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中的深弹
在现代海战过程中,舰队常常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潜艇攻击,这种新趋势不仅打破了原来水面舰艇一统海洋的局面,而且越来越构成对水面舰艇的巨大威胁,严重毁伤海军大型舰艇的作战能力。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人们设计生产了种类繁多的深弹武器,这些深弹武器曾受到各国海军的普遍重视。
据统计,在1939—1945年间,被深弹击沉的潜艇总数达718艘,占大战期间被击沉的潜艇总数的79.3%。
深弹,即深水炸弹,它的性能是逐步提高的。
深弹由比较简单的兵器发展成一个包括探测设备等在内的、自动化程度和效能更高的武器系统。同时,深弹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由初期只有水面舰艇使用扩展到航空兵也加以运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反潜武器库中出现了新成员——双平面音响自导鱼雷,改变了深弹在反潜战中的主角地位。
初期的深弹,结构较为简单。一个形状不太讲究的弹壳体,装满烈性炸药,再安放一个能够在水中一定深度起爆的引信就构成了一枚深水炸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的需求,在潜艇的水下航速、水下续航力、深潜能力、远距离隐蔽观察力和攻击能力等方面都获得大幅度增长的形势面前,初期的深弹及其战斗使用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出现了射击距离较远(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一次齐射弹数较多(从数枚到数十枚)的多管式深弹或多联火箭式深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深弹武器的反潜作战效果,水面舰艇还配备了搜索距离更远和效率更高的声呐作为对潜艇的探测器材,配备了指挥仪,将声呐传来的潜艇目标距离和方位、气象信息(风速、风向、温度)、发射舰航行状态信息(航向、航速)及深弹的弹道参数进行综合计算,求解出为命中潜艇发射深弹所需的高低角和方向角;配备好了精度高的深弹发射装置,以固定或赋予深弹初始射角;装备了电子瞄准随动系统,接收指挥仪求出的深弹射击诸元,并带动发射装置实时瞄准潜艇;装备了输弹装置,以保障舰上能高效能地完成重达数十千克或百余千克的深弹的储存和装填……这样的深弹武器系统较之初期的深弹武器已有了飞跃的进步。
深弹的使用可分为两类:一是水面舰艇使用的深弹;另一种是航空兵使用的深弹。在现代作战条件下,反潜战的任务已不能单纯依靠一种兵器来完成,必须依靠航空器、水下舰艇、潜艇等各种装备,力求使用各种兵器从空中、水面和水下攻击潜艇才能取得更好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航空兵在反潜战斗中已开始显示其重要作用。
尽管到目前为止,深弹武器仍存在着射击误差较大的局限性,但专家们指出,高科技的发展将会使深弹在前进过程中克服薄弱环节而充分显示其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地位。
威震马岛的“飞鱼”导弹
1982年4月2日黎明,一阵清脆的枪声打破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的沉寂。人们纷纷从被窝里爬起来,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四周的情形。
在乳白色的曙光中,岛上英国籍居民发现,在该岛首府斯坦利港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阿根廷士兵。
常驻马岛的英军仅198人,不可能将突然袭击占领该岛的4000余名阿根廷军人赶下海去。英军的抵抗只是象征性的,零星的枪声响过之后,英国士兵很知趣地放下了枪,有的还没来得及摸到枪。
就这样,马岛易主,重新回到阿根廷手中。4月3日,阿根廷军队占领南乔治亚岛,英守军被迫缴械投降。
英阿两国围绕马岛主权的争执由来已久,它是历史上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南端,由索莱达岛(东福克兰岛)、大马尔维纳岛(西福克兰岛)以及附近2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为1.2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000人,首府为阿根廷港(英称斯坦利港)。该群岛距麦哲伦海峡东部入海口约450千米,距阿根廷大陆南部海岸最近处510千米,距英国本土约13000千米。该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在军事上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以马岛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击德国舰船。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极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将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
马岛居民几乎全是英国移民的后裔,讲英语。
