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讲述了一个因为虚荣付出惨痛代价的例子:小说中的玛蒂达和丈夫过着小康的生活,本来日子过得还算平静,但是玛蒂达偏偏羡慕上层社会的生活,成天梦想着过上流的生活而对丈夫抱怨不止。
有一天,她要去参加一个机会难得舞会,可是苦于没有像样的首饰。为了达到目的,她特意去向朋友借了一条名贵的项链,戴上项链、穿上礼服后,她身上散发出了迷人的光环,她想:自己一定是全场最漂亮的人。果然,舞会上的她灿烂夺目,成为全场宾客的焦点人物,这让她感到特别满足。可不幸的是,舞会结束后,她忽视发现项链不见了。
也因为虚荣心理,她与丈夫不敢告诉朋友真相。为了给朋友一个交代,夫妻俩只好四处借钱,悄悄地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回去。
从此,她的悲惨生活就开始了——为了偿还赔偿项链所借贷的高额费用,她与丈夫花了十年的时间,辛苦做粗活赚钱。
十年过去,当他们还清债务之后,她早已失去了青春的风韵。
然而,她却偶然得知,朋友当年借给她的项链,不过是一条玻璃造的假钻石项链。
作者写到朋友告诉玛蒂达真相后就戛然而止,但是玛蒂达会有什么反应呢?至少我们知道,这十年,让她尝尽了虚荣的苦头。
对于“虚荣”二字,大多数人都是嘴上讨厌,实际上却经常不由自主地受其“指使”,总之,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摆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鲜花和掌声,没有人不喜欢赞美和荣耀,但是你可曾想到:虚荣之心,很可能令自己丧失一切!一个人越是虚荣,就越容易迷失自我。虚荣之心,总是强迫你去扮演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来欺骗世人,也欺骗自己,这样的生活很累人。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被愚者所倾服,被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人们往往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好像别人说你行,你才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你不行,你也就觉得自己不行。毋庸讳言,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这种精神享受确实有益于我们开发潜能,提高素质,有益于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然而寻求赞许的心理如果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型性格障碍的误区。
生活中有的人做出了点成绩、小有名气之后,便沾沾自喜起来,自以为功成名就,可以天天吃老本了,从此便失去了新的奋斗目标,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活得坦然,活得潇洒。
居里夫人因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而闻名天下,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多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而她对此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朋友来访,忽然发现她的小女儿正在玩一枚金质奖章,而那枚金质奖章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给她的。她的朋友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够永远地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921年,居里夫人应邀访问美国,美国妇女为了表示崇拜之情,主动捐赠1克镭给她,要知道,当时1克镭的价值在100万美元以上。
镭是她急需的,因为她虽然是镭的母亲——发明者和所有者(但她放弃为此而申请专利),但她买不起昂贵的镭。
在赠送仪式之前,当她看到《赠送证明书》上写着“赠给居里夫人”的字样时,她不高兴了。她声明说:“这个证书还需要修改。美国人民赠送给我的这1克镭永远属于科学。但是,假如就这样写明规定,那么这1克镭就成了我的私人财产,这怎么行呢?”
