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乃人之所好,财乃养命之源。人生无财无利,不仅难以养身活命,而且不能养家糊口;除此之外的一切事情也就无从谈起。
而谋利决不是一垂身、一顿足,便可轻易成就之事;很多时候,需要以人为依托点,为突破口。因此,我们强调谋利先谋人。
谋人就是研究人,琢磨人,揣透人。惟其为此,才能对症下药,因人制宜,既达到见机行事,水到渠成的谋利目的。因此,要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以达到上下活络、左右逢源的游刃有余之境。
要有“关系”意识
我们在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时,就会发现这些成功者的后面大都有深厚的社会背景。查一查这些在官场、职场或商场的名人家谱,差不多都可以看到周围雄厚的人际资本。
社会是由各种关系的人错综而成的群体。在社会中办各种事情几乎都离不开关系,商业活动更是如此,许多生意的成交都是通过关系达成的。可以说,人际关系和信息关系就是赚钱谋利的可靠保障。
印尼华人首富林绍良,就是一位熟谙用关系做生意的人。
林绍良早年在印尼做生意时,资金很少,生意规模不大。上世纪40年代,印尼独立战争期间,林绍良结识了时任印尼军队师长的苏哈托,并成为朋友。通过苏哈托的关系,林绍良承接了为印尼军队采购军火、药材等物资的生意,从此生意越做越大,并获得印尼共和国的赞誉。
1966年,随着苏哈托的上台,林绍良很自然地凭借这种旧谊,得到了政府对自己的大力支持。当林绍良成立波戈沙里有限公司时,公司的创业资本仅有1亿盾,而印尼国家银行却给了他28亿盾的贷款。苏哈托总统还亲自主持了这家公司的第一座面粉加工厂的落成典礼。
林绍良就这样凭借着同印尼政府,直至最高当权者的良好的私人关系,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林绍良因受到印尼政府如此优待,更感到有义务为印尼的经济振兴出力。
印尼是个条件优越的农业国,但由于长期受殖民主义政策的压榨,粮食不能自给,每年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粮食,成为国家经济的一大负担。1969年,林绍良向政府建议,在国内自行加工面粉。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把全国2/3的面粉生产专营交给林绍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林绍良实现了国内面粉自给的目标,为印尼政府节约了一大笔外汇,他自己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就这样,林绍良生意越做越大,直至成为印尼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我们在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时,就会发现这些成功者的后面大都有深厚的社会背景。查一查这些在官场、职场或商场的名人家谱,差不多都可以看到周围雄厚的人际资本。由此可见,社会关系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关系呢?实际上,有许多的人际关系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有许多人不知道去利用罢了。
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人当上总理,自然就容易记起你,大有可能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太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本政治家的回忆录提到:一个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名阁员(部长级),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来配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可见,关系和交情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将来就一定会受其掣肘。
多栽大树好乘凉
谋取多方面利益,需要错综的人际关系。织造好这些关系网,就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有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而对于商界中人来说,找棵大树就可以摘到金果,多栽大树当然就更容易获得大利。
对于商人而言,胡雪岩生活的时代是特殊的。胡雪岩时代的特殊,就特殊在旧制受到冲击,洋人叩打大门,社会发生变乱。
胡雪岩时代的旧制,十分影响商人的发展。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在社会中处于最末流,士农工商的次序十分明显,这种体制与商人的活动相矛盾,官吏对商人的危害十分大,一个极小的守门吏都可以以其职务特权影响一个小商贩的生意。较大的官吏情况更严重,他可以以各种貌似合理的理由强行征税,或者宣布该贸易为不合法。
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发育周期甚长,内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升迁制度与传统习惯。尤其是在不成文的习惯部分,依附大官僚而使自己升迁顺利,已经是一件世人非常熟悉的事情。所谓“官官相护”,或者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就是讲的这一习惯。胡雪岩长期做跑街,与一帮挖空心思捐班升官的人打交道,逐渐熟悉了这一套习惯。他很明白,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少的风险。
正是长期与这些人打交道,胡雪岩逐渐变得为人圆通,交际广泛。当他遇到王有龄时,听说他是捐班候补盐使,便感觉到机会来了。他利用收款的机会,为王有龄筹措了五百两银子,资助他进京拜官。
王有龄因为胡雪岩这一帮助,得了机会补了实缺。知恩报恩,胡雪岩得以借机有了自己的钱庄。因为有了王有龄这个升得高、升得快的后台,胡雪岩发现自己面前突然展开了一个新世界。粮食的购办与转运、地方团练经费与军人费用、地方厘捐、丝业,各个方面的钱都往胡雪岩所办的钱庄流了进来。
胡雪岩有了这一经验,回头反思,便很快明白了自己的事业要想大发展的因应之道:寻找官场的保护。寻找保护的办法很多,最有效的办法是继续帮助有希望、有前途的人,帮助这些人得到朝廷赏识,巩固其官位。有了这些人的稳固,自己的商业势力的扩张也就有增无减了。
另有一个因胡雪岩帮助而升迁的何桂清,在苏浙之间,为朝廷出力甚勤,所以在这一带的影响日盛。
因此,胡雪岩的点子也有了市场,他的商业也有了依托。胡雪岩在经营中逐渐冲破了先前几种钱庄的经营观念,开始在以官府为后盾的前提下向外扩张,这一扩张预示着胡雪岩在商业上必将称霸东南半壁江山。此时的胡雪岩,因为尝到了在官僚阶层中扩充势力的甜头,再也不会回到旧有的经营观念中去了。
