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原因并不在此,而在于王阳明到了晚年,把学问和事功上的所有成就,都一扫而空了。这才是王阳明的勇猛之处。学王阳明,要学他的勇猛。”
曾国藩曾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为人如此,为学也如此。要么飞升,要么下坠,此间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退缩就是堕落,满足就是怯懦。在精进的道路上,勇猛是唯一的护法。
“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
每天拿出来两小时浪费
上回提到王阳明讲“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令我想起《黑道风云20年》里说,打群架时,最不怕对手拿砍刀,最怕对手拿匕首。砍刀虽然大,只是唬人的,不伤及要害,全身砍上十几二十刀,住院十天半月就没事了,而拿匕首的人是真想拼命的,一手下去,就能要人命。
我小时候,自以为象棋水平不错,和别人下棋,喜欢杀得对方“老将光肚”。所谓“老将光肚”,是吃得对方只剩一个“帅”,然后再赢。一天,我和邻居在门口摆棋,我杀得他“老将光肚”。
一个老头走过来,看了一眼棋盘说:“你害臊不害臊?”
我问邻居:“你害臊不害臊?”
老头对我说:“不是问他,是问你。”
我疑惑地看着老头:“我赢了啊。”
老头说:“还不如输呢。”
我不服气:“咱们下一盘?”
老头说:“哈哈,好,下一盘。”
我车马炮六个子一个没死,老头死了一个车,把我将死了。
我说:“这是我大意了,你丢了一个车,我一个子没丢呢。再下一盘吧。”
第二盘,我车马炮全在,老头死了一个车一个马,我又输了。
我吞吞吐吐地说:“要不,我再跟你学习一盘?”
第三盘,我车马炮还是全在,老头死了两个车,还是我输。
我羞愧得无地自容:“你教教我吧。”
老头说:“想长进,步数要少,吃子要少。”
几年后,我读《孙子兵法》,读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时,一拍大腿:“精辟!”
我见过很多用功的人,他们看起来很像我上文中说到的“勇猛精进”的人,事实上却都不是。“用功”和“勇猛精进”并非一码事。我之前写过名为《我始终不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的文章,现在又来鼓吹“勇猛精进”,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是第一义和第二义的差别,毫厘之差,天渊之别。
R是牛人。某年圣诞节,学院给每位同学发卡片写愿望,R写的是“希望每天能睡够六个小时”。期末考完最后一门,大家聚餐,聚完餐R回到宿舍自习到凌晨三点。他不仅修我们经济专业的课程,和我们相关的所有数学课程他都修,哪怕是只有一点相关,他也要把那门课整个学下来。有天晚上,我在宿舍楼下碰到他,问他干嘛,他说:“去听‘小波分析’,对经济学很有用,你要不要一起去听啊?”我说:“算了,要是有‘大波’分析我倒愿意去听听。”做毕业论文那阵儿,他桌上堆了一堆C语言的书,我问他为什么看那些书,他说写论文遇到一个问题,计量软件没有那个功能,打算自己学编程。R有志于学术,一心想出国读博,但直到今天都未能如愿,仍然在一个银行做小职员。他现在每天下班后仍然看书学习,不过不再是学术理论那些,而是CPA(注册会计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用书。R虽然牛,但不是精进的人,这是“躁进”。
躁进的人,不是真的要进取,他们是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激情走着现实主义者的道路。他们有劲头去负荷外界施加给自己的一切,但没有勇气去选择自己最想要的那种生活,没有魄力把不太相干的东西统统丢掉,把一切羁绊决然斩断。进取对于他们,不是理想,只是梦想。
T是牛人。不仅因为让我们头疼的课程,他能轻松玩转,还因为对于各种游戏他也都比我们打得好。他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我们多,花在游戏上的时间也比我们多,我们班十多个人同时申请三国杀账号,隔了一阵,大家联机时发现别人都只有10级左右,T已经30级了。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正在联机玩三国杀,他说:“不好意思,seminar(研讨会)时间到了,我要去听。”说完背上书包走了。不只如此,他的应酬也比我们多得多。只要有朋友叫喝酒,他必然会推掉手边的事情去陪朋友。他仿佛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我们不知道他的时间是哪里来的。T虽然牛,但不是精进的人,这是“狂进”。
