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200000015

第15章 茶的冲泡品饮和茶艺(2)

中国饮茶文化品味

一、传统饮茶的演变史

中国饮茶历史的演变,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冲泡饮用。生吃药用,起于原始社会,生吃野生茶树的鲜叶,可以药用,或许是无意中的发现,或许是神农尝百草的功德。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品时,发现茶的功效,是顺理成章的。至于熟吃当菜,现在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经常见到,我国西南边境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把鲜叶加工成“竹筒茶”后当菜吃的情形,他们的方式主要是将鲜叶经日晒或放在锅里蒸煮,使叶子变软;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装进竹筒里用木棒舂实,筒口用竹叶塞住,将竹筒倒放,使茶汁沥出,然后封住筒口。茶叶在筒里缓慢发酵,两三个月后取出,发现茶叶变黄,茶叶晒干,加香油浸泡,作为蔬菜食用,味道非常独特,为最爱吃的食品。倘若制作筒茶,遇到下雨时无法晒干鲜叶,就把摊晾过的叶子压紧在瓦罐里,可以制作“腌茶”直接食用,食用时不用烹煮。“腌茶”和食用“腌茶”,在云南蔚然成风。

烹煮方式中,“焙茶”最古老最原始。在云南南部佤族和傣族,“焙茶”也经常饮用。取一芽四五叶的嫩芽,直接采下,加于火上烘烤到焦黄色时,即可放进茶壶内煮饮。

《华阳国志》中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诸国就把茶叶作为贡品,奉献周天子,此贡品也常被帝王赐予臣僚。

“秦人入蜀,始知茗饮事”和“茶起于汉前,而盛于汉后”,则是饮茶的起源。赵飞燕梦见武帝赐茶亦成趣谈。

至于冲泡饮用,在唐代盛行蒸青团饼茶,到了明代则用青散茶。饮用烹煮方法演变为冲泡方式,是划时代的。

用散茶冲泡的方式,应当属于清饮,不需要添加任何香料或食品,这叫做“点茶”,冲泡茶水时,“凤凰三点头”的动作非常典雅,这动作可使茶叶在水中上下翻滚,让茶味充分溶入水中。

茶从药用变成饮料,是在西汉时期形成的,王褒在《僮约》中就写道:“烹茶,尽具,已而盖戾”之句,可见当时煮茶的环境。在三国的时候,江南一带就已经形成饮茶的习惯。孙皓每年举行宴会时,必须让臣下饮酒,不管能饮与否,必须饮上七升,有个叫韦瞿的,不善饮酒,孙皓就让他以茶代酒。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士大夫以饮茶为乐事和雅事。比如,谢安去吴兴太守陆纳那里,主人待之以茶果,而不以酒待之;南朝的吴济道,也以茶孝奉新安王子鸾和豫章王子尚。从此可以探知,在当时,饮茶已经成为时尚,为社交礼仪的必需。当时,一些饮茶的诗词歌赋也相继出现。

中国饮茶在唐朝已经非常兴盛了,一些大城市有专门的茶叶出售,茶馆茶店也大行其道,秦岭淮河以南各地都有茶叶出产,江淮一带出产的茶叶为最多,车载船运堆积如山。唐代诗人写茶的诗作有许多名篇佳名。陆羽被称为茶圣,著有《茶经》,是世界上第一茶书,影响遍及全球。

中国历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进入宋朝后,茶更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王安石在《论茶疏》中说:“茶之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由此可见“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缘由。宋代的名茶品种更多,有数十种,蔡衷也著有《茶录》一书,其地位与陆羽的《茶经》不相上下。

中国茶叶发展到明朝,在制作中出现了炒青工艺,刻意追求茶叶特有的造型美,并与香气和滋味相得益彰。绿茶、青茶、黑茶和白茶的分类比较完整系统。饮茶中改煮茶为冲泡方式在明朝已经形成。沈德符在其所著《万历野获编》载有:“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渝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使饮茶从繁琐的制作中脱离,茶的天然滋味更为浓郁,茶叶生产更为多元。宜兴的紫砂壶也应运而生,为人赏玩品味,使茶文化精神更为浓厚。

到了清朝,红茶制作率为先声,首创于道光末年,福建崇安区某茶馆的青茶积压发酵,变成黑色,发出特殊的气味,店主赶忙把茶叶烘干,运入福州托洋行试销。不料这种变了形态的茶叶,居然以汤红味香受到外国人喜爱,争购者络绎不绝,从此红茶闻名遐迩,“功夫红茶”也应运而生。“龙井”“碧螺春”“蒙顶茶”“六安瓜片”等享誉中外的高级名茶都流行于此时。至此,中国茶叶体系日趋完整。

