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顺旧图新。随着时代的前进,过去发现的科学原理相对于新技术革命涌现出来的新军,可以说是“旧”技术或传统技术但是,按照这些“旧”技术去开拓图新,仍然会有所作为比如物理学上的惯性原理,尽管古老,但是人们顺此原理也能开发出新型惯性玩具、惯性筛等。
专家点评
转化原理,是个“弹性”较大的创新技巧,人们可以选择不同水平的科技原理进行创新思考,即使应用同一科技原理,创新者照样可以构思出五花八门的新设想,获得不同形态不同功用的东西、但不管从哪一方面进行思考,都应该顺着科学技术原理去设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名人导语
创造者的伟大在于,他能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被常人忽视的领域,从貌似对立或相反的现象中去寻求某种和谐与统一。
在创造性思考过程中,实施移植创新,也可能使思维提速,尽快找到创造性答案或发现新的创意。
德国分析化学家本生,一直想通过辨别火焰的颜色来发明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使人们能在几秒钟之内,把任何一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弄清楚。但是,这一设想并不可行,因为单一元素的物质的火焰颜色是固定的,容易辨认,而实际分析的物质常常是含有几种不同元素的化合物,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是混合的,使人无法分清。本生实验多次,但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一天,他的好友基尔霍夫邀他秋游。散步时,本生从火焰般的红叶触景生情,怀着忧郁的心情告诉基尔霍夫自己的失败。基尔霍夫是个物理学家,他沉思片刻说:“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不妨换一个方式试试。能否通过观察火焰的光谱,来鉴别物质的元素呢?”
基尔霍夫的提议,使本生豁然开朗,他决定采用物理学中的光谱方法重新实验。不久,本生发明出快速鉴别物质元素的光谱分析法,在科技创新中又增添了探索未知领域的利器。事后,本生感叹地说,科学研究不仅要注重观察实验方法,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想象,而且要不被自己研究课题的狭小领域所局限,要善于借用吸取其他学科领域的成果和方法,作为自己开拓创新的利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科之间的概念、方法、理论等相互渗透,相互转移,为移植创新提供了沃土、阳光和雨露。当我们在构思新设想或设计新方案时,不妨放眼其他领城,看看能否用“拿来主义’解决问题或得到启迪,这比起局限在自己所处的领域苦思冥想要有兴趣得多。移植思维源于植物学,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常把植物从一处移植到另一处。后来,移植一词有了更广泛的涵义,人们把某一事物、学科或系统已发现的原理、方法、技术,有意识地转用到其他有关事物、学科或系统,为创造发明或解决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实施移植创新的方式通常有三种,那就是:推测移植、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
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或其他条件的局限,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它的基本原理却有一定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基本原理和已获得的少量信息,从其他领域的事物寻求启发,进行推测移植,以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技术。
直接移植是把一个领域的技术、原理直接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如将激光技术移植到医学外科中,制成了激光手术刀。排球运动中的”时间差“进攻技术,就是从篮球运动中的”假动作“移植过来的。这类移植比较接近于类比,它的创造难度相对较低。
间接移植是把一事物的结构、方法、原理,加以改造,应用到其他事物或领域,创造出新事物、开发出新领域。如有人把面包的发酵移植到橡胶工业中,发明出海绵橡胶。如果将此原理移植到混凝土构件或玻璃制品的制造工艺中,不知又会有什么新东西出现。
移植往往离不开类比,特别在对创造对象知之不多的情况下,移植思维要更多地借助类比,在广阔的领域内,通过联想、想象,把表面上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寻求创造对象与已知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具有的联系形式,从中发现移植思维的线索和思路。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似点越多,移植的客观基础越坚实,创造性越大。
进行移植创新时,要注意移植供体与受体之间的统一性、层次性和具体性。
创造发明中的移植过程,就是移植对象由供体推及受体的过程。这里的供体和受体是相对的,就移植对象而言,两者可以互易其位。
为鞋紧固才发明了拉链,后来被广泛移植于鞋帽服装行业,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它又被成功地移植到人体外科手术。这里的拉链是移植对象,鞋帽服装是供体,手术伤口是受体。当有人提出把鞋帽服装上的拉链技术移植到外科手术伤口时,闻者无不瞪目结舌,但实践证明这种移植是可行的、成功的,因为两者都存在拉链移植所需要的”柔性衬托物“移植不是把某一事物的原理、方法、技术等简单地搬用到另一事物上去,而是要掌握两者间的共性。移植成功的关键,正是这种统一性,否则就可能导致”机械论“和”还原论”事物、理论、技术等的移植,应注意移植供体和受体的层次性,不能在任何层次上随意进行,事物、理论、技术等在同一层次上的相似点或相同点越多,移植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航空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喷气式发动机迅速取代螺旋桨发动机,但工程技术人员并没有轻易放弃螺旋桨发动机这一技术成果,而把它移植到高速快艇上,取得了成功有时,移植的受体和供体好像是毫不相关的事物。但如果在某一层次或某一方面隐含着与供体的相关性,就可以移植。
