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83100000007

第7章 地震的预测(1)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张衡,字平子(公元78~139年),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是东汉时期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他于公元13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根据历史资料,张衡的一生正处在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年代,从公元96年到125年的30年中,就有23年发生过比较大的地震,特别是公元119年,一年之内就发生了两次地震。张衡在总结劳动人民智慧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才创制了这一台地动仪。

地动仪是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方向。

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做出预报。地震预报分为“长、中、短、临”不同时期的预报。其中,长期预报是对10年左右甚至更长时期地震危险区及其地震强度预测;中期预报是1年至数年内地震危险区及其地震强度预测;短期预报是震前半个月至数月的地震预报;临震预报则是几天至十几天的地震预报。

根据对地震规律的认识,实现地震预测的基础是认识地震孕育的物理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地壳岩石物理性质和力学状态的变化。

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所以地震的发生必然和一定的构造环境有关。

同时,地震不是孤立发生的,它只是整个构造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在这个事件之前,还会发生其他事件。如果能确认地震前所发生的事件,就可以利用它作为前兆来预测地震。另外,地震的发生又带有随机性。在积累着的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在何时、何处发生破裂,决定于局部构造中的薄弱点及其性质,而对这些薄弱点的分布和性质常常不能清楚了解。此外,地震还可能受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就有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因此,预测地震有时就归结为估计地震发生的概率问题。

根据以上这些考虑,主要依靠下述三个方面: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因而要配合使用,综合考虑。

地震地质方法是以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地估计地点和强度的一个途径。可用这种方法在大面积上划分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确定不同强度的危险地区,这种方法叫做地震区域划分。由于时间尺度不明确,地震的时间预测不能依靠这一方法。

地震统计方法是从以往发生的地震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统计规律,估计地震的危险性,求出发生某种强度的地震的概率。统计方法的可靠程度决定于资料的丰富程度。中国历史悠久,地震资料记载翔实,丰富的史料可以为我国的地震预测提供有意义的判断依据。

地震前兆方法是根据地震前兆现象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与强度的方法。此方法的着眼点是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和在比较大的空间、时间尺度内地震活动的变化。统计方法所指出的只是地震发生的概率和地震活动的某种“平均”状态。若要明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还是要靠地震的前兆,所以寻找地震前兆是地震预测的核心问题。为了取得可靠的地震前兆,必须开展长期、广泛的观测和研究。

地震预报的目的就是减轻地震灾害,特别是解除地震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它应当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虚报会引起社会不必要的恐慌,同样会带来损失。但可靠的地震预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类至今对地震的成因和规律还认识得很不够,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出很粗略的估计。

地震前的先兆

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地应力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地震的宏观异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当然,地下水出现异常与许多原因有关,并不是地下水异常就一定是地震引起的。另外,百姓根据在平日中积累的生活经验,总结出几条民间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地震的临近。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常见的有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蜓等。有调查发现,鱼的反应最明显,猪的反应最迟钝。

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发生的7.3级地震前一个半月,就有冬眠的蛇出洞,许多鹅惊慌失措,乱叫不进窝,有的还飞起来。震前一两天猪不吃食,用力爬墙、拱门等现象。

唐山地震前,有人发现家里鱼缸中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来的鱼放回去,金鱼居然乱撞缸壁不止。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的一些农民在地震前3天,看见100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是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钻出一个古墙洞,向村内大转移。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一个农民在地震前一天,看到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

汶川地震前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了大规模的蟾蜍迁徙:数十万只大小蟾蜍浩浩荡荡地在一所制药厂附近的公路上行走,很多被过往车辆轧死,被行人踩死。密密麻麻的蟾蜍布满了村道,分布在农民的菜园和空地里,大量出现的蟾蜍使一些村民认为会有不好的兆头。而同期在江苏省泰州市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在当地东风桥路面上,成千上万只深褐色、指甲盖大小的癞蛤蟆结队穿越公路。这些新繁殖的小家伙是经由一座引坡而从老通扬运河里爬上大桥的,它们排成了一道浩浩荡荡的长队,向桥北慢慢爬去,显得很有“秩序”。

动物为什么能事前知道地震?这是因为许多动物的器官对地震灾害特别敏感,它们比人能提前知道灾害的来临。

一些动物的听觉大大优于人类的听觉。比如,人耳只能听见音频为1000~14000赫兹的声波,而猫、狗和狐狸却能听到音频高于60000赫兹的声音,至于老鼠、蝙蝠、鲸鱼和海豚,可以发射和接收音频超过100000赫兹的超声波。

