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1.正确认识“性”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食色,性也。”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就已经看透了饮食男女是人的本性。实际上,正因为性才有了下一代的延续,正因为性才有了人生的轮回。教育专家指出:家庭不能成为性教育的盲区,父母应当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予以恰当的性教育。
正确认识孩子的性教育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父母对孩子封闭一切性的问题,认为那是见不得人的事,不能对孩子说,也有人认为让孩子知道这些事会使孩子走上邪路。实际上,你谈也罢,不谈也罢,孩子从出生到死亡就一直伴随着性的问题。从幼儿的摸弄生殖器到成人的夫妻生活,哪个不与性有关?在性教育搞得比较好的瑞典、挪威等国,因性而犯罪者并不比其他地方多,相反,恰当的性教育还会降低性犯罪。
性是孩子成长无法回避的话题过去,人们从没有考虑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问题,甚至有的父母认为这些孩子会无师自通,长大了自然明白。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性的问题孩子早晚会提出来,而家长如果不能给予解答和正确指导,孩子就不会正确地处理。
当女孩的初潮来临,当男孩第一次梦遗,当他们的性生理成熟之后,处理不当倒可能引来一系列问题。
性也是孩子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不懂性的知识,不仅闹笑话,还会导致悲剧。
曾有报载,南方某大学的一个讲师结婚8年没有孩子。一查,夫妻二人竟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生活,原来他们以为男女两人睡在床上,男人在女人身上趴一趴便可怀孕了。是可笑?还是可悲?可叹?可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产生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那就是封闭的结果。要知道,有的东西有时是不能无师自通的。
温馨提示性既非洪水猛兽,也非低级粗俗,父母的正确做法是:用自然主义的心态、用适当的方法教给孩子相应的性知识。
可以肯定地说,在许多离婚夫妇、夫妻不和者中,性的不和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果人们懂得相应的性知识,这些不快就会减轻许多。
还可以肯定地说,许多心理变态者——往往是身体健康,而生活痛苦的人,这些人都与性或多或少地沾些边。如果他们从小就会处理得当,这些不幸是不会发生的。
父母应做子女性心理、性生理发育的保护神,保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2.理性对待孩子“我从哪里来”的疑问
“妈妈为什么会生宝宝?”“我是从哪里来的?”
这几乎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向父母提出的,最具代表“性”
的问题。当孩子向你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作为父母,通常会如何对待、如何回答呢?据了解,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回答,表现为如下几种:
不知所措,欺骗孩子:“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胡乱编造,隐瞒孩子:“你出生的时候,妈妈肚子太痛,也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出来的。”
惊慌失措,岔开话题:“妈妈现在很忙,没空回答。你的字写了吗?电视中动画片要开始了,快写完字去看吧。”
吃惊生气,责骂孩子:“你问什么?这种事小孩子是不必知道的!妈妈最讨厌孩子问这种问题了,问这样的问题不是好孩子,以后不许问了!”
孩子提出此类问题,并不是想问有关“性”的问题,而只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感到好奇罢了。孩子这样的提问,和孩子问“那辆车怎么开得这么快?”“那只蝴蝶叫什么名字?它的家在哪里?”“小鸟为什么会飞?我也能飞吗?”
等问题是一样的,只是想知道而已。在孩子的眼里,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会不断产生“为什么”、“怎么办”,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有敏锐的观察力,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想弄个明白,因此,他们的问题也就特别的多。
当他们提出“我从哪里来的?”“怎么样才会有孩子”的问题时,同样也只是好奇,只是求知。但是,有的父母太敏感,把孩子的这类问题与性行为联想到了一起,从而会特别的紧张,于是就特别慌乱而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面对孩子的此类提问,究竟该如何回答呢?下面是有关专家给父母的指导,父母可用以下的语言回答孩子的提问。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的,都是妈妈生出来的。宝宝是由一粒种子慢慢发育长大的。植物的种子种在田里,宝宝的种子种在妈妈的肚子里。妈妈的肚子里有许多很小很小的像蛋一样的东西,叫卵子。爸爸的身体里有许多很小很小的像蝌蚪一样的东西,叫精子。
爸爸和妈妈都喜欢有一个宝宝,就让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就成了“种子”,这“种子”叫受精卵。受精卵“住”在妈妈肚子里一个叫子宫的地方,在里面慢慢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的营养就靠妈妈提供。妈妈要吃许多东西,然后通过妈妈的血液,传送给在子宫里的宝宝。经过十个月的时间,宝宝慢慢长大了。
妈妈子宫里装不下了,宝宝就通过妈妈身体里一个连接外面的叫产道的通道“溜”出来了,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了。
小生命的到来,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非常高兴。
在回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有条件的话,可找些图片让孩子看。如胎儿在母亲子宫内成长发育的过程图,胎儿在子宫内的各种姿势,孩子会很感兴趣。孩子会兴奋地说:“妈妈,在你肚子里时我是这样的。”“妈妈,看,那时的我还会游泳呢!”这样给孩子以科学的回答,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从妈妈子宫里出来的,与妈妈有着血肉相连的亲情,而不是路上捡来的,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亲的亲密关系,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而自小就对孩子进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
3.用拉家常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以下是一对母女的对话:
“妈妈,问您个问题您别笑,要如实回答。接吻的时候怎么喘气呀?”女儿问得很认真。
家教箴言很多专家都认为,家庭进行“性”教育具有个体化、生活化的优势,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为理想的渠道。
“吸气的是鼻子,吃饭的是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看看能不能喘气?”
