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里所讲的就是“保留判断的原则”,在创新诱发阶段,不要思考对与错,而是让更多想法不断地涌现,从而去激发进一步的想法。在你上学时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遇到不会的问题,去向老师请教,有时往往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突然想到了答案。
我们的潜意识就好像是直觉或灵感的蓄水池,直觉在刚刚出现时,是一股很细的水流,如果意识活动太强,就会堵塞潜意识的细流;如果任其自流,所做的只是在下面用容器接水,那么在出水口就会越来越大,流出的水就会越来越多。
在创新实践中,直觉思维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帮助选择研究目标。在创新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面临目标选择,特别是当各种目标难分优劣时,往往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创新目标的确定,仅靠逻辑推理是无能为力的,有时要借助直觉的启示,敏锐察觉到目标的深远意义,从而导致重大的发现或发明。这种直觉人称“战略直觉思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凭直觉判断,全力投入了原子物理学和原子核物理学的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贡献。事后,他对此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其他物理学家没有去研究原子核,因为沿着这条道路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许多重要发现。
第二,帮助提出科学假说,直觉思维能够突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局限,充分调动思维的潜能,从思维的起点一下子跃到思维的终点,从而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或概念。20世纪初,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引发了经典物理学的一场革命,爱因斯坦凭借非凡的直觉思维能力,把这场革命推向前进,导致了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专家点评
许多事例表明,直觉思维有时可以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一切创新过程中,直觉思维能力也功不可没,因为从事实到规律,没有直接的逻辑通道一个人无论积累多少知识,也不可能直接从中导出科学理论或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应该依赖直觉做出创造。
让直觉与思考并行
名人导语
思考就可能有错,但错误的思考总比不思考强,何况决不会有全错的思考。
新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要想创新,必须思考,因为思考是发现的种子。一个人,如果养成了思考的习惯,那他就会一天天聪明起来,并最终步入创新的殿堂。但是,在这个强调理性思考的年代,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直觉,甚至羞于承认有时候会“顺着感觉”做决定、《求生之书》就明确指出“逻辑思考和自我否定是扼杀直觉的头号杀手”。理性的逻辑训练让我们瞻前顾后,我们通常是怀疑直觉,而不是去拥抱它。
直觉是人类的另一个认知系统,是和逻辑推理并行的一种能力。让直觉进入我们的生活,与思考的能力并行,就像同时打开两盏照亮生活的指明灯,你会感到前途一片光明。
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直觉”。在寻找宇宙真理的过程中,比起其他品质来,他更信赖自己的直觉。
一般来说,直觉常常是不易捕捉的,其用处却非同寻常,事实上从个人生活到工作、事业,许多重要的成果都来自于直觉。其原因在于理性、逻辑的思维是有限的,有许多时候难以正确地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或者时间紧迫不容人们去慢慢思维。
一位在美国新泽西州卡姆典应用研究实验所的科学家,有一天要到河里去钓鱼。到河畔时.他看见一只青蛙静伏在石头上。这本是很平常的现象,但他却像着了魔似的注意看它他看见小昆虫飞来时,青蛙即伸出长舌巧妙地捕食小虫。
“为什么动作那样敏捷呢?”他心里想。从此以后,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解剖青蛙的眼睛和脑;研究其筋肉的功能,结果发现青蛙的眼睛和人类的眼睛有很大差异。
研究所根据他的这一重大发现,制造了相当于青蛙网膜和神经的电子工业仪器,创造了人造青蛙眼睛。
人造青蛙眼睛,重量约200公斤。但美国空军却以20万美元的代价收买了。因为它成为了比雷达更能正确地捕捉以16000公里时速飞来的导弹之探测装置的基础。
直觉思维具有选择型、类推型和综合型等基本类型。
在创造性思考中,直觉有时可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它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或然性、猜测性。直觉有三个缺点:首先,直觉没有论证力量;其次,直觉部分是普通常识,而常识是保守的;再次,直觉不够精细。
直觉的结论常常是不可靠的,它有时会引向错误和歧途。要克服直觉的这些不足,除了进行必要的逻辑论证,把握多种创造思维形式,提高直觉的正确率外,最根本的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直觉思维的成果经实践如与原来的意图相一致,就证明它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
运用直觉顿悟思考问题,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用直觉顿悟思考解决问题,要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坚实的基础。虽然从表面看,瞬间的直觉判断,似乎谈不上运用什么知识和经验,但实际上,与思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乃是直觉顿悟的依据和基础。如作过编辑的人,在读某篇稿子时,立刻就能觉察到某个句子不通,并不是对这个句子进行了语法分析才得到的结论,而是一下子就觉察到了它的毛病。这就是基于他们的经验与实践。
