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年轻的妻子,她丈夫每晚必看电视机中的拳击节目,而且什么都不顾。她一气之下回到娘家。一进门,只见她父亲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也在看拳击节目。她问:“妈妈呢?”父亲头也没回。说:“到你外婆家去了。”
事件的重复往往能构成幽默。像上例中的翁婿、母女都重复着同样的举动,使人在比较中感受到幽默。
相传有九个老头,约定在第二天,每人各带一壶酒,相聚饮酒为乐。
当天晚上,一个老头在家中暗自思量:九个人要带九壶,我何不带一壶水,掺到那八壶酒里,照样是个九(酒)嘛!哈哈,此计妙也!
此时,另一个老头正捧着酒壶私下盘算:酒壶酒壶,明天我把你装上清水,去冒充九壶。八壶一水,哈哈,此策高也。
第三个老头,则一边往酒壶里倒水,一边念念有词:让那八个笨蛋带酒去时,只我一壶水,谅他们也不会喝出来。
第二天,九个老头,皱着眉,咧着嘴,喝着倒在一起的九壶清水,嘴上却一个劲儿地喊着:好酒!好酒!
痴言傻语法
大凡擅长幽默之人,常把过人的智慧隐藏于痴呆木讷的外表之中,让对方透过表象,曲折地品味到浓浓的幽默之趣。正所谓——大智若愚。
1.故作痴呆
参加过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富兰克林,在指责一项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的法律时说:
“要想当议员,最起码得有三十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三十美元。那么我就可以当选为议员了。一年以后,我的驴死了,我的三十美元也就不存在了,那我这个议员也就不能继续当下去。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
这一反问问得幽默,问得有力,显然是因为富兰克林故作“痴言傻语”的缘故。
《新民晚报》曾登过一条“上菱”牌电冰箱的广告,主要是两行通栏大字:
只有一个问题,上菱不能回答:
——什么是霜?
旁边有几行小字,对此作了解释:“没有冰箱的时候,为食品保鲜发愁;有了冰箱的时候,为冰箱除霜烦恼。霜,冰箱的大敌;霜,无谓地耗电。有了上菱,您将无忧无愁。”
看到这儿,读者全明白了:原来“上菱”冰箱能自动除霜。
广告设计者颇具幽默感,他以最醒目的两行文字,让读者一看就产生疑问:为什么上菱别的问题都能解答,唯有什么是霜这种极普通的问题不能回答?读完旁边的小字,人们莞尔一笑,在设计者创造的幽默氛围中,很乐意地接受他的宣传。
2.真痴真傻
上节中举的是大智若愚、故作痴呆的例子,这里再看一些货真价实的痴言傻语例子。
有一个农民想买一匹马,他来到卖马的人那里。
“我这匹马非常好,”卖马的人说,“它一口气能跑上二十里。”
“一口气跑二十里,不,不,这匹马我不要!”农民说。
“为什么?”
“为什么?我的家离市场只有十五里路,这样,每次我还得步行走回五里路。”
一位先生回家时,气喘如牛却又得意非凡。
“我一路跟在公共汽车后面跑回来,”他喘着气说,“这一来我省了五毛钱。”
他太太说:“你何不跟在计程车后面跑?这样可以省下更多的钱。”
一位孕妇在路上行走,一个小女孩走过来问她:“阿姨,您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
“因为肚子里有了孩子啊!”
“阿姨,您是怕麻烦吧?”
“啊,为什么?”
“您嫌孩子抱着不方便,就把他放进肚子里了吧。”
这种孩子的天真,可不是装出来的,是地道的痴言傻语。
再看一个例子:
子:爸爸,你是哪里出生的?
父:广东。
子:妈妈是在哪里出生的?
父:台北。
子:我又是在哪里出生的?
父:香港。
子:奇怪,我们三个怎么会搬到一起住的?
3.实话也傻
说真话本来是一种美德,但在某些场合,真话却会变成一种傻话。
列车员:先生,醒醒,你的车票呢?
乘客:车票?我没有。
列车员:没有?那么你要去哪儿?
乘客:我哪儿也不去。
列车员:那你为什么上这列火车?
乘客:我在车站遇到这列火车,听到你在大声叫喊“请大家赶快上车!”于是我不得不走进车厢。
这也是大实话,不过说出来却是那么好笑,显然是乘客的迷迷糊糊逗乐了我们。
园长:作为动物园的管理员,你对工作实在太不负责任了。
管理员:何以见得?
园长:你昨天为什么没有关老虎笼子?
