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生活。但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实在是再荒谬不过了。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而是我们对这一切有什么样的心态。
1、改变心态,改变人生
境由心生。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心态的好坏是尤为重要的。人的情感丰富而多变,因此,是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便决定了一个人失败与成功。可以这样说,人要想有所成就,乐观向上的积极心境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好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这一念即心态的力量。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塞尔玛的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参加演习,塞尔玛为了陪丈夫就跟着丈夫来到沙漠的陆军基地,白天丈夫参加演习,把她一个人留在营地的小铁皮房子里。谁都知道,沙漠的白天温度很高,天气热得受不了,即便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最让她难受的是她没有任何人可以聊天,因为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根本就不会说英语,而塞尔玛也不会墨西哥语和印第安语,每天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盼望丈夫早点回来,可是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她想要丢开一切回家去。
父亲的回信很短,只有简单的两行,可是就是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甚至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那两行信是这么写的:“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父亲的回信短促而有力,却让她心头一颤,塞尔玛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惭愧之至的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于是塞尔玛开始努力的和当地人交朋友,而当地人也很热情和塞尔玛交流,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慢慢的她开始对当地人的纺织、陶器表示感兴趣,而当地人也很大方的把自己最喜欢但又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都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人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有时间的时候,塞尔玛还陪着当地人一起去观看沙漠日落,寻找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海螺壳,她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塞尔玛再也不会丢开一切回家去了,她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故事讲完了,可它给我们的启发却是刚刚开始:沙漠没变,人没变,甚至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变,可是塞尔玛的生活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就是塞尔玛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就如同他父亲信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看见了泥土,一个人看见了星星。先前急着要回家的塞尔玛就如同是那个见到泥土的囚犯一样,心态始终是处在低靡甚至是颓废状态下的,而最后不愿回家的塞尔玛则成了那个见到星星的囚犯,心态不仅变得积极,还变得开朗起来,不仅对当地人开始有了好感,对沙漠中的一切都有了好感,并开始试着与他们深入交往。
这就是心态的力量,小小心态的一个改变,将会给世界一个震撼性的新面貌。许多人成功,而许多人却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完全依赖于一个人的真才实学,也不是依赖于一个人有多少好运气,而是要看这个人的心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只要是那些有着积极向上,不畏艰难险阻的心态的人,只要能努力,一定能成功,也就能过上好日子,到那个时候的心情,就自然而然的好了起来。
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两类人的心态不同,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心态,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失败平庸的人在面对一个困难的时候,心态一定是消极的,甚至是悲观的:我个人能力有限,我看我是渡不过这个难关,算了,还是放弃吧。
而成功者却不一样,他们是越碰到困难就越会往里钻,只要一天不解决,他们的心思就在里面一天,经常能够以一种“我行,我要”来激励自己,迫使自己的心态永远都保持着一种积极的状态,不断前进,也就不断成功。
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不仅能影响到心理,还会对一个人的精神增添动力。自己的精神世界都是要靠自己的心态来创造的,一个心态好的人就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相反一个心态不好的人就很有可能会创造绝境。
另外,保持一种积极心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2、全力以赴,追求卓越
犹太法典说:“如果你不做自己,那么要叫谁来做你呢?”我们不可能成为别人,我们更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复制品。因为别人正是在发挥他们自己的优点,才做出了那要瓣成绩,而我们怎么会刚好也具备像他们一样的优点呢?正如鱼无法模仿鸟飞翔一样,鱼只能利用自己的长处在游泳方面发展,在现实中,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他会什么,还在于他全力以赴、追求完美不断超越自己的心态。
无论是个人的生活层面还是事业生涯上的表现,我们随时都需要100%的投入才能够有望杰出。只投入一部分,或都哪怕我们都投入了全部精力的98%,都无法令人惊叹,最多只能够完成工作中规定的任务,而这个目标并不能达到激励人心的效果,如果能让别人看到我们在努力,那我们就得努力超越自己,做出超人的业绩才能得到上司的青睐。
你有没有因为在工作上得不到老板的重视,而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这个时候,你是愤愤地递给老板辞呈,还是做点其他的事呢?
我们可以这样想一下:为什么我不能得到重视呢?你可以用心地熟悉一下公司的业务、公司文化和公司组织,甚至要学会怎么排除打印机的小故障,如果你已经超越了自己原本的能力,还是得不到重用,而你自己又确认没有出现疏忽,那么,你再决定辞职,不是更有收获吗?
