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谎言失信:欺人者必自欺
除去一小部分善意的谎言外,其他任何一种撒谎与欺骗都是令人讨厌的行为,也都是自欺欺人的糊涂行为。因为谎言总有被揭穿的那一天,狐狸总有露尾巴的那一天,那时,欺人者必将欺己。狼来了的故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有其深刻的警示意义。
某法院在大学中招聘,许多应届毕业生蜂拥而至。招聘方对关平的笔试成绩特别满意。面试的时候,一工作人员随便问了一下关平:
“关平同学,你以前在学校鼓号队里干过吗?”关平很奇怪,这跟工作有什么联系呢?还没等关平回过神,该工作人员又自言自语道:
“院里特别希望在招聘的工作人员中有会鼓号专长的人,以备院里举办一些庆典活动。”
对于这一暗示,关平心领神会,原来院里急需鼓号特长生。但关平还真没干过这行,而且对音乐也是一窍不通。关平心想:先吹牛说自己会,其他的今后再说,毕竟这么好的工作难找啊!正当关平窃喜的时候,其实已经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面试过程中,当主考官问关平有什么特长时,关平马上胡侃乱吹,说自己颇有鼓号队工作经验。此话一出,主考官脸上的笑容不仅没有出现,相反的是一脸严肃。
两个星期以后,该法院通知关平未被录取,而且工作人员说:
“撒谎、自吹自擂,缺乏做法官底线要求,不适合做法官。即使你侥幸混入法官队伍,恐怕今后还要犯更大的错误。”
关平是典型的自作聪明,其实在这种场合,老实地承认自己不知道,或许会对他更有利一些。熟悉《易经》的人都知道,谦卦是六爻皆吉。所以,曾国藩将书房取名为“求缺斋”,目的是提醒自己,方方面面都有欠缺,需要不断学习改进。
古人深谙撒谎是犯糊涂的道理,因此,先贤曾参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孩子的妈妈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曾参的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参便马上要捉猪准备杀掉它,他的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孩子说着玩的。”
曾参说:“和小孩怎么可以这样随便开玩笑呢,小孩子不懂事,他们跟着父母学,聆听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就是教孩子学着骗人呀!做母亲的骗儿子,儿子也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啊!”
说完,曾参就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谎言带来的好处往往是暂时的,而其酿成的后果却是难以预料的。若谎言被揭穿,说谎者又需付出多少代价?是否值得承受?如果谎言可以帮助你完成一些较为麻烦的事,那不妨在撒谎前先计算一下,若后果会比不说谎更严重,那何不坦白从宽?像文中提到的关平一类的人,总想凭借一些侥幸去捞取本来就与自己无关的好处,结果是丢尽脸面,这样的人能说不是犯糊涂吗?
9.锋芒太露:容易招致嫉恨和陷害
很多初入社会的人,往往会得到朋友这样的忠告:“一定要锋芒毕露,这样才能使你在同辈中脱颖而出,是千里马就应该跑在最前头!”长辈们却会告诫他们:“年轻人切忌锋芒太露,要知道‘直木先伐’,所以应当藏而不露!”