除了超声波,动物们还能传感音频每秒钟只有100赫兹或不到100赫兹的次声波,次声波不仅我们的耳朵听不出来,就是地震仪器也极少能把它测定出来。

因此,它们能遥感出数百千米之外雷电和洋底海啸的声波。

中国科学院对鸽子与地震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鸽子腿部的胫骨和腓骨骨膜之间,有一种椭球状小体,比小米还小,约有百余颗,有神经连着,形如一串葡萄。它们对震动十分敏感,刺激振幅达十分之几微米,就引起神经电发生。生物物理所用100只鸽子实验,将50只鸽子腿上的小颗粒切除,另50只保留不动,在4级地震前,后者惊飞不已,前者安静如常,说明切除鸽子腿部颗粒后,它们对震动的敏感性大大降低。

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1971年12月30日长江地区发生4.75级地震前,一颗包好的黄芽菜,在顶部抽心开花;青菜在叶子上开花;芹菜应在春天开花,结果提前在12月就开了花;山萸藤也开了花;竹笋在农历九月就开了花。无独有偶,1975年2月4日在营口地震前一年的11月下旬,杏树也“异常”地开了花。

3.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非常形象。地震前,天气也常常出现反常现象。主要有震前闷热、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这些现象如频繁出现,人们则应加强警惕,多多观察是否有其他更多异常现象。

4.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在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普遍有发出声响的现象,这就是地声。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载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快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臌胀”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就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地震和地声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前者是在固体中传播,后者是在空气中传播,由于传播介质不同,因此,通常人们听到地声的时候,地震马上就要发生了,其间歇不过几分钟,甚至更短。因此在听到地声时,敏捷地跑出危险区还来得及,稍一迟缓就来不及了。但是地声的出现也并非完全源于地震,也许是地下岩石破裂发出的声音,具体原因还有待研究。

5.地光异常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出现的时间大多与地震同时,但也有在震前几小时和震后短时间内看到的。地光在文献中有不少记载,1965~1967年,日本松代地震群期间,就留下难得的地光照片。

中国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震前的地光现象非常突出。

地光的形状有带状光、闪光、柱状光、片状光等,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低空大气中出现的片状光、弧状光和带状光等多为青白色,地面上冒出的火球、火团则多为红色。

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只有那些比较大的地震才可引起地光现象。由于一次大地震影响范围很大,因此,当有地光发生时,即使人们离地光发生处较远,也是可以看得到它的。例如唐山地震时,居住北京地区的人就曾看到过唐山地震引起的地光。

地光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大地震很快就要发生了,如果此时能够迅速地采取一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避开或减小地震灾害的。例如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前,一列从大连开往北京的客车在行驶途中,司机突然发现列车前方有大片紫红色的耀眼亮光,司机马上猜想到可能是地光,于是采取措施紧急停车,列车刚刚停稳,大地震就发生了,从而避免了一场车翻人亡的重大事故。再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前,一些人因故连夜进城,在城外看到了明亮的蓝白色地光,于是没有贸然进入唐山,结果不出10秒钟,唐山一带山崩地裂,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爆发了。

6.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翻阅我国地震的历史资料,便可发现在许多大地震发生前,出现“天昏地暗”的现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时,天空突然昏黑,正在赶车的人居然看不见车前的牲口。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前不久,人们观察到本来还可看见的星空突然变得昏黑,伸手不见五指,但地震过去以后又很快地亮了起来。地气雾还常有臭味,例如1925年云南洱海中大地震之前,人们都闻到了一种臭味,而且多为硫黄味夹带臭鸡蛋味、沥青味等,闻了使人不舒服,个别人甚至被熏倒。以这种特点为线索,人们发现这种地气雾不仅在大震时,震前好些天可能就已开始出现了,如1975年海城大地震前几天至二十几天,在海城、营口、盘山、锦县、丹东、辽阳、凤城、岫岩一带就有人闻到了这种气味。

虽然地气雾究竟是什么东西还未查明,但这种现象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

7.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时,有时也会感到地面晃动,这种晃动与大地震时不同。最为显着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8.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鼓包,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连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等电磁产品无故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声。

同类推荐
  • 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世界上最经典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趣味故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断案推理故事、培养洞察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斗智斗谋故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趣味思考故事、提升国学修养的中华成语故事、提升语言文字基础的中华谜语故事、陶冶艺术情操的诗词歌赋故事、磨砺人生志向的名人成长故事等,内容丰富、精彩。这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的儿童经典文学书籍,注重了童真趣味和文学经典的双重体现,是陪伴孩子一生的礼物。
  • 海军陆战队9:海战特训

