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来点奇谋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套路,弄点奇谋妙计,玩点小伎俩,也许会另辟蹊径,别有洞天的。
对于急于出名的人,如果一下子“谋不到”推销自己的人,不妨想些“奇谋”出来,下面就是两个有趣的例子。
诗人陈子昂刚到京都长安时,还不为人们所知。有一天,有个卖胡琴的人为自己的琴要价一千贯,那些豪绅贵族们争相传看,都没人能够辨别胡琴的优劣。这时,陈子昂突然走上前去,对卖琴人说:“跟我到家里去取一千贯钱,这琴我买了。”众人吃惊地问他为什么用这么高价买这把胡琴,陈子昂说:“我善于演奏这种乐器。”大家说:“能听听您的演奏吗?”陈子昂说:“请大家明天到宣阳里来,我演奏给你们听。”第二天,大家如期前往。此时,陈子昂已准备好酒菜,胡琴摆在桌前。吃完饭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叫陈子昂,四川人,有文章一百卷,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竟还不为人所知。这把胡琴不过是一般的乐工所制作的,我怎能对它有兴趣呢?”说完,举起琴来,摔地而碎。然后把自己的文章一一赠给在座的诸位。这样,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传遍整个京城。
英国当代小说家毛姆成名前,生活十分困难,为了推销他的小说,便想出了一个奇妙的计策:他花钱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内容相同而又引人注目的征婚启事。那上面说:“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找一个与毛毛姆像姆小说中的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这则征婚启事刊登后,毛姆的小说立即成为英国年轻读者的抢手货。因为不少女性为了同这位百万富翁结婚,都急于想知道毛姆小说中的女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她们争先恐后地去买毛姆的小说,以便与之对照比较。而男性读者则惟恐自己的女友去应征,也不得不去买一本毛姆的小说,以了解女友的心理活动。几天之后,全伦敦各家书店就再也买不到毛姆的小说了。
毛姆为了推销小说而刊登征婚启事的计策,也是奇人奇想。他略施小计,天下读者尽入其彀中矣!
的确,有些时候,光是一条道走到黑是没有希望成名的。那就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思路,弄点奇谋妙计,玩点小伎俩,也许会另辟蹊径,别有洞天的。
学会“脑筋急转弯”
在处世过程中,有时可以利用对方不知底细,来个“脑筋急转弯”,做一把“披着狼皮的羊”,兴许会收到奇效。
面对非常时刻,应有非常之举。比如为了阻止对方进行有害于己方的行为,就可采用“绵羊披狼皮”的办法,使对方碍于己方的“实力”和“威名”,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行动方案。
例如,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吴官潼出使瓦刺时,明英宗像被扣押为奴。就在第二年,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正被瓦刺扣押的吴官潼,便主动要求做了英宗的随从。从瓦刺回国,因为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吴官潼不幸又被打入自己人的大狱。
到景泰元年,瓦刺再次大举进犯中原,包围了北京城。大将石亨为代宗出主意说:“把吴官潼放出来,可以让他退兵。”正急得团团转的代宗,一听有人能退兵,马上诏吴官潼出狱,并亲自为其去掉刑具,问:“你能让也先(瓦刺首领)的部队退兵吗?如果能成功,我封你为侯。”
对瓦刺人十分了解的吴官潼当即一口答应:“可以!”代宗大喜,便立即赐予新衣,把他押至石亨的营中。石亨一见吴官潼,高兴地说:“吴先生来了,我就放心了。”吴官潼赶着一头驴,头戴一顶破草帽,手里拿着一块肉,闯入瓦刺人的包围圈。瓦刺兵抓住他,送至头领面前。吴官潼便装得十分委屈的样子,不慌不忙地用番语说:“我是某村人,我娘有病,我进城买肉给她老人家吃,你们抓我干什么?”然后,他又故作神秘地说:“你们怎么还在这里?我听说朝廷已传旨召四方兵马到京城,马上就要潜入你们的领地,去剿你们的老巢。”吴官潼停了停,又说:“若不是与你们有乡情,我才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告诉你们呢!”
正在这时,石亨趁机用火器向也先的部队猛轰。瓦刺军将领一见,以为朝廷下一步确实有“大动作”,顿生退兵之意。也先最终撤兵,北京遂解围。
可见,在处世过程中,有时不妨利用对方不知底细,来个“脑筋急转弯”,做一把“披着狼皮的羊”,兴许会收到奇效。只是,此招务必慎重,不然,很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谋名的“底线”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然要走到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歪门邪道上去。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做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所谓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诸君,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劲,莫为名利遮住眼。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加可悲。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又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的新解法,遂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虽然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宋之问、卡尔丹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之问来说,纵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糕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平常人都不齿的肮脏勾当,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求名并无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然要走到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歪门邪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