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卡耐基在教授别人期间,有一位整日被无穷尽的工作弄得心烦意乱的公司经理来拜访他。当他看到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非常惊讶,他原本以为卡耐基的办公室里也会和他一样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他问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经理有点疑惑不解,接着问道:“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卡耐基微笑着回答。
卡耐基看着这位公司经理困惑的表情,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完了。”
公司经理恍然大悟道:“噢,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经理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然后不无感激的对他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没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经理不仅从堆积如山的工作中解脱了出来,而且几年以后,他就成为了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
事实证明,做事有条理讲顺序一种非常理性的做事理念,它可以使你对做事情顺序的安排更加合理,时间的分配更加严格,从而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事情却没有办好的结果。
生活中一般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大忙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碰见他,他都是一副忙碌不堪的样子。跟他谈话的时候,假如时间稍微长一些,他就会不时地拿出表一看再看,暗示他的时间很宝贵,甚至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如果他是一位公司总裁,也许他的业务做得很大,但是效益却不会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他的工作安排得乱七八糟,没有条理顺序。例如不管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文件都堆积在办公桌上,这样导致他除了上班时间,剩下的很多时间也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
另一种人恰恰相反。每次碰见他,他总是表现得很平静祥和,好像他并没有多少事着急要做。别人跟他交谈的时候,他也总是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让人觉得彬彬有礼。在他的办公室里,各类不同的资料都摆放得有条不紊。在他的公司里,员工们也是各司其职,各种事情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这两种人的差别就在于一个做事有条理讲顺序,而另一个则相反。这样使得二者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一个忙忙碌碌收获甚微,而另一个看似轻闲,却是事半功倍。
生活中,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常常疏于管理自己的东西,以至于弄得乱七八糟,要找东西的时候,只好没头没脑的乱翻一气,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我们事先把一切都整理好,使所有的东西都各归其位,等需要什么的时候,直接取出来就是了。
美国管理学博士在其《有效的经理》一书中写道:“我赞美彻底和有条理的工作方式。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投下了心血,就可减少重复,开启了更大和更佳的工作任务之门。”
有句谚语说得好:“喜欢条理吧,它能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
工作无序,没有条理,必然浪费时间。试想,如果一个搞文字工作的手里资料乱放,本来一天就能写好的材料,找资料就找了半天,岂不费事?
柯维指出:有效的管理是要先后有序。因此,在新的一天到来的时候,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别忙着去做,要先理出一个头绪,分清轻重缓急,然后再按照顺序去做也不迟。道理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功,虽然你花了一点时间去给你要做的事排序,但是你因此会在做事时更加的从容不迫,效率自然也会更高。
4、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
一般人都有自己情况最佳的时段,在这段时间里,精力充沛、思路敏捷,这段时间被称为最有效率的时间。如果你能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这段最有效率的时间里去做,那么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较多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坐办公室的人,那你办事的功效就会比体力劳动者具有更大的波动性。而你一天的大部分工作可能都是在某一段时间做好,这一段时间可称为最有效率的时间。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的头两个小时是精力充沛的时间。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情形,而把这几个小时花在例行事务上,比如阅读早晨来的信件(其中很少包含最优先的事项)、刊物、报纸,打几个例行的电话等等。我们不需要深思就可以看出,这真是一种浪费。
我们应当把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间用在最优先的重要事情上。因为这些事情需要以最好的精力、敏锐的思维,以及最大的创造精神去做。而那些不重要的事,可以放在午饭后做,一般午饭后是人的大脑最迟钝的时候。
当然,在人的一天之中,头脑最灵活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的脑力巅峰是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也有的人的脑力巅峰却是中午12时到下午6时,还有的人的脑力巅峰是在深夜到凌晨。
刚刚早晨五点,温杰特已经精神饱满的睁开了眼睛,他开始悄悄的穿衣起床,因为他的太太还在熟睡中,她大概要到八点才会醒来。
温杰特说:“过去十五年来,我们俩几乎没有同时起床过。我一般上午的工作效率很高,而她则习惯于从午后开始工作。”
像温杰特夫妇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看出温杰特是个上午型的人,而他的太太则要到入夜后才精神最好。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时钟那样复杂,而且每个人的运转速度也像时钟那样彼此略有不同。
很久以来,行为学家一直认为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个人的怪癖或早年养成的习惯。直到1950年,医生兼生物学家霍尔堡提出了一项称为“时间生物学”的理论,此见解才受到挑战。
霍尔堡医生在哈佛大学实验室中发现某些血细胞的数目并非整天一样,而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细胞的数目会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比较高,而在12小时后则比较低。他还发现心脏、新陈代谢率和体温等也有同样的规律。
霍尔堡的解释是,我们体内的各个系统并非永远处于稳定而无变化的情况下,而是有大约一个周期。有时我们会加速,有时会减慢。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只有一段时间做事的效率处于巅峰状态。霍尔堡把这些身体节奏称为“生理节奏”。