移植的供体和受体之间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惟有共同性,移植对象才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惟有特殊性,受体接受移植对象后,才能为自己开辟创新的道路。掌握供体和受体的具体特性,是移植创新的又一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应受到特别推崇。
专家点评
运用移植创新时,要注意邻近学科的研究情况,以便发现”他山之石“。影响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学科中的”门户之见“有的学者认为,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运用移植法的最大困难,在于科学研究工作者有时不能够理解其他领域内的新发现对于自己工作的意义,这是很有道理的。
后退,是为了向前跳跃
名人导语
黄河九曲十八湾。为了创造,直走不能,不妨绕个弯;前进不得,亦可暂退一步。胜利在于坚持之中。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观察事物时不能死守一隅,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过去的浚仪县,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在县城的集市上,两个人为争夺一匹绢而扭作一团,两人都说这匹绢是自己的,对方是抢夺者两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只得告到县衙。
县令范部听了此事后,面露难色,难以决断,只好吩咐手下将绢从中间剪开,两人各得一半,案子就这样了结了。
但是,范部并没有就此罢休,两人刚出县衙,范都命人暗中跟踪,发现一个眉飞色舞又蹦又跳,另一个则怒发冲冠骂声不绝。范部听了汇报,马上断定那个兴高采烈的人必定不是绢的所有者。
范部之所以很快查出事情真相,是因为他暂时的隐忍退让,先假装糊涂,这一”退“,罪犯得意忘形而露出了狐狸尾巴。仔细想一想就能明白,哪有自己的一匹绢平白分给人家一半还非常高兴的?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是古代以退为进的故事。我们再看一个现代的事例。
1930年年底,******调集10万精锐部队,兵分八路,对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企图在苏区将红军主力彻底消灭。
10万大军,八路进兵围剿,形势对苏区红军极其不利。许多同志请示即使豁出去也要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认真分析了形势,敌人兵力十倍于我们,武器装备明显优于红军,和敌人展开面对面的强攻,必然凶多吉少。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战策。
诱敌,就是大踏步地撤退。对此,很多同志想不通,******反复给大家讲”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于是红军主动撤退,而且一退就是近二百里,来到了江西省宁都县的黄陂、小布地区。同时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将猪、牛、羊赶上山,将粮食深埋地下,组织当地的游击队和赤卫军,支援红军。红军主力则在附近丛林中以逸待劳,养精蓄锐,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
由于红军的主动撤退,给敌人造成了一种假象。气焰非常嚣张的敌十八师师长张辉瓒急于抢功,盲目冒险,率领一万余人占领龙冈龙冈重峰叠嶂,群山环绕,中间是一个狭长的谷地。张辉瓒师就驻扎在谷底。10月30日,天降大雾,能见度非常低,红军从四面山上猛冲而下,敌军在浓雾中四处摸索,无路可走。这一战歼敌一万余人,活捉了敌师长张辉攒,粉碎了******的第一次围剿。******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道:“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就是这一次胜利的真实写照。
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也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及时修订生产和销售计划。香港船王包玉刚就是靠这一点发家致富的。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相继爆发。美帝国主义需要从美洲向亚洲运送军火和战争物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也需要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石油和矿石,海运业进入黄金时代。香港船王包玉刚放手发展海上运输力量,拥有2000万吨的庞大船队,巨额利润滚滚而来。
50年代后期侵朝战争结束,70年代美国侵略军撤出越南,世界趋于和平;英国、墨西哥、非洲等地区都相继发现了大油田,世界石油开采的格局呈现分散化,世界工业结构也日趋轻型化、微型化,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智力密集型,航空运输发展迅速,海上运输急剧减少,海运事业越来越不景气。包玉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卖掉1300万吨船只,及时弃船上岸,开展多种经营,大量购买房地产,兴建工厂、仓库,开办航空公司,发展第三产业。这种新的转向使高额利润得以继续保持,包玉刚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企业家。
专家点评
“退”,是一种策略,是远离不利于己的时间和地点,以免和强敌直接面对,在“退”的过程中,蓄集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使矛盾朝有利于己的方面转化就像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必须先把拳头收回来,待时机成熟了,再发出致命一击。
撤退,绝不等于逃避撤退是一种有目的的战略转移,是一种积极的运动策略,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胜利的一种手段。也正如列宁所言:“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