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4300000021

第21章 唐诗篇(20)

首联和颔联写在室内听到的情况,第三联写在门庭外看到的情况。雨这样的“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了。那“润物”的就很不彻底,“好事”就没有做到底。由于好雨是没有声息地润物,诗人听的不真切,生怕它停了,所以出门去看看。若在不太阴沉的夜里,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的清。如今放眼望去,小路因为黑云沉重而看不清了,江面也烟雾茫茫的,只有那船上的灯火忽明忽暗的还看得见一点点光明。诗人放心了: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了。

尾联诗人驰骋想象,如果“好雨”下上一整夜,万物都得到足够的水分滋长繁荣起来。万物之一的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可以带雨开放,红艳欲滴。不信,你等到天亮的时候出去看看吧!整个成都市到处是花的海洋,一片“红湿”,那一朵朵、一枝枝,红艳艳、沉甸甸的,多美多壮观呀!而田里的禾苗,山上的树木,一切的一切,都可想而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2]。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罱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3]。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4]。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5]。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6]。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7]。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8]。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0]!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1]!

【注释】[1]歌:古代诗歌的一种。这首诗写杜甫因安史之乱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草堂暂居。诗成于公元761年,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茅屋即指成都草堂。

[2]秋高:秋深。三重茅:几层茅草。三概指多数。[3]洒:散落。罱:挂着、挂住。长林:高高的树林。沉塘:深塘。坳:水边地。[4]忍能:竟然能。对面:在我对面(当面)。为盗贼:跟做盗贼一样。[5]竹:竹林。“唇焦”句:意思是自己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不得,没有结果。[6]俄顷:一会儿。漠漠:灰蒙蒙的颜色,指天空。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渐近。[7]布衾:布做的被子。为穷人所用。富人用绸绸做被。“骄儿”句:可爱的小儿子不会睡觉,把被单子蹬破了。恶卧,睡相不好。

[8]雨脚:雨点。[9]丧乱:战乱使冢破人亡。指公兀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长夜”句:指一整夜的漏雨打湿了布被,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彻,彻晓,到天亮。[10]广厦:高大的房屋称厦。广厦指又宽又高的房屋。庇:遮蔽、掩护。寒士:贫寒的人。[11]突兀:高耸的样子。庐:简陋的房屋。

【鉴赏】这是一首古体诗。全诗可分为四个段落。前五句为第一段,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首句点明时间为“八月”,然后写“秋风怒号”,音响宏大,读之有如闻秋风咆哮。“怒”字则把秋风拟人化,不仅使前二句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极重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起这个茅屋,刚刚住下来,秋风却故意作对怒吼而来,卷走了屋顶的层层茅草,怎么不令人万分焦急呢?

被卷起来的茅草到哪儿去了?没有落到屋旁,而是随风飞过江去。有的分散地飘洒在江边,有的高高地挂在树枝上,有的低低地散落在深水塘边。一连串的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紧紧地牵动读者的视线,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这些茅草是很再难弄回来了。诗人该怎么办呢?读了这几句诗,我们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的瘦老人拄着拐杖站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顶的茅草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岸边,散落各处。而他对大风吹破屋的焦灼和怒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下五句为第二段,写“群童抱茅”的感叹。远处、高处、低处的茅草无法收回,那是不是还有落在附近平地上能收回的呢?有,然而却被南村来的小孩抱跑了。全段以“群童欺我老无力”为着眼点,如果不是“我老无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现在这些顽童竟然敢当着我的面这样地胆大妄为,公然抱起我的茅草往竹林里跑。为了表明自己受欺侮的愤懑,诗人说这些顽童就像盗贼一样。诗人只能无可奈何地喊他们不要“抱”,喊得唇焦舌干不能再喊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只好回到破屋中拄着拐杖长久地叹息。

