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使人沉醉,臆想使人碰壁,妄想让人错位,而不想只是一潭死水。
思维定式、心理定式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思维定式对常规思考是有利的。它使思考者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能省去许多摸索和试探的步骤,能不走或少走许多弯路,这样既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就思考者的感受方面来说,还能使思考者在思考过程中产生驾轻就熟、轻松愉快的感觉。
思维定式的这种有利作用,尤其明显地表现在各个领域里的许多专家身上。他们常常能很快就找到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有效办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关于本专业问题的大量的“一定之规”。
例如,机械装置要自动化,需要能源来提供装置运行所需的动力。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电动机,这早成为机电专业方面的常识。这一常识,在众多机电专业人员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有了这样的常识和思维定式,科技人员在设计各种自动化机械时,对于怎样解决它们的动力问题,就不需要再费时费力地逐一探索、试验,立刻就能得到明确的答案:用电动机来驱动。这显然对设计自动化机械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一定之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可以使我们高速度、高质量地解决各个方面的大量问题。有了一定之规,你就不必每次都摇头晃脑地思考一番去朋友家的路线及门牌号码。无论是思考如何解决碰到的新问题,还是对已熟悉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一般都需要在多途径地探索、尝试的基础上,先提出多种新的设想,最后再筛选出最佳方案而基于反复思考一类问题所形成的“一定之规”,对这样的创新思考则常常会起到一种妨碍和束缚的作用它会使人陷在旧思维模式的无形框框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而也就难以有所创新。
一个长期习惯于按“一定之规”考虑问题,很少进行创新思考的人,久而久之,往往会把很多本来大不相同的问题,也因为它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而看成是同一类问题,用相同的办法去解决这样,自然就会白白浪费时间与精力。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里的那个可笑的工人一样,由于成天到晚拧螺丝帽,一切圆的东西,包括衣服上的纽扣和圆形图案,在他眼里都成了螺丝帽,他都会用扳手去拧。
形成思维定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普遍现象。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但是要摆脱和突破一种思维定式的束缚,常常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无论是在创新思考开始,还是在其他某些环节上,当我们的创新思考活动遇到障碍,陷入某种困境,难以再继续想下去的时候,往往都有必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的头脑中是否有某种思维定式在起束缚作用?我们是否被某种思维定式捆住了手脚?
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家庭琐事,还是国家大事,离开了思维定式都将寸步难行。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大约有99’%是靠思维定式帮助解决的。
凡事有利也有弊,在处理剩下1%需要创新的问题时,思维定式就无能为力了。因为在进行创新思考时,无论面对的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都需要有新的思考程序和思考步骤。
也就是说,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式不仅无能为力,而且还会阻碍新观念的产生,成为“思维枷锁”,使人找不到门路,跳不出框框,难以进行新的尝试,甚至将人引入歧途。
9999年5月16日下午,还未完工的深圳赛格广场摩天大楼下,不知谁突然惊呼一声:“大楼要倒了!”立刻,大街上的数千行人,商场中的店员顾客,丢下东西.你拥我挤,纷纷逃命马路上的各种车辆慌不择路,公交车上的乘客跳车越栏而逃,交通秩序大乱,很多人当场被撞倒受伤。
实际上,摩天大楼根本没有要倒的迹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数千人狂奔的局面?是有人故意捣乱还是其他原因?第二天的《深圳早报》揭开了谜底,原来这是一种气象错觉:因近两天深圳天气格外晴朗且风大,空中云彩快速飘移,而建筑高度达291.6米的赛格大楼周围又没有其他参照物,在这一气象条件下,飞逝的白云背景给人造成大楼“峨然将倾”的错觉(这种错觉与月明星稀之夜,飞移的白云掠过月亮时,给人以月亮飞驰的感觉有些相似)。又因距离四川綦江大桥等“豆腐渣”工程垮塌不久,行人见此情景,受下意识中“豆腐渣”工程恐惧症所支配,脱口喊出了这一惊天动地的叫声,慌乱的行人来不及辨别真假,在“逃命要紧”的从众思维定式驱使下,许多人便不假思索地跟着人群乱跑。由此可见,从众思维和思维定式严重影响创新思维的培育和开发。
英国是一个高福利和高薪制国家,只要能找到工作,一般都能拿到理想的工薪,但要找工作却不是一件易事。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张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经常被碰得头破血流。
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位年轻人从英国的北方一直到首都伦敦,几乎跑遍了全国。一天,他走进《泰晤士报》编辑部。
他鼓足勇气非常有礼貌地问道:“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
对方看了看这位貌不出众的年轻人,不冷不热地说:“不要。”
他接着又问:“需要记者吗?”