在一天中,每个人做事的效率各不相同。而如果按照一周来算,又有不同。日本成功学大师多湖辉曾提出了“周一病”的观点,这是因为人刚刚度过周末,而且很多人会选择在周末的时候出游,或者和朋友通宵聚会,这就会使人在周一时有种乏力的感觉。再加上“今天开始,又要工作一星期”的压力,通常周一工作效率都不高。到了星期二这种心情会消失,再度精力充沛。星期三、四后,工作效率又逐渐降低。
但是,到了星期五,一度低落的工作效率,又会涨高。打个比方吧,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在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是感觉最累的时候,而等快到山顶时,又会陡然精神百倍,因为看到了盼望已久的希望。同样,一个人在一周的工作过程中也就像爬山的过程。大部分的人在工作接近结束时,效率都会提高。因为“快结束了”这种心理上的安定感,对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影响,心理学上称为“周末效果”。
所以,要使一个星期的工作维持一定水准,就要合理安排一周的工作。周一最好去做擅长的事情,不擅长或太过厌恶的工作,最好安排在周末去做。这样即使工作不顺利,也会认为反正明天休息,这样就可以使心情平静下来,反而做得更好。因为阻碍工作效率的元凶之一,就是“焦躁”。因此,应多加利用“周末效果”。
重要的是自己要找出自己的巅峰在哪里,低潮在哪里,并且好好地运用它。能够知道自己情况最好的时段,对提高工作效率很有效。在信息庞杂、运转高速的职场,高效能人士必须在愈来愈少的时间内,完成愈来愈多的事情。在你的脑力低潮时间,可以做些简单的事,如接不重要的电话,或是看看报纸;而在巅峰时间,就应该全力以赴去做最重要的事。
5、每天留出时间思考
有位作家曾说:“忙碌的现代人有如一条奔流的河水,活力固然充沛,却往往夹泥沙以俱下;因此忙碌中必须要有闲暇,奔流中必须要能静止。”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很容易找到成功的捷径,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而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即便工作再勤奋,也只能是一个能干的“小兵”。
迈克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每天他都有忙不完的事。他经常为了各种各样的公务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他在办公室的时间很短,所以这一段时间通常非常忙。这天下班后他还在赶着批阅文件,因为他决定第二天乘车去纽约。
这时,他新换的秘书进来向他询问这次行程的时间安排,以便自己能更好地为他服务。
当秘书问他这些问题的时候,迈克正在修改一份合同,他没有听清楚秘书的话,就随便应付着说道:“先等一会儿,我现在正忙着呢!”连头都没有抬起来,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
秘书对他的这种态度十分不满,他嘟囔说:“为什么要让别人等你?你这种态度太让人受不了了!你的时间很宝贵,我的时间也很宝贵,我还要回家和我的妻子还有儿女共度晚餐。何必让自己那么忙呢?不如给自己留一些时间思考。”说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听完秘书的话,迈克楞了,自己的下属从来没有这样对他说过话。而今天说这些话的人既然是自己的秘书!他觉得秘书说得对,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这个新来的秘书肃然起敬。
他觉得秘书的话中浓缩了高效率的精义。回去后,他就把秘书的话制成了卡片,镶在像框里,放在办公室里最醒目的位置上。每当他走进办公室,那几个大字就在提醒自己做任何事不要以为忙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办事要有效率。
那几个字就是:“人生何必太匆忙,留些时间思考。”
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有太多的压力要去承受。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生活,过得十分辛苦。有时候真的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整天忙碌是否取得了和自己设想一样的效果,工作是否有效率,有的时候是否在做无用功。
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任何一个公司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决策层没有认真地进行思考,这件事情就不会干得非常出色。而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自己不主动进行思考,也很难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商业化社会里,是没有等式可言的。当你抱怨自己付出那么多却不见成效的时候,也许有人轻轻松松就成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这里面的差别可能就在于,你信奉勤奋是根本,一加一永远应该二。而他则认为思考出奇迹,一加一永远大于二。
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儿子不解的看着父亲,父亲接着说:“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柄看一看。”
20年后,那位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不过,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因为他一直牢记着父亲给他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忠告。
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并不是他的铜器,而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弃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由于美国政府出价太低,一直没人应标,当时他正在法国旅行,听说此事后,立即乘飞机赶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钢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字包揽了下来。
纽约的许多运输公司都为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对垃圾的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就要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就在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话时,他却镇定自若的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用废水泥块和木头块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型的钥匙挂,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使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千倍,这让所有等着看他笑话的人都傻了眼。
我们都希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对公司有所贡献,同时也会也会使自己享受成就感,进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目标。但是,我们也不能只顾着工作,而失去思考的时间。
没了时间思考,也就容易失去发现成功的机会。时间长了,工作也成了简单的复制,如同复印机一样,单调乏味,让人失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