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仙境的美妙和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首句“瑶草一何碧!”是作者对仙界的由衷赞叹。仙草丛生,青翠欲滴,仅此一点,就足以使人心驰神往。下面三句“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进一步描写仙境的美妙。黄庭坚描写这些,旨在创造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使他那颗被尘世的污浊空气几乎窒息了的心得到净化和解脱。“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表达的是一种出世的愿望,不过黄庭坚更为强烈一些。黄庭坚不仅有出世的愿望,而且有具体打算,还要在那里一展平生抱负。“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因怕花深之处,红露沾衣而怯步,这实际是一个遁词。这表明作者内心深处对出世与否陷入了深深的苦恼,有一种难言的隐衷。
下片主要表达自己和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品德格调,流露出对世俗的鄙视和孤芳自赏的清高。过片前三句“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表明作者高雅的生活格调。“拂金徽”,他希望高山流水遇知音,但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接下来,作者又深化了这一层意思:“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下面三句叙述他为什么会难容于世。“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他以香草自喻,表明自己是和屈原一样有高风亮节的人,不是那种营营苟苟、追名逐利、随俗媚世的小人。他只能以孤芳自赏,自作清高来统一这个矛盾。他希望自己能像荷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寻找到这个出路后,他便“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作者终于放弃了出世念头,回到了现实的人间。仙境虽美,终非人所宜呆;人世虽恶,但只要自己能洁身自好,心灵里便会有一块净土。作者将出世和人世的矛盾统一在这一点上。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词写得新颖、曲折,风格清奇,语言轻巧,诗味隽永。它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诗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好像荡秋千,既跌得深、猛,又荡得高、远。此词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已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诗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诗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为什么呢?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的讯息。这样,诗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诗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诗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像这样一首短词,几经曲折,含蕴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诗人从惜春到寻春,从希望到失望,从不断追寻到濒于绝望;终于怀着无可告慰的心情,言尽而意不尽,为美好事物的消逝陷入沉思中去了。
鹧鸪天
黄庭坚