管理员:噢,园长,我想,这样凶猛的动物是没有人敢偷的。
关老虎笼子,并不是防止有人偷老虎,而是防止老虎跑出来伤人。管理员说的是大实话,却只是一个方面的大实话,严重的一面他没有想到。这反映了他的痴傻,增添了我们的笑料。
有个人卖蟑螂药,吹嘘说:
“保证只只死,不死包退钱。”
许多人买了回去用,一点也不见效,第二天来质问他。他说:
“你们忘了拿用法说明书啦!”
于是,大家都领了一份说明书,那上面写着:
“每只蟑螂灌一茶匙,包死!”
这样做自然是药到蟑螂除,看来卖主没有说假话,但这却是废话。不过,此例倒看不出卖主的痴傻,或者可以这样说,叫大傻若智、大智若傻。
4.弄巧成拙
不仅真话、实话有时可能变成痴话、傻话,就是一些巧言智语也会。由于时间、地点、条件、对象等的变化,常常变得弄巧成拙。
一个推销员因为丢了差事而怨天怨地。
朋友问他:“是不是因为你没有做好宣传?”
“不,”他答道,“我对每个人都说,我们的产品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走在时代的前面。”
“你推销的是什么?”
“手表。”
应该说,这段宣传词的本义不错,但用来宣扬手表却是大错特错。手表,永远走在前面,那不成了次品吗?倘宣扬其他产品,倒可显出“领导新潮流”的气派,用来宣扬手表,这是弄巧成拙。
某家大书店组织了一次知名作家与读者会见的活动。经理吩咐,在这位作家到来之前,赶紧把他的作品都摆到书架上,其他作家的作品暂时收到一边去。
“太好啦,太好啦!”这位作家来到之后,看了看说,“其他作家的书呢?”
经理不假思索地说:
“他们的都卖光了,卖光了……”
这句话岂不反衬出这位作家的书卖不出去?真是弄巧成拙。
在宴会上,一个怕羞的青年,绞尽脑汁想对女主人说几句恭维的话,最后机会来了……她转过身来对他说:“你吃得很少啊。”
于是他连忙彬彬有礼地说:“坐在您的身旁,任何男人都不会有胃口的。”
好心说错话,令人笑掉大牙。
“你昨天去见招工的,工作找好了吗?”
“没有。招工人员对我面试时,我说了一句该死的废话,他就不肯雇我了。”
“你说错了什么?”
“他问我会不会做这种工作时,我告诉他:这样的工作,我简直可以闭着眼睛做。”
“这话没错啊!”
“可是他要雇用的是银行守卫员啊!”
5.自我暴露
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并不一定是那些智商低下者,而往往是那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他们说了傻话,做了蠢事,还自以为得计。他们往往骂别人是笨蛋,殊不知自己更是一个笨蛋,看这种妄人的表演,常常让我们觉得好笑。
请看下面的例子:
“你为什么要偷东西?”法官审问道。
“我无可奈何,因为贫穷找上门来了。”被告可怜兮兮地答。
“这难道是正当理由吗?你完全可以不开门嘛!”法官教训他。
银行经理把一叠钞票交给一位新来的出纳员去点数,让他看看够不够一百张。
这位出纳员数到第五十八张,就把那叠钞票撂下不数了。
银行经理诧异地问:“为什么不数了?”
出纳员满不在乎地说:“数了这么多都没有错,我想数到底大概也不会有错的。”
这些“聪明”的傻瓜,用他们的言行,为我们制造了笑料。
6.大惑不解
一位妇女请人来家修电视机。电视机刚修好,她听到丈夫回家开门的声音,便急忙对修电视机的人说:“很对不起,我丈夫回来了,他最爱吃醋,你最好先藏起来,然后在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溜掉。”
修电视机的工人闻后,不得已只好藏在放电视机的桌子下面。
丈夫进家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看起电视来。电视里正转播足球赛,丈夫看得津津有味,而藏在桌子下面那个修电视机的工人却又闷又热。终于,他实在熬不下去,从电视机下面钻了出来,从夫妻俩面前走过,打开门,扬长而去。
丈夫盯着这个人走出去,大惑不解地看着电视机,再看看他妻子,说:“亲爱的,我怎么没有看见裁判把这家伙给罚下场,他就自动退场呢?你看见这家伙受罚了吗?”
看来,这个丈夫是个不折不扣、货真价实的球迷。他的“大惑不解”,实在令人开怀大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我们不明白的事物,不了解的道理,当我们面对它们时,难免产生一些新奇、惊愕的感受,幽默也就在此时形成了。
一位法国官员带他一个小儿子到巴黎剧场去参加音乐演奏会。台上,一位女高音歌手正在演唱一首抒情曲。
“爸爸,为什么那个男人要用他的棍子恐吓那个女人呢”孩子问。
“不是恐吓,他是乐团的指挥。”
“既然不是恐吓,那么为什么她叫得这么大声呢?”
