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8400000096

第96章 文学与灵魂的自救 (5)

他最终要说的是,可以扼杀一个人,但一个人哪怕再脆弱,可人的尊严不可以扼杀,人所以为人,就有这么点自尊不可以泯灭。人尽管活得像条虫,但是否知道虫也有虫的尊严,虫在踩死、捻死之前装死、挣扎、逃窜以求自救,而虫之为虫的尊严却踩不死。杀人如草芥,可曾见过草芥在刀下求饶的?人不如草芥,可他要证明的是人除了性命还有尊严。如果无法维护做人的这点尊严,要不被杀要不自杀,倘若还不肯死掉,便只有逃亡。尊严是对于存在的意识,这便是脆弱的个人力量所在,要存在的意识泯灭了,这存在也形同死亡。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第53节。

说人是脆弱的,不错;说人是有力量的,也不错。人不要夸大自己的力量,但人确实有力量。这力量就因为人拥有尊严,拥有对自身存在的意识。人的自我拷问和自我审视,是在确立“人有弱点”的前提下进行的,但这只是第一前提;人的自审还有第二前提,这就是人有尊严,有了第二个前提,自审才不会变成自虐与自我践踏。高行健的自审与自救,正是在这双重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就显得真诚而有精神力量。

4上帝缺席之后的自疑与自我拷问

高行健不是基督教徒,没有“上帝”这一参照系,但他比许多有宗教信仰的作家更坚定地把“上帝”视为生命内在的精神,即上帝站立在自我世界之中。他认定,全部生命之谜与谜底都必须到自己生命的深处去寻找,对此,他有一个彻底的表述。他说:“生命是个让人永远迷惑而解不开的谜,越深究越不可解,越丰富,越任性,越不可捉摸。上帝在生命之中而不在生命之外,主体不在别处,而在这自我。生命的意义,与其说在这谜底,不如说在于对这一存在的认知。”高行健:《没有主义》,第84页。既然生命的意义在于对自我存在的感知,那就应当努力向这存在的深处走进去,并对这一存在提出怀疑与叩问。怀疑与叩问便是价值。高行健一再肯定“自我怀疑”的价值。他说:“这自我归根结蒂,也大可怀疑。尼采把自我视为真实的存在,可自我不过是一种观照,一种观照的意识,向内的审视。

”高行健:《没有主义》,第81页。又说:“当你一层层剥去了被别人附加、强加的东西,你才渐渐确立了自己的价值,包括‘自我怀疑’的价值。”高行健:《没有主义》,第154页。高行健所以“揪住”尼采不放,就因为尼采只有自恋与自我膨胀,而没有自责与自我怀疑,他以为只有超人的权力意志是开辟历史道路的动力,不承认自我怀疑更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怀疑,自我怀疑,是推动人类走向深处的杠杆,它不仅推动着人类的思想不断前行,并且使人获得观照世界的冷静与深邃,又使人对自身存在有个确切的认知。高行健是一个充分发现“自我怀疑”价值的思想者,无论是在中国范围里还是世界范围里,他都是一个对于自我的认识高度清醒的作家。这种高度的清醒,使他创造了独特的“冷文学”。

他的冷文学,不是我们曾批评的缺乏人性热情的冷酷文学,而是以中性的目光观照对象包括观照自我的冷静文学。他把“自我”存在进行分解,然后以自我的三种人称(你、我、他)代替人物,又以其心理节奏代替故事情节,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高行健小说文体”。无论是《灵山》的三种人称,还是《一个人的圣经》的两种人称(隐去“我”,只剩下“你”和“他”)都有一个人称负载“中性的眼睛”,这个长着中性眼睛的叙述者,既是“自我”的一部分,又是自我审视者与批评者,他事实上负责着“自审”、“自省”、“自我怀疑”、“自我提问”的角色使命。这双中性的眼睛及其负载着它的人称(有时是“你”,有时是“他”),乃是高行健发明创造的内心世界的精神法官。高行健在主体内部分解出多元主体,使主体之间形成关系,这便是内在主体间性,也可称为主体际性。主体间性关系中有一主体充当法官的角色,另一主体则充当被拷问的角色,这便形成主体之间的对话,也正是灵魂之间的论辩。