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黄菊”二句,点明了时节,同时说出自己的心情。重阳时节,本是饮酒赏菊的时日,但在作者看来,那黄色菊花的枝头却已露出一丝寒意,他便顿时联想到“人生”这一问题,人生易老,一去不返,作者似乎也感到了“人生”的“寒”意,便要抓住这易逝的时光,及时行乐:千万别放过那杯中的美酒,定要让它樽樽皆干,点滴不剩。“风前”二句,极写出一副狂士形象。在狂风四起斜吹雨的时候,迎风而立,吹响横笛;在醉态朦胧中,头插黄花,倒戴头冠,风雨中吹笛,醉态中发狂,真有点颠三倒四,放浪形骸,不畏风雨,骇世惊俗。
下片,紧接前文,一气贯注。“身健在”三句,是说:只要健康地活着,就要奋力加餐,就要在“舞裙歌板”中尽情欢乐。“清”,明不污也;“清欢”即谓绝无浑浊官场中勾心斗角,趋炎附势,“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烦恼;也绝不以屈身事人,仰承鼻息,换取高官厚禄为乐;而是要一种清白正直的纵情的欢乐。“黄花”二句是说,在“时人”眼中,我们这种“醉里簪花倒著冠”的狂放行为,可能被视为“行为无检”或“疯子”,但是,我还是要让这美丽高洁的黄花与我这斑白的头发互相牵挽,让那些“时人”去侧目而视,冷眼相看吧。“白发”上插“黄花”,在“时人”眼中自然觉的有失大雅,因而侧目而视,甚至斥之为癫狂。但作者偏以“相牵挽”这样多情的字眼,让“白发”与“黄花”紧密相连,不舍不弃。作者正是要在这“白发”戴“黄花”的独特形象中,显示出他绝不迎合时俗的精神。从另一方面看,那金黄色的菊花是美丽、高洁的象征。“白发”插“黄花”,表明作者为求高洁而头发如霜终不悔,至今仍不愿迎合污浊的流俗。
这首《鹧鸪天》,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发了词人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社会的抵触情绪。写得别具一格。
西江月
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词前小序说明了本篇的写作缘起,并表明是即兴之作。
上片“断送一生唯有,破除万事无过”两句中的
“断送”应解为“度过”,意为能伴随你度过坎坷一生的唯有酒。后句中的“万事”应解为“万种纷扰”,意为能消除万种纷扰的也无过酒。两句中的“唯有”和“无过”相对应,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情致,从人生和世事两方面入手,强调突出了酒的破闷消愁作用,表露词人企图借酒浇愁的意念,领起全篇。“远山横黛蘸秋波”一句,并非眼前实景,只是诗人信手拈来,借景设喻。意为远山尚浸入秋波以秋水为饮,人何为而不以酒为饮呢?这一句也为下句“不饮旁人笑我”揭示出原因,两句一因一果,联属紧密,表现了词人希图取消戒酒禁约的疏放旷达情怀。
下片“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句中的“花病”、“春愁”,是借此抒写了青春易老、岁月虚度的苦闷。与篇首“断送一生唯有,破除万事无过”两句相呼应,进而表露了企图借酒浇愁的意念。“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不道”应解为“何不思”,意为面对美景嘉宾须开怀畅饮,何不思月斜人散之后,就不会再有会饮之乐了。表现了词人及时行乐的狂放旷达的胸怀。
少年心
黄庭坚
对景惹起愁闷。染相思、病成方寸。是阿谁先有意,阿谁薄伴?斗顿恁、少喜多嗔。合下休传音问。你有我、我无你分。似合欢桃核,真堪人恨。心儿里、有两个人人。
这是一首情词。它描摹了一个女子与情人发生矛盾后又恼又恨的心理,及决绝的态度。
“对景”三句,女主人公先说自家相思成病,对景更添愁闷。女主人公望着双燕呢喃、蜂蝶戏花的景致,不惟没有欢情,反勾起心中的愁闷。“愁闷”都是“景”的过错吗?不是。“染相思、病成方寸”(即心中早害有相思病),才是她愁闷的根本原因。以相思成病之人,对撩人心绪之景,何能不勾起心中的烦闷,倍添愁情?至此,一个对景生愁、恹恹成病的女子形象,便立于读者面前。“是阿谁”两句,实际是连续的斥问句:是谁先有意?是谁又变了心?为何你突然变得少喜多怒,如此无情?“阿谁”的“阿”作词缀,无意义。“薄悻”,犹言薄情、负心。“斗顿”,“斗”同“陡”,犹顿也:“斗顿”联用,同义词重复,犹顿时间、突然间。“嗔”,怒也。这几句,是此女心中的思忖,是对那负心人的斥问。
它既间接介绍出那负心汉“少喜多嗔”的情态,又顺着读者的思绪,解答了此女子因何相思成病的问题。
上片,展示出一个心事重重、对景伤情的形象,并吐露出她的心曲。
