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0100000110

第110章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1)

(第一节)概述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是指起病于18岁以前的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发病率较低,但是症状相对严重,预后比成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差。一般将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分为起病于13—18岁之间的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一onsetschizophrenia,EOS)和起病于13岁之前的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very一early一onsetschizophrenia,VEOS)。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诊断和分类标准的确定,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Kraepelin(1898)观察一组起病于儿童期的精神病,称为“早发性痴呆”,并估计起病于10岁之前精神病约占3.5%,起病于10—15岁之间的约占2.7%Bleuler(1911)在他的专著中首次用“精神分裂症”代替了“早发性痴呆”。并且估计在精神分裂症中,起病于10岁之前的占0.5%—1%,起病于15岁之前的占4%。在1930—1950年期间,Kanner等儿童精神病学家提出将儿童期精神疾病分为三组:婴儿孤独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和儿童期瓦解性精神病。这些研究对多轴诊断分类系统ICD和DSM都有重要影响。DSM一U(1968)即将儿童期精神疾病分类在儿童精神分裂症下。至197Q年后,Kolvin等人的研究证实了各种儿童精神疾病之间的区别,以及儿童和成人精神分裂症之间的相似性。儿童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在ICD一9(1978)和DSM一(H(1980)中逐渐得到了统一。儿童与成人精神分裂症使用相同的诊断标准,同时允许其有一些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是在ICD一9中仍然存在一些引起歧义的地方,例如:在特发于儿童期精神疾病中包括婴儿孤独症、瓦解性精神病和其他非典型、非特异症状,如“儿童期精神分裂样症状”。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分类和诊断原则在ICD一10(1992)和DSM一W(1994)中完全统一。我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在CCMD一2一RC1995)中将儿童精神分裂症包括在精神分裂症一其他型中,而CCMD一3则与ICD一10相近。虽然根据疾病的病因建立诊断和分类系统是最佳原则,但是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十分明确,故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系统是建立在症状学基础之上。对儿童和少年而言,年龄和发育阶段对症状和分类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ICD、DSM和CCMD均未将儿童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单独列出,其理由是鉴于许多回顾性研究提示:

(1)儿童精神分裂症经过正规的药物和心理社会治疗,部分病人在进入青少年及成人期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仍然继续存在在成人精神分裂症中已经被证明有效治疗的精神药物,在儿童中同样有明显治疗效果根据诊断标准,儿童精神分裂症出现与成人精神分裂症相同的症状有许多证据表明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孤独症是两种不同的障碍。

(一)患病率

至今尚无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表,其原因可能是患病率较低。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12岁之后逐渐增加,至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时达到最高峰。Gillberg和Steffenburg(1987)在瑞士使用DSM一(H作为诊断标准,进行儿童早期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在12岁及12岁以下人口中的患病率为1.6/10万。Buni1(1987)在美国北达科他州进行孤独症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9/10万。一般认为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1/10万—2/10万(RemschmidtH2005)。

目前有少数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研究资料,一些研究资料估计精神分裂症15岁以后的发病率是15岁之前的50倍。在瑞典的一项研究显示,13—19岁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大约为0.23%。丁akei(1996)在苏格兰做的研究结果显示15—19岁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男孩为1/万—2/万,女孩为0.5/万—1.4/万。一般认为每年的发病率为0.1%(Werry1992)。国内1993年15岁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55%。时点患病率为5.31%。(陈昌惠等1998)。

(二)起病年龄

有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最小发病年龄为3岁(Russell等1989)和5岁(张志群2001),一般认为6岁前发病的儿童,因为其认知功能发育不完善,必须要谨慎诊断。至13岁后发病率逐渐增加直至18岁达到高峰。

(三)性别比例

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性别比例与年龄相关,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缩小。成人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资料显示男性较女性提前5年起病。有资料报告14岁发病者,男女之比为2:1,15—19岁男女之比为1.4:1。

(第二节)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为止还处在研究阶段,目前没有公认一致的结果,现将各种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一、遗传学因素

1.家系研究许多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家族中同样疾病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有研究表明,双亲中一方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发病的危险率为9%—16%,双亲均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发病的危险率增加至40%—68%。1993年Kendler等观察200例精神分裂症母亲的子女,有16.2%发病,而对照组子代发病率为1.9%。此外,观察组中另有21.3%的人表现为分裂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和分裂样人格。一项利用先证者来估计亲属发病危险性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父母发病几率为5%,兄弟姐妹为10%。如父母均为病人,子女的患病率为46%,而一般人群仅为0.2%—0.6%。

2.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对双生子同病率的观察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Kallman和Roth1956年发现少年前期精神分裂症中,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17.1%,单卵双生子同病率高达70.6%。McGufflin1988年研究显示,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14%,单卵双生子为46%,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为进一步研究异常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作用,Heston1966年最早开始寄养子研究。将47例患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的子女在其出生后3天寄养出去,并设立条件相同的对照组50例。发现实验组在成年后有5人患精神分裂症,4人智力低下,2人有人格障碍和神经症性障碍,而对照组没有人患精神分裂症,人格有明显问题者9人,两组有明显差异。

