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次艰苦的跋涉,在人生的道路上,有阳光雨露,也有暴风骤雨,惟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坦然地面对所有遭遇的一切。但人性却有着种种的弱点,这些弱点常常搅乱人的心绪,导致人的心态失衡。
1、做人要诚实守信
做事先做人,最珍贵的莫过于一诺千金。
纽约市的佛兰普科斯·罗迪成立了一家小银行,来吸收移民的存款。
1915年圣诞节前夕的一天,这家银行遭遇劫匪,两万多美元被席卷一空。储户们听到这一消息,都蜂拥前来提款。虽然罗迪尽了最大努力兑付,但仍然不支,最后被迫清盘,宣告破产。250个储户共损失了18000美元。
一位银行家对罗迪说,银行遭遇抢劫,这是天灾,既然已经宣布破产,你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存款也不用还了。罗迪说,法律上也许是这样的,不过,我个人是要认账的,这是信誉上的债务,我一定要归还。
罗迪为了还债而努力奋斗,他白天杀猪,晚上为人补鞋,还让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上街卖报。罗迪一家积了一点钱总是先还给最困难的储户,他听说一位身患重病的寡妇无力抚养孩子,她曾在罗迪这里存了375元,罗迪首先还给她100元,另外每月还她10元。使她付清房租。罗迪还听说一位储户欠了税,有坐牢的可能,20年前他在罗迪这里存了一笔钱,罗迪连忙找到他还钱,使他免受牢狱之苦。
但由于时间太长,有的储户记不清了,罗迪就在保险公司、教堂、开发商甚至在当地报刊登广告,寻找存款人。他从一篇新闻报道中,发现加利福尼亚有三位久未寻到的储户,他便把存款分别寄给了他们。这三个人收到钱后异常感动,其中两个人把钱退回来,请他转给穷人或他们的孩子。
1946年圣诞节前夕,银行被抢31年后,罗迪还清了250位储户的18000美元存款。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散居世界各地的罗迪的孩子也再行团聚到了一起,一家人决定重操旧业,于是罗迪银行再次开始营业了。听说这个消息,那些散居美国各地的罗迪的老储户们不管距离有多远,都特地来到纽约,把钱存到罗迪银行里。同时他们还把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也介绍到这里来存款。罗迪的故事在报纸上登出后,感动了很多的美国人,他们都愿意把钱存到讲信誉的罗迪银行。这样,罗迪银行逐渐发展壮大,在美国银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诚信,就是最真,最真就能达到最美,最美就能达到最善。为人处事,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和谐相处,是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信任关系。诚信,犹如一颗种子,它会慢慢的在人的心里生根发芽,结出喜人的果实。
2、用人=择人+信任
猜疑同样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英雄不问出处,信任是用人的第一标准。宋代欧阳修曾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宽阔的水面才可能有大鱼,关在笼子里的只能是宠物,翱翔在蓝天之上的才是雄鹰。
战国时,秦军曾借道韩、魏以攻齐国。齐威王派将军匡章率兵迎战,两军相对扎营。
开战之前,双方使者来来往往。匡章借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徽章,混杂到秦军中待机配合齐国的主攻部队破敌。这是军事机密,除了执行命令的士兵,匡章没有向任何人解释过此事。齐威王派往前线的人不明白匡章的用意,悄悄向齐威王打小报告说:“匡章可能要带兵降秦。”齐威王听了都没有理睬。过了不久,又有前线回来的人向齐威王报告说:“匡章可能降秦。”威王还是不加理睬。如此再三。
朝廷众大臣见此情景,向齐威王请求道:“说匡章要叛变的人那么多,虽然内容不一样,但得到的结论却都相同,大王为什么不派人捉拿他?”齐威王胸有成竹地说:“我心里很清楚,匡章是不会叛变的,为什么还要去捉他。”果然,不久之后,从前线传来齐军大胜的捷报。左右大臣很吃惊,询问齐威王何以有此先见之明。齐威王告诉他们,从匡章的日常表现便可推断出来。