我们听得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辩证地看,我们说第一种观点有他的道理。可能你拥有别人不具备的特殊才干,也许你还有经天纬地的能力,但是在你刚刚进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里时,并没有人了解你,你在上司的眼中就如同一张白纸,所以文章做得怎么样还得看你自己的发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要想怀才而遇,你就应该才华外露。不露,可能就没有人知道你拥有的才能;领导不了解你,也就无法重用你、提拔你。如果你把自己的能力一直隐藏起来,时间一久,领导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无能之辈。
但这样做是有条件的,这要看你的领导是什么样的人。上司是开明的人,他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重用你,但是,如果你在嫉贤妒能的领导底下工作,自己又不善于把握“适度”二字,那你就很可能要走霉运啦。有些领导不愿意让风采或才华优于自己的人留在身边,因为他们要时刻防范被人取而代之。
《庄子》中的“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挺拔的树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人也最容易受到伤害。所以,聪明人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保护自己。
露与藏,关键在于度,在于时机。抓住机遇露一把,就可能功成名就。切不可该藏却露,导致一步不慎,步步不顺。
在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有个地方县新到的县长血气方刚,上任之初就宣布要让这个县在两年之内脱贫致富。于是这位刚上任的新官便把三把火烧成燎原之势。他大刀阔斧,撤换班底,推行改革。虽然他颇具才华,但是年轻气盛,没有把握住适度二字,从而遭到了********等人的嫉恨与抵制,使整个蓝图成了他的独角戏。别人不但没有发挥的余地,反而被他视为障碍。最终,他的戏越唱越难,越来越被孤立,只好挂印走人。
在我们身边往往存在着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十足,处世不留余地,办事咄咄逼人。他们虽然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挫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过于天真直率,没有把握好藏与露的关系。
有一位应聘到某单位的大学生,从下车间开始,就对单位的人和事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习惯。还未到一个月,他就给领导上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综列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结果他被单位的某些领导视为狂妄、骄傲甚至是神经病。他的建议不但没有被采纳,而且没多久,就被解聘了。在此后的两年内,他换了好几个单位,都因没有接受教训,都像一个皮球那样被踢来踢去,而且每一个都比前一个更不如意,搞得他内心极其郁闷。
在新的人际关系圈子里,他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级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法,结果不但妨碍了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能,还招来了排斥。这种人就是把社会看得过于简单与理想化,而且不知道应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他们往往不能因锋芒毕露而走向成功,却容易因屡受挫折和打击而变得一蹶不振。
切记,锋芒是很扎眼的,它会令许多心胸狭窄之人受不了。一些急于显露自己才能和实力、处处张扬自己的人,往往会“出师未捷身先死”。而那些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却往往能抓住时机,一举成功。
10.执迷不悟:睁着眼睛却依然睡得很死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活一世,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还执迷不悟。
有人说生活是最严厉的老师,它与学校书本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同,生活对多数人的教育方式是:你得首先犯下错误并遭受挫折,然后从中吸取教训才能走向成功。可惜的是大多数人由于不知道如何从错误中悟出道理、吸取教训,所以只是一味地逃避错误。而实际上,这种行为本身又是另一种更严重的错误。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总是循环往复地犯着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
在学校里,你可能会因为没犯错误而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而在生活中,有时你的智慧恰恰是因为犯下了错误,并且从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而得来的。
一个不能接受自己与他人犯错误,或是不懂得珍惜犯错误的机会的人,不能算是具备较高智慧的人,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也会因此受到限制。成功者们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待错误所持的态度。其实,无论多么受人崇敬的成功者,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地犯错误,不同的是他们在错误面前并不感到畏惧,甚至不惜冒险去犯错误。这正如大思想家查斯特·菲尔德爵士指出:“当成功离我们还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就到了我们最有可能犯错误的时候。”成功者们即使犯了再严重的错误,也不会因此而意志消沉。相反,他们只会变得更加明智、勇敢和果断,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宝贵经验。
如果爱迪生当初一直在公司就职的话,他就不会发明出给全世界带来光明的电灯。据说他在发明出电灯以前已做过1万多次的试验。
假如他仍是公司的职员,就凭他这无数次的失败,早已经被解雇不知多少次了。
哥伦布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想去开辟连接中国的贸易航道,却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如今,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
这些人都用自己的错误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直面错误,积极改正,继续努力,你就可能获得成功。
从错误中学习经验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当我们犯下错误之后,一定要学会放下自尊,多听取别人的告诫和建议,避免犯更大的糊涂。
11.乱发脾气:请尽快丢掉斫伤人缘的利斧
周峰这孩子从小脾气就不好,性格非常急躁,有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能跟别人大发脾气。在家里,父母还能容忍他,后来上学了,爱发脾气的这个坏毛病还是改不了,为此同学都躲着他。等到了单位上了班,单位的同事可就不情愿忍他了。
有一天,周峰去打印室打印文件,负责打印的同事把文件的格式弄错了,周峰很是生气,说:“你怎么这么笨!我着急用呢!”打印文件的同事听了都愣住了,可也不好说什么,默默地重新打印了一份,周峰拿起来就走,边走还边说:“真是慢死了!”就这样一件小事,周峰就把这位同事得罪了。
还有一次,周峰出差在外,公司给的出差费不够用,他就给公司打电话,公司的负责人告诉他下午给他转账过去。可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件并不十分着急的小事也让他大发雷霆,他说必须马上转,否则,事办不成他不负责任。结果弄得公司的负责人扔下自己手里的工作,甚至连午饭都耽误了,头顶着大太阳去给他办理了转账手续。
就这样,没多久,同事们都领教了周峰的坏脾气,大家远远地看到他,不仅不过去打招呼,反而赶紧绕道走,一副“惹不起躲得起”的样子。周峰还觉得无所谓,实际上他的人际关系已坏透了,在年终评定时,他是倒数第一名,这就是坏人缘的结果。
可能我们没有周峰这样严重的坏脾气,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是否有时候也像周峰一样,时不时给人来个冷脸呢?其实,很多类似的错误是我们在无意中造成的,也许你当时觉得没什么,可是却大大伤了别人的感情,只不过你自己不知道罢了。想想看,谁能受得了一个脾气暴躁的朋友呢?
