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是写的他在南郑的狩猎打虎生活。如今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时,还多么使人心向往之!天晚了,笳声响起来。“截虎平川”的英雄们胜利地归来了。他们多么地兴致勃勃啊!在这令人不能平静的夜里,落雪了,雪花纷纷地飘着,越下越大,帐幕的青毡上全积满了雪。“吹笳”句写猎罢归来,它与上面那“呼鹰”、“截虎”的气氛不同,充满着浓郁的抒情味道。在昂扬奋发的音调之后,四周出现了苍茫的暮色,耳畔传来嘹亮的笳声,眼前一片浓厚的雪花压满了野外营帐。一阵急管繁弦之后,调子变得轻柔了一些。接着是诗情画意的南郑生活的另一幅图景:“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陆游,是诗人、学者,还是一位书法家。他那一手颇见功力的草书,是饮誉士林的。朱熹曾有“笔札精妙,意寄高远”的赞语。“淋漓醉墨”,既见出当日酣畅淋漓的情致;在它们的上面冠一个“看”字,使我们仿佛见到:陆游撩起衣袖,满饮一杯之后,那龙飞凤舞般的字从他的腕底落到纸面上。
上片全是忆南郑的生活情景。下片开始写到如今在成都的情况。
“何事又作南来!”一这一句真是感慨万千,忧闷、愤激而又无能为力的心情包容在六个字中。接下去的四句是对当时没有受到兵燹影响而物阜民丰的成都的描写。重阳药市,元夕灯山,是令人留连的。成都又是有名的花都。每当晓雾初散,丽日方妍的时候,东阡南陌,人如潮涌,斜戴着帽子,垂着马鞭,任马儿从容地走着。这种“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的光景,就是他南来后的生活。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菏,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首词开头三句,“雪晓清笳乱起”是所闻,“铁骑无声望似水”是所见。中间插入“梦游处、不知何地”一句,点出是梦中。把第一与第三原来应该连在一起的两句拆开安排,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押韵的缘故,而是使词的声情起顿挫作用。“铁骑无声望似水”七个字,写出了军容的整齐严肃,看去好像一条无声的河流,形象性很强。下面“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是回答上面的“梦游处、不知何地”句,是猜想之词,也是写梦境。这几句通过景语,点出他自己念念不忘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
下片是写梦醒后失望的感情。所写的景象与上片恰成为相反的映衬。“寒灯”、“漏声”和“月斜窗纸”,都是衬托失望和怅惘。“自许封侯在万里”一句,语气振起,而接下来是“鬓虽残,心未死”两句。中间插入“有谁知”三个字,也是顿挫作势,使末二语——人虽然老了,而杀敌雄心依然未死——更显郁郁不平。若去掉这三个字,语意虽也连属,而究竟要相形减色。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入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首两句,“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
“家在钓台西住”,是说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富春江上。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生怕走近城门。
下片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表现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辞光武征召,但还有名心。
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头三句都是写生活,后两句都是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字。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单枪匹马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上片,一片宁静,全是静景,只有“风”是动的,但在杏花、明月、楼荫、斜影的衬托下,寓动于静,反而给人以愈静之感。从字面上看,这里写的全是周围的环境,并没有人,全是景物,没有情思。不过,诗人“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黄宗羲《景州诗集序》),在这一片淡素的“冷色”中,是可以揣测到“此中人”的情思的。
后来,她从花前月下回到闺房来了。春夜深沉,余寒料峭,人既不能入睡,便只有望着窗外阴冷的月色出神。这时候,夜更静更深了。隔着迷蒙的烟雾,只听到:漏壶的滴水声,一下一声,一声一下,慢悠悠地发出低低的幽咽声。和上片的“风”一样,又是动景,但在此时此境,愈显出周围环境之静。这是凭窗外望时之所闻。接下来“罗帏暗淡灯花结”句,这是室内的情景。
“罗帏暗淡”,是由于灯芯结花,而当意识到“灯花结”是喜讯的预兆时,人的感受就自然不同了。这灯花究竟报来了什么喜呢?“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她入梦了。梦中,她迎风奔驰,跨过茫茫的绿野,涉过急险的江河,穿过陡峭的群山,来到一望无际的广袤的江南平原上——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日夕。念着的人!但是,好短的梦呵,只一会儿(片时)就醒来了。结尾两句,脱胎于“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但贴切自然,词如己出,而又别具风味。
水调歌头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姬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州?