3.分子遗传学研究当前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多个“中至微效”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通过连锁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关联)分析定位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连锁分析,现已至少发现17个染色体区域上的遗传标记与精神分裂症的传递有关。自2002年以来,若干个重要的候选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被陆续发现。更重要的是这些关联在世界上不同人群的研究中成功地得到了重现。经过全世界各研究机构及合作小组的多年努力,几个染色体区域已逐渐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找到该疾病遗传因子的位置。其中6q22—24,1q21—22,13q32—34是获得最多证据支持的区域,其他几个也很充分支持证据的区域是8p12—21,q21—25,21q11—12,5q21—33,10p11—15H,1q42。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与遗传学机制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人们已经认同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遗传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使人们加深了这种认识。几乎所有候选基因在功能上都与神经突触相关,也就是说,从神经生物学的水平来看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体现在突触信号传递出现了障碍或者异常。各个重要候选基因从不同的角度对突触施加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不是单独某个分子或通路可以简单解释的,而应该是各个系统之间各个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以上资料,有理由认为遗传因素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是遗传因素是单独起作用,还是和其他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目前仍然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在遗传素质基础上,许多外界因素在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家族史阳性者伴有围生期损伤时更容易发病或发病年龄提前。

二、神经发育因素

神经发育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是由于大脑在发育成熟前出现病理改变,导致大脑出现异常神经回路,而引起精神症状。

1.围生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脑室周围出血、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母孕期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等。邓红等(2001)对166个家系中的310例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发现高热惊厥和婴幼儿期患严重疾病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Goldfarb1980年曾对40例经过充分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儿童进行病因学研究,发现纯心理社会因素占30%,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者占70%,其中又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明显、无心理社会因素占27.5%,心理社会因素大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占20%,心理社会因素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均明显占22.5%。这一研究说明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病因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一定关系。丹麦精神病学家Schulsinger对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子女166人从1962年开始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此组儿童母孕期和出生时的产科并发症对儿童造成的影响(产科并发症的评分根据轻重,分别评为0—4分)。到1972年追踪时将研究对象分为精神分裂症、边缘精神分裂症和无精神病三组。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组并发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上述发现提出一种假说,即围生期的缺血和缺氧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Egger认为边缘系统对缺氧尤其敏感,而边缘系统主要负责情感的协调,这个系统的失调会引起错觉和幻觉。这些结果均提示围生期并发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危险因素。

2.神经发育的异常有研究报道,有些儿童精神分裂症在发病前就出现神经发育学的改变,包括语言、运动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其神经心理发育缺陷VEOS中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EOS。也提示VEOS有较严重的脑功能发育异常。体格检查中发现部分病儿在步态、动作、姿势、平衡功能和协调运动、肌张力、多种刺激整合作用等方面出现功能失调,并有中枢神经系统软体征。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和抽搐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

三、神经解剖学因素

主要表现为脑结构和脑影像学的异常。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和功能影像被用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研究。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于1990年开始对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认为(GogtayN2008)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到青少年期后有明显的大脑灰质减少,这些患者到成年早期时,脑结构改变与成年期起病精神分裂症非常相似。并且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健康同胞也同时有灰质减少。因此认为早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灰质改变具有特异性,而与药物作用没有关联,与遗传所致发育异常有关。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有脑结构的异常,但是脑结构异常的实质,说法不一。

Giedd等(1995)对19例5—18岁精神分裂症病人与37例年龄、身高、体重、检查条件相匹配的正常者进行MRI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病人组总的脑容积较正常组小8%,且左侧脑室前角有扩大倾向;此外,病人尾状核容积明显大于正常人,尤其以左侧更明显。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有意义的,因为通常在这个年龄发育阶段,其尾状核容积应该明显减小,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集中在左侧。左侧脑室扩大的发现,提示脑室扩大可能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但是儿童脑室扩大并不比成人明显。

丹麦Schulsinger等对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子女进行的前瞻性研究中,随机抽样36例,从1962年开始追踪观察,至198Q年发现有1Q人患精神分裂症,1Q人处于边缘状态,其余16例为健康者。病人组的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明显大于其他两组。说明脑形态学变化与疾病有关,并进一步说明形态学变化不能全用慢性病程或治疗影响来解释。可能与围生期损伤有一定关系。

功能性脑影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SPET),一些成人精神分裂症PET研究发现额叶、颞叶和顶叶的氟一2一脱氧一D葡萄糖(FDG)代谢减少。Gardon(1994)对9例儿童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和1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FDG和PET的研究,所有病人实验前3周均未服药。结果显示:总体葡萄糖代谢率两组无差异;病人组仅一个区域,顶/枕叶区代谢减少;在5个区域中病人组葡萄糖代谢增高,在左下额叶、左顶叶、左后额叶、左前额叶和右前部豆状核更为明显。儿童精神分裂症无额叶功能减退(但额叶有三个区域功能增高)似乎有一定意义,因为Cohen等曾发现成人精神分裂症FDG和PET额叶功能有减退现象。尽管PET研究尚没有突破性进展,但是研究表明,脑代谢率在3—4岁达到高峰,并一直维持到9岁,以后到青少年晚期逐渐减少到成人水平。因此有人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PET研究可能比成人更有意义。

