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自尊不能满足,于是就又产生自卑,所以自卑的人往往生活在自尊与自卑的夹缝中。
1.寡人有疾
1980年美国出版了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寡人有疾》,作者蒙西和克劳斯对美国历任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生理疾病暂且不讲,在心理上有失常现象甚至心理疾病的总统为数不少。如林肯在第一位夫人去世时,曾沮丧、抑郁,近乎疯狂;第七任总统杰克逊患有精神沮丧病;麦迪逊总统患有歇斯底里性的癫痫症等等,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声名赫赫的总统。另外,德国著名精神病专家兰格曾对世界历史上35名“一流优秀人物”,如苏格拉底、莫扎特、牛顿、卢梭、拿破仑、尼采等,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中的32人有人格上的缺陷。他的结论是,天才式的出众人物多少都有点“狂气”,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表现为“不合常态”,给人以“反常”、“古怪”、“怪癖”的印象。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疯狂与伟大的灵魂仅是一墙之隔。”
有人说生活中有80%以上的人具有人格缺陷,这似乎有些夸大,但许多正常人也会有短暂的或某方面的失常,我们称之为人格缺陷。人格缺陷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影响人的健康成长,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并且干扰家庭生活和事业发展。
2.最常见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卑。这是一种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心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方面,但我们都清楚,某一方面的不如人并不一定代表自己是个不行的人。但自卑的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往往由于某一方面不行,而认为自己就是不行的人。所以有人说,自卑并不是由于我们技术上或知识上不如人,而是由于我们有不如人的感觉。
自卑的人自我贬低,自我轻视,对自己不信任,遇事退缩,不敢尝试。他们嘴上讲的,心里想的,往往是“我不行”、“我不能”、“我不会”,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经常拿这种负面的信息来暗示自己,自己的才能、优点被忽视、被压抑。由于自己的才能、优点不能表现,自卑的人不能获得成功感,结果更加自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自卑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不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认为应该向某些人看齐,这样只能产生一种不如别人,低人一等的感觉,使自己无端忧虑。
自卑似乎是许多东方人的共性。东方文化的特点是谦虚、含蓄和矜持。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否定的次数往往要比肯定的次数多,如当外人称赞孩子漂亮、聪明时,做父母的总要谦让一番:“不好,不好”,“不行,不行”;而西方的父母总是愉快地接受别人的赞扬,并表示感谢。假如我们能换一种做法,经常去肯定自己,用正面的信息来暗示自己,“我能行”,“我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事情可能会有很大的改观。
自卑容易导致行为的退化。心理学家曾研究过自卑感如何影响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一项解决问题的测验,测验开始后郑重宣布:一般能力的人能够用测验所需的1/5时间做完测验,测验时间到1/5时会响一次铃。结果发现,测试中有些聪明的学生变得非常慌张,而且显得不能胜任,原因是他们心想自己是低能者。
自卑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自尊。自尊不能满足,于是就又产生自卑,所以自卑的人往往生活在自尊与自卑的夹缝中。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唯一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他虽然穷困潦倒,但依然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来表明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来维持自己强烈的自尊。也正是由于这份“昂贵”的自尊,自卑有时又会成为人积极进取的动力,去积极补偿、超越自我。心理学上的“矮人综合征”,就是指在某方面有缺陷的人,通过发奋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个矮的拿破仑成为著名的军事指挥家,结巴的德莫斯迪尼竟成为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等。
(2)人格缺陷是嫉妒。俗称“红眼病”,这是由他人引起的并指向他人的,包含恐惧、愤怒等的一种复杂情绪。嫉妒的人往往把别人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常常受到绝望和恐惧感的袭击,进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等恶劣的情绪,以至于对对方恶语中伤。
嫉妒发生在竞争中,在双方年龄、能力、地位、资格旗鼓相当,即具有可比性时,由于竞争会一分高低,决一雌雄,如果处于下风,便感到不服气,产生嫉妒。如果双方差别悬殊,一般不会产生嫉妒。一个平民百姓不会去嫉妒撒切尔夫人,也不会去嫉妒克林顿。
嫉妒可能会导致攻击性的行为,给对方乃至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李斯因嫉妒同学韩非的才能,向秦王进谗言而致韩非死在狱中;庞涓因嫉妒孙膑学识超过自己,用毒计陷害孙膑,使其致残;1991年美国依阿华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因嫉妒他的同学山林华,开枪打死包括校长在内的6人,重伤致残1人。
嫉妒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是有害的。嫉妒的人一生都不得安宁,今天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明天又担心某人走在自己前头。始终生活在痛苦中,不安、忧郁、消沉、恐惧、绝望一齐向他袭来。所以康德说:“嫉妒是忍着痛苦去看别人的幸福。”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着竞争和较量,每个人都应当正视自己,寻找差距,扬长避短,勇于吸收别人的长处,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3)抑郁。抑郁是一种过度忧虑和伤感的情绪体验。其特点是:在情绪上表现为持久的低落、悲观和苦闷,甚至是绝望。常常感到忧愁、孤单,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因而不愿参加活动,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在行为上,表现为常常无精打采、乏力,言语和活动减少,整日呆坐或躺卧床上,无食欲,失眠,做事不能集中精力等。因而无法继续日常学习和工作。在认识上表现为一些不合理的念头,如觉得自己无能,处处不如别人,生活充满艰难,前途没有希望,自己毫无价值,永远不会受人重视等等。
抑郁是青少年中比较普遍的一种不良情绪,它的产生往往与自身所感到的失败有关。这种失败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不真实的,有的甚至只是一种幻觉。它往往是由学习成绩落后、失恋、自尊受挫、地位与声望的丧失等引起。但这些东西的丧失只是产生抑郁的诱发因素,抑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这些丧失的不合理评价。抑郁的人往往夸大地认为这些丧失,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不可逆转的,并会把它扩散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自我否定,感到自己毫无价值。
抑郁这种不良情绪危害是巨大的,最终可能导致自杀行为。抑郁使人常常感到自己是毫无价值的,只能成为他人的负担,若是自己死了可能对别人有好处,等等。
(4)焦虑。焦虑的情感成分比较模糊,这主要因为它是由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而且焦虑也没有特定的对象,它不像恐惧、忧虑等情绪。恐惧的对象可能是蛇,或某个人,某件事等,忧虑的对象可能是钱、物等具体的东西,焦虑却是对一种即将来临的模糊的厄运的感觉,即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的事物或情景将要来临,但又说不出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灾难或不幸。因而感到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心理上有一种不明原因的忧虑和不安。
焦虑是青少年中常见的负面情绪。因为在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上,对于自己的责任、义务、未来等都不很明确,对于如何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感到没有办法,因而易感到焦虑和不安。
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对生活、学习新环境适应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有因学习困难造成的对前途的焦虑,有对身体发育、健康的关注所造成的焦虑,等等。其中,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的是考试造成的考试焦虑。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严重者甚至出现头痛、腹泻等生理疾病。考试结束,症状自然消失。有个学生曾这样描述自己对考试的焦虑:“我每次都是听着自己咚咚的心跳声,用颤抖的手接过试卷,心想,这回肯定又考不好。”焦虑影响考试成绩,成绩不好又会加重焦虑,雪上加霜,使人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