上片写中秋景色。起头二句先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点出中秋,表达了一种流离迁徙之情。十年改换了十个地方,个人的迁徙频繁可以想见,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可以想见。《宋史·范成大传》没有提到他曾做过武昌的地方官,但既然到过桂林,途经武昌恰遇中秋佳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中年以后,官位已十分显赫,所以他接着便倚老卖老,自比庾亮。《晋书·庾亮传》记载:“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庾亮所处的东晋时代,偏安局面与动荡不定的情况与南宋非常相似,所以说“今古一南楼”。“个中”即此中,“此会”指登楼赏月的雅兴而言。“老子个中不浅”也就是庾亮“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一句的简化与诗化,是为了《水调歌头》的句法平仄才这样改变的。从“此会天教重见”这一句看,当晚黄鹤楼上赏月的宾客僚佐一定很多,而且大家都把范成大当作前辈达官显宦来尊重。接下去还是极力渲染登楼赏月的豪兴:“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一轮皓月使得群星隐曜,连天河都淡得看不见了,大有“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气概,上片的结束是豪迈开朗的。
下句换头承上写月:“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由月光的普照一层层推广开去,“秦烟”、“楚雾”互文,仍是“江天一色无纤尘”之意,“熨”字用得极妙,仿佛是银色的月光把浩瀚的江流熨平了似的,的确是无风之夜在月下看长江的景象。“澄江净如练”,由此而引起“风景不殊,正是有山河之异”的感慨,接下去才说“关河离合南北”,这一句是很有时代特征的。这种局势,一个有心人在月光下看来,当然只能依旧是一片清愁。“清愁”二字一点,上片所渲染的豪兴便黯然失色了。而这又是从“关河离合南北”句的“南北”二字引发出来的,所以这“清愁”就不是一般骚人墨客的闲恨闲愁所可比拟。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醵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上片全用映衬手法写景,别具一格。开首两句写园内绿树芳草(“嫩绿重重”)配着曲栏边点点红花,这是红绿映衬。宋人喜用红绿映衬。如柳永《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蒋捷《一剪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论描绘红绿并茂、并衰或一消一长,都能给人以强烈美感。接下两句:酴醵架上,繁花招来蜜蜂营营;杨柳行间,燕子自在穿飞,这是动静映衬。不是园中静极,蜂鸣何以得闻?更何以称“闹”?再者,燕子在杨柳行间穿飞,轻盈无碍,足见杨柳垂挂,清风不起,也是静极。“闹”、“轻”两字已将蜂儿扰攘,燕子轻盈的动态融于极静的画面之中。比如蟋蟀之鸣夏夜,扁舟之行漓江,静中有声,静中有动,愈见幽静恬适。
上片用红绿、动静两种映衬,写尽春日融和骀荡、生意盎然之态。
过片两个三字句,用反衬承上启下,转入抒情:虽然春光这样美好,而宦游之客却如辗转飘蓬,不知所止。接着,“残花”句点明春已将残,暗喻作者已近岁暮,只好以酒自慰。但又不求酩酊,只图“浅”醉,故“片时”就清醒了。一个“浅”字,说明作者并非有意避世,或自甘沉沦,必有难言之隐。答案何在?请看末两句。末两句关键在一“事”字。这个“事”,不是指私事,也不是指一般公事(范成大不至于废弛到不坐衙门、不理公事的程度,否则弹劾立至),当指封事,即在朝廷上的建白。“买”,作“抵”、“换”讲。两句意思是:再来一杯,就用它来代替明天的封事吧!你看斜阳落下去之后,月亮不是又升起来了么?难道作者胸无大志雄才,只好浅斟独酌,吟风弄月?否,乃是忧谗畏讥尔!南宋一朝,想建策兴邦往往获罪。
下片即景抒情时,流转自如,气息贯通。如由“飘零”带出“残花”,由“残花”而到“浅酒”,由今日之酒想到“明朝”之“事”,全有线索可寻。
醉落魄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久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本词描写作者夏夜听吹笙的感受。词大概作于归隐石湖之后。
开首两句写夏夜静景:归飞之鸟都已入巢,天空尚未全黑,仿佛蒙上了一层蓝绿色的雾障,繁星点点,闪烁不定。(绛河,指天河)接下三句:作者点燃瑞香,铺开凉席,想躺在树荫下面好好睡一觉。这时,忽听花影丛中,有人吹笙。听着听着,月亮已悄悄升起,满地就都是淡黄的月色了。
上片绘出夏夜的谧静、清幽。花影、月色、笙声,几成梦幻境界,表现了诗人安恬闲适的心情。“栖鸟飞绝”四字,也隐含着归隐林泉的决心。
下片写风声已起,笙声止息之后,诗人颓唐懊丧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