不要取笑孩子,也许我们都有过同样的“大惑不解”。
一个第一次进城来观光的乡下人,走进一座办公楼。他觅一个衣着破旧的老人刚走进楼梯旁的一个小房间,门就自动关上了。接着门上的小灯闪闪,不一会,门又自动滑开,从电梯里走出一个衣着时髦、美貌迷人的年轻姑娘。
乡下人惊奇地眨着眼睛说:“哇,真神!可惜我没把我那丑老婆带来。”
旁敲侧击法
“旁敲侧击”式的幽默法,也就是暗示幽默法。即对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是通过直说,而是利用种种可能进行曲说,并达到幽默的效果。
1.设歧引疑
从前有个人请客,酒席间有一客人,刚一举杯就放声大哭。主人忙问:“老兄为何临饮而哭?”客人回答说:“我平生爱的是酒,如今酒已死了,为何不悲不哭?”主人笑道:“老兄差矣,酒怎么会死呢?”客人故作沉痛的样子说:“既然没死,为啥没有一点酒气?”于是满座哗然。
客人发现主人不用好酒待客,不直说,而以故意放声大哭诱发主人的疑问:为何临饮而哭?客人还是不直答,而是风趣地说:酒已死了。这又引出第二句:酒怎么会死呢?这时客人才解答疑句:说酒死是因为它没酒气。这样设歧引疑,旁敲侧击,真可谓迷离藏趣,令人会心而笑。
有几则同样幽默的故事:
一个穷人,应邀到朋友家做客,可是这位朋友的招待实在太差劲了,仅仅给他喝了几滴米酒。临走时,他恳求主人在他的左右两边腮帮子各打一个耳光:“为的是让我老婆看见我两腮通红,以为我吃饱喝足了。”
还有一位吝啬鬼,更是小气得出奇。他在大杯子里仅仅倒上一丁点儿酒,刚好盖过杯底,一位客人向他要一把锯子。
“你要锯子做什么用?”
“为了把杯子的无用部分全部锯掉。”
这几个富有讽刺意味的幽默,用的正是“设歧引疑”的暗示之法。
2.含沙射影
罗西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有一次,一个作曲家带了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去向他请教。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住地脱帽。作曲家问:“是不是屋里太热了?”罗西尼回答说:“不,我有见到熟人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对于这位求教的作曲家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罗西尼显然非常不满,但他没有点破对方“抄袭”“拼凑”,而是用富于幽默的“不住地脱帽”的动作和“碰到那么多熟人”的解释,委婉含蓄地暗示了自己尖锐的批评意见,这种批评虽不如直说那般鲜明尖锐,但它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幽默、含蓄,更富于讽刺意味而耐人寻味。
有一位青年爱抄袭别人的作品,一天他来到某杂志社问自己所投的一首诗能否发表,编辑问他:“年轻人,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
青年答道:“是的,当然是我自己写的。”
编辑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向他伸出手来:
“那么,莎士比亚先生,见到您我很高兴,我还以为您早已不在人世了呢?”
在这里,编辑含蓄地暗示了对对方抄袭莎士比亚的诗句的严厉批评,但他大智若愚,表现得那么礼貌、热情、信以为真,这就扩大了幽默效果。
3.巧借话题
一天,阿凡提去朋友家做客。那位朋友是个爱好音乐的人,他拿出了各种乐器,一件一件地演奏给阿凡提欣赏。中午过了,阿凡提早就饿得难受,那位朋友还在没完没了地拨弄乐器,并问道:“阿凡提,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是独塔尔还是热瓦甫呢?”阿凡提回答说:“朋友,这会儿,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比不上饭勺刮着锅的声音好听呀!”
如果阿凡提说:“我肚子都快饿扁了,你还没完没了地摆弄乐器干什么?”虽然直接,却显得不得体,所以他及时接过话题,临时用“饭勺刮锅的声音”与音乐家的乐曲声作对比,其实是以此暗示对方该是进午餐之时了。由于转折自然,表达得含蓄而幽默,在不损害对方自尊心的前提下令对方愉快地得到了暗示。
4.讳言婉语
人们在日常说话中,由于某些原因,需要避讳,于是出现了讳言婉语。从某种角度看,讳言婉语实际上是一种巧妙的暗示,有时会有幽默的效果。
一个泥瓦匠,因为他在喝得酩酊大醉时,说了一句“沙皇陛下在我的屁股底下”,被告到法院。
法院经过认真审理,确认他有罪。记者们要报道此事时,又不能重复那句侮辱皇上的话,真是费尽了心思。后来一个聪明的记者写的消息被各报采用。那位记者是这样写的:“泥瓦匠安德烈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因为他泄漏了一些有关沙皇住处的令人不安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