原来,匡章的母亲在世时,得罪了匡章的父亲,被他父亲杀死埋在了马栈下。齐威王任匡章为将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齐威王曾特许他打了胜仗之后,就为其母更葬,但为匡章谢绝,理由是:父亲生前未做此吩咐。他说:“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这使齐威王对匡章的为人有了较深的了解,坚信他为人子不欺骗死去的父亲,就更不会欺骗自己的君主了。所以,尽管前线三次送来情报说匡章可能降秦,但齐威王都没有相信,坚持放手让匡章指挥作战,终于赢得了这次抗秦斗争的胜利。
匡章本人回朝知道了此事,十分感动,誓死效忠。后来他北伐燕,南征楚,为齐屡建战功。齐威王在众人的猜疑中依然选择相信自己的大臣,也赢得了将领的忠心。
既然把事情交给别人来办,就应该充分给予信任,否则自己不放心,人家办事也办不痛快。如果自己为人辛苦,还要遭受怀疑和猜测,心里肯定不会好受?如果把事情托付给人,又不对其放心,那还不如当初就自己办。这样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事没办好,还得罪了人,不信任别人的人,自己也没人敢相信。
3、争执面前需要冷静
有位男士,讲了一天晚上他跟太太去岳父家吃晚饭的事情,“进餐时我提到再度推延兴建高速公路工程是严重错误的。我岳父却说他很高兴。他说:‘那条高速公路本来就不该建的,建了会破坏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山谷。’”
“可是这样一来我每天上下班来回要多花一个多小时。我于是对他说,我认为兴建那条高速公路利弊参半,目前公路上车辆的数目是10年前的4倍,道路却一条也没有增加。我那位泰山大人于是大发牢骚,说这一代年轻人太自私,只顾自己的方便,完全不在乎意义重大的古迹。
“我忍无可忍,冲口说道:‘进步是挡不住的。’这下子完了。岳父马上站起来走掉,离开时还说:‘我没有必要在自己家里听你胡说八道。’”
“真希望这件事情从未发生过。如果我当时稍微有点警觉性,觉察到他对这个话题多么敏感,很可能就会婉转地说:‘我们看法不同,那也没什么。’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不愉快。”
凡有争论,当事人几乎都各有言之成理的论点,因此,如果你显然无法令对方改变心意,对方也显然无法说服你,就应该立刻罢手,转移话题。千万不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有时会造成无法补救的伤害。
想避免出现僵局,一种有效的办法是说句“我们两人都是对的”,然后再转向比较安全的话题。比方说,夫妇俩对如何管教孩子意见发生了分歧,而且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嗓门越扯越高。其实,只要说一句“嘿,我们其实都是为了孩子好”,自然可以摆脱敌对状态,再度携手合作。
你甚至可以置身事外,不参与辩论。我有一次跟几位同事谈到市长选举。当时竞争活动丑闻百出,候选人互揭疮疤。那几位同事由于立场不同,辩论渐趋激烈。
有位同事转向我,问道:“你看应该谁来当市长?”我不打算卷入他们那种没有结果的辩论,惟有高举双手微笑说:“这次就饶了我吧。”
不管什么情况,无谓的争执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只要能避免徒劳无功的争执,人人都是赢家。
4、认清“一意孤行”危害
一位日本推销专家指出:“一个三流的推销员想成为一位出类拔草的一流的推销员应该怎么做才好呢?摆脱自以为是的传统做法,扎扎实实地掌握作为专业推销员的基本功,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现实生活中,人很多自负的人认都会认为自己成功一次,就保证次次成功,这样的人太相信个人魅力,缺乏成功人士该有的谨慎心态,缺乏预备和征询作业,尽管犯错后从容不迫、临危不乱,但在公信力上被大打折扣。
更多时候“一意孤行”,其实也代表自信过度、姿态过高,以为“该注意的”都注意了,事实上正因为缺乏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精神,你不主动请教别人,别人自然也不主动协助你了。不信,就看一看下面这个典型例子:
人逢喜事精神爽。吉米,一个富有经验的建筑设备推销员,正在为他刚刚达成了一桩利润丰厚的买卖沾沾自喜,他自豪地咧开嘴笑着,感谢客户的订货。
“你们新的吊装设备怎样装到我的新卡车上?”客户问道。吉米的脸色突然变了,惊讶代替了笑容。“什么卡车?”他问。“你不知道?就在上个星期我们刚刚为车队添置的四辆新车。我估计你们没有卡车生产线,是不是?”