脾气的好坏完全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交际效果。一个经常跟别人动气的人,是无法保持自己的君子风度的;总给人家吃“闭门羹”,这碗“羹”早晚也会被还到自己身上。虽说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都是自己无意间造成的,但是没有谁会永远原谅你的无心之失。
要想提高自己的交际质量,首先要过脾气这一关,连自己的坏脾气都改不好,还谈什么接下来的交际呢?其实脾气暴躁是一种冲动型的人格特点,这需要自己慢慢调整,凡事都要心平气和,时刻注意提醒自己,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总要同其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好感、友情、赞赏、合作,如果一个人把身边的人都得罪了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没有生气,寸步难行。要学会多理解别人,对他人礼貌温存、温文尔雅的态度会让你有一个崭新的生活状态。
12.贪图虚名:误将虚幻的彩虹当成
通往成功的桥梁
古往今来,我们的祖先在做事之前都讲究“师出有名”,圣人孔子也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谓“名”,无外乎名声和面子,倘若事情和这两样东西发生冲突,那么首先要照顾到它们,至于事情的结果倒显得不重要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公元前638年,宋国军队与强大的楚军在泓水遭遇,双方准备大战。宋军先到一步,已摆开阵势,楚军正在忙忙乱乱渡河。这时,宋国的右司马子鱼把它看作克敌制胜的一个好机会,就向宋襄公建议说:“楚国军队比我们多,两军相比,楚强我弱。现在趁楚军渡河之际,抓住战机,发起猛攻,我们能以少胜多,楚军必败。”
一向信奉儒家教义,讲究“仁义之师”的宋襄公晃了晃手,滔滔不绝地讲述儒家礼仪:“不能这么做!我听说讲道德的仁人君子不杀害受伤的人,不抓老者,不乘人之危置人于死地。楚军还未列好队,我们就打过去,这是违背仁义啊!我不能背上不仁不义的罪名。”
说话间,只见楚国兵马接连登上陆地,但还没有完全摆好阵势,子鱼再次苦谏:“大王啊,你要为老百姓想,不要顾那些所谓的‘仁义’了,要不然会误国的。”宋襄公一听,更是火冒三丈,大声地斥责道:“滚回去,再要多嘴,我就按军法问罪。”
直到楚军渡过河,列好阵势,做好了准备,宋襄公才下令擂鼓出击,结果宋襄公这套“蠢猪式”的战法使宋军遭到惨败,在乱军中宋襄公屁股上也挨了一箭,不到三天就一命呜呼。
宋襄公为了赢得“仁义”的名声而失去了有利的战机,结果葬送了自己的军队,自己也送了命。看来,死要名声这种犯糊涂的做法不仅活受罪,还误事误国,此教训不可谓不深。人们有时非要做一些不该做的蠢事,明明知道前面是陷阱,可是偏偏要往里面跳,就是因为太在意名声,怕别人说三道四,把自己看低了或者过于看重自己的“身份”,把它摆在比生命还重要的位置上,结果在“名声”、“身份”面前昏了头,于是只好被“逼上梁山”。这实在是蠢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