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卓别林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导演要他模仿当时一个有名的德国喜剧演员。卓别林一直都不显得出色,直到找出了属于自己的戏路。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唱唱跳跳,直到还己本来面目,并以其机智的妙语而广受欢迎。
基尼·欧屈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德州腔,穿着入时,像个城里人。他宣称来自纽约,别人却在背后笑话他。直到有一天他弹起斑琴,成为了牛仔明星和歌星。
所以,你既然已来到世上,就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据分析,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具有一些天赋的,你是什么就唱什么,是什么就画什么。经验、环境的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爱默生在他的散文《自恃》中写道: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一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如果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什么。”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帮助你的就是你自己;正所谓:自助者天助。而真正的自助者都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藐视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惊奇地轰然倒地,仿佛有如天神相助。
独立起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性格决定人生,而人是自己性格的设计师和创造师。他的话说得很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也完全应该主导自己的性格,成为驾驭自己性格的真正主人。
人的独立性是以人的个性为基础,以自我意识为前提。
性格是由其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感特征和意志特征所组成,而自我意识是促使这四个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在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所起的作用并非始终如一。在儿童时期,性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环境,特别是家庭和学校,而自我意识所起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到了青年时期,随着个体发育的日益成熟,自我意识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逐渐成为一种控制力量,其作用怎么高估也不算过分。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性格决定人生,而人是自己性格的设计师和创造师。他的话说得很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也完全应该主导自己的性格,成为驾驭自己性格的真正主人。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惟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向他打开。
有一天,他在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作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像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归根到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质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义何在?你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精神活动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的事业中,在我们渴望成功,甚至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像弗兰克那样,保持心理独立,通过心理独立去战胜自我,战胜环境,使自己安然地度过危机。
人要有独立性,而不要依赖别人。依赖别人使一个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业的勇气,其肯定性较差,会陷入犹疑不决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依赖者还会表现出剥削的性格倾向——好吃懒做,坐享其成。
依赖者会形成一些特有的症状,他们缺乏社会安全感,跟别人保持距离。他们需要别人提供意见,或依赖媒体的报导,经常受外界指使,自己好像没有判断能力。他们潜藏着脆弱,没有发展出机智应变的能力,较易失业。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依赖性格,就应该大胆地制定一份“自我独立宣言”,并向他人宣告,你渴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独立行事,彻底消除任何人的支配(但不排除必要的妥协)。
与所你依赖的人谈话,告诉他们你为何要独立行事,并明确你出于义务而行事时自己的感受。这是着手消除依赖性的有效方法,因为其他人可能甚至还不知道你处于服从地位的感受如何。
提出有效生活的五分钟目标,确定如何在这段时间内同支配你的人打交道。当你不愿违心行事时,不妨回答说“不,我不想这样做”,然后看看对方对你的这一答复的反应。
当你有足够的自信心时,同支配你的人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然后告诉他,你以后愿意通过某个手势来向他表明你的这种感觉,比如说,你可以摸摸耳朵或歪歪嘴。
当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时,告诉那人你的感觉,然后争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请记住:你的父母、爱人、朋友、上级、孩子或其他人常常会不赞同你的某些行为,但这丝毫不影响你的价值。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你总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这是生活的现实,你如果有思想准备,便不会因此而忧虑不安或不知所措,便可以挣脱在情感上束缚你的那些依赖枷锁。
如果你为支配者(父母、爱人、上级或孩子)陷入惰性,那么即便有意回避他们,也还会无形中受人支配。
如果你觉得出于义务而不得不去看望某个人,问问你自己:别人若处于某种心理状态,你是否愿意让别人来看望你。如果你不愿意,那就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找这些人去谈谈,让他们认识到仅仅出于义务的交往是有损于人的尊严的。
坚持不带任何条件的经济独立,不向任何人报账。你如果得向别人要钱花,便会成为他的奴隶。
不要继续发号施令,控制别人;不要继续受制于人,惟命是从。