女儿真的试了试,又问:“我看电视剧里接吻的男女,都是找个适当的角度,是不是怕鼻子碍事?”
“你观察得很仔细,说对了!”母亲回答。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开始亲身体验到身体的微妙变化。如果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接受过来自父母亲的科学指导,便不会对月经初潮或遗精感到紧张。但是他们仍然会感到害羞,父母亲要以巧妙的方式引导孩子坦然对待自己的性成熟。
有些家长认为,人对“性”的认识是无师自通的事情,或者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再面对这个问题也不迟。这两种想法都是不科学的。
家庭性教育非常必要。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性教育应当从小就开始。
一般3~5岁的幼儿对性就开始有了意识,他们会问的最普遍的问题是: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时候,父母千万不可用瞎话来搪塞,可以简单地告诉孩子“你是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的”,一般孩子就不会再追问。
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会注意到两性差别,父母可以分别带他一起洗澡,让他很自然地通过观察了解两性的差别,防止不健康的好奇心理的发展。
上了小学的孩子会比较害羞一些,他们不常发问,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问题,他们会从广播、电视、报纸上听说“艾滋病”、“强奸”、“性虐待”等名词,他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父母要常常与孩子聊天,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将这些问题解释给他听。
同时,父母还应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人体结构和生殖器官的知识,告诉孩子人体各部位尤其是生殖器官的科学名词。让孩子知道,孩子是父母相亲相爱,由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细胞结合,然后在母亲的子宫里发育成长起来的。这时候跟孩子讲生育的知识,就像讲解为什么天会下雨一样,不会造成任何刺激。
小学高年级的女孩比男孩更成熟,她们往往开始对两性关系发生兴趣。如果父母亲比较民主、开明,那么孩子就不会将困惑埋在心里,而会随时向她们的父母请教。
美国性教育家戈尔顿教授认为:受过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大都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触的时间。同时,戈尔顿教授还强调:“不要指望仅仅用某种教科书来解决孩子青春期的所有问题,而最好的家庭性教育的方法是与孩子拉家常。”
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可以借某个性方面的问题,打开话匣子,让孩子了解性活动及相关知识。了解这些并不等于允许他们过早地这样做,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过早这样做会有害无益。
4.告诉男孩正确对待和处理遗精现象
遗精是男孩成长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父母有责任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件事情。
一天清晨,儿子感到自己睡了一个好觉。要不是腹部有一些憋胀,睡到太阳晒屁股也无所谓。“哈……”儿子伸了个懒腰,准备起身。忽然,觉得内裤有异样的感觉,用手一摸,发现内裤上有一片硬邦邦的凝固物。“怎么回事?”儿子很吃惊,回忆起来,好像夜里做了个梦,可是一点儿也想不起来梦见什么了,也不知夜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无法解释这块硬斑。
整个早上,儿子都很少说话……当他看见父亲的时候,真想对父亲说:“爸爸,我是一个坏孩子吗?”
如果你是爸爸,会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吗?显然,大多数的男孩都应该接受这种青春期的教育。作为家长,怎么能让孩子正确地懂得这门“必修课”呢?
一位细心的母亲发现上初二的儿子红着脸,在藏掖被精液弄脏的床单。她悄悄告诉了丈夫:“儿子有了梦遗。”
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爸爸祝贺你,这说明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事后,父母送儿子一本青春期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