英阿主权争议的焦点是谁最早发现和有效占领马岛。英国认为,马岛是英国人最先发现的。1592年,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的船“希望”号因遭暴风雨袭击而偏离轨道,偶然进入该群岛;两年后,另一个英国人理查·豪金斯爵士又到达那里,将该群岛称之为“豪金斯的处女地”。阿根廷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首先发现马岛的是麦哲伦的探险队。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路过南美时,探险队中的一个葡萄牙人戈梅斯第一个发现了这些岛屿。还有人考证说,这些岛屿的最早发现者是荷兰人塞巴尔德·德韦尔特,他于1600年1月发现马岛西北端的岛屿,并用自己的名字把它命名为“塞巴尔德群岛”。更有人认为,发现马岛的可能是一位不知名的北欧海盗,也可能是漂泊不定的斐济人。上述说法在早期的正式文献中均无记载,而且没有为世界公认。对于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英阿双方也在谁最先发现这些群岛上有争议。
据文字记载,马岛直到17世纪才被人们发现,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等先后涉足过这块土地。
1768年至1771年,西班牙和英国曾为争夺该岛进行过战争,结果西班牙人占据该岛。
1816年,阿根廷脱离西班牙宣布独立。1820年,阿根廷正式接管该岛。1833年,英国以该岛最早为英国人发现为由,武装占领了马岛。阿根廷政府对此曾经多次提出抗议,从未放弃过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马岛问题开始被提到联合国。1964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审议了马岛问题,建议由该委员会邀请英阿双方政府举行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1965年,联大第一次审议马岛问题。阿根廷强调马岛是西班牙殖民体系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反殖宣言”中确认的领土完整原则将马岛归还阿。而英国强调它自1833年以来一直对该群岛合法地行使主权,坚持其对马岛的主权。大会最后通过决议,敦促双方立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联大多次作出类似的决议。
1971年,英阿签署协定,英国同意逐步把岛上居民并入阿根廷,解决了岛上居民的身份证问题,使他们可以在阿各地通行,甚至可在一些城市上中学和大学(马岛只有初等教育)。1972年,阿在离阿根廷港5千米处修建了机场,班机定期往来,从此在机场上飘扬着英阿两国国旗。
70年代初,勘查发现,马岛南部海域可能储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资源,英阿双方因而都不愿轻易放弃该岛。
1975年,英派贸易代表团到马岛,阿对此提出抗议。
1976年,阿召回驻伦敦大使,两国关系陷入僵局。到1978年,两国恢复谈判,但未取得进展。
1980年,英外交官在纽约与阿政府代表谈判时,提出设想,马岛主权移交阿根廷,但要阿把马岛长期租借给英国。阿对此表示反对。随后,英国政府表示,马岛居民对该群岛的归属问题应有最后决定权。
1981年,英国议会要求“冻结”英阿关于马岛问题的谈判。
1975年至1981年间,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或首脑会议的5个文件提出,应将马岛的主权归还给阿根廷。
1982年2月,英阿两国又在纽约举行正式谈判。3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伦敦发表的联合公报中说,这次会谈是“诚挚和积极的”,但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发表的公报中多了一句话,即“阿根廷保留终止运用谈判办法并自由选择最符合其利益的程序的权利”,双方关系因此急剧恶化。
阿根廷出于内政外交考虑,决定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各种手段来结束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的武力统治,并在国内开始了积极的备战活动。阿军方早在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就制订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根据同英方的协议,乘海军运输船来到南乔治亚岛利斯港,拆除一个旧鲸鱼加工厂,上岛工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
3月22日,英国外交部就此事向阿根廷提出抗议照会。次日,阿根廷军人执政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马岛主权和应付事变问题,作出了将“罗萨里奥行动”计划付诸执行的决策。3月26日,阿根廷出动3支海军特混舰队,向任务区开进。
4月1日上午,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在国会大厅里宣布:“我们不愿再等一个150年了。阿根廷军队的使命就是用武力收回该岛,实现我们对该岛的主权。”第二天和第三天,阿军实施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夺取了马岛等3个群岛。
马岛陷落,使英伦三岛像遭遇强烈地震一般被震惊了。此时的伦敦,笼罩着一片蒙受耻辱的浓厚阴云。当天,伦敦《每日邮报》在头版用两个大字作为社论的标题:“可耻!”
马岛被占的当天下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召集紧急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派出特混舰队收复失地的决定。“铁女人”撒切尔夫人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对阿根廷宣战!”
