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庞德。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按《三国演义》的写法,关羽攻樊城,是诸葛亮用来分化曹操联吴攻蜀的计谋。但在单刀赴会后的关羽,鉴于荆州暂保无虞,而西线的节节进展,使他黯然失色,这对他来讲,是不能忍耐的。所以,他是想急于立功斩将,夺城略地,与张、赵、马、黄一赛高低的。
在这种骄躁情绪支配下,拒婚孙权,激怒东吴;谢爵辞封,目中无人;罚糜惩傅,遗患一方,任命潘?所用非人;以及对于吕蒙称病的失察,对于陆逊谦卑的得意,小看东吴对其毫不提防,这一连串的失误,都为其埋下了日后败师的种子。这一切,是在毫无制衡和约束的情况下,关羽任性而为的结果。
其实想想若无襄阳大捷,吓得曹操考虑迁都,关羽又怎会被胜利冲昏头脑,也许还不至于最后的惨败。大胜以后紧接着大败,这在历史上并不乏先例。
关羽失败的根源,就在他的高傲自大上。刘备称汉中王后,封他为五虎上将之首,他却勃然大怒,拒不接印。表面上他是不愿与黄忠老卒为伍,其实,他不能忍受的,是把他与别人平等看待。其实,他未必不想,刘备为汉中王,他镇守荆州,至少也该有个“亚王”的名号才是。直到费诗说“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这句话,才心满意足,费诗当然是哄他,但也看透了他的那种过于自大的感觉。
孙权为了联姻,派诸葛瑾来说亲,两家结秦晋之好。成不成,在于两相情愿,即使交易不成,人情还在,关羽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说出“虎女安肯嫁犬子”这种话啊,还要砍媒人的脑袋,就更没有任何道理了。连曹操都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他和孙权正在较量中为敌时,怀着敬佩之情说这番话的。即便是敌国,尚且不会如此得倨傲狂妄,何况此时吴蜀尚是盟友。关羽的做法分明是在恶化气氛,使得本不巩固的联盟走向瓦解嘛。
看来他所表态的“军师所言,当铭肺腑”的话,纯系一派虚词。
诸葛亮的联吴拒曹大计,他根本不放在心上,这也反映了他内心中的自诩自大之情。要知道,一个推车亡命之徒(关羽),在当时很重视士族门阀地位的社会里,竟不把孙权这个江东豪族放在眼里,也不把吴蜀联盟视做蜀国的生命线,只是一味地意气用事,自我膨胀。此等愚行竟好像一个小人得志的暴发户的所作所为。一个人狂妄到如此地步,大概真的是不可救药了。
所以,他在荆州之役中,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蛮横跋扈,不纳人言,正是这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使他太过于小看东吴了:吕蒙称病,他不信有假;陆逊谦卑,他不信有诈;荆州失陷,他不信其真;糜、孟背叛,他不信其事。就只相信他自己,这也是所有狂妄自大的人的通病。而骄兵必败,这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英明统帅、三军首领、沙场老将、无敌勇士,也难免事到临头犯糊涂。知道不应该骄傲,仍恶习不改,甚至明知错了,错也要坚持错下去。
他得襄阳,回师荆州,犹不晚也。攻樊城不下,迅速撤兵,也仍旧来得及的。荆州已失,不图收复,另谋去处,也未必全军覆灭。及至兵败麦城,突围路线若是顺依身边谋臣之意的话,也不至于身首异处……所以说,大多数的悲剧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一个老百姓,纵使因骄致败,只不过祸及其身,再大,祸及其家,仅此而已;一军之帅的因骄致败,则是万千首级落地的事了。
18.率性耿直:钉死的铆子拔不出来
假如你和自己的对手或是上司产生了冲突,而论起双方的力量,你是鸡蛋,人家却是石头,那该怎么办?是像头脑简单的拼命三郎那样以卵击石,白白地送命呢,还是避其锋芒,等自己也变成石头,变成比对方更大更硬的石头再有所图谋呢?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位吏部给事中,名叫王朴,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他马上评议当时的时政。在朝廷之上,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为一事又与明太祖争辩了起来。太祖非常恼怒,命令杀了他。等临刑走到街上,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何必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朱元璋大怒,赶紧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直率耿直本是一种好的品行,但王朴实在是太不开窍了,心中那种傲气犟劲一产生就消失不了,而且越来越旺,连皇帝给他机会都不要,太不识进退了。这固然是受愚忠思想的毒害,但也与他心高气傲、不会装糊涂有很大关系。即便你真的正确,但在形势不利时暂且“糊涂”一时,过后再找申明的机会,这点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找死铆子,不识变通,虽死也只能留下个糊涂的笑柄。
