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我觉得捐助是一个企业的自愿行为,不应该有任何强求。捐助一分钱你也应该表扬他,而不能由于认为这一分钱和他的财富不对称而批评他。当时两点多发生地震,3点钟我和王石通了电话,以他执行会长,我监事长的名义,向NGO(非政府组织)所有成员发出了捐款倡议。尽管我们当时提出的捐款数额并不高,因为我们不知道地震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仅仅凭着一个地震的信息,我们就发出了一个捐款通知,应该算尽职了。我们是定向捐款,有做学校、做医院等,没有把捐款送到红十字会去。捐款额只有红十字会会公布,扶贫基金是不公布的。
最近,比尔·盖茨要退休,而且他把所有钱都捐了,大家就觉得美国的富人真是好。我们这些中城联盟(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和SEE系统(生态协会,民间环保组织)的NGO组织的成员刚刚从美国考察回来,我们都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第一代是不捐助的。第一代人都是在创业,他们没有资本积累,通常捐助行为是在第二代人身上出现的。因为他们有一些老本儿了,他们的资金足够发展经济了,或者有一定的能力维持自己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了,才有可能去进行捐助。
杨帆:也是有前提的。
任志强:是,如果捐款使一家企业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能力,那企业家会成为罪人,但是我不认为王石说的话是对的,王石不应该对捐款额有所限制。你可以说我的能力只有这么多,我是国有企业,政府给我的权限更低。因为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国有企业还要承担后续的援建任务,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我们大量的企业已经进入到灾区去进行援建。这些援建还要花钱。不是说我第一次捐了钱,后头就不花钱了。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我今天举个牌子捐了一个亿,明天我举个牌子捐了五千万等。我不满足于这点。
杨帆:我想“任人评说”是任总一贯的诉求,未来可能依然是这样子。不管别人对您作怎样的判断,不管别人怎么样理解这个产业您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未来该做什么。
任志强:我想如果没有房地产这个行业,或者这个市场,人们的住房需求一定不会比现在更好。
徐树山:心态赢人
智商是靠不住的,心态定成败!
——徐树山
他,从看不懂图纸到自己亲手设计房型,面对金融海啸袭来却能全身而退。楼市动荡的2008年刚刚过去,面对崭新的2009年这个天津的房地产商又有何高论?
简介
徐树山,天津津东集团董事长。津东在天津开发了“米兰”等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并且拥有米兰超市等商业项目。2008年楼市动荡,哀鸿遍野,津东却在此前及时收手,在危机到来之时得以保全。
拿什么傲立地产风云?
智商是靠不住的。
——徐树山
杨帆:我听说徐总现在的“产品”库存量很少,祝贺您!
徐树山:谢谢!这个应该说得益于我们在2007年以前对项目的处理速度和节奏把握,所以在这次危机来了以后,我们受到的冲击相对要小得多。
杨帆:最近好像还有一个文件传达下来,说是希望房地产商降价自救。
徐树山:我想房屋市场需求如果旺盛,房价肯定要上去。市场如果降价,你想挺也挺不住!就现在而言,应该说房地产市场处于一个很混乱的状态。因为销售行为已经不是通过销售房屋去赚取利润,而是为了融资。方向出了问题,市场就会得病,就会出问题。现在有些房价还坚挺,其实不是坚挺,是他没有降价的空间,赔不起!
杨帆:有人说徐总行慎思远,我不知道您对这个评论怎么看?
徐树山:是这样的。这次危机我们躲过去以后很多朋友和同仁也在问,2008年行情不好,你及时收手了,你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好像有很高的智力来判断这个形势。我们反思了整个行为,得出的结论恰恰是:智商是靠不住的。
杨帆:那什么是靠得住的?
徐树山:防范风险的心态。因为我们判断任何事情如果完全靠智商,你可以一个两个N个都能判断正确,但是第N+1个你可能要失误,一旦失误将万劫不复!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很多朋友,他往往认为是靠自己的智商来推动企业的发展的,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应该说防范风险的心态才决定你的成败。也就是说要有一个预案,有一个防范风险的预案,这样才能够免于受到灭顶之灾!