左宗棠在位之时,胡雪岩为他筹粮,筹饷,购置枪支弹药,购买西式大炮,购运机器,兴办船务,筹借洋款。这些事耗去了他大部分精力,但是胡雪岩乐此不疲。第一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就是商事,可以从中赢利;第二是因为左宗棠必须拥有这些东西,才能安心平捻剿回,兴办洋务,成就功名大业。左宗棠是个英才人物,其事业日隆,声名日响,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巩固,胡雪岩就愈加踏实。他原来之所以仰赖官府,就是为了减少风险,增加安全。现在有了左宗棠这样一个大员作后盾,有了朝廷赏戴的红顶、赏穿的黄褂,天下人莫不视胡雪岩为天下一等一的商人,莫不视胡雪岩的阜康招牌为一等一的金字招牌。胡雪岩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万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气地与洋人抗衡。任何一个以本业为主,不能上传下达的商人都不敢像他那么做。只有一个胡雪岩,把握住了这个时期的特点,而且做到了。
除了巴结王有龄、左宗棠,胡雪岩还通过钱庄业务与京中大官奕fi、文煜等人接上了关系。当然,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对于官阶和名气小的胥吏僚属辈以及士大夫文人,胡雪岩也积极拉拢,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他“时出微利以饵杭士大夫。杭士大夫尊之如父,有翰林而称门生者”。
胡雪岩借与官场要人的关系,做起生意来如鱼得水,日进斗金,富甲一方。而他背后的强大官场力量,才是财富的真正来源。胡氏明智的选择,验证了过去中国商人做生意不能没有靠山的道理,从而一生都在致力于经营靠山,踩着官场仕绅的阶梯,一步步登上了财富的顶峰。当然,我们所说的靠山并不一定专指官场,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应该有我们要寻的靠山。
得人心者得财源
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赢得人心才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福特公司出来后,艾科卡在1980年执掌了行将倒闭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帅印。他以其推动企业前进的高明手段、独特的沟通公关技巧、过人的勇气和不变的决心,缔造了美国企业史上一个最大的奇迹。
首先,他四处奔走于所有对公司有影响力的公众团体,交流沟通,说服他们相信公司一定可以克服财务危机。他的反复强调自己公司的存在与发展对于美国的深远意义,以及保住员工饭碗与维护安定的重要性。这样,他取得了国会的同情、信任与支持———1.5亿美元的贷款。银行纷纷伸出援手,为公司解决了头等大事。
接着他与员工广泛谈话,交流沟通,鼓动员工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硬仗,让大家对公司重建信心。他还向员工与工会保证,公司有能力、有潜力克服危机,造出美国市场的风云车种,但必须先暂时牺牲部分薪资和若干福利以节省开销、积累资金,他甚至率先把自己的年薪缩减为1美元,直到公司赢利为止。这样,员工与管理层完全抱成了一团。
他还亲自为新车型做广告:身兼发言人及啦啦队长,为公司造声势———结果是,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走出低谷,一跃成为美国企业界的楷模,艾科卡也成了美国企业界的领袖人物。
这场战斗的胜利主要取决于艾科卡超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有效的谈话技巧———他具有说服力,打动了人心,获得信任。无论是面对面的谈话、讲演、广告、还是在他的书中,他都以直接坦率而又热忱的态度与公众沟通,使投资人(政府和银行)以及员工从资金上、情感上给予他支持,给予他信任与首肯,从而使他说服所有的员工、国会议员、银行家、顾客、经销商等相信公司的美好远景,最终实现了他拯救公司的目标。艾科卡在他的第一本书中写道:
一个人要使人工作充满干劲,要让别人信任你、支持你,惟一的办法就是———好好与其他人沟通。这种相互合作的参与式的管理,必须建立在老板与员工之间双向的沟通之上。
“人心是财富的另一端”,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它表明经营人心就是经营财富。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生意兴隆。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失去热情,生意日渐衰落。有一天,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便赠送“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是“心”字中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而郑板桥却平心静气地说:“没有错啊,你以前顾客满门,是因为‘心’中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冷淡,正是因为‘心’中少了‘一点’。”李沙庚顿有感悟,才知经营人心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使自己的店起死回生。
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赢得人心才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无论是海尔公司的“真诚到永远”,还是TCL公司的“为员工创造机会,为顾客创造价值”,以及长虹公司“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从这些企业主旨上都可以看出企业老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营人心就是经营财富。
给别人想要的东西
要确实知道别人需要的东西,从而更多地提供人性化的关怀,进而为自己的事业提供发展动力。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那么,激励员工的关键是: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而员工想要的是什么呢?鲁特格斯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请员工将有关工作的十个因素,依重要顺序排列出来。另有一群经理人亦接受同样的调查,列出他们认为员工会重视的十项因素的顺序。
经理人列出来的前三大因素是:加薪、升迁、工作保障。
而员工列出的前三大因素则是:尊重、个人成长及表达意见的自由。依序下来的是对个人的体贴、对工作绩效的欣赏与肯定、确实告知公司的政策或决策。事实上,经理人和员工的看法都没错。假使员工的收入无法养家糊口,那么他们的第一个选择可能就是与金钱有关的答案。马斯洛告诉我们:所有的人,即使不必为钱工作者,一生都在寻寻觅觅,满足5种不同需要:
生理的需要。食物、睡眠及遮风挡雨的地方,是基本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银行存款、保险及工作的保障,都是安全的生存需要。
归属的需要。人都想要归属于某个团体,并被其接受。家庭是我们最初接触的团体,工作伙伴又形成另一个团体。那些对工作场合的社交活动不以为然的经理人要注意:你是在剥夺员工的基本需要,同时也失去你自己取得良好资源的机会。
受人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感激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会兴致低落,无精打采,最后掉头就走。
个人实现的需要。人要实现自身价值,以展示自己在社会和生活中的有用性。如果不能满足此种需要,这个人便要陷入焦虑苦恼、困惑不安的情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