4月3日,英国成立了以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战时内阁决定,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并在其下建立第317特混舰队司令部、登陆部队司令部和第324潜艇特混部队司令部,具体负责收复马岛的作战行动。
50岁的海军少将伍德沃德和54岁的海军陆战队少将穆尔,分别被任命为特混舰队司令官和登陆部队司令官。
随后,英国进行紧急出征准备。英国国防部和海军计划出动海军各型舰船61艘,约49万吨。同时,为了满足从英国本土到马岛长途补给的需要,还制订了征用商船的计划。经过3天的紧张工作,特混舰队第一梯队于4月5日由英本土各港口和直布罗陀出航。
英国国防部于同日发布了经英国女王签署的征用商船命令,征用各类商船67艘,100余万吨。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英国于4月7日宣布,自4月12日格林尼治时间4时起,对马岛周围200海里(1海里=1852米)海域实行海上封锁。
针对英国的反应,阿根廷也进入了占岛后的战略展开阶段。其战略企图是以向岛上增兵的行动压制英国的强硬态度,迫使英国接受既成事实。为此,4月7日阿根廷正式宣布把马岛列为阿根廷的第24个省,在岛上建立行政机构,任命前陆军作战参谋长马里奥·本哈明·梅嫩德斯少将为马岛最高军事长官兼岛上行政首脑;成立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任命海军作战参谋长胡安·何塞·隆巴多海军中将为司令。从4月2日到12日,阿根廷从海上和空中向马岛紧急空运人员和物资,使岛上兵力达到1.3万人。阿军还按照东重西轻,即重点防守地处马岛最东面的首府斯坦利港的原则,进行防御部署。
4月22日,经过长途航行的英特混舰队先头部队驶抵南乔治亚岛海域。南大西洋湛蓝的海面上,十几艘军舰像巨鲸般向距马岛716海里的南乔治亚岛逼近,很快就夺取了阿军防守薄弱的南乔治亚岛。
4月28日,英军特混舰队进入马岛海域并迅速展开,两天后完成了对马岛的海空封锁。
这是一种环形和立体的封锁。天上有战斗机,随时有导弹从天而降;海上有各种军舰,黑洞洞的炮筒直指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目标;水下是核潜艇,封锁区的阿军舰船无一不受到监视,导弹弹头在日夜搜寻目标。此外,“海鹞”式战斗机还在外层进行巡逻警戒,内层部署有114毫米的舰炮和近程防空导弹火力。
5月1日,英海、空军飞机联合对马岛进行首次空袭。从阿森岛起飞的1架“火神”式中程轰炸机携带21枚千磅炸弹,经空中加油后直扑马岛而来,对斯坦利港附近的一个简易机场进行突击。从“赫姆斯”号和“无敌”号上起飞的英军“海鹞”式舰载战斗机又对马岛发动第二次空袭。当日黄昏,英舰驶进马岛,以112毫米口径火炮猛轰阿军阵地,并对马岛首府以东60千米的古斯格林机场实施轰炸,基本上切断了驻岛阿军的补给线。
5月2日,英核潜艇攻击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阿根廷唯一的万吨级巡洋舰,终于抵挡不住现代化鱼雷的攻击而沉没,舰员亡321人。
作为反击措施,阿出动海军航空兵寻击英舰。5月4日上午10时整,阿根廷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腾空而起,直向正以30节速度向马岛北部水域行驶的英“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扑去。
“超级军旗”式飞机是超音速海上攻击机,能在航空母舰上起降。阿根廷共有这种飞机5架,全都是从法国购买的,装载于“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上。
“飞鱼”式导弹也是从法国购买的。它具有精确电子制导系统,体积小,射程为5—45千米,可掠海面飞行。
在距“谢菲尔德”46千米处,“超级军旗”突然一个急升,发射了两枚“飞鱼”式导弹。一枚导弹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飞向邻近水域爆炸,一枚击中了“谢菲尔德”号的机械操作、探测和装备中心。
这是一个疯狂的瞬间,顿时火光飞升,炸声如雷。在索尔特舰长的指挥下,英军官兵同大火搏斗,抢运弹药,试图进行自救,但打击是灾难性的,控制舱被导弹击毁,舰上的电力和动力系统全部遭到破坏。5个小时后,索尔特舰长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这艘造价达1.5亿美元、1971年才下水的现代化战舰,顷刻之间变成一堆被烧焦的废铁,徐徐沉入海底,而击沉它的“飞鱼”式导弹,价值仅为20万美元。
5月12日,英阿双方在马岛附近海域进行了激烈的海空战斗。阿方称,这次战斗中,英军两艘护卫舰受重创,一架“海王”式直升机被击落。英方称,阿根廷两架“天鹰”式战斗轰炸机被“海狼”式舰对空导弹击落,另一架坠入大海。
5月19日,英战时内阁的命令通过美国的太平洋卫星传到了特混舰队指挥部:“同意特混舰队计划,可在近日对马岛实施登陆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