第二,直觉顿悟的思维成果常常是不可靠的,它不一定就是真理,它的成果仍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践活动严加检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对判断的结果曾说:“只要有10%是对的就行了。”我们认为,对待直觉应该持有杨教授这种态度。
专家点评
在理论上过于钻“牛角尖”是一种愚昧,对于具体的事物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瞬间悟出事物的本质,并大胆地凭直觉创新,有时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屡建奇功。
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
名人导语
思考是一张深翻的犁,知识土壤经过它的耕耘,才能播下创新的种子。
19世纪20年代,英国要在泰晤士河修建世界上第一条水下隧道但在松软多水的岩层挖隧道并不是一件易事,弄不好会造成塌方。有一天,一位工程师正为此而愁眉不展,不知所措,无意中看见一只小小的昆虫在外壳的保护下,钻进了坚硬的橡树树身。这一情景,引起了工程师的联想:可不可以采用小虫子的办法呢?他决定改变传统的先挖掘,再支护的施工办法,而先将一个空心钢柱体(构盾)打入岩层之中,然后再在这盾下施工。
受小小昆虫的启发,工程师获得成功,解决了英国水下施工历史上的一大难题。
如果这个工程师不在为挖隧道塌方发愁,那么,昆虫的启发再好,也是对工程师不起作用的。所以要想让启发起到作用,必须自己在进行某项技术或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直觉能力强的人,并不一定是那种“完美无缺”的人,在灵感涌现之时,快速地说出、写出,快速地行动,往往让一般人觉得不稳重,但他们更有灵性,更具创造力。
据一些专家研究表明,直觉思维是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的,具体方法如下:
(1)松弛神经
把右手食指轻轻地放在鼻翼右侧,产生一种正在舒服地洗温水澡的感觉;或仰面躺在碧野上凝视晴空,以此进行自我松弛。这有利于右脑机能的改善。
(2)进行自由联想,提高思维集中力
将空中飘浮不定的朵朵白云,想象成各种形象,这能提高进行逻辑思维的左脑的功能,进而提高思维的集中能力。
(3)逛书店
即使忙得不可开交,也要抽空逛逛书店。牢牢地盯着书目来推想书中写些什么。
(4)回想美好的事情
尽量形象地回想以往美好愉快的情景,这对促进大脑的记忆功能有积极效果。训练时间以2-3分钟为宜。
(5)用左手拿筷子
不妨先试两天,然后中间休息一天,再继续两天,坚持一个月左右。
(6)勇敢地向不易办到的事情挑战
有时,灵感是在被逼得走投无路时突然产生的,简直是绝处逢生,不要惧怕艰难的工作,要勇敢地去挑战。
(7)想象未来前景
根据自己的心愿去想象所希望的未来前景。接着生动活泼地浮想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得以成功。开始闭眼做,习惯之后可睁眼做。
(8)回想童年时代
回想幼儿时期唱过的歌,玩过的游戏,并历历在目地描绘出当时的情景,有助于增强记忆功能。
(9)欣赏音乐
听莫扎特的曲子,直接接触他的感情,会使直觉力变得敏锐。我国的《梁祝》、《汉宫秋月》、《二泉映月》等乐曲,最适合于镇定暴躁的心情和作为思考问题时的伴音。
(10)独处是找回直觉的最好方法
不管是散步、独自开车、躺在床上休息或淋浴泡操,都是体察内心深处、找回直觉的最好时刻。
画家达·芬奇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会连日在画架上工作,也会一声不响地停下来休息。达·芬奇善于让工作和休息轮番上阵,酝酿出美好的艺术创作。
正如《达·芬奇7种天才》一书中所说的,“找出你的酝酿节奏,并学着信赖它们,这是利用直觉发挥创造力的简单秘诀”。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带着问题上床睡觉”,醒来时就得到答案。只有在放松、放慢脚步的时候,才有机会听到内在的声音,找到决策时所需要的直觉。
(11)保持心思意念的单纯。
当我们心里充满杂念或忧虑的时候,不但听不到心里的声音,也没办法接收外在的信息。从事摄影工作的小刘是个直觉很强的人,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她为了创作刻意保持专心,让她有很强的直觉。
(12)不要轻易打发突如其来的想法或没有预期的感动和情绪。
直觉总是在无意之间翩然来到,我们所要做的是弄清楚那是什么东西?而不是盲目地否定或压抑它。
(13)学着使用直觉判断事情,并注意如何能成功地运用直觉。
可以从小事开始练习,只给自己几秒钟的时间决定事情,例如吃什么饭?上班打的还是坐公交车?或看什么电视?也可以用心理第一个反应去预测事情,当电话响的时候,猜猜是谁打来的?这些练习可以锻炼直觉的神经,帮助你用直觉来决定事情,而不是用理性的思考来寻找答案。
(14)记录自己的直觉或灵感。
写下突如其来的想法,或者有关直觉的具体观察。长期记录它们,对正确地辨认直觉与错觉非常有利。
直觉开发专家萝珊娜芙提出一个“三定律”来教人辨认直觉。“当一个想法出现的时候,让它走。当它再出现的时候,再让它走。假如它第三次再回来,就可以放心地听从这个感觉。”透过简短的笔记或长期的日记,可以帮助自己了解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动或灵感?长期的纪录就有可能连成一个具体的结果。
达·芬奇就是个勤于做笔记的人,他随时写下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许多创作就是从这些笔记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专家点评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创新和创业之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万里鲜花无坎坷。因此,善于利用直觉思维,就有可能从人生的低谷中跃升,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非凡的创新思维。