二、烹茶饮茶的美好韵味

所谓的茶叶之美首先在茶品。譬如茶道,要领略其中的美,就需要有好茶,中国出产的茶叶,品种最多,名茶层出不穷。在唐代,以阳羡茶和顾渚紫笋茶为贵;宋代建安团茶(北苑茶)盛行;明朝有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为名茶佳品。清代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种类,已经定型。一般来说,北方人爱喝花茶,江南人多喝绿茶,粤闽一带则好乌龙。春喝绿,冬喝红,已经成为特有的民俗。

茶品各异,风韵不同,在用水泡茶时,深有讲究,“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易窥其体。”表明茶的色、香、味体现于好水之中。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则成为人们的共识。

品水标准强调品质与水味。水质在于清、活、轻。水味强调甘洌(即清冷)。这种说法是在唐太宗时就已经形成的。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言道:“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为自然,独为难得。”则是这种说法最突出的文字依据。

烹茶讲究火候,这是人们的共识。火候与汤候,是最重要的方面。所谓火候是指煮水的火力。煮水煎茶,陆羽认为用炭火最好,《茶经》中说:“其火用炭,次用劲薪。”煎水(煮水)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也就是“汤候”。水沸时,沸泡的多少和大小,或是水沸时的声响如何,都是汤候的标准。陆羽的《茶经》中,“五之煮”详细记录“汤候”中的“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田芝衡在《煮茶小品》表明:“汤嫩茶力不足,过沸则水老而茶乏,惟有花而无衣,乃得点泡之候耳。”表明过头或不及者(即老、嫩)都不宜冲泡茶的。

茶叶和水的融和过程,美感无穷。

品茶当然要讲品质和造型都优良的茶具,茶具不仅可以把玩,而且能保持茶的浓香醇味。陆羽在《茶经》中说“口唇不卷,底卷而浅”,意为盏沿不外翻,稍有内敛,底稍外翻,盏不宜深,就是好茶具的标准体现。宋代“斗茶”必用通体黑釉的建盏,与雪白的汤花结合,对比鲜明和谐至美。明代江苏宜兴的紫砂壶,能达到“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的情韵。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当属中华茶具的名品佳作。

品茶需要讲究环境和谐,无论林荫之下,茶园之中,寺庙之间,小榭山亭,品茶都皈依自然天性。古人品茶有专门的茶室,煎茶、品茶、读书全在此间。对茶室的讲究在《长物志》卷中可略见一斑:“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雅室、茶具、茶座,是使自己成为“幽人”的基本条件,茶室之雅之美在于幽寂清静、文化旨味情韵和景致结合得十分和谐。

历代文人墨客诗圣诗仙,都留下咏茶的佳句:“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这是李白游湖北当阳玉泉山,称赞形如手掌的仙人掌茶的佳作,从此开创了茶诗的先河。陆游有320多首咏茶诗作,是写茶最多的诗人。苏轼云:“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郑板桥啜茶之余画竹石,“茅屋一间,新笪数竿”,“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体现茶趣。曹雪芹的《红楼梦》统计,有600余处写茶事,茶味和诗味贯穿始终。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旨在弘扬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谐,这是真正的生命境界与“天人合一”“物我两化”相互结合,成为引入茶道文化的精髓。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尽力体现制茶、烹茶、品茶的艺术情味,体现其文化与精神内涵。在烹茶中,水、火、风的契合,是和谐的。难怪茶圣陆羽说:“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在烹制、冲泡品茗或奉茶之中使情景合一,把个人融于大自然之中。茶汤本性的清净纯洁也从中得到体现。

三、饮茶中的分茶和斗茶

关注中国茶叶文化的人,对宋朝时期的斗茶形式也要关注。“斗茶”的另一个名称叫做“茗战”,是宋徽宗赵佶最喜欢的一种宫廷娱乐活动。他写了《大观茶论》,对斗茶是这样介绍的:“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荚之精,争鉴裁之别”。宋代人饮茶,最盛行的方式就是“末茶法”,将茶末放入水中,将沸水注入盏内茶末之中,这个过程也叫做点茶。经过点茶后,根据浮于茶汤的泡沫的众寡,可以决出点茶的技艺优劣与茶末的品质高下,泡沫多者为上品,否则即为劣品。最初的“斗茶”就是这种形式,类似于赌博,比较有随意性,茶盏一般为深色,便于看清泡沫的多少,以供决断。在古代,斗茶又叫茶百戏、汤戏,或者叫茶戏等等。

