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杉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及美国西南部。主要分布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川沙林场、洋泾苗圃、川杨河沿岸,松江区的新桥镇新界苗圃、醉白池公园,金山区的海滨公园、荟萃园、金山石化总厂热电厂等地。此外,江苏、湖北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东方杉拥有很高的生态、景观和实用经济价值。它完全能够在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城乡广泛栽培,成为城市绿化与农村大地园林化的生力军,也可成为沿海地区抗击台风的新秀。
其中,川沙林场保存的东方杉林是当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该树种林地,具有极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目前该林地已被列为“上海市种质资源保护林”。
东方杉的落叶期在1月中旬至3月上旬,时间1个半月至2个月,景观效果优于水杉、池杉和落羽杉等杉科树种,特别是在11月以后,这些杉科树种均已落叶,但东方杉仍然郁郁葱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东方杉枝条韧性强,树形优美,树冠有圆锥形、椭圆球形、梨形和圆柱形等多种类型,挡风、抗风效果明显优于水杉、池杉和落羽杉。东方杉具有速生性,生长量显着大于水杉、池杉和落羽杉。川沙林场单排种植的25年树龄的东方杉,平均胸径为43.28厘米,而同龄的水杉的平均胸径只有30厘米,在1984年浦东新区的川杨河畔同期种植的水杉和东方杉,对比更加明显,水杉的平均胸径是19.15厘米,而东方杉的平均胸径已达到30.44厘米。
1962年我国着名林木育种家南京林产工学院的叶培忠教授用柳杉花粉对南京工学院内的墨西哥落羽杉(1925年引种至我国)进行授粉杂交,得球果3个,播种后出苗12株。1967年从中选出5株,用于繁殖。到1972年经连年嫩枝扦插繁殖,共育苗6000余株,并开始在全国各地试种。因种种原因,除上海保存两千多棵之外,全国各地保存下来的东方杉可能总计不足300株。上海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东方杉以后,对该树种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的连续研究,包括繁殖、营林栽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推广,在种性特性及生态价值等方面,为东方杉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坡垒
坡垒属龙脑香科,坡垒属常绿乔木。又名海南柯比木。坡垒属约90余种,分布在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南半岛等地。中国有6种,本种是海南岛特有珍贵用材树种。木材结构致密,纹理交错,质坚重,干后少开裂,不变形,材色棕褐,油润美观,特别耐浸渍,耐日晒,耐虫蛀,埋于地下可达40年而不朽。为极其珍贵的工业用材,可供造船、水工、码头、桥梁、家具、建筑等用。淡黄色树脂可供药用和作油漆原料。
树高可达25~30米,胸径50~85厘米。树干通直。树皮暗褐色,纵裂块脱落。小枝被灰色腺状短毛。叶互生,革质暗绿色,椭圆形,叶柄有皱纹。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单侧着生。坚果卵形,宿存的萼翅5片,其中2片最大。分布于海南省山区,以昌江的霸王岭、乐东的尖峰岭林区较为集中。垂直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山谷及东南坡面,也沿山谷下延至海拔300米的沟旁。20世纪60年代北移引种至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南部,生长正常。坡垒为较耐阴树种。喜生于温暖、湿润、静风的山谷雨林环境。分布区年平均温度20~23益,最热月平均气温26益,最冷月平均气温15.5~17.5益,年平均雨量1500~2600毫米。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花岗岩母质发育的黄红色砖红壤和山地砖红壤、黄壤以及土层浅薄而岩石裸露的地方均能正常生长。自然生长缓慢。8~9月开花,翌年3~4月果实成熟。种子易于脱落飞散,宜及时采种。每千克种子1600~1900粒。新鲜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但发芽力极易丧失,宜随采随播。2~3年生裸根苗(高50~100厘米)或1年生容器苗,即可出圃造林。株行距2米伊3米。侧方可栽植伴生豆科庇荫树,以促进幼林生长。
坡垒是海南岛特有的热带雨林树种,多呈零散分布。近20年来,由于森林被大面积的砍伐,现存大树只有数百余株。目前已被列为禁伐树种进行保护,并有小面积试种,生长良好。
坡垒集中分布区坝王岭和尖峰岭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开展了繁殖造林试验。真正的热带雨林在我国只在海南岛和云南南部少数地区存在,龙脑香科的树木成为判断是否为热带雨林的指示植物。坡垒就是产于海南岛的龙脑香科植物,它是海南岛热带雨林的代表种。由于本种仅在海南岛少数地区有分布,且目前现有大树仅数百株。该树木材坚韧耐用属优质木材。为了保护好如此重要植物,它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独一无二的普陀鹅耳枥