吉米如同泄气的皮球,说话结结巴巴:“哦,看来我们还没来得及谈论这个问题。我本来以为你们已经有了一个装备完善的新车队。我们销售卡车已经一年多了,但我还从来没有料到贵公司需要购置新的设备。我本来计划等你们需要更换旧卡车的时候,再同你谈谈我们的卡车生产线……”
吉米无疑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推销员,但此时他清楚地意识到,由于对客户需求的错误估计,在不知不觉中,他和更大的一单生意失之交臂。
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故事,类似的恐怕在全世界许多销售人员身上都发生过。该推销员的故事表明,由于业务员对自己过高估计,误认为对客户了如指掌,结果就成了“自以为是”的牺牲品。
比如声称了解顾客的销售人员其实已经停止学习推销了。如果你听到一个销售人员说,“我知道我的客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甚至可以预测他对于我演示的一些反应。”你可以肯定,那个销售员是根据自己对客户的假设,而不是客户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推销。他们因此忽略了拜访客户最重要的原则——客户利益至上。这就是犯了自以为是的毛病。
销售人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了解客户的业务,将导致在推销过程中走捷径,这捷径不一定意味着丢掉生意,但是销售人员本来有机会以更好的价格卖出,或者可能得到一个更大的订单,或者可能说服顾客购买一种更加适合他们需要的产品,但却错失良机。使公司销售额减少,个人佣金收入降低,可谓代价惨痛。
一意孤行,自以为是,许多人不知不觉就犯这种毛病,如果不及时根治,将严重影响你与客户打交道,你业绩也就无法提高。
5、炼就足够的耐心
拥有智慧,善于处世办事的人,在顺境中能用利用规则,逆境中能利用规则。尤其是逆境中在规则与潜规则中拿捏,能守能攻,这种人是非常容易成功的。
耐心好,才能方寸不乱地准确地分析形势,掌握有利时机。在市场竞争中,当你的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疲软,当你的企业与竞争对手实力对比悬殊,难以战胜对手的时候,不妨转攻为守,以退求进,等待形势变化。自己的实力强大起来或者力量整合好后,再与其竞争,就会收到以逸待劳之效。
一般来说,商家在面临逆境,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问题重重,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出现信任危机,或者资金缺乏。如果企业在危机时期缺乏应变能力,对众多问题处置不妥有可能出现重大失误,造成更大的败局,因此一蹶不振。为了缓解矛盾,避免企业应变出错,这时企业避开竞争的锋芒。
李嘉诚在商战中常常以逸待劳。他认为成大事者,很多情况不能大急大躁,而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机会和创造机会。
李嘉诚收购丽港城、海怡半岛的构想萌动于1978年,他经过长期耐心等待时机,用心策划,其间1985年收购港灯,使其构想向前迈了一大步,1988年方全面推出计划。
因此,人们称道“超人”过人的胆识与气魄之时,又不得不佩服他坚持不懈的耐心。之后,李嘉诚在地产界是一招比一招快,一连打了许多的漂亮仗。
耐心等待,捕捉机遇,然后以逸待劳,这是李嘉诚的成功的诀窍,也是李维·施特劳斯成功的诀窍。
1850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美国西部发现了大片金矿。”很快美国历史上那震撼人心的西部移民运动开始了,那些怀揣着发财之梦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拥向金矿之地。在汹涌的淘金者队伍中有一个21岁的年轻人李维·施特劳斯,他经不起黄金的诱惑,来到旧金山后,可看到多如蚁群的淘金者和比比皆是的帐篷,他感到淘金发财的希望破灭了。
决定放弃从沙土里淘金的工作后,李维·施特劳斯没有离开这里,他在等待着什么,一天,他想,这么多人在这里淘金,是个很大的消费群体,我何不在这些淘金人身上“淘出”属于自己的金子呢?李维·施特劳斯开办起一家专门销售淘金工人日用百货的小商店。
小商店开生意非常好,他的腰包很快鼓胀了起来。不久,他留意到来他的小商店卖东西的工人不少穿着破旧的裤子,原来矿工们所穿的裤子都是棉布做的,不耐穿,很快就会被磨破。他忽然想到,如果用帆布来做成裤子,既结实又耐磨,说不定会大受欢迎。
他真的用帆布做了一件裤子,把它送给了一位淘金工人,穿上结实的帆布工装裤的人很高兴,他逢人就宣传李维的裤子结实耐磨。淘金工人纷纷到李维·施特劳斯的小店要买耐磨的裤子。李维·施特劳斯当机立断,把剩余的帐篷布全部加工成了工装裤,结果很快被抢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