居安思危来自于高瞻远瞩
真正洗牌的时候,洗掉的是你的资格。
——徐树山
杨帆:三年前有一位记者采访徐总的时候问,房地产市场这么好,徐总是否有危机感,当时您怎么回答的,还记得吗?
徐树山:房地产市场好了,表面上我们挣得比以前多了,但风险却是现在最大,比市场不好的时候还要大!当时大伙儿也不急,认为市场好了,是大伙儿过好日子的时候了。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堵车的时候,这时候大家都在二三十迈上,谁也甩不下谁,但是一旦到了高速公路上,所有的车都可以开足马力,奔驰能开到200,大发、夏利也能开七八十,都很高兴,但是跑着跑着,大发、夏利被淘汰了。在真正洗牌的时候,洗掉的是你的资格,不是不让你挣钱那么简单,而是让你破产。
杨帆:直接淘汰出局了。
徐树山:在前些年房地产市场不好的时候,有一千多家将近两千家的房地产企业,但是唯独在这几年快速发展期开发商才挣着钱,大伙儿都在高兴点钱的时候发现开发商只剩几十家了。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原来挣几千万的公司现在可以挣几个亿,但是如果干一个项目需要十几个亿的时候,他丧失的是资格。所以后来我们就总结,洗牌一定是在行业的繁荣期和高速期进行的,洗牌的本质是优胜劣汰。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残酷,我们称它为“快乐死亡”。现在广东的很多涉外企业、出口型企业出问题,不少专家建议正好利用这次危机让这些企业都转型,让他们改变投资结构,进行产业升级。但是企业要想升级,要想改变自己的结构,它必须有力量才能去改变。
现在的一切来自民办教师的无奈
当第一次听到学生叫您“老师”的时候是怎么样一个感受?
——杨帆
很高兴,还有一点不知所措的感觉。
——徐树山
杨帆:我在采访之前做了一些作业,看了看徐总的曾经,好像有一段做教师的经历。
徐树山:教学三年。当时教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数学、语文两门功课都由我来教。两个年级段,两个班级,孩子很多,有100个左右,在小学当时叫高段,所以对孩子们的影响会不小。
杨帆:当第一次听到学生叫您“老师”的时候是怎么样一个感受?
徐树山:很高兴,还有一点不知所措的感觉。“为人师表”这个词,过去都是听说的,到那天才有一个真切的感受,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责任重大啊!
杨帆:当时有没有想就这么教下去了?
徐树山:当时应该是这样想,但是因为我当时是个民办教师,没有指标,教了三年就不让教了。
杨帆:这么说走进房地产业也是无奈的?
徐树山:应该说是当时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契机,首先放开的是农民,我们因为是农民所以有一个发挥的空间,到城里来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开始干的就是城里人不愿意做的拆迁、修缮的活儿,做一些维修的工程。
杨帆:初级阶段,比较简单的。
三年教师职业生涯结束后,徐树山摸爬滚打进入当时很是红火的房地产行业。据他后来回忆,当时那种生存选择是匆忙的,误打误撞的,也是颇为好笑的一个过程。
做一个慎思远行的地产人
您的市场意识哪儿来的?其实您也是刚刚做房地产。
——杨帆
当时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谁家的房子好,我们就上谁家看去!
——徐树山
徐树山:现在想起来是很可笑的。当时做第一个项目设计,人家把图纸拿来后,我们不知道倒正,不知道东南西北,靠看字才能够看出这个图纸的正反面以及方向,但是第一个项目产品的市场定位是我们自己做的。
杨帆:怎么讲?