狂进的人,不是真的要进取,他们有着广泛的兴趣,却不清楚最重要的是什么。也许他们觉得,自己要在每一项上超过周围的人。但正是这种想法限制了他们,因为周围只是个很小的圈子,胜过自己周围的人并不足为傲,他们本可以走得更远。进取对于他们,不是追求,只是游戏。
F是牛人。某年夏天,他对我说:“暑假没事,背GRE单词吧。”我说:“你要出国?”他说:“不一定出国,闲着没事,时间总不能浪费吧,这样英语也不落下。”于是,他每天花十个小时背单词,坚持了两个月。接下来我们找工作,他也找工作。他每天投十份简历,参加每一场面试,无论是牛单位还是水单位,他一个不落。在手里已经有一堆好offer(录用通知)时,他还早上五点爬起来坐动车到深圳去参加一个小咨询公司的群面。我问他何须如此,他说:“闲着没事,打怪升级攒经验。”他手里offer太多,不知道该去哪家,反而过期了好几个,最终也没有去到最好的那家。毕业我帮他搬东西,看到他的红宝书,随手翻开问他一些单词,他忘得一干二净。F天资极高,但我没发现他在哪方面有过人之处。F虽然牛,但不是精进的人,这是“乱进”。
乱进的人,不是真的要进取,他们只是闲不下来,一有空闲就会不知所措,于是一定要找件事情做。他们必须把自己的时间表安排满,把自己变成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给自己造成充实的感觉,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完美的,光阴才没有虚度。进取对于他们,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人都是在耗费自己的生命,并试图成就一些事情。有些人真的成就了,有些人则一事无成。而谁都无法逃开的是,他的生命都将被耗费掉。哪怕你再珍惜时间,也不会比别人过得慢。每个人的生命都在一秒一秒地流逝。
但是,在诸如躁进、狂进、乱进之外,还是有精进的人存在。他们也在耗费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耗费掉的每一秒生命,都像一把“着在咽喉上的刀”。他们杀最少的子,来擒住对方的“帅”。他们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得已,乃战。他们是如此珍惜自己的一兵一卒,不肯浪费,以至于你觉得他们好像根本不好战。
我和K有一年时间是室友。那时我大一,他大四。K挺懒,挺拖,看上去并不太珍惜时间,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会让他着急。有次,他的某篇论文收到了二审意见,审稿人提了不少要修改之处,要求最迟下周一早上交稿,再晚就不能发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完全没看到他有任何动静,每天的生活都和平时一样,该吃吃,该玩玩,毫无变化。到了周日,我问他:“你论文改了没?怎么没见你弄过。”他说:“等于改完了。”我惊讶道:“什么时候改的?我怎么没看见。”他说:“审稿人提的那些意见,我预计两个小时能解决,他们明天早上十点截止,我八点起床,有两个小时在,就等于改完了。”我觉得他是在开玩笑,结果第二天他果然八点起床开始修改,将近十点改完,然后发过去。不久,论文顺利发表。
他改论文的那天早上,我就坐在他旁边看,从网上搜集最新的数据到修改模型,再到增加检验过程,其间很多繁难复杂的地方,竟然没有出现一丁点的意外。我问他:“学校网这么烂,你就不怕找数据时突然断网了吗?”他说:“那是不可控因素,不过即使断网了,也能想出应对的办法。”我至今不知道他说的应对办法是什么,但是看他的神情,似乎对于那些可能发生的意外他一点儿都不恐惧。他自信自己有解决意外的能力,但他好像又特别吝惜这种能力,以至于在意外并没有发生时,他根本不会去动用它。
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精进的K,其实是很精进的人。受K影响,我也形成了两个习惯。
第一,无论多忙,睡觉的时间不能动。天塌下来也要睡足觉。
第二,无论多忙,每天拿出来两小时浪费。可以发呆,可以上网,可以散步,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干正事。
七年过去,这两个习惯让我受益良多。回想自己花在“干正事”上的那些时间:学地理,学经济,考各种“必需”的证……这些对我完成今天手头上的事情一无帮助,反倒是在那些拿来浪费的时间里做了的事情、冒出的想法,让我收获许多宝贵的经验,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最为重要的是,让我在极为紧张的时候,可以定下心,慢下来。
