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必增智
在行“万里路”的原始意义上,蔡元培是一位最忠实的践行者。但是,封建士大夫的信条,却孕育出开风气之先的大教育家,因为漫漫长途已被时代风雨浸染。
在历史上有过许多成功者的成功资本是得益于他行过万里路的。尽管才智与行路不是等同关系,但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大事者,无不是有过广博旅历的人。
培养大师的蔡元培先生的一生,有很多时间是在览胜中度过的,但他绝不是因览胜而览胜,通过览胜他得以学贯中西,终成一代大师。
有一年,蔡元培先生坐乌篷船离开家乡,到杭城参加科举考试。
考试完毕,他尽览了西子湖旖旎的风光。闲坐于涌金门外的三雅国茶馆,细品龙井幽香。再泛舟湖上,漫游彭公洞、左公柯。后又到大都市上海,游十里洋场,乘海船到大泽,再乘内河船到通州,一路风尘,进入北京。
在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之职后,他纵横数省,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漫游。他从北京到宁波,又到上海,再乘船溯长江西向,游览靖江、镇江、扬州、南京。继之又取道香港广州,与好友一同观览华南名胜,吟诗弄文。
在近一年的游览中,他几乎走遍了自1842年以来最早与海外通商的口岸和地区,使这位由中国传统教育塑造出来的士大夫,实现了“行万里路”的志向,拓展了他的视野。这次旅行使他吮吸了西方近代文明和洋务新政的新鲜气息,在人生的“转轨”时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旅行中,他注意拜访贤人名士。19世纪40年代,他从北京返回故乡绍兴时,特赴南京,访谒了封疆大吏张之洞。听到张盛赞康有为“才高、学博、胆大、识精,许为杰出的人才”的言论,他对康的新学和变法的实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深感触到甲午战争以后社会局势的迅猛的变化。
戊戌维新前后,在京的蔡元培潜心研读维新党人的理论。在饱读新学论著之时,在闲暇时日,常携妻伴友,游览京都名胜,使紧张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
随后,他曾在上海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任校长、中文教习等职。
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1902年,他利用暑假跨出国门,到日本游览观光。第一次到异国,他感到什么都新鲜。中国留日学生中的爱国与变革的高涨情绪,对他震动尤深。他后来主持爱国学社,提出“重在精神教育,而所授各科学,皆为锻炼精神、激发志气之助”的办学主旨,就是仿效日本学校的治学之道的。
蔡元培已学有所成,博通中西之学,但是,在他度过不惑之年后,还争取去西方留学。他到德国留学四年,先在柏林,后在莱比锡大学攻读。他在六个学期中,选听了40门课程,还辛勤笔耕,译书编书,时间利用率极高。此时,他仍不减游历之兴,常去市内的美术馆,柳园音乐厅,莱茵河畔,度过他的闲暇时光。
在暑假中,还结伴外出旅行,曾去德国的德累斯顿,耶拿、明兴、都绥多弗和瑞士观光,饱览了西欧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之后,又举家旅居巴黎,曾去法国南部海滨风景秀丽的小城罗埃观光避暑。
1920年12月后,他又游历了欧洲9国和美国,走访了几十所大学,数以百计的名胜、景观、机关等,经历了10个月的环球旅行。晚年时,他居住香港,时而还同友人共游浅水湾、香港仔、道风山等风光胜地,感到有诸多逸趣。
蔡元培的旅行,成了他生命轨迹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他从一个科举场中的进士,转化为博通中西之学并积极投身新学革命的大师,成为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大教育家,旅行中使他眼界开阔,大约也是因素之一。
览胜是一种休闲、一种怡性,览胜更应是一种游学和增长睿智的契机,坐井观天只能是孤陋寡闻,放眼世界才能眼界通达,扩大视野,所以,行“万里路”不能没有览胜。
走南闯北更易觅得商机
闯荡、冒险的同义语就是行万里路、历万般事。只有如此,才更易发现和获取商机取得事业成功。
成功人士当中有许多人发迹也是很有偶然性的,有的就得益于他的一次旅行。名列美国石油公司第8位,在西方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中居第20位的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亚蒙·哈默,其发迹史和一生的经历,就是一部闯荡史。
十月革命不久后的俄国,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当时身为医学博士的哈默,本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但他认为自己应该去干一番大事业。于是,他做出了一般人认为他是发了疯的举动,到被西方描绘成是地狱的俄国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当时的俄国被内战和经济封锁弄得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非常困难,各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虽然列宁采取了鼓励吸引外资重振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但很多人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到苏联去经商,被称为到月球上去冒险。
哈默深知这一点,但他感到,风险大,利润也一定大,所以还是值得去冒险的。于是,在饱尝了大西洋中航行的晕船之苦和英国秘密警察的纠缠之后,哈默终于踏上了苏联的土地。
1921年的苏联,其情景惨不忍睹。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流行,城市和乡村到处有无人收殓的尸体,哈默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但是,精明的他立刻想到,灾荒困扰着的苏联目前急需的当数粮食。而由于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已低到农民宁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意拿到市场上出售的地步,而苏联这里有的是美国需要的、可以用粮食交换的皮毛、白金和绿宝石。如果双方能够交换,岂不两全其美?
