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必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上片写景。点出“中原一恨”是“南北竟谁分”;对于那“点破水晶盆”的“孤山”,则主张以驱策雷霆的威力,将它赶走。显示了作者决心收复失地的勃勃雄心。起头“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天地之间(指中国)本来没有界线,是谁竟然将它分成两部分?以提问开头,引起读者的注意。“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下片,抒怀。作者对北伐表示极大的信心,并提出恢复国土有待于祖逖、刘琨般的爱国志士,和足智多谋如诸葛亮般的人物。换头“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接上片,仍在写景。兵冶处,指冶城(今江苏六合县东),汉代吴王濞在此冶炼钱币兵器;淮阴在其北面。
昭君怨
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说是春天没有来到,可是花儿已经开放;说是雪花飘飘,哪儿来的不寻常的花香,这两句用了设疑的手法,确是不同寻常,春天没有到花就开了,冰天雪地中传来了异香,这种奇特的现象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原来是梅花盛开了。作者不直截了当地说“梅花盛开”而用故布疑阵的方法让读者去猜谜,这当然是遵照填词“咏物忌犯题字”(即写梅花不能说出一个“梅”字)的原则,然而不用那些“冷香”、“疏花”、“清浅”、“横斜”、“寿阳”、“庾岭”等常用代字(即借代)而用设问,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
“竹外一枝斜”,在竹林外面斜斜的露出一枝梅,点明梅花开放的所在地是靠近竹林或生长在竹边。“一枝斜”是梅树枝干的典型形态,起“提调”作用,以印证上两句所说的确是梅花。
“野人家”,庄户人家,进一步说明梅花与竹子都属于农家所有。在诗词中,常以“野”代表“农”,如王维《渭川田家》“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野老”即农家的老翁。这儿的“野人”,不是指未开化的人,是指农人。
古人以“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作者在词中把梅与竹配合在一起,黄花绿叶,色调和谐。潇洒幽香,同时共赏,放置在农家,景色显得淳朴自然,格外协调,同时也反映了这位“野人”亦是高雅之人,似乎属于隐士之流。
下片换头两句,“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冷落萧条的贫苦农户,富丽堂皇的贵族豪门。“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梅花栽种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所,都是一样开放。这两句是全篇的精华,它流露了作者朴素的平等思想。他把这种思想,体现在梅花身上,梅花不管生长在贫苦农家也好,生长在富贵豪门也好,都是不偏不颇,一律平等对待,绝不会在农家就不开或少开几朵,在豪门就尽情开放。意思就是说人们可以制造出种种不平等的制度,但是大自然之对待人类是公正的,一视同仁的。
柳梢青
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词一开头就不同凡响:一个袖藏剑刃、誓灭强胡的爱国词人,在“秋水深深”的洞庭、青草两湖之畔,满怀豪情壮志,昂首高歌。这不仅点明了登览的地点、时间,而且勾出了一个满腔忠义而又报国无门的爱国者的高大形象。紧承上句,由波光万顷的洞庭湖,自然地带出湖滨高耸的岳阳楼。词人站在岳阳楼上,敞开衣襟,迎着从湖面送来的阵阵轻风,不禁连声自语:“快哉!快哉!”把自然景物给予词人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既概括,又形象。特别是“一快披襟”四字,更是字字珠玑。“披襟”是写动作,“一快”是写心情。“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君山在湖中,四周是汪洋万顷,“岳阳楼上对君山”,看去渺小得像一个小点儿。可是,这个小点儿却像中流砥柱,任凭风吹浪打,历尽沧桑,而永不沉没,“自古如今。”“诗言志,歌永言。”词人在这首短短的小令里,既写了景,又抒了情,更言了志,而言志统领着抒情、写景,使全词的主旨分外鲜明。读完词,这“自古如今”的君山,就俨然成了词人的化身,令人景仰不已!
木兰花慢
戴复古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若,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阑目送飞鸿。
上片前五句是一个单元。“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是“恼乱春风”的近因;“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是“恼乱春风”的远因。在词中,常用到“闲”字,它是孤独、寂寞、空虚的代字,所以作者的“闲愁”应该是孤独的悲愁。那么这一段的意思就是:孤独的痛苦连续了十年,这种痛苦,让黄莺鸣叫也叫不完,让燕子任意地说也难以表达,在春天里格外烦恼心乱。“一点儿”不是真的一丁点儿,是许多的反语,说得平淡、轻巧,实则非常沉重,否则,一点儿闲愁何至于弄到十年不断的地步。其所以不用“许多、无限、一份”等表示“多”的词而用表示“少”的“一点儿”,正是词的艺术需要。只有把“闲愁”的比例尺缩小,再用“十年”给以放大,就看出了“一点”的夸张作用,显出了它的分量来。“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流露了人亡物在、人去楼空的悲痛之情。十年之后重来旧地,再也见不到妻子了,只有小楼东边的杨柳还是老样子。作者怅惘的心情可想而知。
“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这两句是作者对着残垣破壁的痛苦的回忆。下片“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散发着香气的曲折沼泽之地,刚涨起溶溶的绿水,美丽的花儿凋谢了,使我心中的愁恨在翻滚。这两句融情入景。“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看看现在身上这件已经穿破了的春衫,我清楚地记得,是当年分别的时候,你在灯下连夜替我裁剪缝制起来的。“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这是倒装,应该是说:算起来往事像云烟打从眼前经过一般,总是一场空,但是无边无际的相思(思念)之苦,永远在折磨着我。这种“自苦”正是对亡妻的爱情感到内疚的具体表现。
