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可悲的是好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它的作用。孩子学习有一点儿不如意,或不认真时,父母马上生气地骂出一堆让孩子丧失自信的话。“笨蛋,长大了也是一个废物!”“你长大了也就会捡破烂!”父母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却伤害了孩子的终身幸福,它让孩子失去了希望和憧憬。
4.会说话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
自信是信心的基础。没有自信,就谈不上信心。通过有效的夸奖可以很容易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自信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无论干什么事情,对自己缺乏自信,必然一事无成。反之则不同。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充满自信,对工作信心十足,那么他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百折不挠。
会说话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
乔惠是个挺优秀的女孩,人长得可爱,学习也不错,可是她只要和姐姐一相比,便只能用“平凡”来形容自己了。因为,姐姐人长得如花似玉,学习成绩年年都是全班前三名,而且还画得一手好画,简直就是完美无缺了。因此,她常会哀叹:“在姐姐面前,我只能永远扮演丑小鸭的角色了。”
这天,姐姐又一次荣获了全市“三好学生”的称号,爸爸妈妈自然喜上眉梢了。爸爸笑眯眯地对姐姐夸奖道:“我的这个女儿呀,可是为我们全家都争了大光!呵呵。”
乔惠也真诚地向姐姐致以祝贺,可是,小脑瓜里还是忍不住瞎想到:
“唉,我连全校的‘三好’都没拿过呢!”
妈妈注意到乔惠的表情了,她拉着乔惠的手,温柔地说道:“乔惠,你也是我们家的骄傲呀,我很欣赏你在写作方面的才能呢,上次你写的那篇小说真的很不错,文字非常流畅啊!孩子,你要相信自己!”
此时,爷爷也对着两朵“姊妹花”欣慰地说道:“你们俩,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感到很幸福,因为有你们。”
乔惠被爷爷、妈妈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父母观察到孩子有自卑情绪时,最应该说:“我很欣赏你在××方面的才能。”让表现差的孩子立刻明白自己也有值得父母欣赏的地方。知道原来父母爱他并不是因为他的表现,这样便不会增加他的压力了。
父母可不要小看一句欣赏的话,它仿佛是一支强心针,打在孩子身上,除了可以治疗孩子自卑的心灵,还可以使他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而且最重要的是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父母不会因为他的表现一般而忽视或少爱他一点,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均等和无私的。
父母要学会用言语赞赏孩子,并不仅仅意味着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孩子,也不仅仅意味着不时地赞扬孩子的优点、长处,借此让他们扬长避短。
温馨提示欣赏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用文明的语言对孩子的人格给予认可和尊重。
好孩子、坏孩子都诞生在父母的语言中。孩子自我评价能力差,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自信的程度影响很大。因此,父母首先应尊重、信任孩子,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使孩子从大人的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从而克服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
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不要去刻意模仿别人。父母要学会欣赏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也要对孩子表示自己的欣赏。
“你是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这是德国家庭教育家卡尔·威特在对小威特的教育之中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当儿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总是用这句话帮助儿子摆脱内心的苦恼。
每当儿子痛苦和失落之时,威特会对他说:“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威特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太弱小,在他的人生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和支持他。
只有让孩子充满信心,他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之中面对一切挑战,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小威特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一点儿也没有信心。当他战战兢兢地把他的第一篇文章递给威特时,威特就注意到他眼中的不安,似乎他在等待着审判。读完他写的文章后,威特发现那的确是篇糟透了的文章:问题没有交代清楚,句子不完整,还有很多错别字。应该怎样去评价它呢?由于感到儿子对写作缺乏自信,威特知道不能简单地说一声“不好”就能解决问题。在他沉默之时,儿子流露出忧伤的眼神。可他没有想到,威特对他说了一句令人兴奋的话:“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这时,儿子的眼光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
不久,儿子把他的第二篇文章给威特时,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卡尔·威特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深深地感到: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要用语言鼓励孩子,使孩子自己相信自己。