细品诗意,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小孩子们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不听招呼地抱走那么些不值钱的茅草。不因穷困,何至有此!正因为“四海穷困”的现实,才产生“广厦万千庇寒士”的愿望。

“自叹息”一句是说诗人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会发生危险,于是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时候才无可奈何地回到家中。“倚杖”,当然又照应了前面的“老无力”;“自叹息”表明遇到这种遭遇只能自己叹息,未能引起别人的同情和求得官府的帮助,当时世风的浅薄,就意在言外了。而“叹息”的内容,这里没有明言。但当诗人自己在无处安身又得不到帮助时,就会联想到处境类似的无数穷人。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再下八句为第三段,这是全诗的高潮。正应了“屋漏偏遭连夜雨”的古话。狂风过后,必有大雨。这场大雨把杜甫推向了痛苦的深渊。他先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昏暗而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自己黯淡愁苦的心境。那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昏暗的天穹洒向地面,已经在诗人的预料之中。气温也骤然降下来了。盖了多年的破布被子冷得像铁块一样,那些不懂事的孩子横躺竖卧,早把被里蹬破了。这样写,也是为下两句屋破雨漏及其后果蓄势。照理说八月的天气并不算很冷。但由于气温骤降,被子破旧,大雨漏得床头没有一点干的地方,雨又连续不断地下了一夜,漏了一夜。所以,杜甫感觉特别冷。“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明了诗人盼雨停天亮的迫切心情。这种心情,是“床头屋漏”、“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他将自己的困境推己及人,表现了博大的襟怀。怎样才能盖出大厦千万间,庇护天下所有的穷苦百姓,使他们欢天喜地的住在里面呢?唉!眼前何时才能耸现这么多房屋,到那个时候即使我一家人的陋室破了受冻而死也,我也心甘情愿、感到无限的满足!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2]。

【注释】[1]娘:或称“娘子”,是唐代习惯上对妇女的美称。此处“黄四娘”是任意拟人名人诗,非实指。蹊:小路、小径。[2]留连:留恋、难分难舍。恰恰:象声词,莺的叫声。

【鉴赏】这是一首赏景诗。上联首句点明“寻花”

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花圃小路上。在这个花圃里,鲜花把路都遮断了。次句承首句用“千朵万朵”来令“满”字具体化,并用“压枝低”来进一步充实这个“满”字。这千朵万朵沉甸甸的花把枝条都给压弯了,美妙的景色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下联是一个“对结”,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前句描绘花枝上的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展示出花的芬芳。花可爱,蝶的舞姿也可爱,这不由得使漫步于花径上的人也“留连”起来。但杜甫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美景还很多。一个“戏”字,将蝴蝶拟人化了;“时时”显示风光无限,不是偶尔一见,这样就将花蝶闹春的情趣渲染出来了。后句描绘诗人正在赏心悦目之际,刚好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于花丛的诗人唤醒。一个“娇”字,写出了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二字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达出它给读者心理上轻松愉快的感觉。全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显得饶有余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

【注释】[1]剑外:剑门关以南之地,也称剑南,代指蜀地。蓟北:河北蓟州之北,泛指河北北部,安史之乱的老巢所在。[2]却看:再看。漫卷:随便地卷起来。[3]白日:指阳光明媚。青春作伴:指焕发青春及沿途春色作伴。[4]巴峡:指四川东北部巴江(嘉陵江)中的峡。杜甫此时在梓州(四川三台),须由涪江人嘉陵江再入长江出川。巫峡: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中长而秀丽之峡。襄阳洛阳:杜甫原注:“余田园在东京(洛阳),又出峡东北向,便由襄阳入洛阳。”顾注:“公先世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徙河南。父闲为奉天令,徙杜陵。”