承认自己有保持私密的愿望,不必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经历都告诉某人。你是独特而与众不同的,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事事都要告诉别人,那你便没有选择可言,当然也就成了不独立的人。
在晚会上,不要老是陪伴着你的伙伴,不要出于义务而一直陪着他。两个人分开去找别人讲讲话,晚会结束之后再聚到一起。这样,你们会成倍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见闻。
记住:你没有为别人高兴的义务。别人自会寻求解脱和愉快。你可以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但如果感到有义务让别人高兴,那你就失去了独立性,就会因别人不高兴而愁眉苦脸;更糟糕的是,你会以为是你使他不高兴的。你对自己的情感负责,在这一点上人人如此,毫无例外。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不能控制你的情感。
不要忘记:习惯并不是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不错,你以前一直服从别人,但不能因此再继续受人支配。
真正生活的实质在于独立。因此,幸福的婚姻关系是最低程度的融合加上最高程度的自治与独立。或许你非常害怕冲出依赖关系,但如果问问你在精神上依赖的那些人,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最钦佩的,正是那些敢于独立思考、独立行事的人。真有意思。你要是独立了,别人就会尊重你,特别是那些拼命要支配你的人会更敬佩你。相反,老是有依赖的性格,就会遭人厌恶。
不论是在哪一种环境中,人们都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只要我们心中具备哪怕只是一种最微弱的独立的愿望,它也会像天堂里的一颗种子。经过我们的耐心养育和培植,它就会茁壮成长,直至开花结果。被自己主宰的人是强者,被别人主宰的人只是奴隶。
控制情绪法则
——学会爱你的仇人
与人相交,一定要切记人本身并不是一种逻辑、理性的动物,而是一种充满感情、偏见和虚荣的动物。
德军有一条军纪,明文规定遇到有不满的事情,绝对不准当场发作,一定得忍过一晚上,待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提出来讨论。相信这么一个规定,在一般社会生活中一样需要,惟有如此,才可能让那些唠叨的父母、聒噪的妻子、挑剔的雇主和一些找碴的人平静下来,别再为社会制造更多的事端。
犯错的人永远只会怪罪于他人,而绝不可能反躬自省、承认错误,其实任何人都有这种毛病。所以,当你我有朝一日突然想批评他人时,不妨想想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所要批评、诅咒的人,不论是否有错,都将会执意强辩,为自己的行径寻找借口,甚至恶言反扑。
林肯年轻的时候曾热衷于批评人,经常撰文嘲弄他人,并散发给街人,引起当事者极度的憎恶。有一次因为做得过火,而引发一件令他为之大彻大悟的事情。
1842年他撰文批评一位政客,此人不甘受辱,要求与林肯决斗,林肯骑虎难下,只好勉强答应,以维荣誉。幸好双方友人从中劝阻,一场生死之争,才在最后关头化解平息。
经过那次教训之后,林肯终于悟出了为人处世之道,从此再也不嘲弄他人。
如果你有心让某人仇恨一辈子,只要放开顾忌,毫不保留地予以严厉批评,保证可以奏效,哪怕你的批评完全正确,对方仍是会对你恨之入骨。
与人相交,一定要切记人本身并不是一种逻辑、理性的动物,而是一种充满感情、偏见和虚荣的动物。
批评就像是个危险的火塞,足可引爆人们心中浮夸的虚荣与自尊,甚至足以置人于死地。
所以,我们何妨不试着多去谅解别人,而别再去批评他人呢?惟有如此,我们才会不受其弊,反得其利,才能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当我们恨我们的仇人时,就等于给了他们致胜的力量。那种力量能够妨碍我们的睡眠、我们的胃口、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快乐。要是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我们担心,令我们苦恼,令我们一心报复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得跳起舞来。我们心中的恨意完全不能伤害到他们,却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像地狱一般。
一份由米尔瓦基警察局发出的通告有这样一段话:“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家伙的更多……”
耶稣所谓“爱你的仇人”,不只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训,而且是在宣扬一种20世纪的医学。当他说“要原谅七十个七次”的时候,他是在教我们怎样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许多其他的疾病。
当耶稣说“爱你的仇人”的时候,他也是在告诉我们怎么样改进我们的外表。一些女人,她们的脸因为怨恨而有皱纹,因为悔恨而变了形,表情僵硬。不管怎样美容,对她们容貌的改进,也比不上让她心里充满了宽容、温柔和爱所能改进的一半。
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了我们对食物的享受,圣经上面说:“怀着爱心吃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即使我们不能爱我们的仇人,至少我们要爱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
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有人问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约翰,他父亲会不会一直怀恨别人。“不会,”他回答:“我爸爸从来不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不喜欢的人。”
有句老话说:“不能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
要培养平安和快乐的心理,就永远不要试图去报复我们的仇人,因为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我们会深深地伤害了自己。要像艾森豪威尔将军一样,不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去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
在这一点上,每一个聪明的成功人士都会有所感悟,他们更懂得去调解自己的心理,因为他们知道,生别人的气,不但会伤害了自己,更会把时间耽误在这些乏味的事情上,这是很没有意义的,也会对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
宽容的对立面是刻薄,按照上面讲的性格原理,刻薄者最大的性格弱点是“不会爱自己的仇人。”
爱能生爱要消除自己的怨恨心情,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人以爱。
爱是主动给予,而且这种给予是无私的,不索取任何回报。从前有个国王,非常疼爱他的儿子。这位年轻王子,没有一件欲望和要求不能满足。因为他父王的钟爱与权力,可以使他得到一切他所希望的东西,然而他仍常常眉头紧锁,面容戚戚。有一天,一个大魔术家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有方法使王子快乐,能把王子的戚容变作笑容。国王很高兴地说:“假使能办到这件事,则你要求任何赏赐,都可以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