对方回答:“也不要”。
年轻人没有气馁:“排字工、校对呢?”
对方已经不耐烦了,冷冷地说:“你不用再白费口舌了,我们这儿现在不缺人手。”
年轻人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们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
对方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漂亮的钢笔字体:“名额已满,暂不招聘。”
这大大出乎招聘人的意料,负责招聘的主管被年轻人真诚而又聪慧的求职行为所打动,破例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他幸运地被报社录用了,并被安排到与他的才华相应的对外宣传部门工作。
事实证明,负责招聘的主管没有看错人
20年后,年轻人已经成了中年人,同时也成了《泰晤士报》的总编这个人就是生蒙,一位资深且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报业人士。
生蒙在求职中善于变换思路,善于从绝处求生的创新思维,赢得了让人们发现才华的机遇,最终由待业青年成了英国王牌大报社的顶尖人物。
同样,在科学技术研究中,思维定式也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如果我们关注一下科学研究中的创造发明,就会发现最大障碍和困难往往不是不具备物质技术条件,而是科技人员不能突破思维定式提出新的方案。
为满足市场需求,日本一家公司的科技人员开始设计一种新的小型自动聚焦相机。所谓自动聚焦,就是相机要根据拍摄的对象,自动测量距离,然后镜头作相应的调整,自动定好焦距。设计这种相机,有几个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小巧轻便,容易操作,而且要成本低廉。而这“自动聚焦”功能却曾是一件令广大科技人员非常头疼的事。因为一提到自动聚焦,科技人员便想到用电动机来驱动镜头。而要在照相机中安装电动机,照相机的体积就会增大很多。后来,一位非电气专业的科技人员提出了用弹簧代替电动机驱动镜头的新思路,这一突破思维定式的新设想的提出,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不久各种各样的小型、甚至超小型“傻瓜机”问世了。
专家点评
上面事例正应了生物学家贝尔纳的一句话:“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从总体上来说,思维定式有利有弊,如果你能除其弊而取其利,就能做出创新,取得成功。
做勇敢的“越雷池”者
名人导语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些翻不过的高山,那就在山下耕耘,创造出比山那边更美的风景吧。
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先找出问题的症结。同样,只有充分认识到思维定式的客观存在,弄清它们的类型、根源及在创新过程中所起的副作用,我们才有可能主动去克服这些思维障碍,警惕和排除思维定式对寻求新设想所产生的束缚作用,从而自觉地发挥创新能力,迈出创新过程的第一步。
思维定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所以善于转换视角,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建立思维的多重视角,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突破思维定式的方法。
培育创新思维必须善于超越从众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善于走出经验思维的误区,克服、避免突破从众思维和思维定式,是创新思维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1831年,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华沙起义失败后,只身流亡到法国巴黎定居。虽然年轻的肖邦才华横溢,但是落难之际,英雄无用武之地,为求生计,只得以教书为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肖邦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当时李斯特在巴黎上流社会中是一位人人皆知的音乐才子。他非常欣赏肖邦的才华。李斯特想,不能让肖邦这样的优秀人才埋没掉,要想方设法帮助他脱颖而出、展露才华。
一天,巴黎街头广告登出了钢琴大师李斯特举行个人演奏会的消息,剧场售票处热闹非凡,门票被抢购一空。
演奏开始了,紫红色的帷幕徐徐拉开,灯光下,只见风度翩翩的李斯特身着燕尾服朝观众微笑致意,台下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李斯特向观众行完礼后.转身坐在钢琴前。