5.亲子沟通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就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适时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从而发掘他的愿望与需要。当父母了解他的需要后,便可以随时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使孩子健康成长。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数年研究发现,愉快的亲子沟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美国学者曾走访了20多个国家,对1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反馈结果,始料未及。当问到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时,绝大多数的孩子对吃、穿、玩、用的东西都不大在意,而普遍重视的竟是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如:
“父母不要吵架。”
“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大人说话不要失信。”
“爸爸妈妈要互相谦让,不要彼此责怪。”
“父母要维护我们的自尊心。”
“我们的小朋友来家中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家庭里要有适当的文娱活动,节假日要给我们玩的时间。”
“爸爸妈妈言行不对的时候,要接受孩子的批评。”
“对我们少发点儿脾气,多一点儿笑。”
……这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共同心声。他们的精神生活、心灵需要比对物质条件、经济生活的要求更强,他们希望有个充满亲密和谐、宽容民主、活泼快乐的家庭,他们讨厌那种气氛沉闷、感情淡漠、专横紧张、嘈杂烦躁的家庭环境。兴趣和愉快是人的最主要的两种积极情绪。父母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一种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在乐中学习,乐中益智,依其自然赋予的素质,发挥那金子般的灵气,是亲子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对孩子快乐性格的培养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加深同孩子之间的感情沟通,以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森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习性、语言、动态及世界观同其父母极为相似。他认为,父母用微笑对待人生,能使孩子得到非常好的愉快教育。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心胸宽广,精神愉快,即使工作繁忙,也要抽空与孩子玩玩,常与孩子交流,多与孩子沟通,说些妙趣横生的话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与陶冶。
有的父母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常常有不尊重、不信任、不耐烦、懒得说、拿孩子出气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亲子沟通产生阻碍,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个初三的女孩子说:
有一回,我的一个同学打电话给我,其实那是个女同学,只不过她的嗓音特别,有点儿像男生的声音。她说话声音也大,我妈妈离我老远就听见了电话里的“男声”。等我一撂下电话,她就问个不停,非让我说出那个男生是哪个班的,为什么找我。我解释说那不是个男生,是我们班的女生,可我妈就是不信。后来,我们吵了起来,我气得直哭。我妈还说:“哭什么?理亏是不是?”第二天,我以为那件事情就算过去了,谁知道我妈妈竟然去学校调查了。她问我的班主任,我们班是不是真的有个女生的嗓音很粗……这种对孩子的不信任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距离感,更可怕的是孩子会形成怀疑型人格特征,她无法再相信自己的父母,慢慢地亲子间的距离就越来越大了。
有一位母亲咨询专家:“有什么方法可以与孩子长久保持融洽的亲子沟通关系?”专家的答案是:“信任和爱。”如果信任与爱一直能够伴随在亲子之间,那么这份和谐的关系就会相伴一生,否则就会误会不断,猜忌重重,经不起考验。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无论是父母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缺乏足够的思辨能力,无法作出完全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这就需要父母的适当控制和完善。
家教箴言信任是什么?信任就是相信自己,也相信对方。再明白一点说,亲子沟通中,信任就是父母对自己有信心,对孩子也有信心。
作为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问题上可能有过“理想”。在孩子尚未出生时,就早早设计了各种“走向天才”的训练方法。但是,当孩子出生后将所有的方案诉诸于实际时,往往失败多于成功。
如果违背了孩子自身的发展天性,以填鸭式教育强行灌输给孩子各种知识,逼迫他们练习各种大人看来“有用”的技能,结果很可能是适得其反,会大大影响和孩子的沟通质量。
韩国儿童心理学教授、育儿专家申宜真在她的《好妈妈慢慢来》一书中写道:“当孩子们按照父母和学校的命令和训诫,以决死的努力进入大学后,才开始为自我存在和自我认同这样的问题苦恼。在这之前,他们所有的自我的东西都被压制了,只能被动地活着。”她说,早期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有了这种正确的观念,孩子才会拥有健全的心智,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温馨提示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要按着教条走,要因循孩子的成长天性,慢慢地和他们沟通,一步步地将孩子领到成才的路上。
这种情况,很容易使沟通出现问题。其实,慢速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提倡的是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基本特征循序渐进,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成长。它对父母提出的首要条件是,有一颗平常而宽容的心,真正因循孩子的成长天性并和孩子沟通,将他们引导到天才的路上。
有这样的父母,每天差不多都会对孩子的表现数落一番,每天几乎都会把自己的期望重复一遍。但是,随着父母的话越来越多,孩子的反应却是越来越烦。为什么父母认为自己该说的都说了孩子却根本听不进去呢?究其原因,要么是话不投机,要么是说不对路。试想,那些脱离实际的要求,那些无休无止的唠叨,那些伤人自尊的责骂,哪个孩子愿意听?所以,孩子不听话,身为父母应当先想一想自己说的是什么,又是怎样对孩子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