徐树山:应该说这也是我们的尝试,就是任何事情要自己把握。当时有好多人认为这个房屋的设计,是大学学习之后,经过工作锻炼成为工程师的人来设计的,是我们这些看不懂图甚至不知图的倒正的人望尘莫及的。但是当时我们就看出来了,设计师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是他对市场了解得不够,而我们需要把握的恰恰是市场。
杨帆:您的市场意识哪儿来的?其实您也是刚刚做房地产。
徐树山:作调研,当时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谁家的房子好,房型好,我们就上谁家看去!带来的是一个想法,带回的是一堆想法,对房屋的使用功能和实用性的考量,比如说卫生间的面积、方位,厨房的容积率等,把这些观点带回来跟设计人员交流、碰撞,每个产品都是这样产生的。
杨帆:当时您拿出您自己的看法之后设计人员能够认同吗?
徐树山:能够认同!因为他们自己也很清楚,我们这几十年只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搞技术设计,市场意识很薄弱,面对开放的时代,他们也需要充电,从某种角度上他们还有一种刻苦学习的态度,这很令我们感动。
杨帆:当然您是老板了,您说话别人必须得尊重了。
徐树山:不是这样的。应该尊重的还是客观的科学的东西,确确实实适应市场的东西。第一,去借鉴其他的项目,也从客户的角度去体验这套房子,换位思考一下;另外还要到建好的项目当中,老百姓装修的时候以及装修以后,去进行走访,看装修之后老百姓对我们的设计有多大的改动,我们认为凡是改动的就是不合理的设计。
杨帆:检验“真理”的标准出来了。
徐树山:这样就符合了老百姓的要求,符合了客户的要求,符合了市场的需求,同时有很多设计,改变以后老百姓不用改和拆了,避免了浪费,所以大家都很满意。比如说我们建房子,当时按交工标准都要把门安装上,后来我们就不安装门了,而是给老百姓退钱,因为我们发现在装修的时候老百姓把门都毁掉了,因为他搬进新家以后发现那个门不符合他的标准。
杨帆:满足实际的需求最重要。
徐树山:对!退钱是小事,但浪费太没必要了。1994年的时候我们就推出了阳面厅、双厅、双卫。当时我们建的房子都是中间厅,客户不满意。有的高端客户说,一个厕所太少,那我们就设计双卫。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汇集了这些市场信息,做出一个正确的市场判断后再推出房子。1994年应该是房地产市场很萎靡的一个阶段,但是我们的房子在当时出现了被抢购的现象。接下来的项目中,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在销售以前先请消费者就图纸选房,先行认可,订出了9000平方米的房子后我们才确定这个开发项目,这种举措可以称为“以销定产”。
杨帆:嗯,这种做法当时真是不多见。好像津东出现研发部门也是比较早的。
徐树山: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吧。经过两三年的发展以后,首先我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了,那个时候我已经有“天花板”的感觉,意识到自己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所以就成立了研发部门。
杨帆:结果它给您带来了什么?
徐树山:我们有一个项目叫“米兰家园”,应该说是我们的得意之作,它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就是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大多数企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会选择出不同的产品,也就是房型、面积都有不同,通过产品的多样化来满足市场。可大多数时候,不被看好的那部分会被搁浅,这也是对市场的了解不够准确造成的。而我们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和我们的设计师共同认定米兰家园这个产品的两栋大楼只用一个房型。当时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怎么会用一个房型满足所有的客户?这就是对市场的判断。我们当时就认为我们定位的这个客户群,不论是家庭人口结构、生活习惯,还是收入情况都基本相同,那么他对产品的需求也基本是一致的。我不需要很多花样。
杨帆:这也有一定的风险。
徐树山:有风险,当然有风险!我认真地研究一套房型,只一套,但这一套动用的设计成本比其他时候的20套还要多。(笑)当然我指的是我为此投入的精力。因为这是一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情。开盘后自然是一片大好,天气、心情和效益都好!后来和香港友人在聊房型的时候得知香港的一位地产商也做过极相似的案例,就是一栋摩天大楼只设计一种房型,和我们是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