我们要注意时时反省自己,如果只知抱怨老板,却不反省自己,是不会在工作中享有荣誉的。如果你回头来看,就会很惊讶地发现,以前你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你没有追求卓越。实际上,每一位老板都是有眼光的,而且他们的眼光也都是很犀利的,所以最关键的是要看我们怎样要求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什么层次上。
也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地位卑微,别人的种种成就,都是自己不能享有的;把自己和那些所谓的“大人物”的界线分得很清,别人是做大事的,自己却永远只能做小事,成功的机会总是很渺茫。
这种自卑的心态,往往成为不求上进、自甘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了这种自卑的心理后,当然就不会有精益求精的想法了。
许多青年人,本来可以立大业、做大事,但实际上地却只是做着小事,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们自暴自弃,没有远大的理想,不具有坚定的进取心,不愿意追求卓越。
在公司中还有的人以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吗?你真的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了吗?
小李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可他以前只是一名推销员。
他成功的动力只是偶然看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想象十倍以上的力量。在这句话的激励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可以和顾客成交的机会。于是,他制定了严格的行动计划并立即把它付诸实践。两个月后,他回过头看看,发现自己的业绩已经增加了两倍。数年以后,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检验着这句话。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也许你有管理的才能、绘画的天赋、写作的悟性、思考的资质等等。无论你的特长是什么,你都不要把自己藏起来,你应该积极地把自己的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的进取心是他成功的起点。我们每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都是开始于一种内心的状态。当我们渴望有所成就的时候才会冲破限制我们的种种束缚。
进取心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灵魂里高竖的天线,通过它可以接收不同的信息,是生命的活力之一。有了进取心,我们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生命时刻充满青春的激情和朝气。
李开复曾经说过:“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IBM,那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有专业知识,能埋头苦干。事物发展到今天,很多公司对人才的定义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
钢铁大王卡内基也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是绝对不会成功的。一种人是要是没有人要他做,他是绝对不会做事的人;另一种是即使别人让他做,他也不会好好做事的人。而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能主动去做事的人,而且会坚持到底的人才会成功。这种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多,而且做和也比别人预期的多。”
相信每个公司都喜欢可以真正干点事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进取心或者进取心不足,对工作敷衍了事,自然不可能主动提出对公司有益的建议,更谈不上去开拓工作的新局面了。
《追求卓越》的作者彼得斯在一次演讲中引用了一位专家的话,他评价说,这句话可以是英语语言中最重要的话。这句话是这样说得:“如果你说不出你怎样使公司受益,那么你也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彼得斯很欣赏这句话。他说这句话和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息息相关,影响我们的前涂和命运,对于这句话怎样高估都不过分。
任何一个人都不要等别人来告诉你该做什么,而要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现在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追求完美。你需要制定一个比他人更高的标准:不推脱、不敷衍、尽全力,就能成为优秀的人。
尚可的工作表现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有不满足于平庸,才能追求最好,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事情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当你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你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待自己分内的事,像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投入全部的责任心和爱心,那么你的成果本身就是你的孩子,你的工作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证明。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得到重用的员工,如果你希望你的老板觉得你是不可取代的,一定要从内心决定做第一。这样在你的意识中你会有信心做到完美,你的个性也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那些自甘沉沦,不追求超越,懒得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员工是不会有所进步的。当然上司欣赏的眼光也不会落到这种人的身上。
追求完美就要有刻苦敬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以及有过人的精力。要有突破传统、尝试新事物和解决困难的勇气,还要有胆识承受压力。
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作为一个优秀员工,只要是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做得更好;只要是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们即使遇到挫折,也要继续拼搏直至取得成功;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事,我们不仅应该想到,而且一定要敢为人先,迅速行动。
追求卓越像是一块坚强厚重的磨石,它会砥砺你,把你的工作引导到最完美的境界。也许没有办法达到完美,但是,只要你是在不停地追求,你就不会原地踏步。一开始也许你只是一个实习生,后来做秘书,然后是主管,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断追求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真正拥有这种品质,你可以走得更远。
3、胸怀大志,不竭的精神动力
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一旦立志思考人生,并开始尝试创业时,他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有惊人的改变。只有胸怀“鸿鹄之志”,才能产生大动力、大意志,个人的天才与禀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各有志,每个人生活道路不同,性格、气质和兴趣不同,他们的志向也必然不同,但不论有怎样的不同,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唯有立志者,方能成大事。
志向,是人的生命之光,是人的精神动力。“有志者,事竟成。”这里的志,是远大的志向,是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是人们在实践过程逐步形成的人生奋斗目标。离开了追求和奋斗,就无所谓志向。远大志向,总是同未来相联系的,是对未来可能的构想、预想和追求。但这种构想、预想,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空想。
志向,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符号寄托。这个符号不见得是大家都认可的,但却是你自己最在乎的。它是一种权势,是一种金钱,是一种情感,或是除此以外的其他东西。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如果找到了这份寄托,就会给你的这一生找到一个依凭,会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据地。
志向、工作、成功,这是人类活动的三大环节,是事业发展的规律。卡耐基说得好,志向是踏入事业的大门,勤于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你。因此,立下远大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第一关键。卡耐基还曾说:“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