2011年4月中旬,在硕士论文提交的前一周,我的论文被“老板”(导师)毙了,除了题目不动,其他要全部重写。那一周,我处于极度焦虑之中,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延期。不过,我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习惯,那几天,晚上写论文写到头疼的时候,我就合上电脑去珠江边走一走,等头脑慢慢清醒后再回到宿舍继续弄,最终有惊无险如期完成。其实,一天二十四小时,除掉吃饭睡觉之外,还有十二小时,两个小时不算什么。如果事情果真致命,也肯定不是每天节省两小时就能挽回败局的。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我很庆幸自己大一时认识了K,并见证了他那一个早上的淡定。
K大致这么说过,越是十万火急的时候,越需要放松下来。一个好的赛车手,功力不是体现在油门上,而是体现在刹车上。越是快的人,越能够让自己慢下来。你坐在飞机上看夕阳,感觉飞机像虫子一样缓缓蠕动,甚至都没有动,但实际上,它比地上那些火车、汽车不知快了多少倍。你觉得速度慢,那是因为你看的是天边,而不是身旁。不疾而速,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精进不是在锱铢上计较,不是在分两上争胜。精进的要义,是不疾而速。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内功固然重要,但出来混饭吃还得靠招数
你读一本书,读完了,书还在那儿。读破了,重买一本新的,书还是一个字没动,而你的想法就不知不觉受了影响,起了变化。曾国藩有副对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我一个心气儿很高的朋友,书房壁上列了一张大单子,是一年内要读的好几百本书。旁边是他自己用毛笔书写的曾国藩那副对联,改了两个字:“刚日攻经,柔日攻史。”我开玩笑说:“这字改得不好,应该改成‘刚日受经,柔日受史’。我们学习叫做‘受业’,不是‘攻业’。几千年来,所有读《论语》的人都受到孔子的影响,而《论语》一个字没动,你说自己是攻还是受?”
学生读书就像习武之人打桩。其实不是你打桩,而是桩打你。你打来打去目的不是把桩打坏,而是要把自己的拳头练得更硬,肌肉练得更紧。可许多人本末倒置了,追求读很多的书,就好比习武之人晒自己打坏了多少桩一样。可是衡量功力不是以打坏的桩的数量为标准的。
每一个心气儿很高的人都想成为攻,而不甘于受。只是,各人天资有别,学力有别,有些人伪装成攻,实际上仍然是受,有些人扎出强攻的架势,却只有弱攻的体力。“攻”和“受”的表述话很糙,但道理和概念不糙,而且古已有之。本文后面要聊的,就是道理、概念和表述的关系。所以,这里要请正主儿出场了。和“受”相对的,在古代不叫“攻”,而叫“作”,“攻”对应的则是“守”。
“作”,《说文解字》里说,从人从乍,本义是“突然站起来”。我们说“自作自受”,可见“作”和“受”才是一对儿。那么,强攻和弱攻怎么区分呢。答案是,“强攻”为“作”,“弱攻”为“述”。一个原本没有的东西,突然诞生了,创造他的人,就叫“作者”,“造物主”也是“作者”。所以孔子说,“作者七人矣”。
许多人有“攻”的心,却没有“攻”的胆,或者有“攻”的胆,却没有“攻”的肾。于是,梦想成为“作者”的人,往往不免沦为“述者”。除非你内功高深,不然,只从外表看,你是看不出一个人是“作者”还是“述者”的。
有人貌似“作”而实为“述”,有人貌似“述”而实为“作”。某朋友说他的老师说钱穆的《宋明理学概述》全是抄《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没什么价值。此言差矣。《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不也是抄来的吗?“抄”是相当见功夫的活,功力高的人,抄别人的东西,分明像是写自己的东西。功力欠缺的人,写自己的东西,全然像是抄别人的东西。司马迁写《史记》,抄的部分有50%以上吧?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抄的部分有90%以上吧?但是,不能从量上看。从量上看,你看到的就只是招数,不是内功,萧峰一记太祖长拳完杀聚贤庄众豪杰,你说是太祖长拳厉害还是萧峰厉害?
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论者说,次韵看起来像原作,原作看起来像次韵。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他是个大作者。假如不是孔子删述六经,到战国末期恐怕六经就尽数亡佚了,根本不用秦始皇再焚书坑儒。六经经孔子之手一过,流传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孔子砍掉的那些诗,今天都见不到了。一删一削之间,孔子的精神、功力都体现了出来。今天泰山孔子庙的对联云:“登泰山而小天下,黜百氏以宗六经”,评价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