售产品。直到中午11点,餐厅才正式开始营业。而蔡达标与潘敏峰会在10点多到达店里,潘敏峰主要负责收银工作,蔡达标则负责餐厅的接待工作。
据说由于潘宇海的厨艺好,当时168蒸品餐厅的生意好得离谱,这间70平方米的小餐馆每天的营业额总是不低于1万元。随着生意的红火,他们陆续在当地开了三家分店。
1997年,潘宇海与蔡达标在东莞某制衣厂参观时,偶然发现了一款蒸汽炉,就邀请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电脑程控蒸汽柜”、“蒸汽锅”等一系列蒸汽保温设备。潘宇海表示,“无论从概念的提出还是研发的全过程,都是由我主导及全程参与”,因为设备的研发涉及与菜品配方配合的问题。
设备研发的成功,实现了中式快餐的标准化、规模化加工。因此餐厅于1997年年底扩大规模,并且力图朝着连锁品牌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进行商标注册时,由于“168”是数字,不允许被注册成商标,因而几个股东共同注册了“双种子饮食公司”,并将“双种子”作为注册商标进行登记,企业的股权结构不变。“双种子”寓意潘、蔡两大股东就像两颗种子,两人同舟共济、共同奋斗。
从创业开始企业即由潘宇海实际控制,而蔡达标在企业经营方面始终缺少话语权。潘敏峰也察觉到丈夫似乎心里很压抑,就和他谈心,蔡达标说自己在公司里不受尊重,员工不把他当老板。据潘敏峰回忆,潘宇海那时也明白蔡达标心里有些不平衡。
因为标准化设备的研发成功,事情有了一些转机,至少减少了企业对潘宇海这位大股东兼大厨的依赖。
2003年,蔡达标与潘宇海做了一次深刻的交谈,蔡达标提出出任公司总裁(此前一直由潘宇海任总裁),并且5年换届一次。潘宇海觉得蔡达标有些策划天赋,有利于公司全局发展,况且潘宇海一直知道蔡达标心里压抑,便同意了蔡达标出任一届总裁,而自己则以副总裁的身份,承担起了全国各地门店的开拓工作。
据潘宇海本人表示,在此后的五年时间里,潘宇海主持开拓的门店由2003年的60多家增加至2007年年底的253家,“在2003年及2004年负责东莞及粤西的全面工作,之后在2005年又负责华北地区的开拓工作,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使华北地区从零开始到实现盈利;在2006至2007年,全面负责公司的发展工作以及华东地区的全面管理工作,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使华东地区由原来的严重亏损到2007年6月实现首月盈利”。
蔡达标步步为营掌权
潘宇海2003年将总裁职位让位给蔡达标之后,整个企业依然在潘宇海的惯性控制之下,蔡达标获得企业控制权的关键转机发生在2004年。
2004年“双种子”进入广州开分店,但是开局并不理想。于是,蔡达标提议邀请知名策划人叶茂中重新进行品牌策划。叶茂中提出,“双种子”这个名字不利于打开一线城市市场,建议启用“真功夫”新品牌。该方案遭到潘宇海反对,认为双种子品牌经营了7年,具有相当的品牌价值,而启动新品牌市场风险不可评估。为此双方经历了激烈的争吵,但在蔡达标的坚持及说服下,最终还是启用了新品牌。
事实证明,蔡达标这步棋走对了,真功夫的盈利能力及增长速度得以显著提升。正因如此,蔡达标得以确立起他在公司的主导地位。
在日后的时间里,真功夫内部员工越来越趋于一致地认为,蔡达标的经营才能要强于潘宇海。蔡达标有着敏锐的战略眼光,善于把控全局,但是感情内敛,给人捉摸不透的感觉;而潘宇海则注重细节、事必躬亲,且感情丰满、外溢,情绪直接就写在脸上。
随着自己地位的强化,作为总裁的蔡达标也开始以真功夫代言人的身份自居。对外,蔡达标不但隐瞒了真功夫的前身最早是由潘宇海创立的事实,宣称真功夫的一系列标准化设备的研发是他主导的,而且还把“真功夫”品牌的启用及发展壮大的大部分功劳揽到了自己身上,对于潘宇海开拓门店的贡献则基本不提。这就造成了多数媒体普遍报道蔡达标而忽视了潘宇海这位真正的创始人,蔡达标被塑造成了核心创始人。
对于蔡达标的行为,潘宇海非常情绪地表示:“极大地扭曲了真实的历史事实,也严重地损害了原股东之间的情感。”
在内部运作上,蔡达标的强势和运筹能力也逐渐体现了出来。蔡达标的亲属先后控制了真功夫内部的“肥缺”:弟弟蔡亮标垄断了真功夫的电脑供应、大妹妹蔡春媚掌控了真功夫的采购业务、大妹夫李跃义垄断了全国门店的专修及厨具业务、小妹夫王志斌垄断了真功夫的家禽供应。
2006年9月,蔡达标夫妇感情破裂(据潘敏峰表示,蔡达标早在1995年就开始在外包养情妇),双方协议离婚。潘敏峰将自己在真功夫25%的股权让渡给了蔡达标,以换取子女的抚养权。自此,蔡达标获得与潘宇海对等的股权比例。