主办者在惊愕之余,从心眼里佩服这位大科学家的高尚人品,马上请来一位律师,把证书修改了。之后,居里夫人才在《赠送证明书》上签字。
不为虚名所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不要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前面的道路;毫不犹豫地抛开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因小成就妨碍自己的大成功,才能使你获得真正的荣誉。居里夫人正是因为不将荣誉放在心上,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荣誉与虚荣有着本质的区别。荣誉来自于辛勤的劳动,来自于创造性的贡献,是实现社会所崇尚的价值后的回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建树,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才能取得荣誉。所以,正确认识荣誉,自觉抵制虚荣,才能真正使荣誉成为鞭策鼓舞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才能够跳出虚荣的狭小圈子,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尽管我们远离荣誉、喝彩,但我们并不比那些尽享喝彩、大显风光的“主角”逊色,因为我们也无时无到不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红花,社会必须要有绿叶衬托,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谁也无法抹去绿叶的功劳。淡看众人的关注,习惯过普通的生活,脚踏实地,平视众生,用简朴的方式维护自己纯净的空间,让那些尘世喧嚣、名利诱惑,不再困扰自身。安静的快乐,往往能够忍耐寂寞、孤独,经得起世间的风风雨雨,经得起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活得自然洒脱。
4.谦虚是种美德,更是成功的钥匙
谦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居功不骄;对人能知其所长,虚心好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谦虚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的其他方面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然而,就是像他这样,还在有生之年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
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的空前绝后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由此可见,凡是才识、学问越高的人,在态度上反而越谦卑,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具有谦虚的品格和接受批评的雅量。
自古以来,谦虚就是一种美德,文学中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人们。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保持进取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因为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在京剧上的造诣曾享誉国内外,是京剧界首屈一指的佼佼者。除了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有一双丹青妙手。他曾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救,总是执弟子之礼,并常常为齐白石磨墨铺纸,毫无顾忌自己的名角身份。
如果说因为齐白石是名画家,梅兰芳在他面首表现出谋虑的一面纯属正常,那么能够称一个普通人为师,就足以见得梅兰芳是何等的谦虚了。
有一次公演出京剧《杀惜》时,他从众多的叫好声中听到一位老人说“不好”。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便赶忙找来那位老人请教。他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您说我不好,想必有高见,还望先生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说:“按梨园规定,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应是上七下八,可是先生您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从此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看他演戏,并请他指正,称他为“老师”。
由此可见,谦虚是一种伟大的好学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拥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
只有那些肤浅而又短视的人,才会喜欢在大家面前粉饰、吹嘘自己。他们总是陶醉在自我营造的一种自命不凡的感觉中,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受其支配,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别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提醒别人自己的知识多么渊博,生怕别人把自己给忽视了。这恰恰显示了他们的浅薄和无知,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那一年,高超获得了博士学位后,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他成为那家研究所中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高超闲来无事,就到研究所旁的一个小池塘去钓鱼,恰巧正副两位所长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如飞地跑进对面的厕所。高超眼睛瞪得都快掉出来了,水上飞?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从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噌噌噌”地从水上跑回来了。怎么回事?高超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啊!
过了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噌噌噌”地飘过水面去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我到了一个武林高手云集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高超也内急。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走10分钟的路,而回研究所又太远,怎么办?高超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硕士生能过的水面,我堂堂的博士过不去!
只听“扑通”一声,高超一下子沉到了水里。两位所长慌忙把他拉上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高超尴尬地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位所长一愣,然后相视而笑:“你不知道,这个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木桩的位置,所以能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高超落水的原因,就因为他自恃学历高,而不屑于向别人求教。
约翰·保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懂得谦虚就是懂得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不知者,可谓知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有谦乃有容,有容方成其广。人生本来就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前进的,攀登事业的高峰就像跳高,如果没有一个刹那间的下蹲积聚力量,怎么能纵身上跃?
人生又像一局胜负无常的棋,我们无法奢望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况且,“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风,则巍乎莫及。”只有建立在谦虚谨慎、永不自满的基础之上的人生追求才是健康的、有益的,才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也一定是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的。
5.立足当下,才能发现未知的幸福
人生在世,由于际遇不同,有的人生活清苦却感到幸福,有的人则过着富裕的生活仍感到苦恼。而更多的时候,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幸福,是因为当幸福来临的时候,常常浑然不觉,无论别人投来多少羡慕的目光,还是不知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反而让幸福白白地从自己手指间溜掉,到了最后,给自己剩下的只有挥之不去的痛苦。就像钱钟书所说:“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而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状况他是清楚的,但结婚后会是个怎样的情况,他还不知道,决定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她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冷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向来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此后,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