在《一个人的圣经》中,高行健笔下的“他”,是故事的主角,是历史角色。而高行健笔下的“你”,是现实角色,是审视者与批评者。“你”和“他”拉开了数十年的时间距离,对“他”进行叩问与调侃。这里不仅产生自审,而且产生“自嘲”,但没有自恋与自辱。历史场景中的“他”,曾是一个“造反派”,曾带着革命面具混迹于大风浪之中,“你”对“他”的回顾、审视、评判与调侃,正是“我”对“我”的回顾、审视、评判与调侃,这个过程,是“自审”过程,也是“自救”过程。试看“你”对“他”的审视:

你总算能对他做这番回顾,这个注定败落的家族的不肖子弟,不算赤贫也并非富有,界乎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生在旧世界而长在新社会,对革命因而还有点迷信,从半信半疑到造反。而造反之无出路又令他厌倦,发现不过是政治炒作的玩物,便不肯再当走卒或是祭品。可又逃脱不了,只好带上个面具,混同其中,苟且偷生。他就这样弄成了一个两面派,不得不套上个面具,出门便带上,像雨天打伞一样。回到屋里,关上房门,无人看见,方才摘下,好透透气。要不这面具戴久了,粘在脸上,同原先的皮肉和颜面神经长在一起,那时再摘,可就揭不下来了。顺便说一下,这种病例还比比皆是。他的真实面貌只是在他日后终于能摘除面具之时,但要摘下这面具也是很不容易的,那久久贴住面具的脸皮和颜面神经已变得僵硬,得费很大气力才能嘻笑或做个鬼脸。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第26节。

这个自我——“他”混迹在“革命”之中,为了混过去,他带着假面具,变成自己的异化物。但是,即使变成异化物,还是混不下去。这个荒诞的世界无处可以逃遁,无处可以安生。革命的风暴,不仅毁灭了他的幻想,而且也毁灭了他的面具,于是,他干脆把面具放下,给自己一个更彻底的还原。还原后的自我,不仅是个脆弱的人,而且是什么都没有的“无产者”。他不仅没有宗旨,没有主义,没有理想,没有空想,没有幻想;没有同志,没有同谋,没有目标,没有权力,没有组织,没有斗志,没有敌人,没有民众,没有上级,没有下属,没有领导,没有老板。

中国现代文学受卢梭《忏悔录》的影响,曾出现一些自我反省的文学,例如郁达夫的《沉沦》和巴金的《真话集》等。这些作品的自我反省,均是作者的自白。无论是卢梭还是郁达夫、巴金,他们的自白都是主体单一的独白形式。也就是说,在自我内部没有一个审视者和拷问者。因此也缺乏灵魂的论辩与精神的张力。而高行健走出这种局限。富有深度自审的文学,不应只是自我谴责的文学。自我谴责往往只是内心黑暗面的展示,展示的结果是确立一种伦理原则。例如郁达夫的《沉沦》,他对性欲的暴露,最后确立的是为国争气的民族伦理原则,而看不到个体生命的心理深度。高行健的自我审视却放下伦理判断,他致力的是把自我存在的矛盾状态充分展示出来。例如在《一个人的圣经》中,他展示的是无处不在的恐惧状态。

这种状态是作家的内心感觉,也是作家的内心真实。这种状态本是难以捉摸的,但高行健却准确地捕捉和表现。小说中的主人公,无论是“造反”之前、“造反”之中、“造反”之后,也无论是在恋爱或做爱之中,都被恐惧的感觉所覆盖。可以说,恐惧布满一切地方,从床第到每一根毛孔。认真阅读高行健这部长篇,会感到这是真正的文学,而其文学才能不是在描写性爱动作与性爱场面,而是在描写性爱之时以及性爱前后的心理恐惧,那种可怜又可笑的恐惧,那种文学之外的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无法感觉到的恐惧细节。这种恐惧,正是深层意义上的内心自白,它的精神内涵远远超过性爱所造成的道德不安。由此,我们可以说,高行健的自我审视,乃是精神深层的自审,而作品中的内在主体对话,乃是他独创的自审形式。

