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
中医认为,纵欲过度必然消耗肾精,大伤元气,促使人衰老和死亡。西医研究证明,人体****中所含的锌是“生命的火花”,过度的性生活会使人体的锌流失怠尽而影响健康和生命。所以,保持长寿和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节房事保肾精。
然而,受一些方术之士的蒙骗,不少皇帝总是把长寿和健康之宝押在方士们鼓吹的“灵丹妙药”上,而放弃了科学的养生之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最相信的是道士们炼制的“丹药”。显然,皇帝的目的是想走捷径、收奇效,也就是既想健康长寿又不想节制房事。可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于是,捷径没有走通,反而大大戕害了肾气,毁坏了整个身体,甚至造成了“红丸案”、“灵露饮”式的悲剧。
古代炼丹术起源于制药化学,是在采矿和冶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视为近代化学的先驱。但先秦方士追求“长生不死”与金银财宝,将部分冶炼技术用于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后来随着道教的兴起,炼丹术被夸张渲染成神奇玄妙的方术。东汉以后,炼丹之风日盛。尤其是出了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的周围集结了许多方术之士。曹操及其爱子曹植这些文学大家,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对方士们的骗术仍然深信不疑。晋哀帝司马丕即位不久迷上了长生术,不停地“辟谷”、服“丹药”,结果中毒导致身体虚弱而不能听政,25岁就死了。
在数不清的“灵丹妙药”中,有一个叫“五石散”的丹药,危害最烈,不知多少帝王将相被这种神秘的丹药断送了健康和性命。
前些年,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个叫“五色药石”的保健长寿药方,由紫水晶、硫磺、雄黄、赭石、绿松石5种石头组成,研末服用。南越国起源于秦汉时期,它是割据于岭南一带的地方政权,既独立于中央统治,又受制于中央,所以,中原文化对南越国有较深的影响,南越国的皇帝也效仿别人争服长生不老之药。此药就是后来的“五石散”的前身。
据史书记载,“五色药石”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汉武帝经常派人入山出海,寻求这种“长生不老之药”。《史记·仓公传》也有记载说:“齐王侍医遂病,自炼五石服之。”
“五石散”其实并不神秘。它由白石英、紫石英、钟乳石、硫磺、赤石脂等五种石头组成。
让我们看看这5种石头的功效吧。白石英:功效: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主治肺寒咳嗽、阳痿、惊悸健忘、小便不利等;紫石英:功效: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主治虚劳惊悸,咳逆上气,妇女血海虚寒、不孕。钟乳石:功效:温肺气,壮元阳,下乳汁,主治虚劳咳嗽,阳痿,腰脚冷痹,乳汁不通等。硫磺:功效:壮阳,杀虫,主治:内服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赤石脂:功效:涩肠,收敛止血,敛疮,生肌。主治遗精,久泻,便血,脱肛,崩漏,带下,溃疡不敛等。在以上5种石头中,除了紫石英用于“暖子宫”外,其他4种均有壮阳之效。
据陈可冀教授等主编的《中国宫廷医学》记载,五石散服后身体燥热,坐卧不安,甚至神志颠狂,尤其能引起短时间的性兴奋。因此,一些帝王乐此不疲,经常服用,以满足他们的糜烂生活。北魏道武帝以身试“丹”,时间一久,毒性发作,导致精神错乱,喜怒无常,结果成了一个短命皇帝。
五石散实际上是一种毒药。东晋名士皇甫谧在服此药后,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浑身燥热,五内如焚,在隆冬季节,光着身子吃冰,夏天就更加难以忍受,像得了疟疾、伤寒一样,身体浮肿,四肢酸痛,只能放声哀号。”他实在忍受不了,要拿刀自杀,叔母苦苦劝阻,才活了下来。
清代的俞正燮对五石散之危害进行考证后认为,其杀人之烈比鸦片还厉害。有人估计,在五石散流行的近千年间,被毒死的人有近百万,吃出毛病的更是难以计数。考察流行到现今的五石散,似乎没有格外剧毒的东西,所以有人认为此方配方不准确,里面可能含有大量的砷。这种金石之药虽不能治百病,但确有一定的壮阳之功。据隋代名医皇甫谧记载,何晏耽爱女色,开始服用五石散,马上体力转强。一时间“京城石贵”,大家争相服用五石散。
在道家方士手里,壮阳的“丹药”并不限于五石散一种,还有五花八门的“丹药”在不断出炉,也不断被皇帝所试用,虽然屡屡受骗上当,但“求性”心切的皇帝们照服不误,生怕失去了长生不老、愈久弥坚的机会。
在晋朝做过高官的葛洪(283-343),是最有名的炼丹家。他炼丹的目的是为了成仙,他认为神仙一定存在,他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他的名著《抱朴子》一书,详细描述了炼丹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被称为炼丹术的经典。其炼丹术的核心是制作“还丹”、“金液”。他说:“这两样东西是仙道的至宝,如果吃了它们还不成仙,世上就没有神仙了。”其实炼丹家早就说过:“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