机不可失。哈默立即向苏联官员建议,从美国运来粮食以换取苏联的货物,这一建议立刻得到苏联官员的赞同。不久,哈默首战告捷。而且,由于哈默的这笔交易,客观上支持了苏联政府,因此哈默受到列宁的接见,并鼓励他“拿起你的镐头挖掘俄国的潜力”。此后,列宁给予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等30多家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生意越做越大。10年下来,哈默已经成为巨富。
第一次出行就使哈默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于是,他决定按这样的路走下去。
20年代初期创建的西方石油公司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家公司请求哈默的帮助。对石油还是外行的哈默同意借给其5万美元作为尝试,让该公司打两口油井,将来得到的利润各分一半。令人兴奋的是,两口油井都打出了油,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上涨了。初次尝试告捷的哈默,对石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7年,他干脆把借给该公司的贷款转化为股票,成为西方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当上了总经理。
石油钻探是一个冒险性很大的行业。1961年,西方石油公司几乎用完了1000万美元勘察基金,但仍无建树。哈默决定集中余力,攻克难点。他的这个计划吸引了年轻的地质学家鲍勃,他向哈默建议,旧金山以东有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了的土地,可能成为天然气田,西方公司应该把它租下来。
哈默接受了这个建议,投入了这个冒险。果然,当钻到8600英尺时,终于钻出了加利福尼亚第二大天然气田,价值2亿美元。几个月后,又在附近钻出另一个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田。哈默再次成功了。
1966年,哈默来到盛产石油的利比亚,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来自9个国家的40多个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哈默要同这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竞争,似乎有些自不量力。但他采取了独特的投标方法:用红、绿、黄三色彩绸做成投标书,正好和利比亚的国旗颜色相同。同时,他在投标书中特别注明,如果西方石油公司中标,公司将为国王先祖所在地的绿洲造一个漂亮的大花园。这样哈默成功地创造了开发利比亚石油的机会,一举得到两块租借地,令同行大吃一惊。结果哈默在那块土地上,他打出了9口油井,其中一口年产油7.3万桶,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
西方石油公司在海外的另一个具有冒险性而获得成功的,是投资对英国北海石油田的开发,他还是成功了。
接着,哈默又来到英国,对英国北海石油田进行开发,他又成功了。
1979年5月,哈默已是高龄,但他又来到了中国,与中国签订了许多合作协定,他的这个举动受到了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的赞赏和肯定。
哈默无疑是一位成功人士,而他的成功秘诀就是闯荡冒险。闯荡、冒险的同义语就是行万里路、历万般事。只有如此,才更易发现和获取商机取得事业成功。
不行万里路,就发现不了非洲,也发现不了新大陆;不行万里路,外国不知有中国,中国也不知有外国。同样,不行万里路就发现不了身外的商机,商业的成功当然也就与你无缘。
人生这个故事,说来话长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每一块墓碑底下,都埋藏着一部世界史。”换言之,世界有多么复杂,人生就有多么复杂。
所以,看事情不要目光短浅,而要放长眼光。
看过国外某大学的一位教授讲的故事——
四年前,我的两位学生分别来找我咨询关于大学毕业的就业问题。他们都是很聪明的年轻人,读书时成绩都是十分优秀,兴趣和爱好很相同,对于他们来说,有许多工作机会可供选择。当时,我的一位朋友创办了一家小型公司,也正委托我物色一个适当的人做助理,于是我建议两个年轻人去试试看。
他们俩分别去应征,第一位前去拜访的名叫吉米,面谈结束后他打电话给我,用一种厌恶的口气对我说:“你的朋友太苛刻了,他居然只肯给月薪400美元,我拒绝了他。现在,我已经在另一家公司上班了,月薪600美元。”
后来去的学生名叫唐克,尽管开出的薪水也是400美元,尽管他同样有更多赚钱的机会,但是他却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当他将这个决定告诉我时,我问他:“如此低的薪水,你不觉得太吃亏了吗?”
他说:“我当然想赚更多的钱,但是我对你朋友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觉得只要能从他那里学到一些本领,薪水低一些也是值得的。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我在那里工作将会更有前途。”
那是四年前的事情了。第一位学生当时在另一家公司的薪水是年薪7200美元,目前他也只能赚到8750美元,而最初薪水只有400美元的唐克,现在固定的薪酬是20000美元,外加红利。
那么,这两个人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
吉米被最初的赚钱机会蒙蔽了,而唐克却能基于能学到东西的观点来考虑自己的工作选择。
在美国,还有一个更加著名的故事——
有一个人,他在:
21岁时,做生意失败;
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
26岁时,爱侣去世;
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
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52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就是林肯,因为他坚信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拒绝,因此能屡倒屡起,最终成就不凡。
人生复杂,世事难料。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就只有悲观绝望、逆来顺受的份儿。因为播种下什么因,必然要结出什么果;只不过是这个果是怎么结和什么时候结的问题。
哪里有路就朝哪里走
只知走一条路,那不是生活,更不是人生,人生之中所遇事多多,也就要求我们所走的路也要多多。路是目标,是方法,也是阅历。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能完全预知,因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有太多的不可知因素,有太多的变数。为了应付这些难以预见的情况,我们必须为目标的实现预备多种应变方案。此路不通另辟他径,以求目标的实现。
有位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把几只蜜蜂放在瓶口敞开的瓶子里,侧放瓶子,瓶底向光,蜜蜂会一次又一次地飞向瓶底,企图飞出去,即便它们一次次的失败也绝不改变方向。因为在长期的生存经验中,蜜蜂也只知道有光的地方才是开放的、有出口的,而黑暗的地方肯定是封闭的、会碰壁的,就如它们生活的蜂巢一样。
科学家又用同样的方式做了一次试验。这次瓶子里不放蜜蜂,改放几只苍蝇。瓶身侧放,瓶底向光。结果不到几分钟,所有的苍蝇都飞出去了。它们多方尝试——向上、向下、面光、背光。苍蝇常会一头撞上玻璃,但最后总会振翅飞向瓶颈,飞出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