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鸡刚刚打鸣,姬云就已经从自家院内走了出来,一身书生装扮的姬云就走在王府内,来来往往忙活的下人们看到他都停下行礼,毕竟早上下人们要做的活很多,最后没办法,姬云就一路小跑来到后院一间小房门口,只见小房门上有一块匾,说是匾,其实更像一块破木板,只是上面写了两个字,“易庐”,这两个字苍劲有力,仔细看却好像看不清楚,仿佛两字上有雾气萦绕。
“呃咳…”这时一位老人从房内走出,他一声咳嗽正好将姬云从字里拉了出来,清醒过来的姬云大吃一惊。
“啊,太公”看到眼前人姬云赶紧行礼叫人,然后不禁问道“太公,这字怎么回事啊?我好像被吸住了似的”
“呵呵”太公笑道“这字内含易经之道,你算资质不错的了,你且去问,这姬家之内除姬明山那小子,何人敢像你如此这般直视这块匾!先进来吧”
“哦,来了”姬云回答一声,不禁又疑惑道“明山叔叔这么厉害?就他敢看?”
太公慢慢走回屋里,坐到桌前,倒了一杯茶,这才摇头说道“他是厉害啊,大字不识几个,他不是不怕,是不懂!”
“呃……呵呵”姬云无奈的笑了笑,这是姬家人都知道的,当年姬明山小时候去文斋学习,只去了一天,就死活都不去了,纵使他爹姬衡差点把他屁股打烂,他还是不肯去,最终还是太公发话,才饶了他,这还让得他半个多月不敢坐着。这件趣事尤其是姬云这样的如今第三代,在文斋上学第一天,先生都会用姬明山的事来当反面教材。
姬云打量着这间易庐,屋内装饰简单,甚至说是简陋,一桌,一床,太师椅,除此之外都是书,有纸书,有竹简,有帛书,还有兽皮龟甲。看得姬云心中一片震撼。
“云儿,给”太公放下茶杯,从一旁拿过一本书递给姬云,姬云回过神来,接过一看,书名《易经》。
“你知道什么事易经吗”太公问道
“易经乃占卜之道,掌易经,而趋吉辟凶”姬云赶紧回答道
“嗯,易经确实可以趋吉辟凶,但易经却不仅仅是占卜之道,你且坐下,我来与你讲讲”太公看姬云坐下后,便继续说道“《周礼》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有六十有四。我太公之位便是传自太卜,而我姬家《易经》便囊括三易。《连山》象六甲而判吉凶,引四季六气,转三元九运。《归藏》以天金山水火风木地为理,演万物于卦。《周易》承伏羲八卦,以六十四卦含宇宙,囊万物,循自然之道。并且《周易》乃我姬家先祖文王所创”
“我姬家真的是大周后裔?!”姬云惊讶的看着太公“我之前就猜到,但没想到真的是啊”
“你果然聪慧,不错,我姬家便是大周姬家”太公有些惊讶姬云竟然隐隐猜到,笑着点了点头“姬家家史,待得家主从东都回来,由他说与你听,今天我们只讲易经”
姬云虽然更想听家史,但却不敢忤逆太公的意思,便乖乖闭嘴,继续听太公讲课。
“刚刚说道,易有三法,而当今世上《连山》《归藏》均已失传,但我姬家隐世近千年,太公一脉相传,终得以保存全部《易经》”太公说到此时,满脸自豪“《易经》讲,无极生太极,分两仪,为三才,生四象,循五行,囊六合,观七星,基于八卦,备包有无,弥纶天地,无我而有我,是为自然之道”
“那怎么算透彻呢?”姬云问道
“透彻?哈哈”听到姬云询问,太公忍不住笑道“云儿啊,我太公一脉,相传三十五代至今,我自诩聪明,今年六十四岁,算是长寿了,但顶多算小成,透彻?三十五代太公,没人敢说透彻的!”
“这么困难啊”姬云惊讶了
“不可贪多啊”太公嘱咐姬云,捋捋胡子继续说“我姬家这完整《易经》之道,通晓十之一二,便可消灾解难;十之三四,便可趋吉避凶;十之五六,便可任太卜之职;十之七八,便可触及自然道法”
“那真要通彻了呢?”姬云赶紧问道
“若真通彻啊”太公一脸向往“相传便可肉身成圣,羽化升仙”
“真的有神仙啊?”姬云惊讶的看着太公
“一定有的”太公肯定道“当年武王伐纣,便是天神相助”
太公微笑着看着姬云那一脸向往,心里不禁想起当年上一代太公对自己说这些的时候,自己也是问东问西,对天神上仙都无比的向往。想着想着太公都感觉自己的心境受到了影响,变得年轻起来了。
“好了,云儿”太公不得不将沉浸在意淫中的姬云拉回来,毕竟自己当年也是这个样子“自今日起,每日卯时你到易庐,看《易经》一个时辰,练字两个时辰,明白了吗?”
“哦”姬云答道“可是,太公,我很多字我都不认识啊”
“不识便来问我,我会为你讲解”太公此刻变得极为严肃,说道“凡不认识的字,就是后两个时辰要练的字,还有,每天学会的段落,晚上回去要背牢,不时我便会考你”
“哦,于行明白”姬云看到太公这般严肃,也收起了嬉皮笑脸,连回答都用了自己的字。
“嗯…”太公看到姬云如此言行,也不禁点了点头,脸上的线条也柔和了一些,然后指了指姬云手中的书,便不再说话,从旁边拿了一本书就看了起来。
姬云看了看手中的《易经》,再看看自顾自看书的太公,叹了口气便坐在一旁,铺开纸张,研磨润笔,就开始读起书来,碰到不会的字就记下来,不一会儿这张纸就装不下了。而此时,一旁的太公走了过来,姬云全身心投入书中,准确的说是找不认识的字之中,而没有注意到太公站在一旁。太公看着姬云笔下的字,微微点了点头,“笔法虽尚且稚嫩,但字整体还算正”太公想到。姬云突然发现太公站在一旁,吓了一跳,执笔之手不禁抖了一下,几滴墨就浸湿了刚写好的纸。
“慌什么”太公喝到“君子当遇惊而不慌”
“于行知道了”姬云赶紧答道,边回答边收拾那张纸,然后重新来过。太公看着姬云,不禁叹了口气,一口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