现代研究证明,葛洪所说的“丹”,就是丹砂,其成份是硫化汞;所谓“金液”,很可能是一种胶态金。硫化汞有剧毒,服用后能极大地损害内脏。然而,这种毒性很大的“灵丹妙药”却一直流传下去,到唐代达到了高峰。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在他所著的《千金方》中,也有不少炼丹内容,并另著《丹房要诀》讨论炼丹术。所载“太一神精丹”,现今研究证实其主要成份是氧化砷和“水银霜”。
唐朝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但这一时期的不少皇帝仍然愚昧无知,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制于道家方士,落了个“魂断仙丹”的结局。不管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些有作为的明君,还是唐宪宗、唐武宗等昏君,在“仙丹”面前都上过当,受过骗。据陈可冀、李春生主编的《中国宫廷医学》记载,唐高宗皇后武则天喜欢丹药,“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所谓的长生药,就是炼制的丹药,三年才炼制成功。可见武则天追求长寿不惜民力之一斑。
好色的唐玄宗把健康长寿寄托在所谓的丹药上。他曾给让帝宪及岐王范等写信说:“昔魏文帝诗云:‘西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唐玄宗引用的魏文帝的这首诗,对服丹药后飘飘欲仙的感觉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方士张果称自己有长生不老的秘术,唐玄宗多次派人去请,并封号赐物。玄宗还把宫中立坛炼丹取得“神异”效果的事告诉宰相,宰相等于是上表称贺。
唐宪宗好神仙异术,重用方士,不仅给予官号,还让方士们“赋政临民”,管理国家大事。
唐武宗在做藩王时,喜欢道术修摄之事,曾召道士赵归真等81人入宫禁,修道场,亲自给道士赐金册。道士得幸,国家不幸。对此,宰相李德裕等屡屡进谏劝阻,武宗一概不从。
唐宣宗崇尚仙术,迷恋丹药。听说江南术士董光素“能使役鬼神”,宣宗对这个术士又是召见,又是封赏,崇拜得五体投地。
五代后唐明宗年间,神仙之术盛行,闽王延钧好神仙之术,听从道士陈守元等人的花言巧语,大兴土木,建宫立主。
明代共经历16位皇帝,寿命超过50岁的只有6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迷恋玄教方术,致使3人死于金石铅丹,即世宗、光宗和熹宗。
世宗迷信道教,为自己取了好几个道号。从16岁开始,世宗就开始喜上道教的斋醮活动,即建坛向神灵祈福的活动。但无论是道士们的斋醮还是服食丹药,都未能使世宗本来虚弱的身体强健起来。纵欲过度和滥服丹药,只能加速他的生命的消逝,刚到44岁就驾崩了。世宗在遗诏中也承认自己“祗原多病,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乱”。光宗朱常洛滥服金石铅丹成癖,在位一月而亡。光宗一朝,发生了臭名昭著的“红丸案”。
清朝的康熙皇帝虽然不信灵丹妙药,但他的儿子雍正帝一直迷恋丹药。雍正在做皇子时,就对丹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写过一首生动的“炼丹诗”,诗曰:“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热,天符降紫鸾。”此诗可谓是一幅活灵活现的炼丹写真图!
当了皇帝以后,雍正帝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瑞,将其封为“大紫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并敕命在张伯瑞故里建造道观以作崇祀。但丹药并未使他长生不老,最后还是被丹药夺去了生命。雍正帝之后,清帝中再也没有人崇尚道士的炼丹术了,医学科学逐渐代替了戕害生命的“五石散”。这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血肉有情之品
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万物皆备于皇家,皇帝们想吃啥就吃啥。历代御医也给皇帝推荐了数不清的养生食谱,其中尤其重视补肾壮阳的食物。由于这些食物大都属于野生动物,有血有肉,是故中医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确有补肾壮阳之功。古代中国地大物博,人烟稀少,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可满足人们的口福,合理利用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多大的影响。放到现今,就绝对行不通了。
史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因贪色而患了阳痿,御医让他第一个享用了补肾壮阳的海狗鞭。海狗鞭,中药叫海狗肾,又名腽肭脐,是一种海洋动物的****,具有补肾固元、祛病强身、抗衰益寿的功能。当时渤海海域尚有海狗繁衍生息。御医将海狗鞭献给武帝,武帝服用后,感觉效果优于常用的鹿鞭、虎鞭等壮阳药,从此常服海狗鞭壮阳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