现实生活中,这种钻牛角尖儿,不识时务犯糊涂的人也不少。
韩某是学经济的,大学毕业后,被留校做了教师,虽然已在城里安家立业,但每年都要回一次老家。每一次回家,他的心灵就被震撼一次,改革开放这么久了,家乡的山依旧荒芜,乡亲们的生活依旧贫困。
韩某决心为家乡闯出一条致富之路。他毅然辞去大学的教职,回到家乡承包了40亩荒地,开始建造他的示范农场。
可是,不到两个月,他就和村干部们发生了冲突。一次,因为干部们吃吃喝喝,韩某当面提了意见,他坦诚地说:“论辈分,你们都是我的叔叔大爷。可群众生活这么苦,干部不应该这样多吃多占。”
干部们一愣,多少年了,还没有人敢当面说他们的不是呢。他们手捏酒盅,小声议论说:“这小子,读了几年书,就翘尾巴!”
又一次,因为乡干部们按亲疏远近划分宅基地,韩某找干部评理,又一次得罪了乡干部。
韩某动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在山上盖起了石屋,开始了农场的建造,可是,他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实施计划需要的炸药,要乡干部开证明才能购买,而他因为之前的直言不讳受到了乡干部的无端的刁难;农场需要资金,他又遭到乡干部的冷眼……有人劝韩某为了你的事业,去找干部服软认错,以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或是给有实权的部门送点礼,换取贷款,否则你将一事无成。韩某口气强硬:“做人要有人格,我绝不向卑劣的行为卑躬屈膝。”
结果是,韩某最终只能无奈地守着空屋,守着他的农场,守着他的人生梦想。
另一位大学生宋放是学工科的,毕业后争取到了县政府工作,时间一长,他嫌机关太冷清,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以便实现他的抱负——开发山里的矿产资源,造福家乡父老。刚出校门一个月,他也有过类似韩某的遭遇。那是在建造家乡选矿厂时,宋放发现,用来建厂的大部分钢材被领导拿去送人了。他气愤地去找领导质问:“你怎么能拿公有的东西随便送人呢?”领导拍了拍宋放的肩膀,开导说:
“你呀,刚出校门,不懂得人情世故,搞设计不能死抠实际需求量,还必须把一些人为的损耗加进去,这是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
宋放恍然大悟,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他安然度过了自己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险滩。在领导的眼里,宋放能干而又听话。几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副乡长。
宋放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处心积虑,四处奔波。与此同时,他也不得不一次次地做了许多违背自己初衷的事,但他又一次次地原谅了自己。
人们夸奖宋放脑子特别灵活。的确,通过几年的奔波建厂,宋放悟通不少“人情世故”。很自然地,宋放面前的红灯少,绿灯多。他主持的那个乡,乡镇企业产值和利润年年翻番,人均收入也大大提高,人们对他更是赞不绝口。由于突出的“政绩”,三年以后,他被提拔为乡长、乡党委书记。又过了两年,他被提升为主管工业的副县长。
韩某和宋放不同的处世态度导致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虽然我们会在内心钦佩韩某这种高洁的人格,但又不能不看到:他的确一事无成,不但自己的一腔抱负无法施展,而且无法给他的乡亲们带来一丁点儿好处,只能固守着他的清高孤傲而一无所成;宋放为了不“折”而“弯”了一下,一方面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初衷,另一方面走了一条圆通的道路,这使得他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又为乡亲们办了实事。所以在现实中,宋放的这种为办大事宁弯不折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务实的、行得通的做法;而韩某的那种心高气傲的书生气是办不成事的。所以说,在待人处世时,一定要学会变通,切记该“低头”时就“低头”。
19.意气用事:两肋插刀必伤己
凡事都要有个度,朋友之间的义气也一样。生活中很多实例都向人们说明,过分地强调哥们儿义气终会适得其反,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己。
江湖义气是古代侠士们引以为荣的做人准则,但在现今社会,人们的行事原则都要以法律为准,如果还抱着江湖义气不放,就只能做回几百年以前的古人了。