【鉴赏】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写刚刚听到“收蓟北”时的欣喜情态。“忽传”指消息来得突然。突然之间,蜀中大地遍传了官军收复蓟北的胜利消息,七八年战乱带来的流离即将结束,真是悲喜交集,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悲、悲极而喜的表现!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悲喜交集之际,自然想到与自己和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由此回头一看,他们满脸的愁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都喜笑颜开,喜气洋洋。于是,诗人自己也无心伏案,随手卷起了诗书,和家人同喜同乐。此联中的“却看”和“漫卷诗书”是两个连续动作,把“喜欲狂”的情态给形象化了。用动作表情,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紧扣“喜欲狂”,以对妻子言说的口吻,说道:我们应该在这大好的日子里“放歌”、“纵酒”,欢庆胜利。我们还应以返老还童的心态,与青春年少的儿女一起,在这春光明媚之际,一起作伴还乡。这是诗人“聊发少年狂”的“狂态”,表现了喜极之情。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还乡”,诗人的思想已鼓翼而飞,虽然身在梓州,而“心”已沿着涪江人嘉陵江穿巴峡,再入长江出巫峡,顺流急下到襄阳,再转陆路向洛阳,回到了故乡。惊喜的感情波涛就好像洪峰迭起,一泻千里。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1]。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2]。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1]复行役:一再奔走。孤坟:房太尉(房琯)之坟,在阆州(今四川阆中)。[2]对棋:对奕、下棋。谢傅:指谢安,死后赠太傅。把剑:指春秋时吴国季札挂剑的故事。

【鉴赏】这是一首追悼诗。首联:“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写诗人自己生活困顿,只能四处飘泊,一再奔走。现在将返成都的时候,特地到老友的孤坟前来告别。可见他们二人的交谊是十分深厚的。这两句诗写出了杜甫不得不来告别的特殊心情。

颔联:“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写杜甫在友人墓前的悲痛之状。想起死者生前与自己的坎坷不平的遭遇,诗人倍感悲伤。眼泪把周围的干土都湿透了。他悲痛之情好像感动了上天,天低云断,共同哀悼。愁惨哀伤得感情,随“低空”、“断云”自然溢出。

颈联:“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写诗人立志与房琯的生死交情,永不相忘。诗人以谢安比喻房琯讨贼时候的镇定,虽然打了败仗,但其从容儒雅和谢安是一致的。诗人自比季札,表示不忘亡友的深情厚谊。此联引典寄情,十分含蓄。这是因为房琯是个政治人物,诗人因为他而吃了苦头,所以对他的赞颂与哀思不能直说。

尾联:“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写房瑁坟茔冷落,寂寞凄凉。诗人站在墓旁,只看见林花飘落,就好像珠泪纷纷;声声莺啼,好像哀声婉转,孤零零的坟地和上一个孤零零的吊客,这是何等凄惨哀伤之景啊。诗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和深切哀思由此可见!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

【注释】[1]含:藏在里面。

【鉴赏】这是一首写景诗。全诗犹如四幅独立的画卷,好像没有关联。但一经组合,组成了一幅春归图,呈现出一派生机。

上联写屋外所见的景色。嫩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鹂在欢快得歌唱,悠远的蓝天上一行白鹭在自由的飞翔。场面欢快,有声有色。“翠柳”点明时间,“翠”是新绿,初春时节柳枝刚发出嫩叶。“鹂鸣翠柳”而又成双成对。“一行”表明杜甫观察的细微。“鹭”白色的羽毛在蓝天的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鹭上青天”动感十足。黄、翠、白、青四种颜色在联中同时出现,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景,而黄鹂的鸣叫则表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同类推荐
  •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18岁,我有勇气独自去旅行》是一本主打“成人礼”概念的游记、小说、图文集。精选适合18岁学生独自旅行的国内景点或城市,并配以当地为背景的小说,搭配景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们可以够鼓起勇气,行走领略我国的好山好水。本书整体定位为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朝气及正能量。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人生,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
  •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

    《雷达自选集:散文卷》这是一本雷达写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收录了雷达大量精选散文,于2006年10月1日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 嘴唇开花