这种斗茶的形式,最早是在北宋初期开始的,在北宋陶谷《清异录》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近世有下汤远匙,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曾经这样作诗描述:“矮低斜行闲作草,暗窗细乳戏分茶”,可见当时的文人生活是把斗茶当做一种极为风雅的事情。作为一种品茶饮茶艺术,作为一种沏茶方式,斗茶也是一种群体的娱乐活动。正因为斗茶需要在瞬间呈现汤花丰富变幻的现象,所以在分茶中需要一些高超的水准,一种是“搅”,一种是“点”的方式,在茶汤的表面形成别致的汤花形象。点茶这种方式是宋代最时尚的沏茶形式,它的实质就在于注茶,其法就是以单手提执壶,将壶中的沸水由上而下直接注入,从而使茶末在茶盏内泛起一种美丽的形致。在注水的时候,因壶的高低,执壶手势的不同,以及水流的缓急等等,使茶汤表面的花纹形成各不相同的效果,所以,在注茶时首先强调一种技艺的高下,根据陶谷的说法,这也是一种很讲究的分茶之术,是“茶匠神通之艺”。

说到分茶,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中,有非常细致的描写。他曾经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将分茶写得非常生动形象,神情毕现:“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茶汤表面上可以出现一些文字图案,让人称奇。才思敏捷的人,在分茶的时候,可以随口吟诗,比如,有一个名叫福全的佛门子弟,爱茶如命,喜欢在分茶上吟诗,每点一盏,就成诗一句,点完四盏,就吟成绝句一首,切情切景,非常雅致。他曾经一边注水分茶,一边吟诗作歌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虚名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成为茶事和文学的佳话。

斗茶这种茶趣只有在团茶盛行的时候,才得以在民间蔚为风气。但是宋末后,散茶已经出现,茶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制,炒青散茶占据了原来的龙凤团饼的地位,沏茶用的点茶法,逐渐被沸水冲泡茶叶的泡茶法所代替。宋朝之后也讲究另一种形式的斗茶,内容越来越繁琐,要求也越来越讲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标准必不可少。在现代,已经没有宋代的那种点茶的形式,但所斗的形式也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在茶的外形上可以因品种而异,各有高下。比如西湖龙井是扁形的,以翠绿为上;毛峰茶要求毛茸越多越好,选料精,茶叶完整。整体造型要有特色。一些茶摆成菊花状(如君山银针),有的茶制成螺丝状(如碧螺春),或者根根像针,或为珠茶,呈圆形,则是优胜者。从香气上评判斗茶时,要求香气浓不浓,持久与否。在中国,茶叶品种多,类型不一,有花香、板栗香型,以致形成香味的化学成分有两三万种之多,根据品茶人的爱好,各取所需。所以斗茶又赋予了新的意义。

四、茶令:茶叶品饮的又一雅致

中国茶酒文化,各有千秋,茶令如同酒令,是在席间饮茶助兴作乐的雅致,显得文采风雅,急智风流,它最早是在我国的江南一带开始盛行起来的。有关它的文字记载,可以在《中国风俗辞典》找到详细的记录:“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

同类推荐
  • 实用对联三千副

    实用对联三千副

    本书包括春联、婚姻生育联、寿联、挽联、宅第联、待业店铺联、治学联、修养联、风景名胜联等20类。这些对联有吉祥联、阳光联、科技联、民间民俗联。这瞟对联即可用于民间年节办事书写,也可供楹联爱好者欣赏研究。文字优美、可读可用。
  • 悲越天山——东干人记事

    悲越天山——东干人记事

    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在准备庆祝建都850周年的北京,熬过了酷暑盛夏的困扰,又展现了它明媚靓丽的风姿,吸引并接待着五洲四海、络绎不绝的游客。我刚从宁夏开会归来,也明显地感觉到北京已进入气候最美好的旅游高峰季节。坐在写字台前,阅读着近期收到的函件,不时接听来自各方的电话,为奔走相告的喜事而欣慰,为远方亲友的病危而担忧,更为回族穷困地区的脱贫振兴而鼓舞。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截拳道

    截拳道

    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与击剑作为技术骨干,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它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与时俱进,和社会一道向前发展。
  •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美男不好惹

    穿越之美男不好惹

    睡觉睡到穿越,睁开眼时吓得魂飞魄散!宁双双大叫一声,我不要做那千年女干尸!在这个没有亲人、朋友的陌生朝代。她只想逃,逃出皇宫,逃离那些莫名其妙的男人!却听到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你休想逃出我的手心!她该何去何从?是爱还是不爱,是留下还是离去?等待着她的又会是些什么?
  • 浮生若梦三生诀