剧场的灯光熄了,场内一片寂静,人们屏声静气地闭上眼睛。琴声响起,优美的琴音似高山流水,如乳燕初啼;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如歌如舞;时而激昂;时而悲切,剧场内掌声不断,如痴如醉的观众完全被美妙的钢琴演奏深深地吸引了。
演奏结束了,人们起立鼓掌,兴奋地欢呼:“李斯特!李斯特!”可灯光一亮,大家立刻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观众看到舞台上演奏的根本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眼中闪着泪花的陌生年轻人。
过了好长时间,当观众明白刚才的美妙演奏出自面前这位年轻人之手时,大家立即转惊为喜,剧场内掌声雷动,一束束鲜花向台上飞去。这个眼噙热泪的年轻人正是肖邦。
李斯特这种“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创新思维,一举将肖邦推到了成功的前台。人们不禁要问:李斯特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肖邦呢?
原来,当时的乐坛有个规矩:演奏钢琴时,要把剧场的灯光熄灭,以便人们在黑暗的氛围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李斯特利用剧场熄灯的机会,把肖邦推到自己演奏的位置上,让肖邦代替自己演奏。
就这样,李斯特突破思维定式,为肖邦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让落魄的肖邦站到了一流演奏家的位置上,从而向世人巧妙而隆重推出了这位完全可以与自己并驾齐驱的钢琴演奏家〔。这一偷梁换柱式的创新思维的巧妙运用,以李斯特的人格美德为基础,以肖邦的才华实力为后盾,以观众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认同程度为关键,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人们认可了肖邦的卓越才华,同时,更赞叹李斯特无私荐才的高尚人格。李斯特无私荐贤这一乐坛佳话从此被人们传为美谈,不仅给后人以无穷的启迪,而且对我们学会创新思维也大有启发。
一大学教授向学生们提了这样一道问题:
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商店买钉子,先用左手捏着两个手指做持钉状,然后右手做敲打状。售货员以为他要买锤子,便拿了把锤子递给他。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做持钉状的两只手指,售货员恍然大悟,明白了聋哑人所要的东西,递上钉子。聋哑人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兴高采烈地走了。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顾客。教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大家能否想象一下,盲人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一把剪子?
听了教授刚才的叙述,有个学生立即举手回答:“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手指头模仿剪刀剪东西就可以了。”对于这位学生的回答,全班都举手通过。
这时,教授微笑着说:“实际上,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因为盲人并非聋哑人,自己能说话。而如果用手指模仿剪刀剪东西,自己反倒看不见。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人一旦陷入思维的误区,钻进牛角尖,智力就会低于常人。”
听了教授的话,全班同学恍然大悟。
人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经验和习惯,在思维方法上形成自己所擅长的、比较固定的思维套路和模式,即思维定式。这种建立在传统经验和习惯积累上的思维定式,对于处理和解决日常的例行性事务上,的确有一定的好处,往往能让人们少走些弯路。但从培育创新思维上讲,思维定式并非能够到处套用,在处理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上,经验思维和思维定式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甚至会成为创新思维的绊脚石,阻碍人们向更高、更深、更宽广的未知领域开拓,束缚人们的梦想和想象翅膀。所以,立志创新进取者必须学会突破思维定式。
另外,创新思维最忌讳的是浮躁和急于求成。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越是简单的问题越容易让人掉以轻心,并由轻敌导致出错呢?因为急于求成的人总是从经验定式和主观愿望出发,习惯于按常规思维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