高行健曾经通过他的笔下人物声明他不“忏悔”。他说:

你只是不肯牺牲,不当别人的玩物与祭品,也不求他人怜悯,也不忏悔,也别疯癫到不知所以要把别人统统踩死,以再平常不过的心态来看这世界,如同看你自己,你也就不恐惧、不奇怪、不失望也不奢望什么,也就不忧伤了。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第24节。

高行健声称“不忏悔”,但又无情地向自我拷问,这是不是矛盾呢?不是。高行健所以不忏悔,是他不愿意进入任何先验的思想框架去审判自己,包括拒绝神圣价值框架,当然也包括伦理道德框架。也就是说他的自我拷问、自我审视不是为了去接近神或圣人。他的自审只是为了回归一个平常的正常的人,一个剔除恐惧、忧伤、耻辱、虚假的人。这种自审,完全是人性的原因,完全是自身需要的原因。这就如同他明知文学难以伸张正义,但还要作努力。

这令人绝望的努力还是不做为好,那么又为什么还去诉说这些苦难?你已烦不胜烦却欲罢不能,非如此发泄不可,都成了毛病,个中缘由,恐怕还是你自己有这种需要。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第24节。

高行健的自我拷问也完全是自己有这种需要。自己审问自己,自己需要通过审判和拷问告别过去的自己,告别过去的阴影与噩梦,告别过去的伪装与假面具,告别过去的荒唐与幻相,告别过去的理念与主义,告别过去的自己热衷的老问题与老框架。由于出自自身的生命需要,他的自审显然格外真挚,格外彻底,格外有力度。这是和宗教忏悔和历史忏悔不同的个体诗化生命的忏悔。换句话说,高行健的自我拷问,不是遵循上帝的命令,也不是遵循道德理念的命令,而是遵循内心平常平实之心的绝对命令。盛行在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斗私批修”,只要放在高行健自审的参照系之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现实的悔过,完全是在就范一种先验的政治意识形态框架,完全是服从一种外在的政治命令,它只是意识形态统一的需要,而不是个体生命、人性平静与人性升华的需要。总之,高行健在中国禅宗文化支持下的“自救”意识与“自救”文字,给人类精神文化提供了别一境界,也给灵魂对话创造一种新的形式。

同类推荐
  • 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集

    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集

    百花文学奖创立至今,已在文坛引起广泛关注,成为颇具知名度的文学品牌。本书作为该奖项散文类获奖篇目及提名奖作品集,在出版之前的评奖过程中,因其较高的大众参与度,广为业界所注重。而植根于《散文》和《散文海外版》两本在具有较高认知度的文学期刊之上,亦为本书的出版打下了良好的读者基础。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堪称2017、2018双年度《散文》和《散文海外版》两本杂志所刊发作品中人气和精华之作,获奖及入围散文随笔作品共计二十篇,有于坚《治多采风记》、张炜《松浦居随笔》、熊育群《双族之城》、黄桂元《栖居于潮落潮起》、李万华《丙申年》、韩浩月《给某某的信,兼致故乡》等。这些作品均为近作,更贴近生活和时代脉搏,既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亦不乏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 1898:百年忧患

    1898:百年忧患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898百年忧患》试图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描述出百年中国文学的思想文化背景。《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898百年忧患》从缘起到实现,历经了七年多的时间。它的出版,将为百年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汇集的十七篇文稿,是何为近几年关于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札记。
  • 心愿之旅——共同关注系列丛书

    心愿之旅——共同关注系列丛书

    《心愿之旅》记载了CCTV《共同关注》栏目《心愿之旅》特别节目众多报道中的优秀节目。书中既有家境贫寒但自强不息的贫困学子,又有到边远贫困地区圆支教梦的热心人;既有漫长的寻亲之旅,又有特殊的寻人启事,还有虽然身体残疾,但依然心向美好未来的一对超女时代的“正常”姐妹。每篇报道之后都附有节目记者的“采访札记”,字里行间透露着关怀、关爱的理念。这些文章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烈,不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而且经常能给人提供新的视角和信息;给公众提供了立刻选择生活榜样的机会,在关注个体的现实困难时,展现了一个民族面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 羽毛落水的声音:原野散文

