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饱不如吃得好”。同样道理,拼命工作固然好,但用长远的观点来看,仍然有必要省下一些时间从事运动或睡眠,应尽量避免过度疲劳。
态度积极而无怨无悔乃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如果要长久保持,还需要禁止一切不当的行为,并设法放松,使自己心情开朗。
为取得成功,还必须随时鞭策自己前进,但不可因此让自己的情绪变得紧张而直接影响精神状态。一个工作虽好但精神很差的人,还是可能会失败;另外,一个无法到达最终目标而不能享受成功所带来喜悦的人,即使名利双收,亦是毫无意义。因此,生活中各方面都应保持平衡。“吃得饱不如吃得好”。同样道理,拼命工作固然好,但用长远的观点来看,仍然有必要省下一些时间从事运动或睡眠,应尽量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充满活力,对缓解疲劳的神经具有极佳的效果。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数种自己喜爱的运动,每天锻炼,使之转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运动时应放松心情,力所不及者,绝不可勉强。
有些人喜欢打乒乓球,便可将它视为休闲运动。但有些人往往过于偏重技巧及输赢而忘记打球的最初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过于重视球技与输赢,所以一点小小的失败都能使他们产生如同工作失败时的挫折感,在此状况下,运动反而成为紧张疲倦的诱因,失去原来休闲的意义,这样岂不是本末倒置!
任何一种游戏和体育锻炼,最终目的皆在于娱乐。当然,我们可以进行富于高度刺激或技巧的运动竞赛,但若过于计较得失即不合乎娱乐的宗旨。注意:游戏和锻炼,就是一种娱乐活动,若硬是把它当作竞争来看,则极可能成为情绪紧张与精神疲劳的来源。
运动也应注意均衡,我们不可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1500米;也不可能一天之内打完一个月的网球。我们应该有计划地每天定时运动,就像吃饭一样,不但“定时”,而且“定量”,运动到感觉累的时候,便应立刻停止,不必勉强自己继续做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放松心情,保持身心健康。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
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现代医学称之为“目的颤抖”。
太想纫好针的手在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在颤抖。
华伦达原本有着一双在钢索上如履平地的脚,但是,过分求胜之心硬是使他的双脚失去了平衡——那著名的“华伦达心态”以华伦达的失足殒命而被赋予了一种沉重的内涵。
人生岂能无目的?然而,目的本是引领着你前行的,如果将目的做成沙袋捆缚在身上,每前进一步,巨大的牵累与莫名的恐惧就赶来羁绊你的手脚,如此,你将如何去约见那个成功的自我?
点球是巴乔的拿手好戏,他在职业生涯中第300个进球就是点球。1994年美国世界杯,意大利靠巴乔的神勇打进决赛。当时他刚荣获欧洲足球先生的桂冠,但世界杯初期表现不佳,他母亲专门给他打电话说:“罗比,这是你的世界杯,你要像平时那样踢球。”半决赛,意大利凭借巴乔的两个进球2:1战胜保加利亚,当时巴乔喜极而泣,因为离世界杯冠军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
在决赛与巴西队的点球决胜中,巴乔将点球打飞,梦想因之破灭。这个点球至今还是巴乔心中最大的痛,他在节目中说:“平时点球我都是打地面球,但鬼使神差,那个点球偏偏是高球。这是个巨大的失望,不仅仅是个人的失望。在以后的几年中,每当看到足球,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这个点球。”
心理学上有一种“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从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
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特别是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考研,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考场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同学落榜,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
一定要放松、自信,表现真实的自我。过于紧张会影响你的发挥。
剃羊毛最重要的是大胆。越是担心会割伤羊,越是会割到羊。这种情形和打针一样,如果护士握着针筒的手发抖,病人当然也会害怕。
当我们挑战新事物时,情绪难免紧张,而且紧张的情绪容易传染,有时只因为一个人情绪不稳定,就让整个团队失败。
挑战新事物的技巧,和剃羊毛一样,你需要的是放松心情,再加上一点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