    嘴唇开花

    《嘴唇开花》是中国诗坛宿将、有名诗人梁平近年创作的短诗精选集,内容涉及自然山水、风土民俗、情感与生命的胶着,精神世界宏阔与幽微的抵达。本书为中英文双语对照版,英文部分由美国诗人、翻译家金重担纲翻译。
  • 徐迅散文年编:雪原无边

    徐迅散文年编:雪原无边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第一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1998年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随笔,其中以有写景、忆人、读书、追怀往事、怀念故乡为主题的作品,以及为他人撰写的序言及书评文字。文字清新温暖、朴素清新,写景的趣味盎然,抒怀的深刻隽永,导向积极,记录与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见作者亲切真挚的为人。
  • 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

    上课前,贾心怡找了个教室后面的位置坐好后,翻开摊在桌子上的笔记本,按照课程表记录下授课标题和时间后,拿着钢笔心不在焉地摆弄着。想起昨天在去技工学校听课的路上,老班长说的那番话,她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于是,她不动声色地四处扫了几眼。教室里,陆陆续续来了一部分人。各自坐在平时习惯的位置上,很快就坐满了人,和往常一样,一时半会儿倒也没看出什么来。贾心怡坐在后面,对教室里的状况一目了然。
热门推荐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神话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神话故事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也有知识故事,这样,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
  • 斩罗天

    斩罗天

    举头有天,名为罗天,罗天化印,为罗天印。欲踏入罗天境,必先得罗天印,千万年前最后一枚罗天印,引天下纷争四起。少年楚原,偶然得到罗天印碎片,从此踏入仙途,遂一路踏罗天,如云颠。
  • 妃来横祸之月宁

    妃来横祸之月宁

    悠悠天地,不知情为何物。似水流年,顾盼朝夕,倾世的夙愿,却不知情之所起!十里桃林的一场邂逅,百花宴上的惊鸿之舞,乾坤洞里、碧波湖上……命运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相遇。一人一狐,究竟是毁天灭地的不伦之恋,还是凄美了上苍的旷世奇缘?
  • 有了异能后

    有了异能后

    机缘巧接触到异能界,从而经历的一系列奇幻事情
  • 校花的超能力者

    校花的超能力者

    王牌杀手保护校花的故事,他精通各种各样的本领无所不能,不过他保护的校花并不怎么喜欢他,于是一场接一场闹剧就此展开……不过谁能想到的是,他们双方竟然是从小订下了婚约的。
  • 妹妹与我灵魂互换

    妹妹与我灵魂互换

    “我要是能成为哥哥就好了……”以哥哥柳奇为偶像的妹妹柳希,在生病时与哥哥先后喝过同一碗药后一年,突然与哥哥交换了身体!值得庆幸的是,这种能力可以自由控制,拿妹妹身体恶作剧的哥哥自然免不了被一通暴打。殊不知,从那场重病开始就是一个阴谋的序幕……“有副作用,也不是永久互换,不过基本成功。”对彼此的异变仅仅一笑了之的兄妹会如何应对逐渐不普通的日常呢?
  • 重剑行走

    重剑行走

    起天骑月醉为仙,踏古饮血笑称魔。征途同在修灵路,足下谁无万魂铺……
  • 夕阳的火炎

    夕阳的火炎

    重生就重生,没有变了个国籍的确挺庆幸的,但是……喂喂,这个家庭背景怎么跟看过的动漫这么像???我还是女主???天啦噜,难道我最后还要跟男主发展一段莫名其妙的感情???
  • 精灵之文艺乔伊

    精灵之文艺乔伊

    华夏首都的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的的神经外科住院部的一楼114小姐姐,肤如凝脂,干干净净。最喜欢看雪。
  • 徐徐如生

    徐徐如生

    他和她从小一起长大,他有先天残疾,性格孤僻,她从小就喜欢他,想捂热他从小冰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