四、神经生理学因素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理学研究主要为,事件相关电位和神经生理测试显示儿童精神分裂症前额叶皮质功能失调;视觉跟踪功能损害特征与成人精神分裂症相似;外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如皮肤电传导、心率、对刺激的反应受损等。

五、神经生化因素

近30年来中枢神经系统生化研究发现,某些中枢介质在调节和保持正常的精神活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许多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也和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受体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种种神经介质或受体假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同类推荐
  • 医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配置与激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医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配置与激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医生队伍的规模多大才合适?医生资源需求应如何予以测算?医生的配置分布受哪些因素影响?应该怎样使医生数量和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 口腔疾病知识问答

    口腔疾病知识问答

    本书主要介绍各种常见口腔疾病,及其相关预防治疗方式。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养生。
  • 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本书以症状为中心进行阐述,用图表解释急诊处理流程,形式新颖,条理清晰,内容详尽,便于查考,可快速阅读。本书适合急诊医务人员,尤其是急诊内科年轻医师以及医学生阅读与参考。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阐述了如何按照ISO 15189认可要求,科学运用DEMING PDCA循环和6 SIGMA管理的概念、原理和工具,在医学实验室有效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QMS),真正实现分析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分享了大量实例和实践经验,可供广大医学实验室从业者(尤其是准备或正在进行ISO 15189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学习、参考和借鉴。
热门推荐
  • 翰墨千秋

    翰墨千秋

    “之辞,你是天下的肆瀛,我的之辞。”“鸢歌,你是我的天下,我的璟轩。”“之辞,如果回去后,十年的空白,你会嫌弃我吗?”“鸢歌,哪怕我们面对是最残忍的的物是人非,你有我,不是吗?”“之辞,我们的爱情美吗?”“当然,一对情人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我们拥有两段。”“鸢歌,我不要天下,我只要你。”“之辞,无论如何,我爱的只有你。”
  • 师傅请稍等,萌徒驾到

    师傅请稍等,萌徒驾到

    "ohMylove,咱们双修吧,好想让你拥有一个家,这一生,最美的梦啊,就是和你一起双修啊······“某女疯疯癫癫的站在n年一度的'言清上仙选徒大会'上唱着改良版的”咱们结婚吧“,主角:”死丫头,你给本仙下来!”然而,台下鸦雀无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平凡的阴阳先生

    不平凡的阴阳先生

    手持一炳阴阳剑行走在阴阳两地,一双阴阳眼看破世间妖魔鬼怪,一个不甘平凡的阴阳先生,龙虎山掌门,茅山掌门,一个是他兄弟,一个是他二叔,明明可以靠背景吃饭却非得靠实力吃饭的人,本人小中医,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和各种不服,哥很帅,请不要盲目崇拜
  • 重生之豪门权宠

    重生之豪门权宠

    一朝重生,遇见两世的劫。前世,被母亲抛弃,被父亲,后妈逼到跳楼。今生,家世更甚,本想平凡度过一生。然而他出现了,萧令仪陷入万劫不复。她是重生为萧家最疼爱的小公主,是孤独症患者,不轻易说爱,却对唐渊飞蛾扑火。一场阴谋,众叛亲离,她心死,逃往小城市,遭遇大地震。只有他,一直在身边。
  • 小城池

    小城池

    本书是著名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薛涛的中短篇小说集,作品包含了中篇小说两篇,作品中的文字诙谐有趣,故事生动而富有想象力,极具可读性,非常适合小读者。其中,《小城池》中的女孩沙漏,个性另类别致,毫不媚俗,洋溢着动人的神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锦屏破石卓禅师杂着

    锦屏破石卓禅师杂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侠奇缘之无量劫城

    仙侠奇缘之无量劫城

    生活中,每个人都背负业障,在渡厄渡难中挣扎着,道家称之为“无量之劫”,意思是说这种劫难没有尽头。而每个人心目中又有一座城,被称之为“无量劫城”,城中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交织成了千姿百态、爱恨情仇的纷繁人生。萧凡来自无量劫城,他拼命的想走出这座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便有了这部《仙侠奇缘之无量劫城》。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东游之吕祖纯阳

    东游之吕祖纯阳

    上古天真,是故天年。封神劫落已千年,平地波澜乍然起。女帝治世人伦覆,乾坤逆转颠颠倒。牡丹花仙不屈意,众圣齐谋东华身。落入凡尘李家子,自号吾是纯阳仙。五浊临世魔劫至,血月当空杀劫起。八仙归位度天河,荡涤寰宇澄清明。旷世大难临头时,佛道巫妖是一家。多情剑客无情剑,修行亦做有情道。平魔劫,诛敌酋,证长生,曰吕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