据潘敏峰日后表示,离婚之后她与蔡达标依然维系着表面上的夫妻关系,并且与蔡达标的母亲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潘敏峰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不想让孩子即刻知道父母离婚的真相,另一方面是当时真功夫正在与风险投资谈融资,不想因为离婚的事情影响到企业融资谈判。
当时正在与真功夫接触的,正是今日资本总裁徐新。当时潘宇海与蔡达标的矛盾并没有太显性化,企业依然在快速发展之中。徐新认为当时最大的隐患在于双方对等的股权比例,谁也没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一旦发生争执很容易将企业拖垮。徐新自己也曾表示,创业者最开始就应该把股权比例处理妥当,如果三个人一起创业,股权各占1/3,那么在这个股权结构下,企业失败的概率是95%。
听了徐新的意见之后,蔡达标也曾经尝试与潘宇海协商,希望潘宇海通过股权出让等方式适当降低其股权比例。而潘宇海也明白,一旦他的股权比例少于蔡达标,他将彻底失去控制这家企业的机会,因而拒绝了蔡达标的提议。
作为配合吸引风险投资的举措,2007年开始,蔡达标在企业内部实施“去家族化”改革,推行标准化管理,并从肯德基、麦当劳等引进一批空降高管,比如CFO洪人刚、CMO张帆等。此举使得周明、易伟正等真功夫早期的创业元老先后离去,这又进一步削弱了潘宇海在公司内部的势力。
2007年10月,真功夫成功引进两家风投“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各1.5亿元,各占3%的股份,蔡和潘的股权就同时被稀释到了47%。
有些令人不解的是,徐新明知道真功夫这种双寡头的股权结构存在重大隐患,为什么还愿意拿1.5亿元真金白银投进去?徐新表示,蔡达标去丰田汽车参观的举动打动了她,“一个中式快餐的老板要去汽车行业参观访问,说明他已经把管理的流程和标准化学到骨子里去了”。再加上蔡达标从麦当劳、肯德基等引进高管进行管理改革,也获得了徐新的赞许。
两大股东彻底决裂
时间转眼到了2008年,眼看着蔡达标五年一届的总裁任期已到,按照之前他们双方的约定,公司总裁该由潘宇海出任了。
但是,蔡达标食言了,他拒绝交出总裁的职位。
了解蔡达标的人都知道,蔡达标是个极具野心的人,一旦获得了经营控制权就不会轻易松手。蔡达标曾对下属表示:“这个公司是我的梦,也是我的命……”潘宇海在真功夫内部被架空,也已经是既成事实:创业元老已经离开,新进高管基本是蔡达标的人,新组建的董事会中,两家风投也因蔡达标的经营能力更强而倾向于支持蔡达标。
对此,潘宇海显然难以服气:“在这五年中,我严格遵守当初董事会的庄严承诺,默默做蔡达标背后的支持者,一切外联事务交由蔡达标作为公司代表全权处理,并严格遵守一个核心领导的原则,从不计较个人名誉及利益得失,无论有何不同意见和观点,均维护蔡达标的领导权威。然而,时至今日,蔡达标不仅没有兑现其在当时董事会的庄严承诺,而且还蓄意将我在真功夫内彻底边缘化。”
潘宇海并不甘心仅仅做一个股东,他渴望重新掌控企业。于是在2008年年初,真功夫内部协商出了一个各方接受的妥协方案:成立一个子公司创立新品牌“哈大师”,主要经营牛肉面,这个新品牌完全由潘宇海打理;蔡达标也在董事会表态,投入5000万元支持新品牌的发展。如此,就形成了“蔡负责真功夫、潘负责哈大师”的品牌分工格局,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然而,哈大师品牌的经营进展并不顺利,潘宇海体会到了再创新品牌的艰难性,一年砸了1600万元却没有什么效果。更加令潘宇海遭受打击的是,2009年年初潘宇海要求蔡达标兑现剩余的3400万元投资时,蔡达标以现金流紧张、须优先确保真功夫门店的扩张为由,拒绝了潘宇海。
据真功夫内部人士陈述,在2009年春节前夕,蔡达标还干了几件令潘宇海深感心寒的事情。
其一,在2008年年初确定了哈大师新品牌的具体方案时,蔡达标明确在各董事面前表示在年底的年终总结会上会集中两个品牌共同开会。可到了年终总结会即将开始之际,会议议程、日期等相关安排都已通告真功夫的全体人员,而潘宇海作为新品牌的总裁对年终总结会的安排却一无所知,新品牌的相关人员也没有在邀请之列,就连寻找当时负责年会相关工作的HR副总裁了解情况都被断然拒绝。
其二,在2008年年底,单方面停止了潘宇海了解真功夫相关信息的官方窗口—OA系统,在潘宇海以各种形式强烈表达意见后依然不予理会,强暴地剥夺了他对真功夫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