享有“海天佛国”盛名的普陀山,不仅以众多的古刹闻名于世,而且是古树名木的荟萃之地。在普陀山慧济寺西侧的山坡上生长着一株称作普陀鹅耳枥的树木。这种树木在整个地球上只生长在普陀山,而且目前只剩下一株,可见,它该有多么珍贵!因此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普陀鹅耳枥属落叶乔木,高达14米,胸径70厘米。雌雄同株。雄花序短于雌花序。1930年钟观光教授在浙江普陀山海拔240米处发现,1932年郑万钧教授鉴定并定名为普陀鹅耳枥。生长于海拔240米的陵上坡林缘。具有耐阴、耐旱、抗风等特性。雄、雌花于4月上旬开放,果实于9月底至10月初成熟。
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现仅存一株,在保存物种和自然景观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
紫椴
紫椴,落叶乔木,高可达20~30米。树皮暗灰色,纵裂,成片状剥落;小枝黄褐色或红褐色。呈“之”字形,皮孔微凹起,明显。喜光也稍耐阴。
幼苗幼树较耐庇荫;深根性树种;喜温凉、湿润气候,常单株散生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内,垂直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喜肥、喜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多生长在山的中部、下部,土壤为沙质壤土或壤土,尤其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长最好;不耐水湿和沼泽地;耐寒,萌蘖性强,抗烟、抗毒性强,虫害少。叶阔卵形或近圆形,长3.5~8厘米,宽3.5~7.5厘米,生于萌枝上者更大,基部心形,先端尾状尖,边缘具整齐的粗尖锯齿,齿先端向内弯曲,偶具1~3裂片,表面暗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仅脉腋处簇生褐色毛;叶具柄,柄长2.5~4厘米,无毛。聚伞花序长4~8厘米,花序分枝无毛,苞片倒披针形或匙形,长4~5厘米,无毛具短柄;萼片5枚,两面被疏短毛,里面较密;花瓣5枚,黄白色,无毛;雄蕊多数,无退化雄蕊;子房球形,被淡黄色短绒毛,柱头5裂。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0.7厘米,被褐色短毛,具1~3粒种子。种子褐色,倒卵形,长约0.5厘米。花期6~7月,果熟9月。
木材黄褐或黄红褐色,心边材区别多不明显。有光泽,微有油臭气味,无特殊滋味。生长轮略明显,轮间呈浅色细线;散孔材;宽度均匀。管孔数多;略小,在放大镜下略明显;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径列或斜列,间或散生;侵填体未见。薄壁组织通常不见。木射线稀至中;极细至中,在肉眼下可见,比管孔小;径切面上射线斑纹明显。波痕显着,无胞间道。木材纹理直,结构甚细而匀,干缩中,强度高,冲击韧性好。木材气干速度快,人工干燥少有缺陷产生,干后性质稳定;耐腐,抗虫蛀;切削等加工容易,纵切面颇光滑;油漆性能中,不发亮;握钉力好,不劈裂,耐磨。
“树中之象”海椰子
海椰子亦称复椰子、海底椰。是塞舌尔普拉兰岛及库瑞岛的一种特有棕榈,树高20~30米;树叶呈扇形,宽2米,长可达7米,最大的叶子面积可达27平方米,活像大象的两只大耳。由于整棵树庞大无比,所以也被称为“树中之象”。花着生于巨大的肉质穗状花序上,雌雄异株。果实被一肉质而多纤维的外皮,里面坚果状的部分通常2瓣,似两个椰子,可食但商业价值不高。是已知最大的果实,约需10年才成熟。
海椰子树是一种富有神秘色彩的树种。这种树雌雄异株,一高一低相对而立,合抱或并排生长。有趣的是如果雌雄中一株被砍,另一株便会“殉情”枯死,因此塞舌尔居民称它们为“爱情之树”。更奇特的是,海椰子树不仅树分雌雄,果实也有雌雄之分。雄的果实呈微弯曲的长棒状,长1米多,粗约20厘米,近似男人的生殖器;雌的果实呈椭圆状,近似女人的臀部。
雄树高大,雌树娇小,生长速度都极为缓慢,从幼株到成年需要25年的时间。雄树每次只花开一朵,花长1米有余。雌株的花朵要在受粉两年后才能结出小果实,待果实成熟又得等上七八年时间。
一棵海椰子树的寿命长达千余年,可连续结果850多年。海椰子的坚果是一种复椰子,好像是合生在一起的两瓣椰子,因此,塞舌尔人将其誉为“爱情之果”。
海椰子坚果内的果汁稠浓至胶状,味道香醇,可食亦可酿酒,果肉熬汤服用,可治疗久咳不止,并有止血的功效。海椰子的椰壳经雕刻镶嵌,可作装饰品。海椰子果肉细白,美味可口,滋阴壮阳,还能治疗中风、精神烦躁等症。
世界上最粗的树---猴面包树
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很特别的植物,叫做猴面包树。它高不过20米,但树干很粗,最粗的树干的直径超过12米,要20个人手拉手才能把它围绕一周。估计这棵树的树龄达5150年以上,它是世界上最粗的树。
猴面包树为木棉科的落叶乔木,叶为掌状复叶,有小叶3~7片,叶柄长10~12厘米,小叶长圆形,长7.5~12.5厘米,顶端渐尖,叶背有毛,花白色,单生于叶腋,直径12~15厘米,有花瓣5片,果木质,长圆形,长10~30厘米,外形与黄瓜相似,果肉多汁,可食用。每当猴面包树的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前来,爬上树去摘果吃,因此人们把它叫做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的生长环境
猴面包树生长在干旱的热带地区,在这里,一年之中有八九个月是干旱季节。当旱季来临之时,它全部落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一到雨季,它靠发达的根系大量吸收水分,这时才出叶、开花。它把吸收到的水储存在树干里,维持长年的生长发育。它的树干虽然很粗,却很疏松,便于储水。它的枝条较多,有广阔的树冠。
桫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