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嫉妒心理常发生在一些与自己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对手身上。
工作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发生在双方及多方,因此要注意自己的性格修养,尊重与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
亨利的身体状况不大好,动辄失眠,心跳过速,40多岁正当年的男子汉却干不了多少力气活。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大毛病。时间长了,才发现亨利心理状态不正常,这源自于他对周围人的那种强烈的嫉妒心。这里且不分析他之所以“见不得别人比他强”的思想缘由,单就其结果针对亨利身体的伤害来讲,就足见嫉妒心理的严重危害性,难怪西方某国已将嫉妒与麻风病相提并论。
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嫉妒心理常发生在一些与自己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对手身上。比如:对方的一篇论文获奖,人们都过去称赞和表示祝贺,自己却木呆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由于心存芥蒂,事后便会就这篇论文,或就对方其他事情的“破绽”大大攻击一番。对方再如法炮制,以牙还牙。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影响双方的事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所以,要克服嫉妒心理首先要先想后果,认清其危害性。
其次,如果被嫉妒心理困扰,难以解脱,一定要控制自己,不做伤害对方的过激行为。然后不妨用转移的方法,将自己投入到一件既感兴趣又繁忙的事情中去。工作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发生在双方及多方,因此要注意自己的性格修养,尊重与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这样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伤害。同时还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又感受到生活的愉悦,何乐而不为呢?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认为,引发妒嫉的条件主要有4个: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优位;自己所厌恶而轻视的人居于优位;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居于优位;比自己更高明的人居于优位。但他又指出,由于“妒嫉心是在本人还未觉察时通过迅速无比的心理检查而产生的”,所以,这4个条件中任何一个若与下列否定条件重复,嫉妒将不再产生:(1)本人无意加以比较,或看破了情势,认为自己无法达到那么一个高度,或二者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世界。(2)妒嫉的对象不在自己身边。(3)通过艰苦努力得到的结果。根据产生妒嫉心理的这些基本条件和否定条件,我们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淡化妒嫉的有效办法。记住,淡化妒嫉也就是淡化优势,你不比别人强,别人嫉妒你什么?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虽然明摆着比别人强,但还要从感情上和大家走在一起,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强,这一下子,别人反倒不再妒嫉你,也会认为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优位。为自己创造了好的工作环境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介绍自己的优位时,强调外在因素以冲淡优位。你被派去单独办事,别人去没办成,而你却一下子办妥了。这时,你若开口闭口“我怎么怎么”,只能显出你比别人高一筹,聪明能干,在别人面前夸耀,实在是最笨的一种做法,以为大家没有眼睛,而招致妒嫉。如果你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是因为我卖力肯干,就容易让人觉得你处于优位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会妒嫉你的能干。但你要这么说:“我能办妥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前面的同志去过了,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多亏了当地群众的大力帮助”,这就将办妥事的功劳归于“我”以外的外在因素“前面的同志和群众”中去了,从而使人产生“还没忘了我的苦劳,我要是有群众的大力帮助也能办妥”这样的藉以自慰的想法,心理上得到了暂时平衡。“我”在无形中便被淡化了优位。无悔暗言:其实你的功劳,领导和多数同事是看得很清楚的,不要以为这样说就会淡化了你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