    羽毛落水的声音:原野散文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父亲》、《风》、《何其荣贵》、《我等过你》、《一行字》、《乡下女人》、《行走的风景》等六十余篇散文。
热门推荐
  • 创世纪:星际浩劫

    创世纪:星际浩劫

    公元2069年,千疮百孔的地球总算经受不住人类的摧残,以最狼狈的状态毁灭,走投无路的人类,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基业建立在宇宙中,对于他们一无所知的世界,不知道最深处有着什么在等着他们,在无尽的宇宙中人类将何去何从,在真正的灾难来临之际,人类又将如何瓦解,这一切的一切,是否只是个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华工军团

    华工军团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战胜国,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是如何赢得这一地位的。本书讲述中国在一战期间,派遣了一支不同寻常的部队进入欧洲战场,支援协约国,最终赢得一战,这支部队即华工军团。他们并非兵士,不直接参与战斗,只是为了协约国的后勤做保障,从事制造弹药、修公路铁路、挖掘战壕工事、搬运尸体和扫雷等工作,但却是协约国胜利的保障。历史对一战华工的描述很少,本书将尽力弥补这一点
  • 恶魔校草,请适可而止!

    恶魔校草,请适可而止!

    回家就是为了娃娃亲?娃娃亲也就算了,为什么他跟我喜欢的男声性格截然不同?!我不要,我不要!而且自从遇到他,我的好运变霉运!这么倒霉,没天理啊!
  • 一展风华倾天下

    一展风华倾天下

    她,冷血,无情。没有一丝情谊,却在一次任务中坠落。穿越到了异世,却是一个废材丑八怪。但,她是谁?她是21世纪绝世天才杀手!她说:伤、欺、骗、辱我之人,必死无疑!他,高贵冷漠,目中无人,煞气凌人如死神再世,却对她有求必应、言听计从。面对如此攻势,她听到心里面筑起的冰墙一点点碎掉的声音········她与他,一根红线将她与他命相串、情相连。她的心,不再冰冷。他的心,只为,“她”开放,绝无另人。她的母亲,没死?!他的母亲,不喜欢他的父亲?!一折谜案,背后隐藏着巨大阴谋······“十神复活的祭祀,即将开始。”绝境冥王,青龙圣子,他与她,风波未平又一起,但,只要有他在,她不怕!
  • 寻道之路与君同行

    寻道之路与君同行

    自卑女孩遇见学霸校草,那份心动是爱情,还是映照于外的内心缺失呢?当社交恐惧症逃避现实,悬浮于浊世之上,她自以为的天真善良,该如何接纳尘俗侵染呢?从深渊到光明,从迷惘的随波逐流、到鼓起勇气探寻道路、直至与心爱之人携手前行,这是一个女孩的心理成长。每个人的内心或许都有一扇门、一面镜子、一个世界,潜意识之海中,有自己的一切秘密。
  •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儒和道是中国文化中截然不同的两个系统。一个人从事职业的时候去承担责任。认同规则,在社会上积极努力,就更体现儒家色彩。当一个人回到个人角色中。去放松自我,心灵邀游。热爱自然。看到生命本质的欢欣.其实就更接近道家的状态。——于丹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城市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冒与国的竞争。地区与地区的竞争将集中地体现在城市与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我们必将加快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易中天
  • 刀剑之兵器谱

    刀剑之兵器谱

    此文以传统武侠的情怀讲述着不同于现实社会下的江湖。承载着千年武侠梦的传统延续
  • 重生吾为人祖

    重生吾为人祖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为以百姓为刍狗。、看吾人祖怎么在天道与圣人下,如何带吾人族人定胜天。。。
  • 璃心穹琐倾

    璃心穹琐倾

    绝色面容,一笑倾城。从废物摆脱上演完美逆袭!清冷的眸子,张扬的红发。她,当今世纪的天才杀手,武功高强无人能敌,面容清秀绝色倾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天才杀手撞上废物庶女,月色之下邂逅妖孽美男,从此上天堂入地狱,一生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