    浮生若梦三生诀

    浮生若梦三生诀,酒醉酒醒都是空,人生如梦梦人生,难分梦里和梦外
  • 荒岛孤魂之血色践踏

    荒岛孤魂之血色践踏

    本是一个应届大学生,一场迷离,诡异的车祸,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是一场阴谋,还是另有蹊跷……在恐怖的荒岛上,等待他们的是死亡,还是重生,一个个的诡异事件,一场血色的恐怖电影,一个个迷奇的荒墓,令人骸骨悚然的事件,尽在其中,等待你们去挑战它。真正的恐怖现在才开始
  • 司藤

    司藤

    1946年,天师道长丘山于沪上镇杀女妖司藤,临死前,司藤嘴角现出一抹如释重负的诡异微笑。2013年,男子秦放携未婚妻前往西部囊千寻找一位祖上的恩人,车毁坠崖,崖底的尖桩刺透心脏,滴落的血复活了长埋地下的女妖。她自称司藤,卒于1937年,逼秦放听从自己驱使,要下一局复仇的好棋。秦放千方百计想脱离司藤的控制,但抽丝剥茧的复仇路上,他渐渐发现,自己的命运,早在七十余年前,就已经有了安排……
  • 九转修复诀

    九转修复诀

    “前辈,我看你头发都快掉光了,想必是练功出了问题,让我给你修复一下。”“大师,你炼出来的丹药能吃死一头大象,让我给你改进一下。”“仙女姐姐,让我给你调理一下,让你成为九天银河最璀璨的存在。”险些惨死的皇子周沉,意外获得仙魔卷轴,化身修复师,从此炼丹、刻阵、制符、书画……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修不了。因为,唯有修补自身一切缺陷,才能机会问鼎至高,踏入无暇圣境!
  • 岚亭赋

    岚亭赋

    不周峰排名榜一出,平静的江湖从此不再安宁,英雄榜、功夫榜、兵器榜,排名问世不久江湖中便层起波澜。身世成迷的少年才俊岳白羽受高人指点拜在儒山之巅尚贤山庄庄主儒侠羽向天门下,自此勤学武艺、匡扶正道,而他的身世之谜也在一次次巧合与误会中渐渐解开。江湖纷争不断,而邪派背后的黑手最终目的竟是为了夺取一部旷世奇功秘籍——岚亭赋。岳白羽本为驱邪匡正出山卫道,谁知竟阴差阳错卷入纷争,既然无法回避就只能迎难而上,随着谜团一个个揭开,更大的谜团却随之而来。岳白羽本想除魔卫道,谁知最后竟发现《岚亭赋》的主人竟与自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局势动荡,离奇身世,他该何去何从?一念一善恶,一剑一江湖,是独善其身还是仗剑天涯?
  • 都市悍妻猎夫记

    都市悍妻猎夫记

    “吴虐,我只想告诉你,我是桔子,只是你的桔子。”这,是最俗最俗的王子与灰姑娘故事,“桔子?对,你是桔子,最最廉价的桔子,又怎么会是本少爷的?”吴虐不屑一顾,张扬的脸上一片厌气。当真情相爱的两个人受到记忆的阻碍,他们,能否记起是彼此的最爱?片段一:“虐虐,以后我们在一起一辈子好不好?”金桔子清纯的脸上一派幸福,欢快的拉着旁边英俊男子的手。“当然了,桔子,我们不止这一辈子要在一起,以后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吴虐刚硬的脸部线条露出宠溺的笑,对于金桔子,总是有用不完的耐心和,宠爱。“虐虐,以后我们有了孩子就叫吴法吴天好不好?”“小桔子,你想生孩子?还是两个?”(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倾尽繁华:违约少夫人

    倾尽繁华:违约少夫人

    就因为三年前她随口敷衍他的‘承诺’,所以他就日日夜夜不停地骚扰她的生活?“这还有没有天理了?”她欲哭无泪地朝天大吼。“在你的世界,我就是天理!”他强势地欺身而上。当腹黑千金所扮的言情小说家遇上霸道温情总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多金首席偷偷爱

    多金首席偷偷爱

    他是风流的多金总裁,她是R国的落魄公主!交易将他们紧紧缠绕,从此纠缠永无休止!遍体鳞伤之后,她毅然决然离开,那个人却早已在心底生根发芽,再也无法拔除!当子弹穿过心脏,她的眼泪让他知道她还在乎他,忽然间生死是那么微不足道!当一切尘埃落定,她抽身离开真相却浮出水面,彼时痛的无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