“合下”句,一片怨情。“合下”,宋、元时口语,犹“本来”、“原来”。此句是埋怨对方:你既已负心,本不该再传来两相情好的讯问!“你有我、我无你分”句,说出心中一片恼恨:当初是你求我,时至今日你却变了心,如今,即使是你心中还有我,我心中也不会再有你的分!气极而言,决绝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用顶针格,形成连绵不断之势,又以“有”、“无”二字形成强烈的对比,恰好用以表现这“爱之深恨之极”的复杂感情。“似合欢”数句,用双关隐语,将那负心汉脚踏两只船的行径一语道破。其中,先是用比喻,将那负心汉的心比作合欢桃核;再用“人”与“仁”这一谐音双关,点出他心中还另有一个人。
下片,全以女主人公的语言,斥责了负心人对爱的不专一。
好事近
太平州小妓杨姝弹琴送酒
黄庭坚
一弄醒心弦,情在两山斜叠。弹到古人愁处,有真珠承睫。使君来去本无心,休泪界红颊。自恨老来憎酒,负十分金叶。
上片的大意为:一弹醒人心弦的乐曲,那曲中的神韵就涌上你那如两山斜叠的娥眉间。弹到那古人伤心的地方,晶莹的泪珠就像珍珠在你睫毛上滚动,闪闪欲滴。
这上片,是描绘杨姝弹琴。作者并未着力于演奏者的指法及其音响等方面的描摹,而是着力于演奏者的神态,抓住她演奏时的神态变化,从更深的层次上展示她的心灵和技巧。作者描绘演奏者的神态,其实是在向读者暗示她的心灵纯净、造诣深厚、演技纯熟。试想,倘非心灵纯净,何能真动感情以至“真珠承睫”?倘非造诣深厚,何能领会曲中境界,以至弹得醒人心弦?倘非演技纯熟,照谱而弹尚且唯恐失误,还能顾及什么表情的自然流露?可见杨妹绝非一般艺妓,而是一个真正能以心灵体会并表现出乐曲神韵的高手。读罢这上片。一个眉目传情、出神入化、楚楚动人的演奏者的形象,就会深深地印入读者的脑海之中。下片的大意是:我来去匆匆,对升贬提调原本无心;请不要为我的匆匆离去而珠泪满腮,痛苦伤神。只恨我老来憎酒,有负你这玉枝金叶捧钟相敬的一片真情。
这下片,是写杨姝含泪殷勤劝酒。但不从正面说,而是反用自己安慰杨姝的话说出。黄在太平州任上并没有待多久,不久便被调管玉隆观了。故词中曰“来去本无心”。在任期间,小妓杨姝与他两情甚好,故而离别之时,杨姝捧钟相劝,“泪界红颊”。这正印题中“送酒”二字。然而,作者想到自己曾屡慢杨之盛情,很觉对不住她,故云“自恨老来憎酒,负十分金叶”。如此看来,这下片是在写杨姝深情劝酒,作者深感愧对。不过是不从正面来写,而全由自己反来安慰杨姝道出罢了。这样写,从自己深受感动的角度出发,更见杨对其纯情感人,也愈显出他们之间的诚挚之情。
全词描述了小妓杨姝弹琴、送酒的情态,展示了杨姝纯洁多情的心灵,表达出作者对她的一片诚挚感情。词中多用白描,笔调自然,风格朴实,与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是很相称的。
青玉案
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此词是他被贬宜州后所作,是为酬答其兄黄大临所赠《青玉案》而写的。
上片,从回望“来时路”写起,描绘出一幅愁苦思乡的画面。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突出一个“愁”字。为突出这个“愁”字,词人描绘了一幅谪人独立山巅,遥望家乡,目送归雁,心吟《阳关三叠》,耳闻山胡、杜鹃的画面。由“归鸿去”、“山胡新啭”看来,显然是春天。是春天,但词人此时却全然无欢欣。那北归的雁阵,使他想到的是大雁可以北归而自己欲归无期,真乃人不如雁也。山胡的初试歌喉,杜鹃的“不如归去”的哀鸣,则更增添了远离家乡的悲情。整个画面,虽然阔大高远,却蒙上了一层黯然惨淡的感情色彩。这样,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渲染了气氛,更突出了人物的悲苦之情。
下片,就用“忧”字,暗扣上片“愁”字,抒写了此时的态度和希望。
这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表达出安然处之的态度和安闲度日的愿望。那种抛却忧愁“我自只如常日醉”的态度,固然表现出作者的胸怀豁达,其实也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而已。
全词通过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抒发了远谪僻地的痛苦,表达了甘与兄长避世度日的美好愿望。写景极尽渲染,抒情委婉曲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