通常情况下,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如果其中掺入“义气”两字,就可能会埋下隐患。因为有的人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清醒、理智地去对待,当互帮互助和原则问题发生冲突时,他能以遵守法律为重;相反如果一味以所谓的“义气”为重,那就可能会使人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而尊重义气,到头来是却害了自己。
有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三个年轻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其中一个人提出想让他们到下塘帮忙办件事,因为那人前些日子与某家饭店的老板发生冲突,事后越想越不服气,于是想出一口恶气。讲哥们义气的年轻人当即应允下来,去下塘砸那家饭店,替兄弟出口气。于是第二天,这三个年轻人各持一把铁锤突然冲进那家饭店内,将饭店砸烂后快速钻进停放在不远处的一辆红色轿车内逃离。总将兄弟义气挂在嘴边的三个年轻人,因为替朋友施行报复而被快速出击的警方擒获。他们最终也因为意气用事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迎接他们的将是牢狱的生活。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老实的农民,平时安分守己,但却因为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他以为能帮就帮朋友一把,对自己也没有害处,谁知竟稀里糊涂地变成了窝藏犯,结果可想而知。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为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那一边,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
有时“爱”也是一种义气的体现。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佛家所说的“情劫”。
要把义气之害减到最低程度,首要的任务是要学法,把法律牢牢地记在心头。当你冲动的时候,它会及时替你浇水灭火,让你清醒、理智地面对问题。
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有两条,一是以做好事为标准,二是以处好人为标准。有人把前者作为最终目标,而有人却更看重后者。如果以后者为目标,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将更多地以讨好别人为出发点,以情面为准则,而这种人往往也是做不了好事的。光凭义气行事的人就是以处好人作为毕生目标的一种人,他们这辈子似乎有许多好哥们儿、好朋友夸他们够义气,重情义,然后就心满意足了。其实这是一种很不足取的心态。
20.无知无智:稀里糊涂掉进骗子的陷阱
下面的这个故事,你不要以为是笑话,这是生活中的真事。一位小姑娘,就因为无知犯糊涂,竟随便“以身相许”给陌生人,其原因只为治病。
某日下午,22岁的小薛姑娘因小腹有点痛,来到萧山区新塘街道一家小旅馆里一块“中西医结合治百病”牌子前。
“小姐你好,我是一名妇科医生,我看你有很严重的妇科病。”
小薛被自称“徐医生”的话吓出了一身冷汗。
“徐医生”像模像样地按了按小薛姑娘的小腹后说:“你患了很严重的性病。”说着,他就示意小薛躺在床上,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小薛也很配合,主动脱下裤子让“徐医生”检查。“徐医生”拿了一根棉签从小薛的下身提取了一些白色的东西后说:“病很严重,得赶紧治,看都变白了。”小薛吓得哭了起来,“医生你帮帮我。”
“徐医生”告诉她现在只有一种办法能救她了,就是用他自己的生殖器去接触治疗,病很快会好。小薛将信将疑,由于心急又无知,小薛就同意了“徐医生”的治疗方法。话音刚落,“徐医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给小薛治病……几分钟后,“徐医生”借故去上洗手间,就再也没有回来。终于意识到被骗的小薛最后还是走进了派出所报案。
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展开侦查。值得欣慰的是,2008年4月17日上午,“徐神医”最后还是在城厢街道拱秀路上被抓获。经审查,“徐神医”交代了以“看病”为由强奸小薛的犯罪事实。很快,犯罪嫌疑人徐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徐某的骗术一点也称不上高明,但天真的小薛姑娘却真真切切地受骗了,受骗的原因就在于她的无知无智。说她无知,是因为她连最起码的医学常识和生理常识都不懂;说她无智,是因为她不动一点脑筋,对骗子一点戒备心理都没有,致使自己犯糊涂受伤害。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行走于社会,真的应该多丰富自己的生活知识,对人对事多长几个心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