    海军陆战队9:海战特训

    雪豹小队经过海军陆战学院的锻炼,已经成长为合格的海军陆战队员,但是上级认为他们在海战方面还缺乏实战经验,于是将他们送上“辽宁号”进行海战方面的强化训练。负责训练他们的海军上尉黄海龙,可没把雪豹小队放在眼里,甚至认为他们在学院里学到的都是皮毛,所以接下来的训练可想而知。一天,黄海龙上尉带领少年们进行舰载机的飞行训练,却在途中毫无征兆地将他们投入到茫茫的大海之中。九死一生的少年们漂流到一座孤岛上,他们运用所掌握的军事技能顽强地生存下来。然而,这才是残酷训练的开始……
  • 拯救计划

    拯救计划

    周舟的书稿被同学车闯抢走了,要是书稿被班主任看到,那就麻烦了,因为书稿里写了不少她的“光辉事迹”呢。周舟家的宠物们立刻总动员起来,他们疯狂飙车,夜遇藏獒,勇探鬼楼……这帮疯狂的家伙最后能完成这个疯狂的拯救计划吗?
  • 英俊王子的故事

    英俊王子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
  • 寻找野人

    寻找野人

    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家彭绪落的短篇小说集,其中主要有《小田鼠历险记》、《灵狐》、《百年居士》、《寻找三国宝盒》、《大山里的果果》、《美人鱼王国》、《楼兰姑娘》、《红梅,我带你回家》以及《进野人谷寻找野人》等。
热门推荐
  • 超级搜索修仙系统

    超级搜索修仙系统

    “什么?!我竟然穿越了?”懵逼的段飞还没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个系统,刚兴奋起来,却发现这竟然是个搜索引擎系统?!你确定这他喵的不是在逗我?卧槽,竟然可以搜索到这个世界所有的顶尖功法的文本内容,还有超级法宝在何处?段飞悠悠一叹:“若我成仙,定能搜尽此界众天骄之女的三围和隐秘……”“报告宿主,因宿主等级太低,只能搜索门派中弟子张小花每晚的洗浴之地。”“……滚滚滚,劳资要成仙啊啊啊啊啊啊!”段飞发出一声惨叫。一个不全能但全知的系统,一个猥琐卑鄙下流却又志向高远的宅男,大闹修真界!
  • 木叶守护人

    木叶守护人

    啥?穿越到火影了?撩撩妹!搞搞修炼!原本想做一个混吃等死苟到最后的忍者。却成为了一名暗中守护木叶的木叶守护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气法巅峰

    气法巅峰

    “圣灵大陆,无比的浩瀚。中州百教林立,东荒了无人烟,南岭魔兽遍地,西川冰天雪地,北原一碧千里。”故事就发生在南岭的一处帝国之内···修炼功法、战斗技能、奇异体质、无上异象、境界领悟···远古妖族、天地异象、神秘禁地、惊世秘宝、圣地神兵···这是非我所想的第2本小说《气法巅峰》,将为大家展现出一个浩瀚广阔、神秘莫测的异界大陆。
  • 一个女囚犯的自救

    一个女囚犯的自救

    别人穿越都是公主,小姐的,再不济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怎么我一穿越就是个快要被斩首的死囚犯呢?也不知道是真的犯了罪还是被人陷害的?而我那个便宜爹,恨不得快把我推出去斩首似的……………难道,我不是亲生的?
  • 胜利至上

    胜利至上

    NBA,这个世界篮球的最高殿堂,无数人来了又去。只有那寥寥数人留下他们传奇的印记。林浩,这个天赋卓绝的前锋在通往传奇的路上跌倒,似乎老天也不忍他天赋浪费。如今再来一次的他是否可以踏上巅峰,铸就自己的传奇之路,一切从2010年开始……
  • 我的不靠谱世界

    我的不靠谱世界

    键盘侠。人类最高的荣耀,多少人想向往,成则功成名就,败则沦为打字机器。
  • 至天传说

    至天传说

    自人类诞生以来,对超越自然力量的向往从未停止。可自科学取得巨大进步以来,虚无缥缈的古老传说正在被忘却。灵气复苏,规则改写,古老的华龙大地上,神秘再起。一个平凡的学生获得神秘的传承,看他如何改写时代。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5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5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天命大魔头

    天命大魔头

    仙剑崩,魔血洒。再世归来,等待花开。这是一个魔头重生,因为守护走上巅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