“落日楚天无际,凭阑目送飞鸿”,这两句是“相思谩然自苦”的说明。在暮色苍茫之中,南方的天空是那么辽阔无边,那么,此时此刻作者内心的空虚也跟楚天一样,无边无际。“相思谩然”与“楚天无际”是前后互相呼应的。在此时此景此情之中,作者靠着阑杆注视着飞鸿的远去。在词中,“凭阑”总是和苦闷、忧愁、伤感分不开的。
绮罗香
春雨
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蜂,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这一韵,先摄住春雨之魂。跟着,“尽日冥迷”两句,进一步写春雨的特有形态。
这一韵,形象性很强,真能传出春雨的动态。“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从蝶与燕的活动侧面烘托春雨。“粉”是蝶翅上面长的鳞片,因为雨点微细,所以能沾在蝶翅上,使得粉蝶觉得双翅沉重,起飞无力。至于燕子,此时刚从南边飞来,趁这春雨,泥土润湿,衔泥营巢方便,连找食也不太费力,它们自然够高兴了。
蝶因粉重而“惊”,燕因泥润而“喜”;蝶又因惊而“宿”,燕却带喜而“归”。用字既准确又细腻,而且紧扣春雨的特有气氛。这一韵从旁烘托春雨,也少不得。下面“最妨它”两句,再从人物的活动来刻画春雨。
由于春雨连绵,就把仕女们的游春的“佳约风流”都妨碍了。因为满地泥泞,她们的车子都已无法行走。“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春雨固然不大,但加上春潮,江水就显得汹涌了。站在江边看去,水势越来越大,傍晚时分,连渡口的渡船都难以找到了。这一韵,先透出自己在春雨中难以归家的情怀。下面又转从家中妻子着想:“隐约遥峰”,他看见远山因春雨而变得隐约模糊,又因远山隐约,联系到卓文君“眉如远山”的典故,从而想像女子的眉态。“和泪谢娘眉妩”,远山因雨而湿,仿佛女子带泪的神情。“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这两句已带一点儿哲理味道:那新生事物在成长的当儿,正是衰亡的东西消逝的时候。作者因眼前事物的变化,颇有感触地写下这两句。在春雨中,新绿的生长和落红的飘逝是如此明显,很自然使人产生了时光难再,美好事物不可复回的感触。于是带出下文,并作了圆满的收束:“门掩梨花”,句意脱胎于“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剪灯深夜语”原出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是从眼前的春雨回想起从前在家中的一段情景。那时候,也是这样的春雨,自己同家人在一起,剪着灯花,谈到深夜。如今却独自在外,回忆那时的欢叙,不能不触动许多愁绪了。
祝英台近
戴复古妻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意思是说:你要离开我回去了,本来打算写一点儿什么赠别,但不忍心把令人断肠的字句写下来,所以把精美的花笺揉得粉碎。可见妻子此时伤心程度已达到极点。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路边的杨柳条那么柔软,在迎风摆动,千万条柳丝,也抵不到我一分的忧伤。“杨柳依依”,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在诗词中常用作亲友分别时表示惜别之情。下片“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我将怎么样向你倾诉衷肠呢?就让这辈子的夫妻缘分结束吧!不过当初已轻率地许配给你了,那么我是不会变心的。这三句作者有点儿埋怨父亲的情绪,说“此身轻许”,但也流露了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这是戴妻在回忆当年在月光底下,夫妇共订盟誓的情景,那是真实的,不是在说梦话,这里特地提出来,是在提醒丈夫不能背弃誓言,把她给遗弃了。同时也表明自己是对盟誓一定信守不渝的。盟言的具体内容,词中没有说出,但从下面三句中,隐约能看到一点——殉情。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这几句文字浅显而感情真挚,真是一字一泪。临别的惟一要求是以后重回到江西,如果不忘记,就在她的坟头浇上一杯酒祭奠一下。这样一位善良、坚贞的女性,令人钦佩,使人同情。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一开头,“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先交代时间和地点。时间是过了春社(古代有春社、秋社,春社是祈求丰收的日子,通常是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地点是帘幕中间,燕巢是“尘冷”的。“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它们转侧着小脑袋,相一相屋梁和天花板(“藻井”是绘着花纹的天花板。旧时有些建筑,在天花板当中开个方形或圆形的洞口,似井,又加上彩绘图案,故称。)就吱吱喳喳地商量个不停。是讨厌这儿不好吗?还是别的?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一直玩到天黑了才转回家来。在黄昏薄暮里,那些花呵柳呵,早就给它们看了个饱。“柳昏花暝”,是用力锻炼出来的警语,比“花明柳暗”另是一番景色。用“看足”二字衬起,既显得燕子整天在外回翔来往,又带出天色逐步昏暗下来。用字既简又练。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它们也实在疲乏了,回到巢里,一下子就睡得甜甜的。这一来可真糟!它俩回来之前,那位天涯游子托它俩捎回家里的书信,它们全给忘了。
这又是天外飞来的一笔。燕子双宿双栖,这层意思容易想像;可是说它俩“忘了天涯芳信”,却是亏杀作者的匠心。虽然江淹《杂体诗拟李陵》已有“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句,却还没有想到它俩不曾交到收信人手中这一层。只有晏几道的“远信还因归燕误”和他“异曲同工”。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只苦了托书人的妻子,双眉都皱损了,还天天倚着栏干,等候远方丈夫的音讯呢!
不用燕子来结束本词,却用人来结束,也是出人意料的。“日日画栏独凭”,那燕子竟是把别人的嘱托忘个一干二净!作者好像有意留下一些不了之情,让读者自己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